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霍松林先生1921年9月29日生于甘肃。根据《青春集》及《松林回忆录》记载,其父16岁就中了秀才,接着进陇南书院深造,科举制度废除后回乡教书。 霍先生12岁以前是在父亲教诲下苦读、苦学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幼时父亲教给他的第一首诗。“一首诗把从一到十的数字巧妙地组织在诗句中,有景有情,好认易记,平仄也合律。”在幼年的霍松林看来,这不止有趣,甚至神奇。读书是他当时最大的乐趣。 父亲先教霍松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主要是认字;然后循序渐进,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幼学故事琼林》《诗经》《子史精华》《古文观止》《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等。他六七岁学作诗作文,懂得了汉语的平仄,也会对对子,作诗从五古、七古、杂言体开始,然后到律诗,逐渐成熟。十二岁以后进入全县最好的学校新阳小学四年级上学,接受现代教育。 对于童年时代的背诵,霍先生后来说,这样的确有好处:第一,养成了背书的习惯,也积累了背书的经验;第二,童年背诵的东西当时虽然不懂或不大懂,但在以后的学习中重复出现,或遇到有关联的问题,就逐渐懂了。第三,那些经过反复背诵、后来逐渐弄懂了的东西,涉及文史哲等许多方面,这就在不知不觉之中给他培育了广泛的学习兴趣。 霍先生小学毕业,通过全县会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天水中学。读初中时,他广泛阅读文学经典,既有“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还有古典诗词曲及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著作,能借就借,不能借就买。在此期间,他还给《陇南日报》投稿,散文、新诗、旧体诗,大多数被采用。 霍先生把领到的稿费,统统用来买书。由于家境清寒,交不起学生食堂的伙食费,他只能从离校80里外的家中背来米面、木柴,自己烧饭吃。 霍先生说:“我读初中时,父亲给我一本讲治学方法的书,叫《先正读书诀》,其中有这么几点: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二是既要精读,又要博览。精读的书要能背诵,博览的书也要记住大意或要点。为了帮助记忆,必须写读书札记;三是读书、阅世、作文相辅而行。这几点,我都是认真做了的。” 1945年7月,霍松林赴兰州参加高考,以第一名考入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南京沦陷前夕,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他在重庆学习一年、南京学习三年,都因成绩优异而享受公费待遇。 据霍先生回忆,当时胡小石讲《楚辞》,汪辟疆讲唐宋诗,陈匪石讲唐宋词,卢冀野讲元曲,吕叔湘讲欧洲文艺思潮,伍俶傥讲《文心雕龙》,朱东润讲中国文学史,罗根泽讲中国文学批评史。在大师级教授的熏陶下,他在文学的海洋中恣意畅游,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诗学、词学、曲学以及文学理论批评史等刻苦钻研,而且逐渐“由博返约”,形成了研究中国诗史或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的想法。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先生评价霍先生这段学习时说:“时胡小石、卢冀野、罗根泽各以一专雄长盘敦,松林俱承其教而受其益。于诗尤得髓于汪方湖,于词则传法乳陈匪石。”在此期间,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才华横溢,也得到于右任先生的奖掖和帮助。 相关链接 读中学时,霍先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用于正课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大量时间都用于课外阅读 和写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时霍先生正是十五六岁的青年,面对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他激情难抑,热血沸腾,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并写了不少颇具战斗力的诗歌和散文。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小时候,霍松林先生在父亲教诲下读书,他的父亲曾是秀才,创作了一首包含数字的诗教他,让霍松林感到神奇。 B. 霍松林先生读初中时,就广泛阅读中外文学经典,并且给报刊投稿,发表了散文、新诗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C. 霍松林先生就读于省立天水中学期间,把挣来的稿费都用于买书,自己烧饭吃;这可见他的好学、勤俭。 D. 霍松林大学时期受到诸多大师级教授的熏陶,刻苦钻研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诸多学科,获益颇多。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霍松林童年时代读了《三字经》《论语》等大量著作,这为他后来在中学、大学的继续学 习、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霍松林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天水中学,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大学,随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大学四年,他成绩优异。 C. 大学期间,霍松林先生师从胡小石、罗根泽等名家,也获得了于右任先生的帮助,因而学习成绩突出,才华横溢。 D. 中学生时代的霍松林不仅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关心国家大事,他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E. 文中直接或间接引述有关霍松林先生读书求学经历的回忆,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9.简要概括霍松林先生学生时代读书的态度与方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葛守礼,字与立,德平人。嘉靖七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彰德推官。巨盗诬富家,株连以百数,守礼尽出之。主狱者谮之御史。会藩府狱久不决,属守礼,一讯即得,乃大惊服。冬至,赵王戒百官朝服贺,守礼独不可。 迁兵部主事。父丧服阕,补礼部。故事,郡王绝,近支得以本爵理府事,不得继封。交城、怀仁、襄垣近支绝,以继封请,守礼持之坚。会以疾在告,三邸人乘间行赂,遂得请。旗校诇其事以闻。所籍记赂遗十余万,独无守礼名,帝由是知守礼廉。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帝为叹惜久之。 隆庆元年,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且河南北,山东西,土地硗瘠,正供尚不能给,复重之徭役。愿敕所司,酌复旧规。”诏悉举行。覃恩【注】例尝边军,或言士伍虚冒, ,宜乘给赏汰之。守礼言“此朝廷旷典,乃以贾怨耶?”议乃止。 大学士高拱与徐阶不相能,举朝攻拱。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改守礼左都御史.奏言:“畿内地势洼下,河道堙塞,遇潦则千里为壑。请仿古井田之制,浚治沟洫,使旱潦有备。”章下有司。守礼议王金狱,与拱合,然不附拱。后张居正欲以王大臣事构杀拱,守礼力为解,乃免。阶、拱、居正更用事,交相轧。守礼周旋其间,正色独立,人以为难。以老乞休。诏加太子少保,驰驿归。卒。赠太子太保,谥端肃。 (选自《明史•葛守礼传》,有删改) 【注】覃恩:广施恩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B. 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C. 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D. 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成为举人。 B.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祭祖、吃水饺等习俗。 C.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武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葛守礼认真执法。有一巨盗诬陷有钱人家,致使株连上百人,他把无辜者全部释放;他审理拖延的案件,很快查明真相,令人惊异佩服。 B. 葛守礼清正廉洁。有些郡王请求违规继承封王,他不答应,后来郡王行贿,如愿继封,他予以揭发;清查受贿名单唯独没有他的名字。 C. 葛守礼尽职敢育。他上奏分析流民增多的原因,认为有些地方的百姓负担很重,请求纠正;他请求效仿古代的井田制,防备旱灾水灾。 D. 葛守礼特立独行。他敢于得罪赵王;有人对皇帝广施恩泽提出建议,他不赞同;他不依附任何势力,周旋各派之间,很不容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 (2)守礼言“此朝廷旷典,乃以贾怨耶?”议乃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旅夜书怀”,意思是在行旅的夜里表达自己的胸怀或书写怀抱。 B.第一联写近景:微风吹着江岸上的细草,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C.第二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D.诗的前四句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置于细草、孤舟中,雄浑凄怆。 E.第三联写诗人愿意因诗文而出名,肯定官职到老即应该退休。 15.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尾联。(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人随沙岸向江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站在四周全无遮挡物的高处,从小胆小的他心有余悸,不敢前行,不过,在同事们的鼓励和教练的保护下,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②三十多年的话剧经验铸就了他成熟稳重的高超演技,使他演戏游刃有余。此次在新剧中 他出演的角色虽然戏份较少,但使命很重。 ③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得游子的内心翻云覆雨,可惜,距离让亲情拉得悠长,让欢聚变得遥远,很多时候,团聚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④随着政府以及企业的积极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加速,资源投入不断加大,一大批云计算中心如雨后眷笋般涌现 ⑤委员们呼吁,身临其境为残痰人着想,脚蹯实地为残疾人办事,加大残疾人权益保护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挟残助残意识。 ⑥基层党建工作活力持续迸发,实现了党的领导与基层治理相得益彰、协商民主与决策集中,相辅相成、加强党建与推进发展同频共振。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互联网科技拓展了文化消费的渠道'改变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让“中国故事”“中国人的生活”快速有力地传播。 B. 不仅历史遗存的建筑是城市的物质资源,而且是文化资源,在一座城市中,不同时代的建筑共同形成城市发展变迁的脉络。 C. 针对当前农业绿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意见》从强化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加强产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D.韩国有关官员表示,韩国前总统朴槿惠以健康为由,拒绝不出席“亲信干政”案第81场公审,朴槿惠认为审判是政治报复。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他曾因练习花样游泳见笑,如今成为中国首个登上世锦赛舞台的花样游泳混双选手。 B.一幅幅凝结着创作者思考的艺术拙作,吸引了我市众多青年艺术爱好者。 C.记者走访发现,家长失陪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少家长认真陪伴孩子成长。 D.以上是本人对自来水供应费用问题的一点浅见,谬误之处望大家海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梭梭树的叶子退化为鳞片,以减少其蒸腾面积。_____①______,梭梭的内在生理特性也适应干旱环境。梭梭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提高土壤中的养分,_____②_____,植物生长成林,可以防沙固沙。除了生态价值外,__③__________。梭梭最重要的经济价值莫过于它是肉苁蓉的寄主。有“沙漠人参”之称的肉苁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经济价值相当可观。 21.下面是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因素调查表,请写出图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