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26  2017-12-2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6]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的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那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D. 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明年还种棉花
王生文
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
桂枝有些急了,踮起脚,不时地往村口望,口里还冒出一句:“怎么还不来呢?”
桂枝是在望连婶,一个异乡的老寡妇。这些年,一到炸花天,连婶就赶来给她家摘棉花,前后十来天,桂枝家像添了一口人。连婶除了下地摘棉花,还帮衬她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桂枝婆婆去世得早,感情上拿连婶当婆婆看。每到棉花摘得差不多了,连婶也就要走了,五角钱一斤。
这是外乡客来旱区摘棉花的行市,桂枝会包零不去尾地跟连婶结算。连婶每次接过钱,都会久久地握着桂枝的手说,姑娘,要不是兰兰念书,我哪会要你这些钱。
就因为知道了连婶的家境,桂枝每年就不雇别人了。好多人家抢着雇年轻妇女,而且还一雇几个,赶着太阳好晒棉花。可桂枝不,三十多亩地就交给连婶一人。连婶是指望她家来雇的,能帮她一把就帮一把。连婶心眼好做事实在,几千斤棉花里寻不出半片叶子。
可是,连婶今年怎么还不来呢?有好几批做雇工的都求上门来了,要不是等连婶,她早答应别人了。桂枝一边在心里急,一边又对自己说还等等吧,就当是还帮连婶最后一年,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
其实,自从去年村里有了第一台玉米收割机,桂枝就不想种棉花了。种玉米方便,机械收割,田边过秤,利利索索,不像种棉花那样时间拖得长。那天,跟连婶结过账,照例把连婶送到村口,桂枝想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便鼓起勇气,说,连婶,种棉花可真麻烦,又累人,要不是遇上你,我早就改种玉米了。
谁知连婶说,麻烦什么,不就是摘棉花吗?婶这双手只会摘棉花,就是手脚慢了点,只要姑娘不嫌弃……
哪里的话,这些年多亏了婶。
姑娘,亏不亏的,婶心里有数。明年一进炸花天,婶还来给你家摘棉花。
话说到这个份上,桂枝也不好把话再往回拉,只得顺着说,那好,明年我就还种一年棉花……
到底还是把连婶盼来了。一年不见,桂枝感觉连婶脸上的沟壑比去年细密了些,再有一个变化是连婶用上了手机。不等桂枝开口,连婶连连说来迟了,来迟了,是那种道歉的口气。接下来的几天里,露水还没干连婶就急着下地,而每次回来天都擦黑了,桂枝便劝她慢慢摘不要太累了自己,连婶口里应承,却还是那样早出晚归。每晚收拾完,连婶的手机准会按时响起,她掩上门去接电话,一接就是半天。桂枝看在眼里,笑了,心里说还保密呢。
这天晚上,连婶的手机又响了,也许是疏忽忘了掩上门,让从门前经过的桂枝听了个真真切切——再赶紧也要四天……
你不要再催了,说什么也要帮你桂枝姐把今年的棉花摘完……
难怪连婶这么赶紧的,原来是兰兰在催她回家。桂枝等连婶接完电话,走进房间,对她说,婶,家里有事,你怎么不跟我说呢?
连婶没想到桂枝听见了她的电话,见瞒不住了,只好如实说,婶是从城里偷着出来的……
桂枝既惊又喜,婶,你进城了?
可不是,跟兰兰他们住一起了。没曾想,兰兰怀上了,闹什么反应……
婶,照顾兰兰这可是大事,你偷偷跑出来干什么?
去年答应了你的,婶能不来吗?再说,又一年没见你们一家了……
这回,桂枝是酸在眼睛里,泪水差点儿溢了出来。她侧过脸去,抹了一把,不由分说就动手给连婶收拾包裹,她决计明天一早就让连婶回城去。
账,当晚就结算了,这次的零头有些大,连婶要除掉,桂枝却仍要往整里包。连婶认真了,说,兰兰和女婿都有出息,这次就依了你婶吧。
第二天早晨,桂枝送连婶去搭车。快到村口时,连婶站住了,拉过桂枝的手,说,姑娘,明年你家种玉米吧。
可是,婶……
可是什么?
种棉花的收入还是要高些……
连婶呵呵一笑,姑娘,明年一添外孙,婶的手脚就被捆住了,恐怕偷都偷不出来了。
往下桂枝不知再说什么了,但是,一个想法却是那样不可阻挡地冒了出来,那就是明年还种棉花。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棉花成熟时裂开的景象,同时细致具体地描写了桂枝的动作和心理,表现了她因担忧没有足够晴朗天气晒棉花而焦急的心情。
B.“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桂枝这样想的主要原因是种棉花很麻烦,拖的时间也长,而种玉米可用机械收割,方便得很。
C.小说中的补叙占了很大的篇幅,一方面交代了桂枝焦急盼望连婶和明年再也不种棉花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桂枝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D.小说结尾交代,桂枝决定“明年还种棉花”,主要是因为连婶家境不好,需要帮助;并且,桂枝曾顺着连婶的心意答应再种棉花,不能失信。
5.小说中的连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最初发表时,采用的标题是“桂枝与连婶”,你认为是原来的标题好还是现在的标题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6年1月11日,新调整组建的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亮相。其中一个机构引人注目: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军队问鼎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战略选择。”在世界媒体眼中,军委科技委的诞生,宣告了中国军队“创新驱动时代的到来”。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中央军委颁发《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到2020年,军队要如期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未来5年,军队主要领域发展指标要取得较大突破,关键作战能力要实现大幅跃升,整体发展布局得到明显优化。
 这是迈向未来的时间表,也是迈向未来的路线图。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梦、强军梦,梦想可期,梦想必成。
材料二:
2016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里,专门设置了“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这一章节,为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领域军民融合正在向深度广度进发——
  北京,中关村。去年这里增设了一个新的职能机构——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负责军地科技资源共享事宜。目前,高新技术正在这里奏响深度融合的“时代乐章”。
  绵阳,科技城。依托军民融合这条大道,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空气动力等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硕果累累,一批军民两用技术建功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个战场。
环顾全国,在天津、广州、长沙,国家三大超算中心正在崛起,堪称科技创新领域军民融合典范的国产磁浮列车也在飞速驶来……
材料三:
国防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唯有自主创新精神的不断浇筑,国防科技才能不断迈出坚实的脚步,一次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
科技,事关民族尊严、国家安全;自主创新,是战略需要,更是使命支撑。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舰船新型集成化发电技术、舰船综合电力技术、网络通信与交换技术……军队系统亮点纷呈,前沿性、探索性和自主创新类成果,犹如繁星闪烁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天空。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停靠码头。这一刻,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就在几个月前,已经退役的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在拖船的拖带下,缓缓靠上海军博物馆码头。这一刻,意味着我国核潜艇进入了新老接替的新阶段。
  在航母、核潜艇等大国重器捷报频传之际,海军主力战舰以“下饺子式”的速度更新换代,空军主力战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进以“运—20”“歼—20”为代表的“20”时代,中国东风系列战略导弹惊艳全球,一时之间,“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圈粉无数。
人们犹记得,“9•3”胜利日大阅兵,集中向世界展示了装备体系建设的新成就。有外媒称,此次阅兵是“中国展示最先进国防科技的一次盛会”。
人们又看到,短短两年后的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受阅部队近一半装备是首次亮相。
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让国人倍感振奋,科技兴军正振羽高翔!
(摘编自《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特点,表明我国政府对实现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目标是有计划、有步骤、有决心的。
B. 2016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里,专门设置了“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这一章节,标志着科技创新领域军民融合的开启。
C. 材料二列举的事例,是科技创新领域军民融合的例证,体现出军民融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D. 科技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为科技发展注入活力。科技创新,关乎民族尊严、国家安全,肩负历史使命。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三则材料表述的侧重点不同,但有共同点,都集中展示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彰显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
B. 材料二中涉及的城市走在军民融合之道的前列,说明军民融合只有发生在经济基础好的城市,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C. “9•3”胜利日大阅兵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装备体系建设的新成就,也让国人倍感振奋。
D. 材料三中用“下饺子式的”比喻,表明海军主力战舰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以此体现在自主创新精神的浇筑下,我国国防科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E. 外媒对我国科技发展的盛赞,说明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实现科技创新强国指日可待。
9. 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举措。(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日:“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日‘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日‘罔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日:“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景闻而叹日:“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日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
C.“五谷”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而且特别重视这五种基本粮食的收成,因此魏知古能随时报告。
D.“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知古满腹经纶。他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获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魏知古直言敢谏。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直言工程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因此停止了修建道观。
C.魏知古敏锐忠诚。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有所察觉,及时向期廷揭发了他们的阴谋,因此获得玄宗重赏。
D.魏知古曾遭遇仕途坎坷。他后期因与姚崇不和,被改授为工部尚书,罢除了参知政事一职,去世后受到宋景的高度评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5分)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E.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2)杜牧的《阿房宫赋》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②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③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⑤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⑥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丽江古城5A级景区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意识的教育引导,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善待每位游客,维护古城现象。
B.今年5月,参加北京国际合作高峰大会的国家将共建合作平台,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D.小品这种表演形式,每届春节晚会都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达到让人欢喜让人忧、台上台下齐动情。但是,看得多了,你就会觉得小品有点矫情、煽情。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最近工作很忙,但我会拨冗参加贵公司的开业大典。预祝贵公司开业大吉!
B.我收到昔日好友的来信,他在信中问候说:“家严身体安康吗?”
C.您送给我的书内容丰富,充满真知灼见,我会好好惠存,常常研读。
D.收到您赠给我的大作,我心里十分高兴,连夜拜读,颇有收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5个字。(6分)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所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地球从未停止过运动,①,数量大约在每天1万次左右,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有500万次之多。但②,因为震级小于3.0级时,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大,人们一般不会觉察到大地的震动。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交接地区,是地震多发国家,这更提醒我们③。
21.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神州晚报》拟举办以“追忆缅杯”为主题的清明节征文活动。请拟写一则征文启事。要求:只写正文,内容得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炎黄青年报》公布了近年中国流行语,包括“工匠精神”、“互联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红”、“断舍离”、“中国梦”、“点赞”、“吃瓜群众”、“正能量”、“中国式”、“最美”、“山寨”等。
请你以“从流行语看中国”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其中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12月月考语文答案
1.(3分)B(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D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
2.(3分)D(“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文章认为,中同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3.(3分)A(“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4.D(3分)(桂枝知道连婶家情况已有改善,“帮助”不像以往那么迫切;当时对连婶的承诺也只是顺着连婶心意;况且,明年连婶会添外孙,定难再脱身来摘棉花。但她还是决定“明年还种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瓦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