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30  2017-11-01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0]
2018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3)
2018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3)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赏赉(lài) 徇私(xún) 狙击战(jū) 沆瀣一气(xiè)
B. 倔强(jiàng) 创伤(chuàng) 看守所(kān) 韦编三绝(wěi)
C. 戏谑(xuè) 皲裂(jūn) 发酵粉(jiào) 相机行事(xiàng)
D. 勾当(gōu) 藤蔓(wàn) 冠心病(guān) 酩酊大醉(dǐn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注音有错的字:徇私、创、勾。A项中徇私(xún)、B项中创伤(chuāng)、D项中勾当(góu)。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酥骨 永决 裨将 概莫能外
B. 勘误 秸秆 轮幅 水性杨花
C. 妨碍 粗犷 九霄 食不裹腹
D. 痉挛 沥青 盖戳 不能自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项中“永决”的“决”错,应为“诀”。B项中“轮幅”的“幅”错,应为“辐”。C项中“食不裹腹”的“裹”错,应为“果”。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使我讨厌的是,在事情变得困难时,他就撒手不干了,让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B.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非美安保条约还是一空头支票,能否兑现还要看美国亚太战略的重点在哪儿。
C. 俗话说,七月流火,随着立秋的到来,各地的气温也渐渐地降了下来,人们也终于舒缓了过来。
D. 那野蜂巢筑在樟树梢上,中间隔着房屋顶,又距离我那么远,没办法,八竿子打不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成语使用。
烂摊子:比喻不可收拾的局面,往往很难处理或对付。所以又称为烂摊。
空头支票: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八竿子打不着:形容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联。该成语使用时望文生义。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显示,为更好区分辨识新能源汽车,实施差异化交通管理政策,公安部将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B. QS全球高等教育集团近日在伦敦发布了第二版《QS全球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我国有4所高校入选全球20强,其中清华大学名列世界第三。
C. 傅斯年为了防止史语所的那些图书文物不受损坏,曾叫人将“善本书库”的牌子取下来,换上“别存书库”四个字,免得引人注目,遭遇不测。
D. 经过细心考证,使李光涛发现了被歪曲篡改的历史,诸如清军入关、山海关战役等,为我们还原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图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在“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显示”这句,属句式杂糅,可以改为“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或改为应为“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显示”;C项错在“傅斯年为了防止史语所的那些图书文物不受损坏”这句,“防止”和“不”同时出现在句子中,造成否定失当。应去掉“不”。D项由于介词“经过”的原因,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浏览完整试题5. 依次填入下面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一个医生见着病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什么关系?不是直接关系的话,我不看”时,我们一方面或许会觉得这很自然,因为它符合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可另一方面,我们又可能会感到很不对劲。为什么不对劲?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先不论医生这个行业的规则如何,一家公立医院的医生是不该关注病人“有什么关系”的。
①所以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公交车也不能因为你不是司机他爸就不让你上车。
②因为我们通常认为,一个医生不该以病人和他的关系之远近来判断他要不要诊治这位病人。
③我们今天相信,但凡以公款设置的机构,但凡以国家和公民之名成立的制度,都不该在办事的时候产生因人而异的情况。
④更何况这还是一家公立医院,是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单位。
⑤而在西方的现代观念中,关系并不重要;至少在常规制度之中不能突显关系的重要。
A. ②③④⑤① B. ③④②①⑤ C. ②④③①⑤ D. ③④②⑤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排序题做题的关键就是正确把握这种规律。题目中提供的五个语句公立医院不该根据病人跟医院有关系远近来给病人看病。其中③②④为一组,讲的是公立医院是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单位,医生诊治这位病人不该以病人和他的关系来判断。①是以公交车司机和乘客间关系为例子。⑤是和西方观念比较,说明关系并不重要。③②④三句中,②是回答“为什么不对劲”的,所以②应排在首位。因此五个语句的正确语序是②④③①⑤,故正确答案是C项。
点睛:语意连贯综合练习题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做题时要注意:①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③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方法是根据句意先分组,再由首位或末尾确定。
6.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当的洪水。
B. 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C. 篱笆上开满了豆角花,里面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就像童年的五彩的梦。
D.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C项、D项都是比喻。A项中把“死亡”比作“洪水”。C项中把“豆角花、喇叭花和藤萝”比作“五彩的梦”。D项中把“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比作“一小块”“煤”。B项“春天的足迹”,运用拟人手法。
7.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这副对联说的是
A. 文天祥 B. 杜甫 C. 苏轼 D. 陆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说的对象。该题要抓住对联的关键要抓住对联中所说的重要事件,同时对备选的四位文人的生平事迹要了解。陆游,南宋诗人。上联“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是说他渴望抗金卫国,国家统一的愿望。受川陕宣抚使王炎之邀,在其幕府中任事,这是他一生中最意兴风发的时期。下联“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因陆游始终坚持抗金的主张,与当权不合,屡被起用也旋即被罢黜。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深厚,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可谓智力孤危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B项“用心”古义:因为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C项“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D项“侥幸”古义:幸运;今义: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点睛: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9. 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一定是大王您。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来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越是清贫情操越加坚定,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D.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
【答案】D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尤其是关键词语要准确译出。
10. 下列对柳永《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B. “都门”三句,离别时的场景描写,惜别之情真实可感。
C. “念去去”三句,则承上启下,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D. “今宵”三句实写别后的凄清画面,以景写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今宵”三句是想象的画面,是虚写。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借三种物象想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充分地表现凄哀悲苦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分辨
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气息
C.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志向
D.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胶:粘住不动
12. 下列句子中,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A.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 水浅而舟大也
C. 我決起而飞
D. 而控于地而已矣
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部分阐明世间万物之间只存在“小大之辩”,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没有绝对自由。
B. 作者用浅水不能漂浮大舟、杯水不能承载水杯等类比,说明形体巨大的鹏鸟必须凭借大风方能南行。
C. 作者以三种情况下的行路备粮为喻进行反驳,不仅说明了两种动物与鹏鸟皆“有所待”,还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D. 引“汤之问棘”印证前文,点明“小大之辩”。假托古人描写小鸟讥笑大鹏,内容上有重复之嫌。
【答案】11. C 12. C 13. D
【解析】
11. 试题分析:C项《齐谐》者,志怪者也中“志”是动词“记述”。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
12. 试题分析:例句“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的“而”是修饰连词。A.项“而”是顺承连词“就”。B项和D项中的“而”是转折连词“却,然而”。C项中的“而”是修饰连词。
13. 试题分析:D项错在内容上有重复之嫌。 “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14.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 词中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独立”二字塑造了顶天立地、登高望远的抒情主体的姿态。
B. “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广阔高远、生机勃发的秋景图。
C. “万类霜天竞自由”,化实为虚,是对万物在秋天里自强不息、竞自由求生存精神的讴歌。
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发问,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和对前途的迷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内容和情感。这三句是在上文写景基础上直抒胸臆,诗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要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沉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联系当时的形势,人们自然很快想起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之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运命前途的大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以解释经典的方式来阐发理论是儒家思想重要的表达方式。明代时期,王阳明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融入儒家经典解释之中,以“心学”为主导的“六经注我”式的文本解释方法盛极一时。“六经注我”主张经典的解释者要将“文本的原初视野纳入自己的现今视野”,并通过对经典的解释建构哲学体系,且由新的哲学体系重新解释经典。显然,它破除了传统“我注六经”式文本解释方法坚守注不驳经、疏不破注的解经原则弊端。
然而,当“六经注我”的解释方法过分强调“心学”倾向并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其对经典解释的危害性便暴露出来,文本与解释的内在逻辑关系被完全颠倒,在空谈“心性”、为了阐明“义理”不惜对经典穿凿附会中,文本自身越来越不为人们重视,经典解释活动面临着事实上的消亡。明清之际,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过分以“心学”解释经典的空疏流弊。
重新探索经典的解释之路,成为儒家的共识。清代朴学就是其中的重要的倡导者。“朴学”又称“实学”,以“注重实证”、“朴实考据”为学术特征。由于特定的时代与文化背景,清代朴学家们肩负了“为挽救社会危机而讲求儒家学说的使用价值,即‘经世致用’,及为达到理性自觉而考求儒家信仰的原始依据,即‘取证经书’”的双重使命。朴学要求摒弃前朝经典解释不立文字而妄自臆断的缺失,力图从研究经典中圣人微言大义的原始依据寻找济世良方。
清代朴学“考据”式的经典解释是对前代“诠释”方法的根本性颠覆。它以“返归本经”替代了阐发“道德性理”、“学者须疑”的文本解读思维方式。“考据”强调回到儒学原典中去,从语言解释做起。它重新赋予了“六经”在儒家经典的解释文本系统中的核心地位,确定了以“经言”代替论证,以训诂词义代替“发明义理”、义理“治经”。它要求先探明“圣言”之真义,而后再以之为判断是非之标准。无疑,这对于恢复儒家经典的权威性,力戒单凭胸臆以为训释的“空谈”论证方式是极为必要的。客观上,它突出了儒学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自明末出现的“理学”向“经学”回归的思潮,无形中也造就了一种尊汉薄宋的学术倾向。
“考据”遵循“实事求是”的实证学风和求真、求实的治学精神,其与重抽象思辨、创新发挥的“诠释”有着明显不同。在朴学家的“考据”中,他们紧扣文本,或以今词释古词,或以本名释异名,或以详言释略言,总是试图通过诠释经典本文在文字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而恢复处于前文本状态的原始话语,秉承了历史主义的解释态度;而“诠释”则多在注释时加以论说,并以序、注文前的导语、文首宗旨的发挥、引文及对引文的“愚按”,多层次和多角度地发掘文本义理,探索圣人作经之寓意,且进行哲学理论的创造和发挥,坚持了人文精神的意蕴。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于《论清代朴学对儒家经典解释方法的重构》,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中“清代朴学考据式经典解释新起”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代以来,以“心学”为主导的“六经注我”式的文本解释方法暴露出其危害性。
B. 为挽救社会危机而讲求儒家学说的使用价值,即为了追求“经世致用”的现实需要。
C. 自先秦以来至明代,各种对儒家经典文本的解释方法使文本与解释的内在逻辑关系被完全颠倒。
D. 为达到理性自觉而考求儒家信仰的原始依据,即要实现“取证经书”的使命使然。
16.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各有利弊,只不过“我注六经”更突出“我”的个人解读色彩。
B. 清代朴学强调要回归儒家原典去探求圣人真正的意图,因此强调“注不驳经,疏不破注”的原则。
C. 清代朴学考据式解读的大致路径是由语言文字入手,恢复文本的真义,再形成价值标准。
D. 由于“考据”遵循“实事求是”的实证学风和求真、求实的治学精神,它比“诠释”更具优越性。
【答案】15. C 16. C
【解析】
15.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C项时间搞错。原文“当明代时期,王阳明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融入儒家经典解释之中……”,“六经注我”的解释方法过分强调‘心学’倾向并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文本与解释的内在逻辑关系被完全颠倒”。由此可知是明代,自先秦以来至明代。
点睛:从选项设置来看,四个选项所涉及的信息集中在文本第二自然段,位置都比较明显,考生稍加梳理筛选就可以找出,再将找出的信息与选项内容一一对照,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16. 试题分析:A项“我注六经”式文本解释方法坚守注不驳经、疏不破注的解经原则弊端,“我注六经”更突出“我”的个人解读色彩,说法错误。
B项中强调“注不驳经,疏不破注”的原则的是“我注经典”的主张,并不是清代朴学强调的方法。D项错在“考据”不一定比“诠释”更具优越性,原文只是说两者不同。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
17. 根据语境,填写名句。
(1)________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答案】 (1). 昨夜西风凋碧树 (2). 举匏尊以相属 (3). 江州司马青衫湿 (4).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学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凋”“匏尊”“州”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18. 节选部分表现出周朴园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19. 有人说“(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台词隐含了众多的戏剧冲突。试从戏剧矛盾冲突的角度分析。
【答案】18. 奸诈多疑、虚伪冷酷的性格。(各1分)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此次来,背后一定有人出谋划策,表现了其奸诈多疑的性格;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责问与哄骗表现了其虚伪冷静。
19. ①周朴园与鲁侍浑偶遇,引出30年的恩怨与矛盾;②“不公平”表现了鲁侍萍与周朴园社会地位的悬殊,揭露了周、鲁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和阶级矛盾;③本句也表现了鲁侍萍对命运的抗争与无奈之间的矛盾。
【解析】
18. 试题分析:本题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考查。要抓住剧中人物的语言分析。周朴园试探鲁侍萍,他怀疑有人指使她来的。在认出鲁妈就是鲁侍萍时,语气明显变了,厉声责问她来干什么。害怕鲁侍萍来纠缠他,之后又哄骗她都上了年纪,有子女不必闹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周朴园的奸诈多疑、虚伪冷酷的性格。怀念和绝情貌以水火不相容其实是对立的统一形成周朴园对侍萍感情心理的整体。怀念之所以能转化为绝情动力就在于他那种以牺牲他人满足自己的极端自私。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戏剧的矛盾冲突。首先要了解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再结合剧情分析鲁侍萍的台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出自侍萍身上是很自然的。旧社会像她这样一个妇女都有一点宿命论思想,这是生活是真实是悲愤。此时的周朴园再装不像,他开了一张支票登时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出来了。伪善的假面具被扒下后他是那么冷酷无情。而且他也感到幻灭:当爱心专心的女孩现在成了对他的社会地位的严重威胁时,他的阶级本能使他马上做出赶走她的决定。这也让鲁侍萍看清了周朴园的丑恶嘴脸。
四、写作题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毛栋辉刚大学毕业就找到了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他觉得缺乏动力。于是就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始白手起家。“主要是不喜欢这种工作的节奏,我就想趁着年轻,自己出来闯一闯。刚开始,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毛栋辉告诉记者,“一直对农业挺感兴趣的,政府现在对农业方面也有很多利好政策。于是,将‘开心农场’搬到现实中来。”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一个白手起家的农场主,毛栋辉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农业技术方面、农场的管理方式等等。“每天都特别累,尤其是夏天,人也晒得很黑。”“开始接手农场工作后,几乎没有睡过整觉,每天天没亮就到田头去了,早出晚归一整天。”从原来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播种、施肥、治虫、灌水等各道环节的技术掌握得越来越多,短短一年时间,毛栋辉就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我越来越体会到劳动的幸福和满足感。我会用实际行动证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8届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