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21 2017-11-2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1]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月考一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按要求填空。(1题1分,共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2)水因地而制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子•虚实篇》)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5)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周邦彦《苏幕遮》中用相同手法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声声慢》开篇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七组叠词,起句便不寻常,极富音乐美。
答案:(1)君子之至于道也(2)兵因敌而制胜(3)惟草木之零落兮(4)燕然未勒归无计(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按要求选择。(9分)
(1)(1分)以下哪一部作品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 )
A.《丑石》 B.《秦腔》 C.《静虚村记》 D.《白鹿原》
(2)(2分)下列成语不源自《庄子》的是( )
A.鹏程万里 B.庄周梦蝶 C.贻笑大方 D.大巧若拙
(3)(2分)选出用词注意感情色彩,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亲手挖掘的。
B.他们这一举措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以其他单位也纷纷效尤。
C.表现在作品里,歌颂的是人民,诽谤的是鬼子和地主。
D.世界各个足球队都在厉兵秣马,觊觎桂冠。
(4)(2分)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 )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5)(2分)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用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去,就动刀动枪的。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就应该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答案:(1)B(《丑石》是一篇借物说理的散文;《静虚村记》散文;《白鹿原》是陈忠实作品)
(2)D 大巧若拙,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语出《老子》之“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A。B项“效尤”意为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的而照样去做;C项“诽谤”是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D项“觊觎”希望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这四个词都含有贬义,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4)B(5)A
B“赏识”用在上对下,C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根据内容,应是对话该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5分)
唯有牡丹真国色
刘夙
(1)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每当国运兴盛、社会繁荣的时候,牡丹热潮就会兴起,因此牡丹文化也成为盛世的象征。北宋周敦颐脍炙人口的名篇《__________》有言:“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倾倒。刘禹锡在七绝《赏牡丹》中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人竟不惜通过贬低芍药和荷花来赞美牡丹。皮日休七绝《牡丹》中“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更是将牡丹称为“花王”……
浏览完整试题
②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身世却一直是个谜团,人们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却也揭开了牡丹鲜为人知的委屈和殇痛。
③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属全世界一共有30 多种,除北美洲西部的两个种外都产自旧大陆。这些旧大陆的种可以分成两组(在分类学上,“组”是界于属和种之间的分类单元)——牡丹组和芍药组。尽管牡丹组和芍药组在花型上极其相似,但牡丹组是灌木,它们的茎高度地木质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叶不枯死,来年新叶和新枝直接从老枝上生出;芍药组则是亚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茎只有基部木质化或完全为草质,冬天地上部分大都枯死或完全枯死,来年不得不从茎基上再生出新枝叶。1972 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东汉初年的医药简上记载了一个药方,用到“牡丹二分”,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提及牡丹的文献,由此可见牡丹一开始只是被作为药材,大约从南北朝开始,牡丹渐渐得到栽培观赏,直到唐代,它才真正成为流行花卉。
④二十世纪80 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异。1979 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七卷中记载了11 种中国芍药属植物,其中芍药组8 种,牡丹组只有3 种。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正如历朝历代的情形一样,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根据 2014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牡丹组原来一共竟有9 个野生种(比原来的记载多出6 种),其中4 个原产于横断山区到西藏东南部;5 个原产于中国东部,中国传统的牡丹栽培品种大都是由这5 个原产中国东部的野生种经过驯化和反复杂交而成。园艺上往往习惯把中国栽培牡丹分成四大品种群,即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与西南牡丹品种群,此外还有若干个小品种群,如延安牡丹、鄂西牡丹等。研究表明,栽培牡丹的家世远非同种内部变异那么简单。
⑤通过上面这一“牡丹野生种列表”,栽培牡丹的家世基本弄清,但在从事野生植物保护的学者看来,这场艰难的学术探索背后却反映了野生牡丹的沉痛家史。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值得人们深思、反省。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赏它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最终让牡丹“家族”走上了衰败的不归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人们还仍然没有充分形成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野生生物仍在一种接一种地走上灭绝的不归路。
⑥“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天香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吉祥富贵、兴盛繁荣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委屈,甚至殇痛……
3、第①段空格所缺篇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第④段加点词“家谱”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联系上下文分析图表在文中的作用。(3 分)
6、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引用的说明方法,确切说明牡丹广受人们喜爱的特点。
B.第③段以芍药作比较,突出说明牡丹作为木本植物的特点。
C.第③段运用例证法,强调说明牡丹最初仅用作药材的功用。
D.第④段列数字,确凿说明牡丹野生种丰富,栽培前景广大。
7、本文语言具备科学小品文的一般特点,请举例分析。(4 分)
8、综览全文,概括牡丹长期以来遭受的“委屈”和“殇痛”。(3 分)
答案:
3、爱莲说
4、牡丹(野生种)培育繁殖情况(产地)
5、B
6、直观性(1分)牡丹种类多、分布广、野生种丰富(1分)看到了牡丹全面告急的困境有助于情感表达。
7、(1)具备严谨准确的科学性,“往往”“大都”限定性副词的运用。
(2)第一段引用诗句增强文学底蕴,引用诗句“比喻”、“比拟”。
8、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周敦颐、刘禹锡、皮日休都赞美牡丹,甚至称赞牡丹为“花王”,但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不甚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异;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直到今天,人们还仍然没有充分形成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赏它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4题。(16分)
巫水码头通唐朝
邓跃东
① 站在湘西南城步县的巫水码头上,我苦吟着一副隐字联,思绪跟河水一样,绵延不尽地流向远方。
②城步是全国第二个苗族自治县,处在湘桂边界的层峦叠嶂中。印象里苗族人走动不多,他们远离了主流文化的辐射,好像有点寂寞。当我第一次来到城步,当地的友人肖君就陪我到城外走走。
③县城四面青山,绿水穿城,城郊平地稀少,多在石山坡地耕种。背山的绿荫间,有一座青砖黑瓦的民居,槽门上有翘檐石刻。肖君说,这是清代一位肖姓秀才的老宅,你是文人,你把槽门上的隐字联对上啰。走近一看,上面刻的是:宅近青山口口,门垂碧柳口口。门楣没有横批,是一幅百鸟朝凤的石刻图。我知道李白写过 宅近青山同谢眺,门垂碧柳似陶潜 的诗句,隐字联去掉三字,浅显晓畅。我心里有些感知,但就不能一下对上来,低头沉吟半天,心里反而惆怅了。肖君说,无数的人到过这里,还没谁对得妥帖过,前几年还搞了全国性的征集活动,也没发现眼明心亮的。城步苗地不可小觑啊 ! 肖君见我陷入苦思,就说去河边走走,那边清凉幽静。
④河水发源广西的群山,自南由北,蜿蜒而去,古来被称作巫水,流进沅江,通洞庭,汇长江。抬头望去,河岸上边就是留存的老城门,名叫 利济门 ,拾级而上就入城了。站在城门回望,远山含黛,斜晖脉脉,江面十分开阔,水流并不急,应是深流。我感觉进入了充沛的气场,一种势持衡着江岸的静谧。肖君说,城步处于巫水的上游,古来舟楫穿梭,文人骚客商贾走卒,都在城边的码头上来去匆匆,现在河岸的石壁上还刻着很多的古代诗文呢 !
⑤仰着头慢慢看过去,看着看着,突然 王昌龄 的名字跳入眼里,他竟还留了墨迹 ! 欣然看去,是一首七绝,《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好诗好诗,我连连叹服诗的意境,诗里写的武冈就是城步古时的称谓,现在的武冈市处在城步县的东北。肖君不无得意地说,王昌龄这首诗给偏僻荒芜的城步增辉不少,尤其是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一句,不知抚慰了多少旅途上的疲惫心灵,而那温暖的力量是从城步传出的 !
展开余下试题
⑥我问肖君,王昌龄怎会寄情城步一隅呢?肖君说,王昌龄贬到一百公里外的龙标县当县尉,就是现在的洪江市,他的朋友柴侍御要来城步,他前往送行,舟行千重山水,分离赠诗,城步有幸入了他的诗心,有了文光,行得远呢,你看,码头的水都流到唐朝了 !
⑦看着得意的肖君,我故意问他,李白给贬落至此的王昌龄写过一首诗你知道吗?肖君说,那不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么: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乘舟到龙标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五溪逶迤千里,那要经停多少码头,涵咏多少诗文 ! 肖君说,真是青山有幸,李白虽没有来过这里,被贬至夜郎因获赦没有成行,但他带着明月,飞过五溪,心灵抵达了码头。王昌龄心有戚戚,不但在龙标的芙蓉楼旁捧出了 冰心玉壶 ,还把一轮明月送给了柴侍御,即使再深的忧伤,也被明月清辉润开了。
⑧码头流水到唐朝 ! 多么灵妙,多么悠远。城步就这样跟唐朝攀上了文缘,让我这外县人竟有了嫉妒。我顺着肖君的得意不住地遐想,这条巫水逶迤而去,跟下游很多的河流相连,那也让无数的文人官宦到达各个码头,然后留下诗词文章。白居易曾在蓝桥写下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可知码头驿馆文事的繁盛了。这成了传播诗文的一个重要渠道,河流运载的分明是璀璨的文化啊 ! 一江浪花那么耀眼,那是诗文的另一种颜色呢。
⑨文化的承传和繁盛就是这样,小溪有水大河涨,江湖相连通海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从小地方发展形成的,小地方的文化,为大地方的文化提供着养分,国家的文化,就是区域文化的自然融合。如此,河流经过的地方,是多么的幸运,不说先人讲的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连一条巫水都能流向唐朝,怎不令人骄傲 !
(10)千年文运,湘西五溪都流向了盛世唐朝,由此俯望,宋元明清……古时的人就不去比较了,仅看近代以来,河流上飘过的那些身影:熊希龄、沈从文、丁玲、谢冰莹、翦伯赞、周扬、周立波、黄永玉……他们与河流有着特别的关系,离开了河流,他们的人生就不是这般的图景。
(11)我想着漫长的巫水上,那一座座泛光的青石码头,它们承载了无数青衿长衫的沉重步履,却使多少文心停止漂泊,上了江岸。码头是游历者的方向,有了码头就有了根系,有了树干树枝,还有绿叶和果实。一个人毕生的颠簸,其实都在寻找一处的码头。
(12)俯瞰巫水依山而去,我想起先前的隐字联,觉得不必去苦想了。这本是出自李白的诗句,旨深意远,空余二字,不是叫人意会么。山下的巫水都流向了唐朝,那么旷远,那么悠然。
9.王昌龄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___(1分)
10.第⑧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请加以赏析。(2分)
11.结合上下文,分析第11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一开始认为苗地远离主流文化,后来觉得苗地不可小觑,最后认识到苗地文化也是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
B.无论是到过城步的王昌龄,还是没到过城步的李白,其诗心都抵达了码头。
C.文章以游踪为线索,从城步城外到河边到城门到码头,描写了城步风光,记述了游览苗地的见闻。
D.文章从巫水码头引发思考,畅想古今,探讨了河流码头与人和文化的关系。
13.文章以“隐字联”开头,以“隐字联”结尾,分析这样写的妙处。(3分)
14.结合全文,赏析文章的题目。(5分)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5-17题。(8分)
临江仙①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②,兰桡昔日曾经③。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④。
独倚危樯情悄悄⑤,遥闻妃瑟泠泠⑥。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⑦。
【注】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②挼(ruó):形容江水的清澈。③兰桡(raó):兰舟,船的美称。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15.秦观,字太虚,号_____________。(1分)
16.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眼前景,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痕迹,在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B.“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此处用典,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声,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心境。
C.“新声含尽古今情”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声,不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词人的对于爱人的思慕之情。
D.以景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怅惘之感。
17.“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一句用了移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
赏析:
本词描写了作者在水上行旅的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通篇写景寄情,情景交融,运笔细腻,意境幽深,委婉蕴藉,韵味无穷。
第一句, “千里潇湘挼蓝浦”:说的是自己千里水上行旅经过潇水和湘江,谪迁的行程是何等漫长;今晚停泊的浦口江水清澈,沉静,那水色恰似倾下揉蓝的一缸染料。仅此一句就已经将作者的心情渲染得很浓了:挼蓝,是浸揉蓝草以取青色染料,那蓝得碧透深湛的颜色是带有情绪的,李白就曾在《菩萨蛮》一词中用“伤心碧”一词来表达心情,皆因“以我心来观外物,外物皆着我色”之故。
第二句,“蓝桡昔日曾经”:蓝桡此处代指木兰舟,即骚人屈原所乘之舟船。意即,这地方也是当年诗人屈原的兰舟曾经行过的地方。由此可见作者思维与眼界的开阔,从千里潇湘到楚国旧事,显现出一幅大境界之历史图景,暗示词人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走着一段迁谪的伤心行程。朦胧中全词渗透了一抹楚骚情韵。
第三句,“月高风定露华清”:这句是写泊舟湘江的夜景,夜深了,一轮明月升上中天,江风也停息下来,已然凝结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
第四句,“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深夜的江面异常平静,既然无风当然也就没有浪,澄澈的江水连一丝细微的水波都不曾漾起,满天繁星倒映在江中,仿佛浸湿而有了寒意。这两句词通过移情的手法,写出了作者的清冷孤寂之感。
过片更加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的满腹愁绪。
第五句,“独倚危樯情悄悄”:词人独自倚靠在降下船帆的樯杆上,看着眼前夜深人静、水波不兴的景色,他的情绪平稳,心地安详。在经历了诸多人生艰险坎坷之后,秦观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在方至郴州又迁横州,眼望离京师越来越远,归乡无期的情境下,他放下心中无限凄苦只用诗化的美学观点审视周围的事物,这不能不说是词人的胸襟。
第六句,“遥闻妃瑟泠泠”:这里的妃指湘妃,传说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因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而成斑竹,后投湘水而死;更传二妃善于鼓瑟,《楚词•远游》有句曰:“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此时此地,作者仿佛听到湘妃弹琴的声音远远传来。
第七句,“新声含尽古今情”:那如梦似幻的泠泠琴声,在词人听来何止是湘妃抒发对舜帝的深切思念,那悲戚和哀怨,分明表达了从古至今遭遇不幸人的共同心情。清冷的江上月夜与隐约的琴声,勾起作者的种种联想,让他沉浸在对时局与自身命运的思考之中。
展开余下试题
第八句,“曲终人不现,江上数峰青”:作为本词的歇拍两句,写作者听完琴曲,从沉思与陶醉中抬起头来,茫然四顾,弹琴的人在哪里?湘妃悄然不见踪影;只有巍然屹立耸立的座座青山将浓重的倒影映在江面上。这末尾的两句是用钱起全句入词,钱起的《湘灵鼓瑟》诗有:“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但此处用得极妙,浑然天成。丝毫无斧凿痕迹,却将作者的怅惘之情和孤寂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11分)
何梅谷化妻
鄱(pó)阳何梅谷英妻,垂老好佛事,自晨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止之则弗从,弗止又恐贻笑士人。进退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辍。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仅呼半日,汝即怒我,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怒汝耶?”妻顿悟,遂止。
1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垂( )(2)贻( )
(3)再( )(4)辍( )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仅呼半日,汝即怒我,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怒汝耶?
20.选出与“何聒噪若是耶”句式相同的一项( )(2分)
A.有句如此,居易何难 B.唯马首是瞻
C.何陋之有 D.绳之以法
21.何梅谷为何“进退狼狈”?(2分)
答案:
18、(1)将近 (2)遗留,留下(3)第二次(4)停止
19、(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喊上百遍,怎么能不对你生气呢?”
20、例句是省略句 答案为A顾况戏白居易: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B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D介宾结构后置
21、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5分)
悠然亭记
明 归有光
①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 ,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 。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②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 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 ,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③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④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历嵩、少间,涉两海 ,入闽、越之隩阻 ,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 ?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 ,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22.高中教材中收录了归有光的作品《__________》,“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出自《____________》一诗。(2分)
23.选出可填入第④段方框里的虚词( )(2分)
A.哉 B.也 C.乎 D.矣
24.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25.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子。(3分)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曾经登临泰山、嵩山等名山。尽管他现居的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仍能从中享受到悠然的乐趣。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打算重用他。这也正是淀山公所期望的。
D.本文表达的情感并不如《项脊轩志》那般哀戚,但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描写人物、表达感情的手法还是一致的。
27.概括文中淀山公“悠然”的具体表现。(3分)
答案:
22、项脊轩志 饮酒
23、A
24、此句采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但云雾缭绕,似有似无。为下文写淀山公建“悠然亭”的原因及悠然自得的生活做铺垫。
25、第一,运用短句,概述了淀山公游历天下的经历,简洁自然;
第二,巧用动词“登”“览”“历”“涉”“入”等,写出了淀山公跋山涉水徜徉于山水之间的经历,行文富于变化;
第三,运用反问的修辞,表现淀山公对马鞍山的情有独钟。(一点2分,两点3分)
26、B (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标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居此山之后)
27、①定居山中,与山亲近,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为名
②看天地万物,心中无阻塞滞留之物,处处可悠然自得
③被世人记得,而自己忘怀,是离开官场住在此山时的“悠然”心态。(每点1分,共3分。可用文中的语句。)
附译文: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淀山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现在淀山公一天比一天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
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萆木杂
上一篇: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福建省长汀一中、连城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上海市上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