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615 2017-11-10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5]
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深泉高级技工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 班级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本文,回答1-3题.(9分)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浏览完整试题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 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日:“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 协不得已,乃应命。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日:“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 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防、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中弗从。防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防等日:“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 方今贤戚之内,赵玉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各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防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B.奈何一但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C.梁武帝深恨之 恨:怨恨
D.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 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C. 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帝去世后,刘防、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B.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C.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8分)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下面诗这首词,完成8—9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8.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仕途失意,孤独寂寞。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9.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鹰击长空,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再别康桥》中点明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 ,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在雨的哀曲里, ,散了她的芬芳。(《雨巷》)
(4)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张海迪在两会上指出,《慈善法》审议通过后,既能让人们认识到捐赠的意义,又能使全国上下出现激浊扬清的清明景象。
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思维与潮流,这一代人过惯了太平盛世的舒适日子,要求他们效法先民焚膏继晷、废寝忘食的干劲,既苛求,也不切实际。
③对他这样一个思想有些固执的人,家长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④“女当家”在选房一事上大都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便销售顾问再如何地巧舌如簧,她们仍会坚守自己的选房法则。
⑤晋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习以为常,有了寒食一节。
⑥在这个城市疏离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很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金砖国家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都致力于发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并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建设者。
B.泡菜、葡萄酒之类的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成本低,质量易于达标,新兴市场国家更容易从这些产品起步,满足特定地区和一定层次的外国消费者,从而取得市场份额。
C.我们中国的古代先贤们最关注的不是外在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国,也不是纯粹的思辨领域,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心性、人性、生命、社会和人生。
D.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度贬值超千点,人民币对美元两天已累计贬值约3.5%左右。但发言人表示,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我一直认为,除了《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
①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追思、感慨
②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③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
④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
⑤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
⑥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A.②⑤⑥③④① B.②⑤④⑥③① C.③⑤④②①⑥ D.③⑤⑥④②①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15. 读右面这幅图,完成问题。(6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3分)
(2)根据画面内容,你得出怎样的结论?(3分)
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高中生活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其实,我们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如果我们以变化的眼光来看的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请以“改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C 2.D 3.A
1、试题分析: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中的必然性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试题分析: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试题分析:选项中“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应该是“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的原因,选项因果关系倒置。
4.C 5.D 6.B 7.A
8. A、C(A、应为“拟人”手法;C、展现的是“寂寥、萧瑟”的景象)
9. ①壮志难酬的惆怅:借天边鸿雁展翅高飞,表现自己屡遭贬谪、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 ②知音难觅的抑郁:“谁会凭栏意”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心志无人可诉的痛苦; ③客居异乡的孤独:诗人赋异乡江南雨云以“恨”“愁”,足见心中郁积着深沉的愁闷。(每点计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0.(1)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消了她的颜色
(4)揉碎在浮藻间
11.C
解析:① 句,“激浊扬清”指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该词只能充当谓语,不能充当定语,用在此处也不合语境,故错。②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用在此处正确。③句,“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次序地引导别人进行学习。这与前面的“逐渐地”在语意上重复。④句,“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出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多含贬义)。⑤句,“习以为常”常做某件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就觉得很平常了。此处可改为“相沿成俗”。⑥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用在此处正确。
12.C (3分)
解析:A项,搭配不当,“发动世界经济增长”应改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B项,成分残缺,可以在“满足特定地区和一定层次的外国消费者”之后添加“……的需求”。D项,“约”和“左右”重复
13、D(3分)
14、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②他不仅爱好美食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15.(1)图的上方依次画的是毛笔、钢笔和微机,下方与之对应的是书写越来越潦草的“写字”二字。
(2)随着书写工具的发展,人们的书写能力逐渐退化。 (113.220.33.5)
上一篇: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锦泽”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