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51 2017-12-0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1]
遵义市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遵义四中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的契丹族、建立金的女真族、建立元的蒙古族及建立清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
(《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
1.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B.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身,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孔子所称颂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都体现了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
B.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
C.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
D.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评,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3.下列对本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是,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钻石鼻圈
【印度】宾杜•V•什里德哈/闻春国编译
帕塔朝镜中看了一眼。如今她虽然三十有五,却依然楚楚动人。她那饱满的前额上沁出了几粒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双杏眼涂上了眼影,显得更加乌黑发亮;深红色朱砂粘在皮肤上还没有洗去,散发着檀木的香味;前额正中点了一颗鲜红色的吉祥痣。她知道自己长得天生丽质,即使是穿着那件褪了色的旧棉布莎丽也毫不逊色。
帕塔喜欢丝绸莎丽、精美的食物、珍珠宝石这类的奢侈品,喜欢它们所具有的那种诱人的魔力。可她的丈夫西瓦拉曼只是一个平凡、朴实的普通职员。他在税务办公室工作,上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半大的孩子。毫无疑问,他们买不起任何稍微有点奢侈的东西。
她曾在金匠铺里看过一只非常漂亮的鼻圈,上面镶有八颗钻石、一颗红宝石。自从看了那一眼之后,她便念念不忘。那只钻石鼻圈正好适合她配戴,那颗颗钻石似乎在朝她热情地眨着眼睛。帕塔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它,但她还是问了一下价钱。
“两万卢比。”金匠告诉她。“这种蓝色钻石在整个印度也算最好的。你再也找不到成色比这更好的了。”
帕塔将那只钻石鼻圈握在手中,小心翼翼地转动着。在朝霞的映照下,那钻石发出耀眼的光芒。
“拉曼太太买了一只,和这一模一样。”
拉曼太太是帕塔的邻居。她的丈夫与西瓦拉曼同在一个办公室,但比西瓦拉曼高一个级别。拉曼太太随时都想让她记住这一点,而且也从来不会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在帕塔前面炫耀自己的丝绸莎丽和珠宝首饰。
帕塔经常在西瓦拉曼面前抱怨那个女人。
“她的丈夫肯定在私下接受了别人的贿赂。你想想,要不然他怎么会过得如此奢侈呢?”西瓦拉曼劝导她。
“不管怎样,至少他能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日子。你看看,他们家里现在什么都不缺!”帕塔毫不留情地反驳道。
没有哪一天她不是对西瓦拉曼唠叨个没完。
突然有一天,西瓦拉曼买回一只钻石鼻圈:上面镶有八颗钻石、一颗红宝石,和她在金匠铺里看到的完全一样。这让她大吃一惊,也让她兴奋不已。可帕塔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去过问一下她的丈夫从哪里得到这么多钱。她的心里只想着钻石鼻圈,如今她终于如愿以偿了。
帕塔戴上钻石鼻圈,在镜子前面反复打量着自己。那一颗颗钻石在光线照射下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帕塔看起来简直像一位美丽的女神。
帕塔朝自己会心地一笑,心想,瞧她拉曼太太还有什么神气的!
然而,随后不久她便注意到西瓦拉曼的眼神总躲躲闪闪,好像有什么事要瞒着她似的。每当帕塔准备问及此事,他不是有意避开便是转移话题。显而易见,西瓦拉曼的心上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
几个星期后,便发生了一桩拘捕丑闻。
所有邻居都聚集在这座房子的周围。帕塔从市场采购回来,便听到了一条传闻:税务办公室的什么人在接受贿赂时被当场发现了。
帕塔听了大惊失色。
几个星期来一直在苦苦折磨她的疑虑如今变成了现实。现在,她终于明白了那钻石鼻圈的钱是从何而来的。想到这,帕塔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悔恨:丈夫那样做全都是因为她。多少年来,丈夫光明磊落、从没有做过任何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却为了她而接受别人的贿赂,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一切都是因为她的虚荣心以及对那么一块毫无用处石头的迷恋!
帕塔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此时此刻,那钻石鼻圈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魔力。只要能挽救丈夫,帕塔准备放弃一切。
不知什么时候,帕塔听到有人在喊着自己。她转过身去,看见丈夫西瓦拉曼正朝自己走来。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西瓦拉曼看见她的脸庞挂满了泪痕,有些疑惑不解。
“你到底在哭什么?”
“我还以为你被警察逮捕了!”帕塔几乎是泣不成声了。
西瓦拉曼吃了一惊。如果不是她的严肃表情,他还以为帕塔在跟自己开玩笑呢!
“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唉,你不是给我买了那只钻石鼻圈吗?我知道靠我们自己是买不起的!我也看得出来,你的心里一直非常内疚,最近又……所以,我猜想你一定是接受了别人的贿赂。”
“亏你还想得出!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我也确实为那只钻石鼻圈感到内疚……”
“它怎么啦?”帕塔心里又感到忐忑不安起来。
展开余下试题
“嗯,钻石鼻圈……”西瓦拉曼结结巴巴地说。
“看在老天的份上,你快点说吧!”
“嗯,那只钻石鼻圈其实是假的……”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帕塔问了一下价钱,说明她还是希望自己能拥有钻石鼻圈的,这反映了她的虚荣心理,同时也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
B.“钻石鼻圈”是小说的题目,也是小说的线索,帕塔喜欢奢侈品,在金匠那里看上了一只钻石鼻圈而买不起,由此引出了后面的故事情节。
C.小说结尾新奇开放,既解释了丈夫为帕塔买了钻石鼻圈后的反常表现,又引导读者去想象帕塔知道真相后的反应。
D.小说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围绕一只钻石鼻圈设置情节,批判了帕塔那种处在社会底层却又想过奢华生活的人。
5. 善于设置悬念是本小说在情节上的重要特点,请指出其中两处并加以分析。(5分)
6.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帕塔夫妇,那么,小说中写拉曼太太和她的丈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B. 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旅游业绩下降的现象并不普遍,只是个别的、暂时的现象。
C.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因而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较大。
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 )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B. 对于同一旅游现象,“旅游者意愿”“出游方式”“市场秩序”“经营者业绩”“游客体验满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
C.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D.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
E.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9.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人们出行旅游的目的。(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展开余下试题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唐恪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B. 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C. 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D. 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年号是封建社会用来纪年的名号,如靖康;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一个皇帝在位时,只可改元一次。
B.枢密院,唐代至元代时期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明代时被朱元璋废除。
C.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长官,副中书令,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官职。
D.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靠祖上荫功登第,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处理人事,能审时度势。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 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的无理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
C. 唐恪缺少远谋,主张和议。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 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2)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②,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作者是江西修水人,地属江南。此词写于作者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被贬西南边陲的宜州时所作。②《太平御览》:“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梅破知春近”不仅写江南梅花多于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之意,更侧重于地域的联想,味着“天涯”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
B. “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一句十分精妙,这两句通过想象,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梅花的姿容。
C.“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虽“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作者的失落之情流露笔端,用笔极为细致。
D.作者先写在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晚风中传来的梅花幽香,最后写美好早晨开满枝头。由“破梅”到“得香”再到“开遍”,层次十分清晰。
E.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
15.全词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情感也较为复杂,请结合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仓皇而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知识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小官巨贪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冠冕堂皇之下隐藏着的一个肮脏灵魂,实在罪不容诛。
②一个月的军训即将结束,同学们对教官依依不舍,长歌当哭,大家以一曲情感真挚的《朋友》向教官告别。
③《战狼》的上映让人拍手称快,它以精彩的剧情、精湛的表演征服了观众,赢得口碑的同时也创下了票房奇迹。
④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雍正是一位勤勉的帝王,他成为皇帝以后,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是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的。
⑤走进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卢浮宫,我们兴奋不已,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令人匪夷所思。
⑥女排在“大冠军杯”的每一场比赛都可圈可点,她们以不败的战绩获得冠军。让国人对下届奥运会充满信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有消息称,陈冲自编自导了一部电影《英格力士》,讲述了一群上海知识分子在新疆生活、成长的故事。
B.截止4日,国庆长假期间西湖景区共找回15个走丢的小孩,民警表示,家长们在游玩时一定要看管好孩子。
C.专家呼吁,要用物联网思维来发展环保产业,用科技手段提升环境,寻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D.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轻了患者负担,同时有效杜绝了利用异地就医开虚假发票套骗新农合资金。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到“黑匣子”。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①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
②它可以记录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等多种数据
③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的谈话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
④“黑匣子”是一个密
上一篇: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遵义市遵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