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55  2017-12-0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5]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选择题按顺序涂卡。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涂卡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6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每题3分)
大神级作家要培养高雅“上帝”
何勇海
“读者是上帝”是网络文学的基本规则。对此,评论家白烨日前指出,这个规则需要反思。当你是个一般网络作者时,你可能不得不去迁就读者,给自己赢得一定的名声与影响。当你成为大神级作家后,就理当起到一个大神应该起的作用,把领袖价值、引导作用体现出来,用富于人文精神的写作引领读者,示范其他作者,而不是只去一味博得众多读者喝彩,活在低俗与媚俗写作营造的粉丝迷恋中。
白烨的论断让人耳目一新。在网络文学领域,很多写手确有“读者是上帝”的意识,希望读者喜欢自己的作品,希望有读者购买文学网站的虚拟货币给写手“打赏”,甚至希望有大量铁杆粉丝日夜追随,将自己捧成“网络大神”。这些想法固然没有多大错误—哪怕是传统文学,也需市场检验优劣与成败,更何况网络文学?如果某网络写手的作品无人点击,恐怕只有放弃写作这个“春秋大梦”了。
问题关健在于,视读者为“上帝”,切不可唯读者“马首是瞻”,因为读者形形色色、品位趣味各异。有些网络写手,却盲目迎合、一味迁就读者的口味,在作品中大打情色、暴力、仇杀等擦边球,不断走向低俗。难怪有人说,某些网络文学简直就是个别“上帝”握着作者的手写出来的“文学垃圾”、“精神糟粕”。网络文学虽是商品,但又不是纯粹的商品,如此写作,短期内或能赢得少数读者,长期看却会丢失大部分读者。
在视读者为“上帝”时,网络文学更要培养高雅的“上帝”。据报道,网络文学读者已达2.74亿人,注册写手2l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l多亿元,部分“神作”甚至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网络文学还与传统出版“联姻”,不断开发延伸产品,更好地展现其文学价值。可以说,网络文学已摆脱“非主流化”标签,培养自己的高雅“上帝”势在必行。
而大神级作家,则应当承担起培养高雅读者的使命。正如白烨所言,一般网络作者可能不得不去迁就读者,给自己赢得一定的名声与影响;但成为大神级作家后,就理当把领袖价值、引导作用体现出来。一方面,这是爱惜自身“羽毛”之需要。从身处底层、疯狂码字的文艺青年成长为塔尖的“网络大神”,非常不易—有报道称,1O万位作者中才会产生一位大神,能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一定得有自己独特之处,千万勿在粉丝迷恋中迷失。
另一方面,引领培养读者,也是维护网络文学长远发展的需要。网络文学尽管迎来可观“钱”景,整体仍有低俗、粗制滥造、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需要一场文学价值重构。而大神级作家坚守文学理想,就高不就低,就雅不就俗,争创精品,能给行业带来良好的示范。大家都来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网络写手,而不是赚钱的工具,如此,才能促进网络作家创作水平整体的提高。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2014年03月)
1.下列对“读者是上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读者是上帝”是网络文学的基本准则,在网络文学领域很多写手都遵守这一准则。


浏览完整试题B.一般网络作者也许不得不执行“读者是上帝”的标准,因为这样可以为自己赢得名声与影响。
C.“读者是上帝”本身没有错,但如果唯读者“马首是瞻”就不行了,因为这样容易走向低俗。
D.白烨认为“读者是上帝”的规则是错误的,写手要用富于人文精神的写作引领读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大神级作家应发挥其领袖价值、引领作用,不能活在低俗与媚俗写作营造的粉丝迷恋中。
B.写手希望读者喜欢自己的作品,甚至希望有铁杆粉丝日夜追随,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C.虽说网络文学需要市场检验优劣,但它不是纯粹的商品,绝不能靠,“文学垃圾”吸引读者。
D.网络文学读者、写手逐渐增多,影响日益扩大,这就需要网络文学培养高雅的“上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文学中“文学垃圾”“精神糟粕”的出现,与部分读者较低的文学品位、趣味,热衷于色情、暴力等有一定的关系。
B.有些大神级作家的文学作品,影响已经不局限于网络文学,实现了多种开发,并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C.大神级作家影响力较大,这就需要他们既把写作当成赚钱的工具,更要敢于担当,坚守文学理想,争创精品。
D.网络文学之所以需要培养高雅的“上帝”,是因为它已摆脱了“非主流化”标签,同时也是它长远发展的需要。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D项“白烨认为‘读者是上帝’的规则是错误的”有误,原文只是说他认为“这个规则需要反思”,且“要用富于人文精神的写作引领读者”是对“大神级作家”的要求。
2.B。B项“无可非议”错误。原文说“这些想法固然没有多大错误”,表明还是有错误,是可以指责的。
3.C。C项“把写作当成赚钱的工具”是文中所否定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共9分,每题3分)
立足于儒家的新人文主义,仍然需要证明其自身的独特价值何在。因为在人类思想史和文明史上,至少存在过两种人文主义:一是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二是20世纪前期美国学者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基于儒家资源的新人文主义,与它们有何区别呢?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是一种针对中世纪基督教黑暗时代的人文主义,它强调的是摆脱以上帝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而发现人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在生活世界和思维世界中,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运用人的理性能力,使人自由地发展其本性。这种人文主义最终走向了人类中心主义。它和现代性有一种深层次的联系,即世俗或凡俗的兴起。这种兴起曾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这种人文主义忽略了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关注,有巨大的空白与缺陷;另外,它因为对个体的过度强调,形成了一种原子主义的自我观念,进而扩展到民族、国家和文化观念,于是民族冲突、国家冲突和文化冲突成为一种必然;另外,当对人的理性的强调成为一种绝对的肯定后,工具理性在很大程度上便压缩了人自身的生活世界和心灵领域,造成了对人自身的伤害。因此,这种人文主义在造就现代社会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埋下了现代性弊病的根源。
为此,在20世纪初期,美国学者白璧德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白璧德认为旧人文主义认为人可以无限发展是有问题的,所以他的新人文主义要以平衡和自律来改善人的境况。同时,白璧德也重视东方的智慧,这一倾向,直接影响了他的数位中国学生,如吴宓、梅光迪等,这在20世纪中国思想界中造就了《学衡》一派。具体来讲,白璧德指出了西方思想犯了过度夸大理性作用和过分强调实用主义的错误,由此,人很难在情感与理性、统一与杂多之间获得平衡,而失去了这种平衡,就使得人类沦入了过度的自然主义或科学主义。而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则要重建一种人能平衡自身情感与理性的能力,即建设一种真正的克制,这种克制比知识或同情心要更为重要。另外,他对自由与限制也有一种平衡性的理解。他认为,过度的自由和过度的限制,都会导致失败的结果;尤其是在教育中,只有实现了自由和限制的平衡,才可能使新人文主义的人得以养成。从总体上看,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只将人理解为情感与理性的存在,而忽视了人的精神具有超越性的需求。另一方面,他虽然表达了一定对东方思想的亲和,但始终没有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只是试图在希腊、希伯来和近代思想中寻求一种平衡的可能。他也无法真正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所以他才会简单地将科学主义和自然主义等同,而没有认识到自然的独立意义与价值。
基于儒家的新人文主义与上述两种人文主义都不同。一方面,它是人文主义,也强调重新认识人,但是它认识的人,不仅包括人的理性与价值,还包括人的丰富的精神领域、信仰追求。另一方面,它之新,要求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还原整个宇宙自然的价值,认清人类在宇宙自然中的位置;摆脱原子主义的自我观,还原社会群体的价值,认清个人在社群中的价值;摆脱民粹主义、国家主义,还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认清本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中的意义。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世纪基督教黑暗时代孕育了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也促使美国学者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的产生。
B.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必然导致民族冲突、国家冲突和文化冲突,因为它过度强调个体的地位。
C.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形成了一种原子主义的自我观念,进而民族、国家和文化观念也充满了原子主义的自我观念。
D. 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过度强调人的理性,使得它既造就现代社会巨大成就,也埋下了现代性弊病的根源。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世纪基督教时代的人们有一种以上帝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则要求确立以人的主体性地位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B.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认为要以平衡和自律来改善人的境况,因为旧人文主义中认为人可以无限发展是存在问题的。
C.中国思想界中《学衡》一派的出现与白璧德密不可分,因为白璧德重视东方的智慧,直接吸引吴宓、梅光迪等向他学习。
D.白璧德认为过度夸大理性作用和过分强调实用主义使人很难在情感与理性、统一与杂多之间获得平衡,从而陷入过度的自然主义或科学主义。


展开余下试题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存在巨大的空白与缺陷,压缩了人自身的生活世界和心灵领域,造成了对人自身的伤害。
B.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认为在教育中过度的自由和过度的限制,都会导致失败,只有实现了自由和限制的平衡,才可能使新人文主义的人得以养成。
C.基于儒家资源的新人文主义在对人类在宇宙自然中的位置、自我观、社会群体的价值、个人在社群中的价值认识与过去的人文主义都有不同。
D.无论是旧人文主义还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都无法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只有基于儒家资源的新人文主义才能摆脱人类中心主义。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4.【答案】A【解析】“也促使美国学者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的产生”错误,原文“为此,在20世纪初期,美国学者白璧德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文主义”可知白璧德新的人文主义针对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
5.【答案】C【解析】“直接吸引吴宓、梅光迪等向他学习”与原文不符。
6.【答案】D【解析】“只有基于儒家资源的新人文主义才能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理解错误,原文认为基于儒家资源的新人文主义要求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共12分)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人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屋连屋,院套院,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坊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个迷。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⑾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⑿那么,谁救四堡呢?
[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兴业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涂卡
A.“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这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
B.“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C.“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运用了比拟的修辞,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D.文中的五个问句,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脉,串起全文。
7.参考答案C,运用比喻修辞。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标题说明“四堡雕版”是全文记述的中心,但作者却先写建阳文明,再写建阳图书,然后才写雕版之乡四堡,入题缓慢。
B.作者特意交代四堡所处的地理位置,交代了四堡文明得以延续的客观原因,叶安师四堡文明不被重视的落后根源——闭塞愚昧,保守落后。
C.第⑤段中作者采用比喻、排比、对比的手法,详细描绘了四堡居民的现实状貌,既写出了它的优雅可爱,也写出了它腐朽没落的可悲命运。
D.邹氏家族将祠堂改为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并只储藏了一套完整的书版,作者既惊喜又震惊。
E.作者的感情是悲观的,他认为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中国印刷术“活态的见证”命运堪忧。
8.CE解析:A“入题缓慢”错B“愚昧”“保守”于文无据D“邹氏家族将祠堂改为一个小型的博物馆”错,原文是说“有心人”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为一个小型的博物馆。(选对一项给2分)


展开余下试题9.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9.【答案】⑴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⑵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⑶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⑷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共13分)
父爱之舟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已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⑦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的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⑧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⑨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⑩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⑪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⑫……醒来,枕边一片湿。
(有删改)
【注】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10.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涂卡
A、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B、父母深夜为蚕宝宝添桑叶,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这一情景既交待家庭生活背景,写出父母的辛劳,也由此引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C、童年的我出生贫寒,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因此住旅店时不愿父亲花钱换好房间,读书时为交不起学费使家人困窘而心酸哭泣。
D、读小学时考到全班第一,我高兴而且兴奋;父亲却冷静地询问同学朱自道的排名情况,可见父亲比我沉稳,想以此消消我的傲气。
11.第⑩段作者忆及父亲缝补棉被的背影十分动容。这段文字好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赏析。(5分)
12.本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5分)
10.【答案】(1)B【解析】【分析】(1)A“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概括不恰切,本文主要表现对父爱的追忆,既有怀念,也有感激、愧疚等复杂的情绪;C,“交不起学费”一说错误,文中只能表明家里筹钱不易;D“想以此消消我的傲气”分析错误,文中父亲也是高兴的,询问表现出父亲的谨慎和对我学业的关心。
11.①朴素的文字中蕴真情。父亲“弯腰低头缝补”这一背影,表现了如母亲般细腻深沉的父爱,自然流露出“我”内心的感动;②虚实结合。父亲的背影与朱自清的《背影》,一虚一实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父爱的深刻印象;③叙述与抒情相结合。抒情穿插在叙述中,强调了父爱的分量,突出了内心的感动。
【分析】整段文字从质朴的语言中流露出我内心深深地感动,并由此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在虚实交织中加深了父亲背影的印象。“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更强调了父爱的力量。
12.①“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②“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③“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④“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分析】“父爱之舟”表面指姑爹的渔船,实际上指父亲的爱,把抽象的父爱具体的表现出来,姑爹的渔船在文中反复出现突出父爱的承载作用,同时把舟与父爱联系起来,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文章标题的作用记叙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衡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