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14  2017-12-15
标签:语文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4]
平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高一语文
平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许芳   审题人:马嘉睿
试卷分值:150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缱绻(quǎn)  崔嵬(wéi)   一刹那(shà) 相与枕藉(jiè)
B.自诩(xǔ)   炽热(chì)   白皑皑(ái)  载歌载舞(zài)
C.攻讦(jié)  石栈(jiàn)   发横财(hèng) 游目骋(chěnɡ)怀
D.干(gān)云霄   吮(shǔn )血 汗涔涔(cén) 养尊处优(c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翱翔     荆杞    抚鹰    扪参历井
B.暮霭     咨嗟    潦倒    富丽堂黄
C.涕泗  钩连   渌水 地崩山摧 
D.危墙     峥嵘    乾坤     冲波逆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他作报告毫不心怯,会场里水泄不通,他却如入无人之境,坦然自若。
②无锡尚德集团江河日下的颓势日益显现,政府买单还是资产重组,整个光伏业都在揣测这家昔日无比荣光的行业龙头老大的命运。
③面对高考,同学们暗下决心,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如手如足,共渡难关。
④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片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供孩子上学和赡养老人全靠这生意了。
⑤大学生进驻社区是新时期上山下乡的尝试,他们虽然经验不足,甚至毫无经验可言,但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能差强人意。
⑥许多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于选秀节目,是因为此类节目能给人一种心理预期,通过媒体炒作可以快速成名,成为明日黄花,引人瞩目。
A.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②③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国艺术中“风骨”的评品,源自对国人的感性生命及其精神风貌的识见。从魏晋开始,许多绘画作品尝试运用这个观念,一时蔚然成风。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风骨”成了后人评判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尺度。
A.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B.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此后,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D.此后,出现了一些追求“风骨”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6.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的文集《杜工部集》,不是用官职来命名的。
B.王维的文集《王右丞集》,是用“官职”命名的,当时他官至尚书右丞。
C.李白的文集《李太白全集》是用他的“字”命名的,他的字为“太白”。
D.归有光的文集《震川集》是用他的“名号”命名的,他的号是“震川”。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汉字虽一笔千年,但不能固步自封。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民国政府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在变革中步履蹒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社会的汉语热随之升温。今天,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让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汉字的一路征程也曾走过弯路,比如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化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但是一旦简单到无从认识或者误认,简化到瘦骨嶙峋,就失去了汉字结构的美、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遭遇考验。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 ,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也沉渣泛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就无法驶入国际航道;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将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何况失去汉字的国家还是中国吗?别无选择,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1956年,终于诞生了第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随后30年,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1985年,中国科学家王选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化客厅容得下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让各种文明以礼相待,推杯问盏。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国词库,但我们反对取之无度、用之过滥;我们不反对让流行的网言网语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但要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这是我们的文化自觉。
今天的汉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下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行;各种键盘消解了我们的书写技能,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让我们患上输入法依赖症,提笔忘字;网络词典让我们在享受便捷轻巧的同时失落了追根溯源的乐趣和咬文嚼字的味道;网络俚语带来简明晓畅、通俗风趣的同时,削弱了汉字的美好。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坚守,呵护母语,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
7.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述的“汉字变革”的一项是(  )
A.公元1605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1625年,金尼阁借鉴利玛窦的注音方案写成《西儒耳目资》注音书。
B.193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1400号部令,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计324个简体字;还公布了《推行简体字办法》。
C.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等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D.中考、高考中,语文学科成绩的比重在提高;语文测试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简化汉字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然而,简化要考虑汉字自身的特点,注意不要伤害汉字结构之美、寓意之美等。
B.改革开放后,为了促进汉字改革并让世界通过中国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C.汉字输入输出方法、编码程序、智能终端、打印系统等难题的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成功,给汉字带来了神奇的生命力。
D.我们有容纳各种文明的文化自信,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国词库,但不能取之无度、用之过滥。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字的简化对汉字的普及意义重大,它不仅使古老的汉字重新获得生机,而且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
B.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汉语应该有接纳网络用语的胸怀,但是必须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允许它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
C.当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行,人们与汉字的距离,使汉字面临着新的挑战。
D.汉语是中华文明的根,汉字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坚守,因为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5分)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 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地,浑身没劲。小伙子越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展开余下试题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的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面;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再没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洗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想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的响,他们默默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家冷饮店,冰箱轰隆隆的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的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会,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B.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C.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出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D.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
E. 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人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
11.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2.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 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 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目:瞪视
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称:合适
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拜访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1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4分)
②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11分)
野  望
[唐]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展开余下试题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17.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 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8.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2)表示绝不向权贵低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3)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4)本诗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兵车行》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登高》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4分)
19.下面是某中学国庆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6分)
20.下面是在盘山公路下坡处的一块交通指示牌,用语不太得体,请根据特定场合的用语要求,给予修改,使简洁得体。(4分)
原文:前面下坡,坡陡弯急。为了您和您的家人,请减速慢行。
改文:                              
2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         ;爱心是        ,          。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做定格。定格是动作的刹那“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在你的脑海中一定也存留着许多定格的瞬间,或者美丽或者感动或者震撼或者……
请以“定格”为题目。自定角度,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 2.C 3.B  
4、 B【解析】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5、B 试题分析:为同前句保持句式一致,主语应为“文学作品”,排除C.D。在句内顺序上,应是先对“风骨”追求,后“对后世产生影响”,并且“影响”一句衔接“风骨成了后人评判民族优秀文 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尺度”更为贴切,所以排除A。
6、选A.杜甫的文集《杜工部集》,是用官职来命名的,曾任检校工部检校郎。
7 D。该项内容体现为语文考试的改革,不涉及汉字本身的变革。
8 B。“为了促进汉字改革”错,根据原文第3段。孔子学院的建立应是适应“国际汉语热”和“让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
9 A。根据原义第2段,“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的是“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汉字简化”是不恰当的。
10答案:答C给3分 答A给2分 答D给1分 答B、E不给分(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B项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E项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D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
11答案: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是靠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卖冷饮、自制橘子水体现的。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是通过对小伙子的问话的想法及应答来体现的。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则是通过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来体现的。(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
12答案: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答对两点即可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三、古代诗文阅读
13.C 14.C
15.①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②燕国、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用心思考。
【翻译】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 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荆轲漫游邯郸,鲁勾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勾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 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
标签:语文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平罗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