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06  2017-11-27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6]
福建省泉港区2017-2018学年八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泉港区2017年秋季八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卷共 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积累与运用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谁道人生无再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5)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色交辉。”(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小石潭记》中描写翠蔓依附岩石生长的优美形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艾青《我爱这土地》)
【答案】 (1). 秋天漠漠向昏黑 (2). 开轩面场圃 (3). 门前流水尚能西 (4). 休将白发唱黄鸡 (5). 羌管悠悠霜满地 (6). 人不寐 (7). 清流见底 (8). 两岸石壁 (9). 青树翠蔓 (10). 蒙络摇缀 (11). 参差披拂 (12).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13).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解析】名篇名句的默写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在积累时,对重点篇目、重点句子做好落实,争取一字不错。同时,要扩大阅读量,积累更多的诗词,加强自身的修养。该题主要考查课内一些文学名篇和古诗词名句的理解默写,注意“漠漠”、“圃”、“羌管”、“寐”等词语的书写,关键在于既能找对句子,又要写对句子。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乡》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彷徨》。
B. 席慕蓉的《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C.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散文家志贺直哉创作的。
D. 《孤独之旅》是我国著名作家秦文君的作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要在平时学习中不断的积累掌握,这样就能应用的得心应手。该题中鲁迅的《故乡》选自《呐喊》,志贺直哉是小说家,《孤独之旅》是曹文轩的作品,所以我们可以选出B是正确的。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mù( )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piāo( )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唯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①(A、依靠 B、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②(A、担心 B、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看一眼船上的主人,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1)看拼音写汉字。
夜mù(________) piāo(_________)游
(2)从文中①②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①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 句:有时,它们会看一眼船上的主人,将头从翅膀里拔出。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幕 (2). 漂 (3). (2)①B (4). ②B (5). (3)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


浏览完整试题【解析】本题主要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中考查的问题涉及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病句的修改等,字音字形在于平时的积累掌握,关键在于同音字的辨析掌握,题中的“幕”和“漂”同音字较多,注意结合词语意思来选择。词语的理解选择,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文中的鸭子 将船作为自己可以依靠凭借的事物,所以选“依托”,鸭子们能自己管理,所以不用杜小康“操心”。题干的病句属于前后语序的错误,不符合常理,应该是先把头从翅膀里拔出,然后才看一眼主人。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陆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生动逼真,语言明白晓畅,不用典故,所描绘的乡村风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山西村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
C.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人们宣扬迷信,穿戴朴素,保留着简朴的风俗。
D.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了作者恋恋不舍之情,突出了宾客情谊深厚。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乡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此联被后世称为佳句,请说说这一联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案】4. C 5. 示例: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意思对即可)
【解析】
4.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赏析。题目考查的是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人通过对山西村淳朴民风民俗的描写,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一些句子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选项C表现的是淳朴的民风民俗,与宣扬迷信没有关系,所以选C。
5
点睛:
古代诗词名句的理解赏析,历来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理解这类问题时,首先是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要做到结合诗句理解诗歌写了什么。然后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此时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个人经历,同时抓住提示性的重点诗句来分析,这一类诗句往往揭示情感和蕴含哲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_________________
(3)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_________________
(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_________________
7.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答案】6. (1). 睡觉 (2). 只,只是 (3). 全,都 (4). 客居 7. D
8. (1).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 (2). 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9. 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解析】
6.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同时注意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样才能将词语解释的更准确。该题考查的都是课内字词的解释,注意“但”是“只是”的意思,“客”解释为客居。
7. 本题针对文章内容的感知理解。甲文写苏轼夜游承天寺来抒发内心情怀,乙文张岱看西湖雪景来表现自己对雪景的喜爱和隐逸避世的生活态度。由此看到所给选项中D是错误的,乙文作者不是被贬官,他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表现有共同志趣的一种欣喜。
8.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一般翻译原则和方法,以及自己积累的文言词汇,做到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简洁。本题翻译的句子较为简单,注意“如”解释为像的意思,“交横”是纵横交错,“焉”解释为怎么。
9. 题目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翻译,我们可以总结出甲文写苏轼夜游承天寺来抒发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情感,这一切情感都归结到一个“闲”上。乙文张岱看西湖雪景来表现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怀、淡泊孤寂的个性和隐逸避世的生活态度,这一切又归结到“痴”字上。
点睛: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完成,结合课内实虚词的掌握积累,翻译文章内容,总结概括文章讲述的内容,通过文中讲述的事件或是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情感,注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点睛作用,同时结合作者的经历或写作背景来体会。


展开余下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①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天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际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前先到过这里了。
②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以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方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竞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一一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③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④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⑤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⑥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0. 选文①②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1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试做品析。
(1)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从斯科特决定为阿蒙森的业绩作证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祥的品质?
13. 结合上下文 ,分析第③段划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4.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茨威格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那么,你认为斯威科特—行人的科学探险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答案】10. 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奔向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斯科特决定为完成阿蒙森的业绩作证。(意思对即可)
11. (1). “拽”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焦急的心情”人格化,突出了斯科特一行人想快到达南极点的激动、急切的心情。 (2). “拖”字写出了斯科特和队友们脚步的沉重,从侧面表现出他们发现阿蒙森小队已捷足先登后,失望透顶、万分沉重的心情。
12. 诚信(或:诚实;坚持原则;有绅士风度等)
13. 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
示例一:表现了斯科特等人所处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悲伤(或悲凉)的气氛,为斯科特等人返程遇难做了铺垫。
示例二:表现了斯科特等人所处环境的恶劣,烘托了斯科特和队友们失意、痛苦的心情,为斯科特等人返程遇难做了铺垫。
14. (扣住“积极意义”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斯科特和队友们的探险,帮助人类认识了自然;开拓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示例二: 斯科特和队友们勇于挑战自我,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示例三:斯科特等人所表现出来的对科学探险的执著精神、超人的信心和勇气,不怕困难的 决心都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
【解析】
10. 题目考查对文段的理解概括能力。文章节选的是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内容主要讲的是以斯科特为首的南极探险队征服南极点虽败犹荣的事件。文章的第一二段,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总结主要讲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奔向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斯科特等人心灰意冷但是仍决定为完成阿蒙森的业绩作证。注意在总结时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来说。
11. 题目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感悟能力。词语的理解感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体会,同时注意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来分析。题干中第一句话是斯科特探险队靠近南极点时候的表现,当然靠近目标他们的心情是激动和急切的。所以“拽”就体现出他们激动和急切的心情,关键在于拟人的修辞要注意体会。第二句话是他们发现阿蒙森已经先于他们到达南极点时的句子,句中的“拖”字就很好的表现了他们的失望和沉重心情。
12. 本题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感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体会人物的形象,文中斯科特等人虽然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但是他们仍然愿意为胜利者作证,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绅士风度和诚信精神。
13. 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理解感悟。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一般起到的作用就是营造氛围,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或是衬托作者的心理等作用。结合文章的叙述以及斯科特等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斯科特等人面对失败的现实返程时环境描写,这样就可以体会到此时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也为后面他们的不幸做了铺垫。


展开余下试题14. 题目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和拓展理解能力。文章讲述的斯科特探险队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和阿蒙森探险队展开争夺,最后在失败的归途中全部罹难。但是他们身上却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展现着优秀的品质。我们看到了他们勇于探险、不畏艰难,也看到他们讲求诚信、勇敢、大度的品质。我们在回答时抓住“积极意义”来分析,抓住他们的品质和形象来思考。
点睛:
文章的理解感悟和主旨把握是阅读题目中的难点和重点,首先做到通读文章,感知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叙述了什么事件,然后再感知人物的形象品质和文章的思想主旨。对文章主旨的拓展理解应该抓住积极方面,从有益的方面阐述,注意语言的简洁和具体。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G≠4G+1G
喻思娈
万物互联,海量的数据需要强大稳定的网络来支持,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正向我们走来。5G的商用将推进哪些领域的发展?日前在英特尔(中国)举行的“加速通向5G之路”行业沙龙上,学界和业界专家给出了解答。
英特尔(中国)通信与设备事业部无线标准首席技术专家吴耕说,5G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在4G上加1G,5G不仅能带来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高的网络带宽,也将带来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未来,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因5G而释放巨大的潜力。
“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许志远说。
当前一些应用,比如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的高可靠性、低延迟,4G没法满足,5G能够实现延迟低于1毫秒,峰值传输速率高达10G bps(比特每秒)。超低延迟和大数据文件的高速传输让5G能够像第六感一样近乎实时地获取与周围环境的信息。无人驾驶汽车可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与路上其他汽车以及包括路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实时“沟通”。
虚拟现实将改变人们认知现实的方式。许志远说,从计算到传感,特别是在通信上,虚拟现实目前还没有做到给用户提供良好体验的准备,5G将大大改进虚拟现实的体验,并让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等都将成为现实。
全球统一的标准能为未来5G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全球统一的标准下,无论中国还是欧洲的智能设备都能正常接通,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由于以往的2G、3G、4G系统主要服务于通信,所以存在多制式标准并行的情况。工信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推进组专家罗振东表示,进入5G时代后,市场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我国已经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中国5G试验也是全球首个由政府主导和规划的国家5G试验。今年美国通信运营商Verizon宣布将在美国11座城市进行5G试验性运营;中国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也计划于今年正式开启。业界普遍预计,标准化的5G网络将于2020年前后实现商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26日,略有改动)
15.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中的“将”表明目前还没有实现。
B. “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实现5G标准化,在统一制式标准下服务于通信等更多领域。
C. 中国5G试验是全球首个5G试验,标准化的5G网络将于2020年前后实现商用。
D. “5G≠4G+1G”表明5G不是4G和1G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讯技术在4G基础上所产生的一次巨大的飞跃。可以预见,更远的未来还会出现“6G”“7G”。
16. “未来,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因5G而释放巨大的潜力。”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答案】15. C 16. (1)无人驾驶可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与路上其他汽车以及包括路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实时“沟通”。(2)5G将大大改进虚拟现实的体验,并让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地云接入等都将成为现实。(3)在全球统一的标准下,无论中国还是欧洲的智能设备都能正常接通,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 题目考查对科技说明文内容的理解感知。文章主要说明的是5G网络,讲了什么是5G,5G的试验,5G的发展预见等。结合文中“中国5G试验也是全球首个由政府主导和规划的国家5G试验。”和“业界普遍预计,标准化的5G网络将于2020年前后实现商用。”这两句话,我们发现C项是错误的。
16. 题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文章主要围绕5G的有关问题来说明,涉及5G运用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方面,文章的四、五、六段主要就是为了说明5G在这些方面的广泛运用,通过这几段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归纳出答案要点。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南方周末记者随机抽取了全国各地城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72份,部分调查结果见下图:

【材料二】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6%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三】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响健康。
【材料四】 五谷杂粮壮身体,
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荞麦、黑豆、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五谷中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另一方面,相对于鲜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而被民间尊为“蔬菜圣品”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良药”。
17. 请仔细观察材料一图片,写出一项探究结果。
18. 根据材料二、三,写出两条应关注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必要性的理由。
19. 根据材料四的内容,将标题补齐,使整个标题形成对仗句。
【答案】17. 小学生大多数都购买零食。吃零食容易导致身体不舒服。(意思对即可)
18. ①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 ②长期食用垃圾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意思对即可)
19. 示例:青菜萝卜保健康
【解析】
17. 本题考查对图表的阅读分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泉港”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