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79  2017-11-1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9]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天化中学2017—2018学年度阶段测试(二)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师徒关系  
  在中国古代,行业内的师徒关系既有不成文的规矩惯例,也有明确载录的行规手册,甚至还有些作为附录被记入了官方的法典。
  许多行业技能的传授,是通过家族式的经营与训练。为了防止技术外传,通常传男不传女,以防女儿出嫁后导致技术外流。将专门技艺作为家产传给子孙的习俗,甚至得到了官方的认同和保护。但是,有的师傅没有子嗣,或者生意扩大,需要雇佣学徒帮工,才出现了师徒之制。在这个意义上,师徒制是一种对于父子传承制的拟制,在习惯法上难免延伸使用家族之治的理念。对于作为外姓的徒弟而言,师傅如果愿意倾囊相授,是十分可贵的。师傅如果不愿传授核心机密,为防“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也并非不可理解。
  随着匠籍制度的瓦解和师徒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多徒弟在学成之后,开始自立门户。正如民间所言“一技在手,走遍天下”。因此,师傅在选徒和教徒时,在意志力、人品、能力等各方面都会严格要求徒弟,很多时候甚至于百般挑剔,使徒弟过着如履薄冰一般的生活。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培养弟子的封建宗法观念,从思想上使弟子对自己终生感恩。
  其实,这种师徒之制,很早的时候就在道德层面进行了规定。《管子•弟子职》规定:“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先生有命。弟子乃食”“先生将息,弟子皆起。敬奉枕席,问所何趾”“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但作为行会、公所的行规加以规范,是迟至明清时期才有。
  行会规定,一旦确立了师徒关系,师傅则必须尽力传授技艺。学徒期满离开师傅独自开业时师傅赠送一套工具,师傅去世后徒弟要准备孝衣,并以孝道待之。但是,许多师傅仍然藏着一手“绝技”不肯传给徒弟。例如制笔业中的金陵陆继翁、王自用,吉水的郑伯清,吴锡的张天锡,杭州的张文贵等都有绝技,所制毛笔各有特色,却因“不妄传人”而“惜乎近俱传失其妙”。制陶业中的宜兴陶家对陶土的“取舍、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于是,这些传统技艺便大多失传而绝。
  今天传承下来的很多技艺,都是学徒偷师而来。清末广州制革业中的熟皮配料是关键技术,由师傅掌握,配料时在小房内操作,有时还把窗帘拉住,不让徒弟看见。徒弟只能在日常帮师傅做活时用心观察,对关键技艺还不能随便打问,全靠心领神会。或者,师傅在晚年或临终前才单传给最可靠的弟子。明代有一位著名建筑师名叫冯巧,从万历到崇祯,所有宫殿他都参与设计。他直到老年,仍孤身一人。学徒董九“往执役门下,数载不得其传。而服侍左右,不懈益恭”,终于感动了冯巧,“一日,九独侍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董九等了几十年才最终学到了手艺。
不过,这种防范式传授也容易导致技艺失传。景德镇魏家的砌窑技术后来也授徒,据说,由于过于保守技术秘密,最后只剩下两个老师傅和两个徒弟。徒弟还没学会技术,两个师傅就死了,技术就失传了。可见在古代,工匠师徒之间,往往是一种博弈加防范的过程,多数情况下,只有家族继承或者家族式师徒中最亲密的徒弟,才能得到师傅真正的手艺。恰恰是手艺的难得,使得徒弟与师傅的感情更加复杂——这复杂里,既有利益,又有人性,更有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影子。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法制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古代有将专门技艺传给子孙后代的习俗,通常传男不传女,以防技术外流。这甚至得到了官方的认
同和保护。
B.师傅为避免徒弟学成之后“饿死师傅”,在意志力、人品、能力、出身等各方面对徒弟十分严格,甚至
百般挑剔。
C.明代有学徒董九,服侍当时著名的建筑大师冯巧。他凭借自己几十年来的坚持和恭敬,最终感动师傅学
到了手艺。
D.景德镇魏家的砌窑技术,据说就是过于保守技术秘密,最后徒弟还未学会技术,师傅就已经死了,导致
技术失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古代师徒关系,文章先交代出现的背景,再介绍择徒标准、道德规定、行业规范等,后写其复杂性。
B.文章通过引用《管子•弟子职》证实师徒制很早就有了规定。其规定徒弟要尊师重道,师傅要尽力相授。
C.文章通过列举制笔业、制陶业的例子,说明了虽然行会有规定,但仍有师傅留一手,导致一些技艺失传。
D.文章通过大量的举例论证阐释了我国古代技艺的难得,突显了师徒之间相互博弈防范且复杂多变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我国古代,师徒关系有各种规矩惯例,行规手册以及官方的法典,但很多传承下来的技艺,却都是徒
弟偷学而来。
B.《管子•弟子职》中对徒弟有明确的规定:先生将要休息,弟子都起来服侍。恭敬地奉上枕席,问老师
足朝向何处。
C.师徒制的出现,打破了家族式的父子传承制,对于作为外姓的徒弟也可以学到一些行业技能,这是十分
难能可贵的。
D.千百年来,人性、利益、中华文化的复杂导致了徒弟与师傅感情的复杂,同时也导致了我国传统手艺难
以得到继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沈从文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那里住着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为军队搬运军火。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槛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的早上并不寂寞。
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做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织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一面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犬骨线板压着手织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五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有时这些妇人把工作停顿下来,遥遥地谈着一切。最小的孩子饿哭了,就拉开衣的前襟,抓出枯瘪的乳头,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们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的价钱和棉纱的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
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到这时,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看不见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地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身为主人的妇人便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地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着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愉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可以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音……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地哭了。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
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需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的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儿门户。
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印,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日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以长街一天的生活为线索,按照“清早”“正午”“黄昏”“夜晚”“早上”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展开余下试题 展现出长街异常独特的日常生活场景。
B.文章写白日里街上走过新娘子,“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也完全把工作放下”,表明长
街上的生活并不寂寞,常常也会很热闹。
C.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景物描写、比喻等手法,以看似热闹的生活场景来反衬出女人们独自支撑家庭的
寂寞与艰辛。
D.文章通过对寂寞长街的生活场景的刻画,反映了军阀混战下的人们生活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没有了“男
人”的妇人们的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悲悯。
5.结合全文,分析画线句子“有一条寂寞的长街”的含义。(5分)
6.结合全文,谈谈最后三段中狼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
未来京津冀将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如不尽快推动京津冀环境协同,人口和经济的极化对资源的压力和对环境的影响也将愈加严重。
在促进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方面,首先,要推进环境政策协同。一是建立和完善京津冀大气、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组织实施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污染防治措施。二是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区域协调机制。在京津冀率先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环境影响评价等有关管理制度,形成有效衔接、运行顺畅、简便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三是率先推动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形成资源使用价格、环境损害价格、污染物处置价格和环境服务价格“四位一体”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四是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建立环境损害赔偿政策机制。
其次,推进环境法规协同。一方面,完善地方资源环境法规。强化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保障社会享有的环境权益。另一方面,推动相关规划编制。做好各专题规划互相衔接工作,确保规划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推进环境标准趋同。设立分阶段提高标准的目标和任务。引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
第四,推进环境效应评估协同。考核京津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重大决策的工程的环境绩效。
第五,推进环境治理协同。一是推进生态空间管控一体化。将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划定并严守设立京津冀生态环境红线,实施严格管控,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格局和功能的稳定,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二是推进生产生活空间优化一体化。引导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往生态化、集约化转变。三是推进资源环境管控一体化。将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实施资源能源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区域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四是推进准入管控一体化,严格产业和环境准入。
周夏莹 节选自《中国经济时报》
材料二:
北京市市长蔡奇日前提出,2017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北京要在更大范围内采取措施,铁腕治霾。
  2017年北京将继续压减燃煤,计划对700个村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实现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个区和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供暖季结束后,北京地区唯一一家燃煤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将停机备用,全年至少压减10%以上发电量;基本淘汰远郊区平原地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同比压减30%,控制在700万吨以内。
  同时,北京将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步伐。全面清理整治2560家“散乱污”企业,再关停退出50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
  2016年,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中,河北省占六席。河北是用煤大省和产钢大省,其最为依赖的能源和产业给大气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河北省政府年初提出,2017年,将压减炼钢产能1562万吨、炼铁1624万吨,压减煤炭产能742万吨。并将加快廊坊、保定、张家口钢铁产能全部退出,承德、秦皇岛钢铁产能部分退出,支持武安、丰南、迁安等地企业整合重组,推进首钢京唐二期和石钢搬迁等重大项目。
天津市政府则表示,2017年将推动燃煤设施淘汰改造,全面治理城乡散煤,严格控制机动车和船舶排放污染,关停淘汰落后企业,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目标任务。
(记者 阮煜琳)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京津冀13市气象调整后PM2.5年平均浓度变化序列(微克/立方米)
图片《和讯网》
7.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4年到2015年,京津冀13市PM2.5年平均浓度变化最不明显的是衡水市,最明显的是保定市。
B.相对2015年,2016年京津冀13个市的PM2.5年平均浓度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市出现了轻微的回弹。
C.2017年,北京市将在更大范围内采取措施,计划对700个村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实现朝阳、海淀等四个
区和平原地区“无煤化”。
D.京津冀13个市2014年到2016年的PM2.5年平均浓度,除张家口市有所上升外,其余市皆有所下降。
8.下列关于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京津冀要建立世界级城市群,就需要推动环境协同,减轻人口和经济的极化对资源的压力和对环境的影响。
B.完善地方资源环境法规、保障社会享有的环境权益、推动相关规划编制等是推进环境法规协同的重要举措。
C.推进环境治理协同就是推进生态空间管控一体化,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同时推进生产生活空间一体化。
D.2016年河北省空气污染依然严重,除了能源和产业给环境带来的负担,还有人们环保意识差、观念落后等因素。
E.为实现压减燃煤的目标,北京将在清洁能源改造、压减发电量、淘汰燃煤锅炉、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方面下功夫。
9.京津冀虽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环境政策协同方面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请结
合材料一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
刘陶字子奇,一名伟,颍川颍阴人,济北贞王勃之后。陶为人居简,不修上节。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同宗刘恺,以雅德知名,独深器陶。
后陶举孝廉,除顺阳长。县多奸猾,陶到官,宣募吏民有气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不拘亡命奸臧,于是剽轻剑客之徒过晏等十余人,皆来应募。陶责其先过,要以后效,使各结所厚少年,得数百人,皆严兵待命。于是复案奸轨,所发若神。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曰:“邑然不乐,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
顷之,拜侍御史。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时,巨鹿张角伪托大道,妖惑小民,陶与奉车都尉乐松、议郎袁贡连名上疏言之。帝殊不悟。明年,张角反乱,海内鼎沸,帝思陶言,封中陵乡侯,三迁尚书令。以所举将为尚书,难与齐列,乞从冗散,拜侍中。以数切谏,以权臣所惮,徙为京兆尹。到职当出修宫钱直千万陶既清贫而耻以钱买职称疾不听政帝宿重陶才原其罪征拜谏议大夫。
是时,天下日危,寇贼方炽,陶忧致崩乱,复上疏曰:“臣自知言数见厌,而言不自裁者,以为国安则臣蒙其庆,国危则臣亦先亡也。谨复陈当今要急入事,乞须臾之间,深垂纳省。”
其八事,大较言天下大乱,皆由宦官。宦官事急,共谗陶曰:“前张解事发,诏书示以威恩,自此以来,各各改悔。今者四方安静,而陶疾害圣政,专言妖孽。州郡不上,陶何缘知?疑陶与贼通情。”于是收陶,下黄门北寺狱,掠按日急。陶自知必死,对使者曰:“朝廷前封臣云何?今反受邪谮,恨不与伊、吕同畴,而以三仁为辈。”遂闭气而死,天下莫不痛之。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后汉书•刘陶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到职当出修宫钱/直千万/陶既清贫/而耻以钱买职称疾不听政/帝宿重陶才/原其罪/征拜谏议大夫。
B.到职/当出修宫钱直千万/陶既清贫/而耻以钱买职/称疾不听政/帝宿重陶才/原其罪/征拜谏议大夫。
C.到职当出修宫钱/直千万/陶既清贫而耻以钱买职/称疾不听政帝宿重陶才原其罪/征拜谏议大夫。
D.到职/当出修宫钱直千万/陶既清贫而耻以钱买职/称疾不听政/帝宿重陶才原其罪/征拜谏议大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举行成年礼时取字。
B.孝廉,任用官员的科目,与“征辟”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C.疏,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西汉贾谊的《论积贮疏》。
D.《后汉书》,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陶治理有方。担任顺阳长期间,招募勇士,不在乎他们的身份,并且让他们结纳各自的相好,扩大队伍查办奸猾不法分子,捉拿归案,有如神明。
B.刘陶心系国家,勇于直谏。张角假托大道,妖惑百姓时,刘陶上疏而帝不纳;在国家的局势一天比一天危险,外寇内贼极为嚣张时,刘陶担忧国家崩溃坏乱,于是再次上疏。
C.刘陶为人正直。自己所举荐的人将为尚书,刘陶觉得很丢面子,请求放在编制以外,做个闲散人员。调京任兆尹,应当出修宫钱,刘陶清贫,以花钱买官为可耻,托病不办公。
D.刘陶性格刚烈。向皇帝陈述国家大乱都是因宦官引起而被宦官诬陷入狱,自知必死无疑,只是遗憾不能与伊尹、周公旦同流,而与微子、箕子、比干同辈,愤懑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
(2)臣自知言数见厌,而言不自裁者,以为国安则臣蒙其庆,国危则臣亦先亡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村行
宋代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14.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交代了时、地、人、事。写作者骑马观赏山野旖旎的风光,突出作者被贬后无所事事的情态。
B.颔联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数峰默默伫立的景象,“有声”与“无语”相映成趣,突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C.颈联写山乡美景,“胭脂”与“白雪”对举,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景色越美,情感越悲。
D.尾联采用设问的手法,抒发出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极了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E.全诗作者的心情经历了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前三联描写山村的优美风光,尾联抒发乡愁之情。
15.简要赏析诗歌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 ”寓意周瑜功名早成,而自己鬓发斑白仍无建树,表达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 ”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想要建立汉朝霍去病封山的功绩,结果却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经常听身边的人提起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择天记》,当时不以为然,后来看了也觉得不过如此。意外的是,现在在网上居然这么“火爆”。
②曾经,我将这些碑记精心收藏,从不拿出来给任何人观看,怕他人破坏一丝一毫;如今,我想通了,准备将这些东西赠与文人墨士,作为稗官野史,流传海内。
③嘴边长挂“学习雷锋好榜样”,但你了解雷锋吗?“雷锋”二字在中国内地已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他的的一生很短暂,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
④你可曾想过,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经历过了多少次的失败,才换来今天的名扬四海?失败谁都有过,它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⑤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农村人口加速“减少”了。在农村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春节一过,他们都外出到大城市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⑥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要善待自己、宽容他人。但是,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我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我已无颜面对师傅。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通过这次观看《开国大典》、《少年毛泽东》等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电影的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B.实践证明,创卫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C.对于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个问题上,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扩大毕业生就业途径。
D.今年实施的驾考新规调整了理论考试的试题内容和比例,突出了安全文明行车、典型违法行为认知等内容的考核,考试内容更加贴近实用。
19.下列语句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那本笔记本看上去十分破旧,毫无价值,但我却敝帚自珍。毕竟那里面凝聚了我高中三年的所有心血,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B.王茂在计算机领域是位资深专家,经常到我们学校宣讲计算机知识,每次讲完都会补充说“大家有什么
疑惑尽管提出,我定会不吝赐教”
C.最近在学习上总是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此时,我一般都是静心思考,独立解决,但偶尔也会向同学垂询,以获取不同的思考方式。
D.张强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公司屡次获得优秀员工称号,对此,厂长李晓峰说道“他虽然才疏学浅,但工作刻苦,业绩突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网络文学作品数量众多,① ?一部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可以有三个标准: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 ,会给读者形成错误的价值引导:③ ,网络文学已经自成一体,只有符合网络文学特点的作品,才会出现网络文学特有的强大传播率;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虽然网络文学是通俗文学,但也是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云天”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