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47 2017-11-08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7]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2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迫近,夹
B.惑而不从师 惑:有了疑惑
C.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镂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泣孤舟之嫠妇
D.望西山,始指异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而未知西山之怪特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D.无以至千里 作《师说》以贻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浴乎沂,风乎舞雩 (3)而今安在哉 (4)凌万顷之茫然
(5)不拘于时 (6)月出于东山之上 (7)不吾知也 (8)句读之不知
A.(1)(3)/(2)(6)/(4)(8)/(5)(7)
B.(1)(4)/(2)(6)/(3)(7)(8)/(5)
C.(1)(4)/(2)(5)/(3)(7)/(6)(8)
D.(1)(8)/(2)(6)/(3)(4)(7)/(5)
6.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这不是曹操使周瑜受困的地方吗?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译文:所以弟子不会比不上老师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关于借助外物的帮助罢了。
D.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孔子深深叹息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二)语法知识
7.下列各组词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丰腴 驯服 惬意 渔樵
B.非常 大概 全部 按照
C.桂棹 涟漪 江陵 汉赋
D.关注 迸发 遨游 壬戌
8.下列各句的句子主干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石圪节公社在双水村搞农田基建大会战以来,学校教室就成了外村民工晚上住宿的地方。
B.领导、老师、学生一起学习《共产党宣言》《青年团的任务》等待规定的文章。
C.这期黑板报,文字优美,图片新颖。
D.荀子的《劝学》(节选),开宗明义摆出全文的观点“学不可以已”。
9.从结构类型上,下列各组短语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仰望星空 星斗满天 圆圆的月亮 想北平
B.生气勃勃 青出于蓝 安步当车 神采奕奕
C.丁香一样的姑娘 多么遥远 青年时代 认真学习
D.雄伟壮丽 勤学好问 不学无术 危言危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浏览完整试题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B.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C.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D.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注”、“知制诰”都是官职,唐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
B.六论,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C.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
D.“殿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汉朝正式成制,以后历代都沿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13.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5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分)
(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1),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2)金疮药。
【注释】(1)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白天可以做饭,夜间用来打更。(2)合,这里作配药解,金疮,刀箭等武器所造成的伤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D.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豪情。
E.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人。
15.本诗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
(1) , 。 , 。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3)《师说》一文中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4分)
谁在仰望星空 刘江滨
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
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
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
展开余下试题
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于是,“天问”连连,上下求索。求索产生了四种结果,四种走向:科学(天文历算)、宗教(包括巫卜)、文学(神话传说)、哲学(宇宙观)。最早的时间刻度月、日、星期,你看,都是据星辰而来。人是世界的主体,人从哪里来呢?于是,有了上帝,有了古希腊神话,中国神话,有了亚当夏娃的故事,女娲伏羲的故事。先哲们开始“究天人之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无极之外,复无无极”(庄子),“三千大千世界”(释迦牟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亚里士多德)等。有意思的是,这些先哲,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期,虽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却仰望同一个星空,同一个日月,思考同一类问题。
人类史是一部进步史。“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类踏上了月球。但同时,我们再赏月时,脑海里已没有了广寒宫、桂花树、小白兔以及那寂寞的美女嫦娥,只是用高倍望远镜看月球表面的荒山和砂石,是不是有点大煞风景?没人再像屈子那样喋喋不休地发出“天问”,如果有这样的人,你是不是觉得他神经有点毛病?我们每天还会看天,但看的是蓝天否?雾霾否?风雨否?这是最现实的关怀,最切身的关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我们已经不习惯蹈虚凌空,心骛八极,神游万仞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这样大气、绝美、想象力超凡的文字,如今还能看得到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如此思辨“玄妙”横无际涯的思考,一如嵇康临刑前弹奏一曲《广陵散》,可堪绝响了。
前些年一首诗《仰望星空》被广泛流传。诗作者认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仰望星空,是敬畏,是探究,是思考,即使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那样徒劳一场,虽死不惧;即使像一颗流星在夜空燃烧,也要划出一道炫目的光。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7月7日,有删改)
1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无边无际的星空中,总有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仰望星空是想有一天可以到新的星球上去。
B.“我”长大了,工作了,不再仰望星空了,这反映出在城市工作的人的生活非常精彩。
C.作者引用《易经》《逍遥游》《道德经》等语句,旨在说明现代人已不习惯仰望星空并思考。
D.本文的语言特色是融记叙、议论为一体。而“仰望星空”起到了揭示本文中心、展开叙述线索的作用。
18.第四段写朋友的小女儿问怎么晚上还出太阳时,作者为什么说“一语惊人,恍如隔世”?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
19.第五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
四、(16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阳节来临之际,农工党潍坊市委会组织一批风华正茂的退休老党员赴潍坊市规划馆和潍坊市博物馆参观游览。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殊在央视《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首当其冲,在2月7日晚的总决赛中一举夺冠。
D.德国女作家兼诗人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防止“为官不为”,要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从完善机制入手,通报、发现、查纠立体化,形成不能不作为的良好工作氛围。
B.抢走美国人的饭碗,绝不是中国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美国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让劳动者失去了奋斗。
C.郎平对记者说,不要因为女排夺冠了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她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D.李克强表示,创客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表达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2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好声音》(1)一出现就引起轰动,很大程度上(2)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3)不靠评委博出位,(4)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5)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纯粹的音乐的本质,(6)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1) (2) (3) (4) (5) (6)
A.虽然 都 也 也 却 并
B.之所以 是因为 也 / 而是 并
C.虽然 都 / / 却 /
D.之所 是因为 / 也 而是 /
2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第一句,说明另外两处出现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1)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2)
(3)
24.请用一句话概括《平凡的世界》第21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五、作文(60分)
25.请以“那一双 的眼睛”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在下面短语中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美丽、善良、忧郁等),把题目补写完整,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雕刻)
2.B(A名词作状语,B名词用作动词,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
3.A(连词,表转折关系。B介词,对,对于/介词,比。C代词,他/副词,表揣测语气。D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4.C(A跟从,连词,表承接关系,B白茫茫的水气,D藏身)
5.B(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6.D
7.C名词(A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B副词 副词 副词 介词,D动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8.C(这期黑板报,文字优美,图片新颖)
9.A(A动宾短语 主谓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B主谓短语 C偏正短语 D并列短语)
10.D
11.D(宋朝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
12.A(十岁的时候没有跟随父母游学)
13.(1)等到他二十岁(或译为加冠)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读贾谊、陆贽的书。不久又读《庄子》。(比冠1分,属1分,书1分,既而1分,句意通顺1分)
(2)不理解断句停顿,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或: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的聪明)
展开余下试题
(3)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是他的话却一点都不谦让。(句式1分,句意1分)
14.BD(B不据鞍:不骑马作战,“与战士同甘共苦”“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错。D项,“自言虏畏不敢犯”是自以为是,盲目轻敌;“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不妥)
15.①诗人表达了对“将军”不顾边境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强烈愤慨,同时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②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作开头两句交代军营的环境,中间六句围绕“乐”字展开,集中写将军纵酒作乐、赏赐无度,为下文作铺垫。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将军转向士兵,由写乐转向写悲。一面是士兵驻守隘口、枕戈待旦,一面是将军玩忽职守、在意轻敌;一面是伴舞助兴的歌女可以随便得到“彩缣百段”的赏赐,另一面是“血战人”无钱买药疗伤。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身强烈的思想感情。(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面作答,可酌情给分)
16.(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7.C(A项,“想有一天可以到新的星球上去”在文中没有依据。B项,“反映出在城市工作的人的生活非常精彩”错,原文说“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还有“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D项中的“仰望星空”没有揭示文章的中心,而是起到了组织文本语言,展开叙述线索的作用)
18.①成年后,“我”不再抬头看天,且城市的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因此忽略了仰望星空。(2分)②在山上,月亮明晃晃的,在听到“晚上还出太阳”时,惊觉自己已很久没有仰望星空,所以觉得“一语惊人,恍如隔世”。(3分)
19.①主要叙述了古人仰望星空的内容。(3分)②作用:与下文当今的我们已经不习惯仰望星空形成对比,引出后文围绕仰望星空的议论。(3分)
20.D(A“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此处用来形容”退休的老干部“用词不当;B”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对某件事物或天下大事的意见见解,也指有大的志向和决心,此处用来形容”同学们登上泰山之后看到的景象“用词不当,属于望文生义;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D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此处用来形容”德国女作家兼诗人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不平凡的年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符合语境)
21.C(A语序不当,“通报、发现、查纠“不合事理,改成”发现、查纠、通报“;B成分残缺,”奋斗“后加”的动力“。D搭配不当,”表达了……活力“不能搭配,改成”展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
22.D(“一出现就引起轰动”统一“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AC项;(4)处填“也”,表示强调)
23.(3)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3)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2)2分(3)3分。
24.田福堂为润叶的婚事进城求助。(意思对即可)(2分)
25.(作文略)
(113.220.34.69)
上一篇: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
下一篇:
山东省莱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寿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