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03  2017-12-0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3]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咏秋多是悲凉之声。最早的悲秋诗文大概是战国宋玉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是一幅悲秋图,令人心寒。古人悲秋,常悲国家多战乱之苦痛。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一)诗云:“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在黄昏孤身独坐,临秋风吹起羌笛寄情关山月,表达了边塞征人思亲愁苦之情。悲秋之作,如论悲广愁深,可算杜甫的《登高》。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处不秋,“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悲秋是有感于国家的战乱、政治腐败,兼之自己年老多病,余生之年就显得更短促了。杜甫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登高悲秋,叹老嗟病,忧时愤世,凄切悲怀,可谓咏秋悲凉诗作之一绝。。
古人咏秋,常咏泄秋日里的怨恨,秋怨之多、秋怨之深,别有一番情调。王维的《秋夜曲》曰:“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初秋月夜,少妇的轻罗丝衣已显单薄却不愿更换,独抱精美的银筝,轻轻拨弹。由于夫君远行,自己心怯空房不敢归去。这首诗把少妇的怨思描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怨秋之作,最著名的当推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宫女在玉阶伫立,痴望着皎皎秋月良久,连罗袜都被夜露打湿了。宫女最后从玉阶回到室内,仍依依不舍地望着秋月,深夜不寐。这首诗写尽了幽居宫女的哀怨,其艺术特色在于把怨意从宫女望月的动作和神情中体现出来了。
同是咏秋,诗人的处境、心绪、视角不同,诗文的色调也有别。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秋意晚景,明月承“晚来”,清泉承“新雨”,松、石承“空山”,因浣女归而竹喧,因渔舟下而莲动。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暮的幽静美妙的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诗结构别具一格,语言清新明朗,意境雅洁优美,表达了作者陶醉山林自得其乐的志趣和情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两句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对仗工整贴切。秋水长天,水天一色,两相衬映,落霞流金,孤鹜凌空,意境开阔高远,情致深婉飘逸,充满了喜悦、欢畅、旷达的意蕴和情调。这是一幅大自然和谐与优美相融合的秋暮水墨画面,千百年来盛传不衰。更为奇妙妙的是,纪晓岚写江面渔船的一首秋诗:“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公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把江面秋景写得何等生动别致,何等清丽悠远。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喜秋之作,全诗欢畅明快、轻巧灵动,读后使人心清神舒,产生一种很强的艺术穿透力和感染力。(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纪晓岚写江面渔船的秋诗有形、有声、有色,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和感染力,与王勃的两句佳句都属奇妙之作。
B.“万里悲秋常作客”,写出无处不秋的感觉。诗人有感于国事,兼之年老多病,余生短促,故此悲秋。《登高》是悲秋之作中悲广愁深的代表作。
C.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具有优美的画面感,是作品不朽的原因之一。


浏览完整试题D“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描绘了一幅国家多战乱之苦痛的悲愁图,读来令人心寒。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一)写出了边塞征人的思亲愁苦情,是古人咏秋、悲国家多战乱之苦痛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B.作者从内容、结构、语言、意境、情感等多方面对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分析,表现该诗非悲非怨的情感。
C.唐代李白的《玉阶怨》把宫女的怨意从望月的动作和神情中体现出来,这一艺术特色使该诗成为怨秋之作中最著名的佳作。
D.前人多写秋之悲,但作者在本文中却表达了秋的多种情调,比如:悲、怨、喜等,表现了咏秋诗丰富的内容。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平行并列的结构模式,每一自然段都是先提出观点,然后重点使用例证法进行分析,有很强的逻辑性。
B.古人的咏秋诗表达或悲或怨或喜的情感,都是通过不同的秋天景色描写呈现出来的,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C.“同是咏秋,诗人的处境、心绪、视角不同,诗文的色调也有别”一句在作品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山居秋暝》、《滕王阁序》中的佳句、纪晓岚写江面渔船的秋诗三者在表现秋情上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就恋这一把把黄土
——路遥二十年祭
我由晋西越过黄河,经由吴堡、绥德、清涧、延川,翻过无数道山梁,穿过数不清的沟壑,目看心记着一个又一个“圪崂”,一条连着一条的“沟”,一处又一处冒着人烟气息的“川道”,最后站在了延安大学倚靠的文汇山上。
老实说,在我的双脚尚未站到这山脚,在我的眼睛还没看见这一道道山梁、一丛丛小树之前,我的心早已飞到了这个叫“文汇山”的地方。它是那样让我魂牵梦绕!那样让我心旌摇动!那样让我寝食难安!在记忆中,差不多只有浙江绍兴、云南昆明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曾对我产生过如此‘魔力’。而究其原因,则不过那里曾经有鲁迅在,曾经有一个西南联大。但在我心目中,“文汇山”似乎又有不同,它气象阔大得多,几乎囊括了文学、历史、政治乃至地理、风俗、民情,而又超越这一切。我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才恰当。我对谷溪说,那里长眠着的那个人,他的文字描写着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遍的人生,但却直逼人的心灵,那是叫人读过脊梁变硬心肠变软的文字,在这一点上,二十世纪的中国,除鲁迅外,没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也许只有我自己明白,死死活活要来一次,并且终于来了,正是这“叫人读过脊梁变硬心肠变软”的文字的蛊惑。
在我印象中,黄土高原,是与干旱、苦难、贫穷,与深沉、坚毅、厚重密切相关的概念。山是裸露的,土是黄的,河是干的,甚至连人们的语言也是质直坚硬的。我神往于那被远古的雨水冲刷出来的沟沟坎坎,山崖上仿佛历史遗迹的一排排窑洞,河川里的一片片玉米田,山梁上哨兵似的苹果树;我更欣赏那些在梁峁上耕作的山民们坚毅的表情,深沉的步履,欣赏他们坚硬的语言传递出来的厚重品格。
感谢路遥,是他的文字让我对黄土地有了这份质感,对那里的人们多了一层体贴和了解,也使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性多了一点感悟。
不到大城市去治病,就让我在延安,万一不行了,就一个人躲在某一个山圪崂里悄悄地死去。他又说,如果确诊为癌症,就独自跑向陕北榆林,买一块白布,钻在没人去的沙窝窝,然后把白布往身上一盖,就离别人世。
病重后,他对生命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悟,对人生产生了莫大的眷恋。但他更明白,人只有到了混不下去、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更加依恋生我养我的故乡,疼我爱我的亲人。其实,这样的表白,并非只在他病入膏肓之后,早在写作《人生》的时候,当高加林经历了戏剧性的人生变故,感到世界无所可依的时候,他就借题发挥道:“亲爱的父老乡亲!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
他因此希望留在延安,死在陕北,葬在黄土山。他渴望依偎在亲人的怀抱,躺倒在黄土地的故乡。他曾对谷溪说:“你和高其国一定会弄一口棺材,把我埋在黄土山上。”
故乡,黄土,亲情,友情,在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许只有这几个词最重要。
在阅读路遥所产生的共鸣里,我也曾多次企图凝炼出几个关键词。但是,虽然能分明感觉到,却无法做到。他的文字所传递的是一种完整的道德力量,一种脊梁似的正直和硬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观。我理解,这种价值观至少包含了如下一些概念:赤诚、忍苦、向上、热烈、正义、悲悯。我一度断言,这是中华民族初民时期留下的光荣品格。这种建立在苦难、贫穷基础之上的宝贵品质,将消失在富裕、安逸之中。“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在平地上堆起理想的大山”,“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这是怎样赤诚的心灵才能说得出的话!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说出了这样几句话,塑造了高加林、孙少平、马建强、刘巧珍那样几个人物,可以死而无憾!可以视为不朽!
文汇山是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稍稍出人意料的是,植被比我想象的茂盛。靠近延安大学的这一部分,有三架梁峁,恰好给大学一个坚强的依靠。土是典型的陕北黄砂土,干爽、坚硬,踩在上面,让人感觉踏实;树是典型的暖温带落叶小乔木和灌木,我所能认得的大概只有几种栎树、山杨、白桦、山杏、小叶杨、山桃等;山本来无名,据说是在安葬路遥时,生前好友们给取的名字。
透过树丛,看见了那一块碑,一座塑像,一个圆圆的坟墓。
墓用坚硬的石块砌成,比他活着时住过的土窑更加坚固。墓前方是他半身汉白玉雕像,安放在一块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墓的后方是一面宽大的石壁墙,上面镶嵌着孺子牛浮雕,和他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墓的两侧,是他几位生前好友捐建的石凳石桌,有《路遥文集》责编陈泽顺先生捐的,上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有《平凡的世界》责编李金玉女士捐的,镌刻着“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墓前两颗白皮松还没长大,但已分明显出一点倔强的生机。
这里多么安静啊!安静得听不见一点动静!


展开余下试题可是,我又分明感觉到他脉搏的跳动,围坐在旁边的高朋文友的欢声笑语!
他是喜欢野花的。山杏、杜梨,还有我不曾见过的山丹丹、兰花花、马茹茹,黄土高原上那些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他都爱。据说每当四月,当山梁、沟壑、窑洞硷畔,一丛丛粉红的山杏烂漫时,他总抑制不住激动,兴匆匆地跑过去。他大概特别喜欢那种欢腾一般的热烈,那种突破干旱与贫瘠的盎然生机。
墓碑下,已有先来的人放上了几束野花,使这宁静得有些寂寥的环境,放出一些暖色。我让结伴而来的几个孩子一起去灌木下采摘野花,我们要编一个比别人大得多的花环,放在他的墓碑下。
路遥,我们来了,就让这山花代表我们深深的敬意吧!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2段用浙江绍兴、云南昆明等为数不多的地方衬托文汇山,用鲁迅来衬托路遥,意在突出路遥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B.本文作为一篇祭文,以饱含深情的文笔,既写出了路遥对陕北黄土高原的爱恋,又表达了作者对路遥深深的敬意。
C.路遥的作品把黄土高原自然风光的雄浑、瑰奇同劳动人民的人性美、人情美密切交融,具有一种浓郁的令人动情的乡土特色。
D.本来无名字的山因路遥而起名为“文汇山”,山上的植被因路遥埋在这里而变得茂盛,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以表现路遥“死而无憾”。
5.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5分)
6.题目说路遥“就恋这一把把黄土”,路遥的这种爱恋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
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展开余下试题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
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然之/即命革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术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B.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C.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D.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职务、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B.先帝是古代朝代更替之后,后代人对前代帝王的一种尊称,既包括已经去世的,也包括健在的。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腿跪下,叩头至地,后多用于书信署名的后面,表示敬意。
D.大学士是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设置情况不同,权限也不同。明代中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负责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等事务,官品虽低,权力很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幼孜很有文才,受到皇上敬重。北征途中,他写了有关泉水的铭文,受到皇上高级别的慰劳;经过山川要害,皇上就让他记载下来,他骑在马上很快就写好了。
B.金幼孜直言进谏,未被皇上采纳。北征半路上,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应答,只有他建议不宜深入,但皇上没有听取。
C.金幼孜深受器重,升官加俸。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见金幼孜等三人;洪熙元年,又让他晋升为礼部尚书,并兼原职,享受三份俸禄。
D.金幼孜为人平易,淡泊谦虚。他平易少言,心胸宽阔,虽然很受皇上恩宠,但仍非常谦虚,病重时,家人嘱咐他向皇上请求身后的恩荣,被他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5分)
(2)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D.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人。
E.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15.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中女子因婚事推迟而对氓进行解释的诗句“ , ”表现了女子的善良、天真。
(2)《诗经•氓》中,“ ”一句具体描绘了女主人公和氓少年时快乐的情形。
(3)《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找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被称为“乐府双璧”,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B.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D.建安诗人所写的诗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质朴自然的诗歌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中央军委临危授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战斗,谱写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篇章。
②随着微信的兴起与发展,微商营销风生水起,逐渐规模化,它比传统电商相更能精准地找到用户群,订单量大幅度提升。
③古往今来,生来死去的人何止浩如烟海?真正的大诗人和大艺术家却是在一口气里就可以数得完的。
④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同地段的写字楼与住宅楼价格相比,价格仅仅是略高而已。
⑤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⑥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建立的七十年间,列强纷纷入侵,我国国土几乎被瓜剖豆分。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上帝面前,在我们的家人以及来自各界关注我们的见证人面前,我颜淑英愿意嫁给李康宇做我的丈夫,与你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
B.爆料人声称,他对涉及自己的一起民事案件判决有严重质疑,于是从开始收集赵明华涉嫌违纪的证据至今,他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C.中新社记者看到,“桑迪”(飓风)带来的罕见狂风呼啸而过,凄厉的鸣叫令人心惊,大暴雨随着风势倾泻下来,漫天皆雨水……
D.近日,有关延迟退休的多种备选方案已提交有关部门讨论,可是有一个非常现实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延退之后,有幼儿的家庭怎么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双11”充分显示,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 ① 。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 ② ,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 ③ ,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21.下面文段中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邢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