高四第一学期第2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让可拆卸的奥运会场馆“伦敦碗”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金九银十”历来是楼市旺季,但进入九月以来,各大一线城市房地产业销售纷纷遭遇“滑铁卢”,主要的原因是政府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政策造成的。 C. 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对于故宫保卫处而言,是整个国庆长假中安保压力最大的一项工作,上午11时,此前规定的8万限流人数就已突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了。 D. “天宫一号”将会在升空一个月后和神舟八号进行对接试验,并将在两年内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这将为我国顺利地建立自己的国际空间站奠定基础。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蝉蜕于浊秽 ②臣具以表闻 ③邪曲之害公也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所以游目骋怀 ⑥是秦昭王与楚婚 ⑦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⑧齐彭殇为妄作 A. 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B. ①④/③⑧/②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日前,省公安局与海关联合破获了一起特大的香烟制假贩假案件,摧毁了涉及10余个省的香烟制假贩假犯罪网络和25名犯罪嫌疑人。 B. 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对关于自己的谣言深恶痛绝,也会对关于他人、社会、国家的谣言坚决说不,这是微博良性发展的大气候。 C. 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D. 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两百七十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六项分别是:汉语、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十年前,他还是远近乡人口中的“二流子”,整天游手好闲,坑蒙拐骗,可如今他竟________,不仅有不错的工作,还是邻居们公认的好丈夫、好父亲。 ②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则是关键,我们都要拿出刮骨疗毒、________的决心和勇气来“洗洗澡”,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更不能敷衍塞责混过关。 ③四川的“田婆婆洗灸堂”因为伤害幼儿,早在2011年“3•15”晚会上就已经被曝光了。然而今天,“田婆婆洗灸堂”________,继续用“三无”药水毒害婴幼儿。 A. 脱胎换骨 改头换面 洗心革面 B. 洗心革面 改头换面 脱胎换骨 C. 改头换面 脱胎换骨 洗心革面 D. 脱胎换骨 洗心革面 改头换面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艺术大师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________________。勇敢地承担起他们未尽的责任,这将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①只闻大师之名,不读大师之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②比之大师孤独的“存在”,更有意义的乃是其智慧成果适时转化为普世价值 ③不应该从此成为尘封的历史 ④以此推动我们的民族、文明一路前行 ⑤而必须经由我们的手推广普及、弘扬传承 A. ⑤③①④②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②④ D. ③⑤②④① 二、现代文阅读 6.文学类文本阅读 父 亲 韦延才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上表】:在目标穿着自己的衣服或实验室提供的特殊衣服这两种状况下,研究者调查了观察者观察、注意及想到目标(图a)或目标的衣服(图b)的频繁程度,以及目标认为对方投入这些关注的程度。评价通过一个7分量表进行,1表示从未关注,7表示很多关注。 为什么这个错觉看起来如此稳固?研究者推测,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人们总是能很容易意识到自己在观察别人,却很难捕捉到他人观察自己的目光,这加剧了偏见本身。 在多数人的生活中,观察别人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察言观色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别人的行为及态度,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研究者指出,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获得了更多关于别人的信息,而非相反。这种“掌控世界”而不被世界掌控的感觉,可能给人带来了某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这可能成为人们愿意躲在隐形斗篷错觉中生活的动机之一。 现在,轮到你来选择了。我知道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停止观察别人的(因为这实在是有趣),那么,你会愿意沉浸在隐形斗篷错觉中获取一些虚无的掌控感,还是面对现实,接受观察你的人比你想象中多? ——摘自果壳网,有删改 7.“隐形斗篷错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聚光灯效应”的相关信息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对其他人的观察总是要多于其他人对他们自己的观察。 B. 其根本原因是人们总是很难捕捉到他人观察自己的目光,因而更加剧了偏见。 C. 当自己出丑时总以为别人会注意到,但别人或许并不会像自己那样关注自己。 D. 为了克服聚光灯效应,个人应该更多关注观察他人来预测他人的行为及态度。 9.下列对材料信息、结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示意图和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的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和易懂,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B. 文章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入实验者的调查,这样循序渐进,符合读者认知过程。 C. “每天坐地铁都在偷偷摸摸观察人家?别人也望着你呢”可作为本篇文章的标题。 D. 文章的结尾以类似对话的方式引发了读者阅读思考,有利于文章表达写作目的。 10.文章第 段能否删去?试判断并说明理由。 11.第 段“现在,轮到你来选择了。”结合本文,谈谈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及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种供奉 供奉:享受 B. 终是笋之剩义 剩义:次品 C. 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大凡:总褚 D. 益人者不尽可口 益:使……受益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B. 何足比肩 其间旦暮闻何物? C. 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莫过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姒的。 B. 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 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 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 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2)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16.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四、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了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2)《琵琶行》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是为自己的壮志难申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