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20  2017-11-2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0]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车胤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昆曲,在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透过昆曲蕴藉雅致的古典美,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中国的戏剧艺术。
昆曲,曾经在中国晚期封建社会文化生活中充任盐末齑粉的作用。作为当时文人的一种主要文化消遣形式的载体,它得到社会支配阶层的支持;作为当时领袖群伦的一种主要声腔剧种形式,它又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昆曲便得以广泛发舒其自身的文化浸润能量,将辐射脉冲穿透社会的肌肤,深入到它的各个角落。由此,昆曲得以同时进入上流文化圈和山野民众的娱乐环境,成为沟通各阶层社会意识的重要渠道。
曾几何时,随着红氍毹①娱乐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衰退与消逝,昆曲失去了它作为社会娱乐文化主流的基础支撑点,从而哀婉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导致昆曲走向衰竭的主要社会支配力,是时代变换了审美聚焦点。在时下“快餐文化”盛行的氛围中,昆曲成为曲高和寡而极其脆弱的雅文化,成为最易受流行文化涤荡的对象。然而,昆曲在它兴盛的时代却并非如此,它也隶属于当时的俗文化范畴,是市井小民贩夫走卒都乐于欣赏的艺术,只是由于文人精神的多量介入,使它的文化品位呈现出俗中偏雅的格调而已。现在昆曲的所谓“过雅”,是由于在时代转换的路径中当代人丧失了读解它的钥匙,失去了转接其信息符号的接收器。人们不再能够轻松理解并品味它所运用的文字符号的涵义与意蕴,对于它所采用的韵律森严的词曲格式倍觉疏离,更不用说对其内容与形式所依托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凭空把握了。由此,昆曲在社会观众心中平添了一丝神秘、一缕朦胧、一层深奥,这是它的致命处。
然而,昆曲所富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又使它具备了传统文化结晶体的品格。观赏昆剧,在某种意义上与观赏出土文物的意蕴接近。于是,昆曲成为这样一种艺术品:它的价值不能够用社会对它接受的幅度来衡量,而要用其生命力的历久度来衡量,甚至可以说,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它的价值与是否成为流行文化无干。青铜器、梵高的绘画,都不能介入世俗的流行文化,但它们的价值却由于历久而上升。
昆曲为着意寻索的人们提供了一道接近古代文化的桥梁,它那浓郁的诗境则吸引学者靠向文学传统。看张继青的《游园惊梦》,你在人物神态的凄楚迷离中,获取的是古典美学的神韵;听计镇华的《九转货郎担》,你在唱腔的委婉悠长顿挫中,捕捉到的是传统的天籁。尽管个体感受千差万别,但是集中运用像陶醉、沉浸、融化、震颤这样一些词汇,大约可以传达出接受者某种共同的心声。
于是乎,昆曲在这颇显悲怆的文化氛围中获得庄严的生命绵延。它虽然躲在灯火阑珊的角落里而远离了大众,却不能敛止自身魅力像子夜丁香般浓郁发散。
(摘编自廖奔《中国戏曲发展史》)
①氍毹:毛织的地毯,演戏时多用来铺在地上,用以指代舞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作为文人的一种主要文化消遣形式的载体,昆曲有着蕴藉雅致的古典美,透过它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中国的戏剧艺术。


浏览完整试题B.昆曲得到了社会支配阶层的支持,又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注目,离不开其自身的文化浸润能量的广泛发舒。
C. 现在昆曲的所谓“过雅”,是由于人们不再能够理解并品味它所运用的文字符号的涵义与意蕴,对于它所采用的韵律森严的词曲格式倍觉疏离,对其内容与形式所依托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无法把握。
D. 看张继青的《游园惊梦》,听计镇华的《九转货郎担》,不仅能获得戏剧艺术的享受,而且能受到了古代文化的熏陶。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将昆剧发展史清晰展现出来,论述了昆剧从社会主流文化走向衰败,再到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而生命得以延续的发展历程。
B. 文中通过列举张继青的《游园惊梦》,计镇华的《九转货郎担》,体现了昆剧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文化、文学传统的一条途径。
C.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比喻的手法,论证了在时下的氛围里昆剧曲高和寡却生命力顽强。
D.昆曲和青铜器、梵高的绘画一样,它的价值不是用社会对它接受的幅度来衡量,而是用其生命力的历久度来衡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文人精神少量介入,昆曲就不会成为曲高和寡而极其脆弱的雅文化。
B. 只要集中运用像陶醉、沉浸、融化、震颤这样一些词汇,感受千差万别的个体,就大约可以传达出接受者某种共同的心声。
C. 昆剧的遭遇,给我们的启示是:拥有其自身魅力的文化形式,即使不能成为流行文化,其生命也会绵延不断。
D. 昆曲如今虽成为了雅文化,可在它兴盛的时代,它也曾隶属于当时的俗文化范畴,也曾是社会娱乐文化主流的基础支撑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 发
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她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我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还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写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的情景,主要运用细节描写,虽寥寥数语, 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情感。
B. 人生入秋,“我”也有白发了。 由此,“我”联想到了母亲的白发,感慨于妻子的白发,启发于老者的白发。
C. 作者起初将白发比作“落叶”、“枯草”, 文末却比作“芦花”, 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D. 本文语言含蓄, 却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 文雅又不失诙谐幽默, 高超的语言技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5. 文章以“白发”为题,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6. 文章写到了母亲的白发,妻子的白发,老者的白发,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给你怎样的生命感悟?请结合作品进行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 题。
材料一:
近日,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自播出后,便引发广泛讨论,无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大受关注。节目版权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早前就有网友质疑该节目无论是赛制、LOGO、舞台,甚至话筒都和原版节目相差无几。7月26日,韩国Mnet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的版权,对节目高度相似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无独有偶,上周湖南卫视刚刚开播的真人秀节目《中餐厅》,也因涉嫌抄袭踩到了雷点,部分网友甚至去豆瓣打一星以示抗议。近年来我国诞生的“原创”新综艺仿佛总能和韩国某热门综艺扯上关系。禁韩令下,版权不清白的新综艺越来越多。它们自诞生就不受欢迎,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韩国方面也曾公开点名抄袭:东方卫视抄袭MBC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推出了《极限挑战》。湖南卫视抄袭SBS电视台《英才发掘团》制作了《神奇的孩子》等。(摘自人民日报《从<中国有嘻哈>到<中餐厅>为何综艺总陷抄袭》)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二:
“当我们一再说创新的时候,所谓创新,更多意义上不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多的还是在原有节目元素基础之上的重新组合、与时俱进。创断,更多还是模仿基础上的新,继承基础上的新,对各种节目元素和文化要素的新的融合”。电视综艺节目在收视和口碑上的双向成功,与其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电视综艺节目不仅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尊重受众,带着真诚策划节目,而且要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摘自李红霞《浅谈央视<开讲啦>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启示》)
材料三:

(每一项节目左边为收视比重%,右边为播出比重%)
材料四:
2017年春节前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的播出赢得了受众的一片叫好,新一代文化类节目——“文化+综艺”的模式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
“清流”自有源泉。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自有其深厚的内容供养。而梳理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一路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受到观众好评的电视综艺节目表达形式的创新,特别是真人秀元素的吸纳,才是赢得观众喜欢的良方。
电视节目的功能说到底是大众娱乐,“寓教于乐”仍然需要适度的娱乐表达。而这一次“文化+综艺”类节目获得盛赞,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受众对当前充斥屏幕的综艺娱乐节目成为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的厌倦。同时,经过近几年电视综艺版权的引进热,新一代“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也为中国电视综艺赢得了文化自信,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摘自吴生华《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路径浅析》)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近年来,我国几家地方卫视推出的几档新综艺,如《神奇的孩子》《中餐厅》等,虽然名曰“原创”,却因版权不清白自诞生就不受欢迎。
B. 从2015年三大地方卫视编排占比看,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较高,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有限。
C. 以《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为代表新一类文化节目,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汲取养分,收到观众好评。
D. 只要有了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就能让电视综艺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赢得良好的口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从材料三的节目编排看,尽管三家电视台的新闻时事节目播出比重不大,但收视率都高于播出的比重,这与综艺节目的播出与收看的占比情况恰恰相反。
B.梳理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脉络,我们发现,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只有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尊重受众,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C. 电视节目的功能是大众娱乐,但“寓教于乐”也应适度娱乐。创新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成功,可以看出观众对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早已经厌倦。
D. 新一代“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为中国电视综艺赢得了文化自信,这一股文化的清流将有可能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
E.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综艺节目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中国电视综艺有希望走上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综艺节目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发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亦指官名。
  B.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展开余下试题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4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3分)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望
唐代:杜甫
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
野树侵江阔,春蒲长雪消。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
注:此诗作于大历四年,作者乘船行于湘中一带.三苗是古代南方部落民族.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行行”有作者乘舟不停地前行之意,同时也暗示湘中一带水途漫长.
B.“五岭”“三”苗写出了空间之广,“ 云山”“风壤”写出了南方的环境风貌.
C.颈联上句是说江边的野树覆盖了宽阔的江面,侵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作者在写景时,既有概括,又有细描,颈联由远及近地对江边景物进行了细致描绘.
E.诗歌的前三联紧扣标题“野望”来写,写所见之景,尾联则在此基础上抒情.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
(4)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记念刘和珍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该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②岁月变迁,曾经在上海街头风光一时的老艺人们风流云散,经历着各自不同的命运。
③“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④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⑤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⑥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那些带着亲人上学的平凡人,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或许也很累,但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用自己的坚强和爱去支撑起生活。
B. 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永远凝聚着前行的力量。砥砺强国之志、培养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行,爱国主义精神在这样的动人歌声中,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C. 给文物以“尊严”,这不仅是在创意与服务中让观众最大程度地理解文物、感受文化,而且是最大可能地修复文物、展示文物,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一样。
D. 月亮的柔美与纯情,月亮的半弯与圆满,给了古今人许多的情感慰藉。我们为月亮备好了元宵、乞巧、中秋几个节日,为的就是借月抒怀,将欢喜与忧愁寄予在月里。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感谢您三年来的谆谆教导,作为您的高足,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很荣幸能代表同学们对您表达我们的谢意。
B. 孟子是“亚圣”,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孔子的嫡传,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微辞。
C. 美国新任国务卿在访华行程中多次呼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债券,而中国政府对她的不情之请并没有马上作出明确答复。
D. 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体出现眼跳症状时, ①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专家表示,俗语中说的“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医学上将这种情况称为眼睑痉挛。既然眼跳与祸福无关, ② 。从医学角度来讲,用眼过度、疲劳、酗酒、神经紧张、焦虑等都可能会引发眼睑痉挛。因此, ③ ,大部分眼跳症状就能得到相当程度缓解。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心理学认为,经历的多样性比经历的单一性更好。顺利会帮助一个人形成一个方向的思维,挫折会帮助一个人形成另一个方向的思维。如果一个人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个人的思维就会陷入单向度,而思维一旦单向度,面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必将越来越自卑,这种情况下,遇到挫折,他就会一下子彻底崩溃。
① 不是一帆风顺就一定会思维陷入单向度。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 A“中国晚期封建社会文化生活中充任盐末齑粉的作用。作为当时文人的一种主要文化消遣形式的载体,”,在晚期封建社会时昆曲才是当时文人的一种主要文化消遣形式。 B因果倒置。原文:“它得到社会支配阶层的支持;作为当时领袖群伦的一种主要声腔剧种形式,它又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注目。昆曲便得以广泛发舒其自身的文化浸润能量。” C “是由于人们不再能够理解并品味它所运用的文字符号的涵义与意蕴,”中“理解”,原文:“轻松理解”。)
2. C (“比喻论证”错,应该是拟人。)
3. A (原文:“只是由于文人精神的多量介入,使它的文化品位呈现出俗中偏雅的格调而已。”而从文中第二段第一句可以看出成为雅文化的原因不只是文人精神的介入这一个方面。)
4.D (“语言含蓄”不对,应为语言质朴。)
5. ①主题上,突出主题。白发既指头上的白发,又指生命流逝,体现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态度。(2分)
②结构上,作为线索,使文章结构连贯,紧凑;(1分)
③人物上,写出了妻子和老者对白发不同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了老者对生命流逝的豁达。(2分)
6. 心情:①看到母亲的白发,是一种惊恐、害怕的心情;(1分)
②看到妻子的白发,是一种惊讶、愧疚的心情;(1分)
③看到老者的白发,是一种羡慕、释然的心情;(1分)
感悟:①对生命流逝的我们都会无奈恐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荆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