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52  2017-12-1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2]
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甘谷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日常生活口语,必须经过诗人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
B.在第①自然段的论述中,分别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


浏览完整试题C.我们的诗人“要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这样,现代汉诗才能免遭质疑,才能发展提高。
D.现代汉诗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感情,否则,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
2.下面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3分)( )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
B.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
D.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说腊梅
王祥夫
北方没有梅花,要看梅花只好到公园或去面对让龚自珍生气的梅桩盆景,盆景梅花毕竟是盆景,一个人面对一盆梅花,不知是人在那里孤芳自赏还是梅在孤芳自赏?反过来说一句,真不知孤芳自赏的是人还是梅?梅花的香,细究起来,之所以让人觉着特别的香,问题在于这时候除了梅花确实还没有其他的花,既无花,何谈香哉?所以梅的香是只此一家。梅花中,我最喜欢的是白梅,当然最好是绿萼,开起来让人觉着有无限的春意在里边。朱砂梅固然好,但是太热闹,太热闹的东西我总是不太喜欢,但想起《红楼梦》中宝琴抱的那一大枝红梅,却又让人觉着好,红梅要衬着白雪才好看,但白梅亦要雪来衬着才更妙。王安石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的就是白梅,而字面上没一个白字,真是妙哉。梅与雪一色,浑然难辨,当然只能靠香气来感觉梅在雪中的傲然存在。传说中袁中郎儿歌《雪》的那首诗我也喜欢:一片两片三四片,四片五片六七片,七片八片十来片,飞入梅花都不见。也只能是写白梅。多么好的境界,那该是多么密急的雪,直飞到一大片的白梅里去。
身在北方,看雪的机会太多,但看梅就只能对着盆梅想象江南的香雪海。今年去了一趟南京,是专门去看梅,却上了新闻媒体的当,电视画面上的梅已经是开得纷纷扬扬,但现实中的梅花却还没怎么开,要说开也只是星星点点,无论红梅还是白梅都还是满树满枝的花骨朵,倒是腊梅正开得好,腊梅真是香,离老远就能让人闻到,远远的,远远的就香过来。北方没有腊梅,远远地闻过香后,然后过去细看,却让人吃一惊。腊梅当然是黄的,颜色像是有几分透明,像是受了冻。让人吃惊的是腊梅的花瓣是十多瓣儿,分两三层,花瓣儿是尖锐的三角。这忽然让我想到了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当初看这幅画,心里还觉得十分不解,萱草和腊梅在一起开花可以让人理解,艺术既不是自然中物,时序自然可以被打破。但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徽宗笔下的腊梅怎么会是那么多瓣儿,重瓣儿梅可以多瓣儿,重重叠叠十多层都可以,但梅花的花瓣儿怎么会是尖锐的三角?当时还觉得是徽宗的笔误。殊不知却是自己的不对。艺术家的徽宗向来是重写生也提倡写生,关于孔雀升阶先举哪条腿已成艺坛佳话。看了南京的腊梅才知道徽宗的创作态度真是极其严谨。艺术从来都离不了想象,但从来都不能只靠想象来完成。
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的那篇写他故乡花木的随笔,他说他的故乡有一树老腊梅,年年腊梅要开花的时候他会爬到树上去摘一些下来,给家中的女眷戴。而且说到腊梅中的“狗心梅”和“檀心梅”,我在南京看到的腊梅花便是檀心梅,花心着深紫色。当时摘了满把放在衣服口袋里,到第二天还在香。从南京到扬州,瘦西湖两边的腊梅也黄黄的刚刚正开,远远的香气拂然而至,让人顾不得和年轻的船娘说话。
看了腊梅,想想自己最初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时对徽宗的不满,真是让人惭愧,艺术要的是认真,做人做事也要的是认真,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最好要亲自看看才好,“艺术”二字首先是要从眼上过然后再从心上来,做人做事也如此,先要从眼上过,再从心上来。这倒是去南京看梅花最大的收获。至于满坑满谷的梅花的那种气势倒在其次了。几百株几千株的梅花一齐开放如雪如海,当然让人感动,但要领略梅之真韵,还要一株一枝一朵地细细看来,不细看,只远远一望,岂能知道腊梅为何物,这样看,恐怕是到死不知腊梅。
 〔选自《五十年花地精品选》(散文卷上)〕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引用王安石的诗与袁中郎的儿歌,写出了作者心中对白梅的喜爱,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作者介绍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其目的是为了证明“艺术不是自然中物,时序自然可以被打破”的观点。
C.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腊梅为切入点,着眼于艺术和做人做事的态度和原则,充分体现了散文的特性。
D.文章以议论为主,兼顾记叙、描写和抒情;语言质朴,意味隽永,如开头写道“一个人面对一盆梅花,不知是人在那里孤芳自赏还是梅在孤芳自赏”。
5.作者为什么说“红梅要衬着白雪才好看,但白梅亦要雪来衬着才更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
6.文章题名“说腊梅”,为何在第一段花了很多笔墨写白梅呢?请你从文章构思和主旨两方面来谈谈这样安排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居住改变中国:公民文化正在社区中兴起
董伟
①当下,大量新型社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国人原有的居住方式,同时也促使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②在老社区里,居民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居委会是“政府的腿”这一观念被广泛接受,人们参与社区活动主要是由政府来推动。而在以“财富起跑线”划分的新型商品房社区里,居民更愿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在社区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强调规则和制度化的公民参与趋势。


展开余下试题③“一提起‘公民’,大家反应出来的就是爱国,就是向国旗敬礼。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缪青说,“在不少新型商品楼社区中,人们表现出来的自下而上的公共参与以及维权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增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文化,它是超越血缘和熟人关系的。”
④不少事实支持这种判断。一名网友回忆当年在大杂院的生活时说,“我生活的那个大杂院,有个邻居一到夏天就买了许多蝈蝈挂在院内,吵得我根本睡不好觉。可大家只能彼此容忍,实在不行了可以找居委会大妈反映,但要是谁真的自己跳出来和别人发生冲突,肯定会被邻居视为不通人情。”如果自己生活在新型的商品房小区,肯定会直接去敲这位邻居的门,把意见直言不讳地提出来。
⑤在新型社区,人们的“耐心”正在减少,碍于人情、抹不开面子的情况也越来越鲜见,维权和参与管理正日益成为流行的话题。人们不再听凭物业公司随意调高物业费用,也不再任由建筑噪音破坏自己的生活质量。不管是私下谈判还是对簿公堂,新型小区居民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这种建立在自购住房基础上的维权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随着城市化和科技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长,旧有的“熟人”邻里正在被新的“公众”邻里所取代,从而为公民创造更多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机会。缪青意识到,“在新型社区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不分等级亲疏的。”
⑥环境的改变迫使人们学习和适应另一种游戏规则,即如何通过制度和协商,解决平等利益主体间的问题。缪青认为,我们社会必须要通过这个过程,才可能形成社区参与式民主的框架,人们也才可能由此养成开会决定事情的习惯。那些最先养成这种习惯的人往往成为时势造就的英雄,比如身居北京的舒可心。他精心策划了全国第一个业主以和平方式大“闹”房展会事件,迫使发展商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正因为此,他被某媒体评为“中国社区十大维权先行者”之一。其实,民主不是什么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者政治标签,而是一种日常生活的理念、模式,是一种最常用的处理共有财产、公共事务的方法和工具。
⑦先行者的足迹意味着一种超越中国古典治道的新选择。中国古典治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其理想社会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治道的重心在于,试图找到或者试图塑造那些能够替老百姓着想的英明君主和清官贤相。而政府的廉洁和效能有赖于道德的修养和内圣外王的规范。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长达2000年的追寻长治久安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治道始终无法贡献出一种方案、一种体制,能够广泛地激发民间的活力,特别是自下而上地保护公民权利和遏制公共权力的滥用的方式。其最重大缺失在于,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没有一个制度化公民参与的机制。
⑧如今,这个机制正在兴起。然而还仅仅是开始。在缪青的一项调查中,在回答“您认为一些居民不愿参与社区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时,67.2%的人竟然说没有时间。这一方面说明在城市和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未来社区治理中如何推进公民参与,特别是发展自下而上的制度化参与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节选自2007年2月26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7.下面各句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新型社区的出现“促使人们的行为与观念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不再听凭物业公司随意调高物业费用,也不再任由建筑噪音破坏自己的生活质量。
B.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不分等级亲疏。
C.舒可心策划了全国第一个业主以和平方式大“闹”房展会事件。
D.有超过六成的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不愿意参与社区工作。
8.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 )
A.文章第二段中“政府的腿”是指由政府督促、被动工作的社区组织。
B.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文化,是指公民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上而下的公共参与以及维权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增强。
C.文章第四段写网友回忆一节,目的是将“大杂院”生活与新型社区生活进行比较,论述了新型社区公民维权意识的变化。
D.在新型社区公民的维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但公民的参与机制还远远没有完善,机制的制度化完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E.居住在新型社区的人们普遍都缺少耐心,也不再顾虑人情与面子。
9.文章开头说新型社区的出现,促使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从全文来看,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10~13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B.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C.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D.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
C.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以东。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展开余下试题B.郑庄十分廉洁,不喜购置产业,每每赠给他人物品,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他死后家中几乎没有余下财物。
C.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D.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推荐士人及属史。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5分)
(2)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5分)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首句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凉月”点明秋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
B、次句用“镜”喻溪水,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水的平静和清澈,诗人用“镜中看”三字直接描写夹岸青山的景色。
C、三、四两句写溪上渔人欢乐的捕鱼场面。几天雨后,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竞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怎不令人高兴?
D、这首诗前面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15.这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有着独特的地方,试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通过叶子衰败的景象预示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发生。
(2)《离骚》中以违背标准而歪曲苟合于人为法度的两句是: , 。
(3)《归园田居》中陶渊明把自己比喻成鸟鱼委婉表达要回归田园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B.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的时候,总是如数家珍。
C.不久前,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时,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D.香港电影演员刘青云和曾江在第三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这类公租房小区干净整洁,屋内设施较好,包括热水器、电视机、床、衣柜、厨卫家电等,堪比经济型酒店。
B.在《致青春》被《疯狂原始人》《钢铁侠3》《遗落战境》和《被解救的姜戈》四部好莱坞大片的围剿下,凭借良好的口碑成功化解强势冲击,创下华语电影的奇迹。
C.《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第十一期那英组人气选手姚贝娜的意外淘汰引发了网络热议,一时间关于《中国好声音》的各种黑幕传闻不绝于耳。
D.一些文化评论家认为,“浅阅读”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也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反映出一种浮躁的心态。
19、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作为一个思想流派, , , 。 , , 。
①于是就有了互相认同的凭据      
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的是它的师生与经典的传授系统
③儒家之所以能够继续和维持白己的传统 
④有明确的知识基础
⑤并与其他学派划清界限        
⑥儒者以“五经”为基本典籍
A.③⑤②⑥④① B.⑥④①③⑤② C.③②⑤⑥④① D.⑥①④③⑤②
20.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5分)
据新华社青岛7月16日电 圆满完成跨区机动训练任务和赴香港参加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的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16日返回青岛某航母军港。
经中央军委批准,辽宁舰航母编队6月25日从青岛某航母军港起航,参加跨区机动训练和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编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示精神,精心筹划,精细组织,精准落实,历时22天,先后航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总航程4600多海里。
未来,辽宁舰航母编队将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开展后续训练。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孔子很重视周礼,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 ① 。在《颜渊》篇中,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② ,他也有明确的说明,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只有不断反省,循礼而行,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善良勇敢的刘和珍君,才华横溢的梁任公先生,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你从小到大的经历中,一定有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人,请你通过写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他(她)的特征,例如,品德高尚、风趣幽默、尖酸刻薄、令人厌恶……
请以“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为范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第二次语文参考答案
1. D(D“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过于绝对)。【解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A(A项说的是“文学革命”与古典诗歌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3.B(B“只要”错误,原文中是“只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
4. B(B.作者介绍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其目的是为了证明“艺术从来都离不了想象,但从来都不能只靠想象来完成”。)【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考点: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5分)“红梅要衬着白雪才好看”,作者用反衬的手法,白雪把红梅映衬得更亮更美,白底红花,鲜艳夺目;(2分)“白梅亦要雪来衬着才更妙”是因为白梅与白雪融为一体,朦胧秀美,浑然难辨,这时人们需要靠嗅觉来发现梅的存在,更能体味梅花的妙处。(3分)【解析】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6分) ①从文章构思来看,写白梅是为写腊梅作铺垫。因为在雪地里只能靠香气来感知白梅的存在,而腊梅正是靠香气吸引了“我”。②文章主旨在于通过眼中的腊梅与徽宗笔下的腊梅表明对事物的鉴赏应“先要从眼上过,再从心上来”,而作者先前对白梅的审美鉴赏也映衬着这一主旨。(每点3分)【解析】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甘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