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87  2017-12-2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7]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试题说明:1、本试卷总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共8页。
2、试卷分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
3、选择题将答案涂在答题纸的答题卡上,主观试题答案答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 共54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人们多认为这首诗是伪作。王逸既说其是?°屈原之所作?±,又说其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他答曰:?°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的。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使他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清白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羽郊者也。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不迁”是屈原崇高人格的核心,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是屈原这种“独立不迁”人格最为集中的体现。
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C.“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
D.《渔父》体现了隐者和屈原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独立不迁”,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最后身投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各国国君没有一个理解他、重用他的,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
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C.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因此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反映了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D.全文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严谨。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尽管王逸和司马迁在《渔父》是否是屈原的作品的问题上看法完全不同,但《渔父》的史料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
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22分,其中4~6题12分,7题10分)
杨廉,字方震,丰城人。廉承家学,早以文行称。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三年授南京户科给事中。明年,京师地震,劾用事大臣。五年,以灾异上六事。帝颇纳之。吏部尚书王恕被谗,廉请斥谗邪,无为所惑。母丧,服阕,起任刑科。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报闻。以父老欲便养,复改南京兵科。中贵李广死,得廷臣通贿籍。言官劾贿者,帝欲究而中止。廉率同官力争,竟不纳。已,请申明祀典,谓宋儒周、程、张、朱从祀之位,宜居汉、唐诸儒上。阙里庙,当更立木主。?°大成?±本乐名,不合谥法。皆不果行。迁南京光禄少卿。
正德初,就改太仆,历顺天府尹。时京军数出,车费动数千金,廉请大兴递运所余银供之。奏免夏税万五千石,虑州县巧取民财,置岁办簿,吏无能为奸。乾清宫灾,极陈时政缺失,疏留中。明年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上疏谏南巡,不报。帝驻南京,命百官戎服朝见。廉不可,乞用常仪,更请谒见太庙,俱报许。世宗即位,就迁尚书。
廉与罗钦顺善,为居敬穷理之学,文必根《六经》,自礼乐、钱谷至星历、算教,具识其本末。学者称?°月湖先生?±。八疏乞休,至嘉靖二年,赐教、驰驿,给夫廛如制。家居二年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少保,谥文恪。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B.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C.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D.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须穿丧服守孝,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
B.中贵:中,即禁中,指皇宫。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古代也泛指皇帝宠爱的近臣。
C.进士: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称为进士。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D.谥: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生前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廉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弘治五年,他因发生灾害变异上疏六件事;乾清宫遭火灾,他极陈时政之失;他要求皇帝追究行贿的人,多次上疏劝阻皇帝南巡。
B.杨廉重视典制,尊崇宋儒。他请求申明祭祀典制,认为周敦颐等宋儒的陪祀之位应排在汉、唐诸儒之上;认为?°大成?±是乐的名称,作谥号不符合谥法。
C.杨廉关心百姓,防范贪官。他奏请用大兴县运送的余银供给军队豁免夏税粮,设?°岁办簿?±,避免地方官吏对百姓巧取豪夺。
D.杨廉继承家学,学识丰富。他早年就以文章著称于世,自礼乐、钱粮至天文、历法、算术,都能认识它们的来源流变。学者称他为?°月湖先生?±。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京军数出,车费动数千金,廉请大兴递运所余银供之。(5分)
(2)廉不可,乞用常仪,更请谒见太庙,俱报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9题。
白 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é¨′,独传霜翰¡é¨2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羽仪:仪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歌属于七言律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歌属于边塞诗。
B.首联通过描绘西风萧瑟、旌旗猎猎、白雁南飞,渲染出苍凉的行军氛围,拉开了诗的序幕。
C.颔联的“迷”字用拟人手法描绘出芦花倒映在水中与水中的月亮交相荡漾的迷离凄清之景。
D.颈联选用“玉关”“冰”“雪”等与战争、边塞有关的意象以凸显边塞环境的恶劣。


展开余下试题E.尾联中的“天涯兄弟”表明戍边战士和家中的兄弟分散在天南海北,长久分离而不得团聚。
9.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9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9分)
(1)《氓》中的“          ,          ”两句以比兴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年轻美丽。
(2)《离骚》中的“          ”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发出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慨。
(3)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两句是:“         ,         ”。
(4)《氓》中女主人公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第Ⅱ卷 表达题(共6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万达广场的数米雕塑——垦荒牛十分具有动感,尤其向上仰望自然产生一种不翼而飞之灵动之势。
②阅读经典会让我们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体悟,对光怪陆离、神奇诡谲的大千世界有更透彻的洞察。
③著名主持人柴静在《看见》中回顾自己的央视工作经历,刚进央视,她写的有些稿件被视为不刊之论,甚至被前辈痛斥为新闻垃圾。
④大年三十下午,店铺关门,机关放假,热闹的街市一下子万人空巷,人们归心似箭,都想在天黑前回家赶上年夜饭。
⑤老一代荜路蓝缕,心事未了,新一代忍辱负重,继往开来,在中国两代学人心中,目标遥远但清晰,那里,西域研究风光旖旎。
⑥12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大批一流的建筑师,他们的作品不仅经济,而且坚固、美观,就是现在看来,你也依然会感叹它的巧夺天工。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B.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1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请您放心,我一定尽快玉成此事,确保贵校的教工食堂能够顺利开张。
B.余自河东负箧而来,蒙恩师不弃,忝列门下,亲聆教诲,倏忽二十载矣!
C.衷心祝愿你们夫妻二人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永结秦晋之好。
D.家君七十寿辰恰逢重阳佳节,贤弟于菜根香酒店略备薄酒,恭请兄长驾临。
1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正是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代伟人。
②这看上去很普通,但实际上每一点都不容易做到。
③以学习为例,孔子就是一个十分刻苦的人,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④孔子对自己有过这样一个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⑤他还自信地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A. ⑤③①④② B. ⑤③①②④ C. ④②③⑤① D. ④②③①⑤
四、写作(5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之一,比如初中课本学习的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诫子书》,如今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习了这篇家训,请结合文章写一篇作文,你对诸葛亮作为父母的长者之意有何感触与思考?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A 项,“最为集中的体现”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说“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
2.B 【解析】A 项,“各国国君”错,原文说的是“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但屈原最终还是“不能他迁”,因而屈原身投汨罗的原因是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C 项,“因此”错误,屈原同情和赞赏鲧与“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没有关系,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是作者的观点;D 项,“层层递进”错,全文采用的是“总分”式的结构。
3.C 【解析】C 项,文中没有涉及司马迁对《渔父》是否是屈原的作品的看法,因而不能看出王逸和司马迁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完全不同。
4.C【解析】 “明年三月”为时间状语,后面停顿,排除AB;“则”一般用于句首,前面停顿,排除BD;故选C。译文为:第二年三月,皇帝下诏在下旬亲临御前讲席。杨廉说:“按惯例,御前讲经每月举行三次,如果从月终开始,到月初结束,那能进讲几篇?而且御前讲经开始以后接着是日讲,现在御前讲经迟一天开始,就要停止一旬的日讲。”
5.D【解析】 “生前加给的”错误,应为“死后加给的”。
6.A【解析】 “多次上疏劝阻皇帝南巡”在文中无根据。
7. (1)当时京都军队多次出动,车马费动辄数千金,杨廉奏请大兴县运送剩余的银两供给他们。(5分)
(2)杨廉不同意,请求用平常朝拜礼仪,同时请求(皇上)去拜谒太庙,皇帝都答复同意。(5分)
8.CE 【解析】C 项,“凄清之景”错,应是动态美景,另外,此处并未用拟人手法。E 项,“天涯兄
弟”指的是那些身在天涯的戍边将士们。
9.①首联借孤独传信的白雁朝着南方飞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②中间两联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了边境的恶劣条件,强化了征人无尽的思乡之苦;③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因长期征戍而产生的苦闷、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每点 2 分)
10.(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2)夫孰异道而相安 (3)伏清自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1. B 【解析】①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此处望文生义。③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此处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当。④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此处望文生义。②光怪陆离: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使用正确。⑤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使用正确。⑥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正确。
12.B 【解析】A 项,成分残缺,缺少“具有”一词的宾语,应在“显示实时输入状态”后加“的功能”。
C 项,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D 项,乱用介词,造成整个句子无主语,删掉“通过”。
13.B 【解析】A 项,“玉成”用于别人成全自己;C 项,“秦晋之好”是结成婚姻,此句夫妻已结成婚姻;D 项,“贤弟”应改为“愚弟”。
14.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④句是本段谈论的话题,应放前面;②句“这”承前面孔子所说的话,应紧随其后;③⑤以学习为例,以孔子为例,应放在④②后;①是总结句,放在最后。
15.作文 按照高考评分细则
选取《诫子书》中的任何一个角度均可,但不能只谈家训,不结合诫子书中的句子。 (42.49.28.11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延边”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