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83  2017-12-2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3]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
1.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李清照)
⑤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一则》)
⑥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⑦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⑧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⑨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关雎》)
【答案】 (1). ①朔气传金柝 (2). ②山岛竦峙 (3). ③雪上空留马行处 (4). ④星河欲转千帆舞 (5). ⑤其翼若垂天之云 (6). ⑥逝者如斯夫 (7). 不舍昼夜 (8). ⑦惟长堤一痕 (9). 湖心亭一点 (10). 与余舟一芥 (11). ⑧雄兔脚扑朔 (12). 雌兔眼迷离 (13). ⑨窈窕淑女, (14). 君子好逑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金柝、竦峙、昼夜、惟、长堤、一芥、朔、窈窕、逑”等字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句子或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xī。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泉水 ① 树根,清流 ② 着卵石,轻重huǎn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 ③ 到一起, ④ 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万籁(____)俱寂 轻重huǎn(____)急
(2)分别在文中①②③④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拍打 编织 绕过 汇成 B.汇成 绕过 编织 拍打 C.绕过 拍打 编织 汇成
【答案】 (1). (1)lài (2). 缓 (3). (2)C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员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难度也很大。
B. 中考开始了,考场外家长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考场情况,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C.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小麦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D. 这种盆景最好放在案头上比较合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修改病句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对语法上有毛病或逻辑上有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本题A项,语序不当,将“相当危险”与“施救难度很大”互换位置;C项,主谓不搭配,将“生产”与“小麦”互换位置;D项,语义重复,将“最好”删去。故答案为B。


浏览完整试题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 本词上阕描写边塞__________________,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
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风格。
5. 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 “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 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答案】4. (1). 荒凉的秋景 (2). 苍凉悲壮 5. B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诗词风格的理解。上阕围绕“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等几个词句,可以看出描写了边塞的荒凉的秋景,表现了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分析正确;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题目中的理解是不正确;C分析正确; D分析正确。故答案为B。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6. 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_______) (2)属引凄异(_______)
(3)二人对酌(______) (4)越钱塘,绝长江(____)
7.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 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 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9. (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 (1). (1)通“缺”,中断 (2). (2)延长 (3). (3)饮酒 (4). (4)横渡 7. C
8. (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2)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9. (1). (1)连绵不断(山多)、 (2). 隐天蔽日(山高) (3). 不同季节 (4). (2)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解析】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参考译文:
甲: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乡中,甲老翁的妻子和子女离开家乡了,只有他自己一人.一天,他带着酒去乙老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从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尝试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过六十来岁,怎么能算老了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想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6.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缺:通“缺”,中断。②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引:延长。③两个人一起喝酒。饮:饮酒。④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绝:横渡。
7.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B.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故:所以/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故:旧知识。C.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虽:即使/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虽:即使。D.乙翁要扶甲翁。之:代词,甲翁/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之:到。故选C。


展开余下试题点睛: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8.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囊者”与“今”相对,在“今”前面断句;“何老之有”就是“有何老”,单独成句,前面断句。故句子断句为: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句子翻译为: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
9.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省略句;良:实在,的确,确实。句子翻译为: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②自:从;至:到。句子翻译为: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10.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山多)、 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二翁登泰山讲述的是两个年近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互勉登泰山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老电话号码
肖复兴
①记忆中的那个夏天,是那样地明亮而炎热。那是1959年的夏天,我十一岁,读小学五年级。暑假前最后一节体育课打篮球——刚刚上完,班主任徐老师站在操场边,叫着我的名字,招呼我过去。我跑了过去,看见他身边站着一个高高个子的男人,正笑眯眯地望着我。他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我没有见过他。看样子,比我们徐老师还要年轻,不到三十岁。
②徐老师向我介绍他说:这是少体校的航模教练叶教练。叶教练到咱们学校选人,看中你了!他对我说:我看你一节体育课了,也听了徐老师对你的介绍,愿不愿意到少体校跟我学航模?
③说老实话,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航模是什么,我不怎么想学这个航模。但徐老师对我说:学航模不仅要求身体好,学习成绩也好才行,航模是体育,也是科技。然后,又补充一句,叶教练在咱们学校就选中你一个。这话说得我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④放暑假的第二天上午,按照叶教练说的地址,我去龙潭湖边上的体育馆里找他报到,就要正式开始我少体校航模队的训练了。非常巧,少体校篮球队也在那里招生,这才是我喜欢的呀。鬼使神差的,我去那里报了名,教练让我投了两个篮,又让我跑了一个三步跨篮,居然收下我,当天就参加了训练。第一次在木地板的篮球场上打球的感觉,比我们学校的水泥地不知强哪儿去了,便早把叶教练忘到了脑袋后面。
⑤可惜的是,一个暑假下来,我被篮球队淘汰,教练认为我的个子以后不会长高。我再也没有去过体育馆,近在咫尺的少年体育生涯,仓促又苍白地结束了。
⑥记得那样的清晰,是1963年的寒假刚过。那一年,我读初三。一天清晨上学路上,我路过花市大街,进了那里的锦芳小吃店,想买个炸糕吃早点。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难道一定是炸糕,就不会是油饼吗?因为排队站在我前面的那个人买的也是炸糕。当然,如果是别人,我也不会记得那么清楚,他买好炸糕,回过头来,望着我笑了笑。我开始没有认出他来,以为那笑只是出于礼貌。等我买好炸糕,准备出门的时候,看见他在门外等着我,对我说:不认识我了?我是叶教练呀!我才想起来,是叶教练,忽然非常的羞愧。快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的个子长高了一头多,他居然还能一眼认出我来。而我四年前辜负了他的好意。那一刻,我真的怕他问起我那一年为什么没有找他参加航模队?更怕他说我可是看见你参加了篮球队的哟!
⑦他没有对我提及往事,只是问我现在在哪儿上中学?我告诉他我在汇文中学,他说是好学校,我就知道你差不了!然后,问我:还想不想学航模了?我垂下头,没敢回答。他接着说:还是跟我学航模吧!我觉得你一定是一个很不错的航模运动员!说着,他从他的背包里掏出一支笔和一个本,在本上写了一个他的电话号码。他把那张纸从本子上撕下来,递给我说:这是我的电话,你如果想学了,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⑧我们就这样在小吃店门口分手了。我走得很匆忙,现在想想,有些像逃跑的意思。因为我从心里不怎么喜欢航模,我想我不会给他打这个电话了。我走了几步,回头一看,他还站在小吃店门口向我挥手。我心里想,他要是个篮球教练多好啊!
⑨算一算,五十二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叶教练。前些天,整理旧书旧笔记本,从一个笔记本里竟然看到了这个老电话号码。纸已经发黄,那种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纯蓝墨水的笔迹,也已经变淡。面对这个老电话号码,我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过去的一幕早已如童话般谢幕,那种充满着善意甚至纯真,和对一个十几岁孩子由衷期待的情感与心地,也早已经变淡甚至变色。
⑩明明知道,这些年来电话号码早已经数位升级,变化得面目皆非,但我还是在电话机上按下了这个老号码。话筒里传来的只是盲音。如果是五十二年前,话筒里传来的一定是叶教练的声音。那一刻,我的眼睛里满是泪花。
10.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时间 叶教练 “我”
1959年的夏天 选“我”到少体校学航模 ①
② ③ 逃跑似的走了,心想不会给叶教练打电话
11. 请简要说说本文标题的作用。
12. “我开始没有认出他来,以为那笑只是出于礼貌”一句,写“我”没有认出叶教练,有何作用?
1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那一刻,我的眼睛里满是泪花”。
1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叶教练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0. ①参加了篮球队训练,把叶教练忘到了脑后②1963年寒假刚过③再次力邀我学航模并留下电话号码
11. 以“老电话号码”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正是“老电话号码”引发了作者对叶教练的回忆与感激。
12. 写“我”没有认出叶教练,与“快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的个子长高了一头多,他居然还能一眼认出我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叶教练对“我”的印象深刻,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宽容与爱才之心。
13. 11岁时,少体校的叶教练邀请“我”参加他的航模训练,“我”没有参加,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四年后,当叶教练再次遇见“我”时,仍真诚地邀请“我”参加航模训练,“我”仍没有去;如今,当我“我”回忆起这些往事时,内心充满了对叶教练的感激与愧疚之情,故而“眼睛里满是泪花”。


展开余下试题14. ①和蔼:笑眯眯地望着“我”。②宽容:四年后见到“我”还能认出“我”,并对 “我”微笑。③爱才惜才:四年后,写下他的电话号码给“我”,再次邀请“我”参加航模训练。
【解析】
10. 试题分析: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故事情节。解题时,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根据题目要求作适当的增减。注意概括语言的简洁性。本题在概括文章叙写事件的基础上,结合表格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写即可。
11. 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往往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题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12. 试题分析:理解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在篇首,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在文中,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在文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有时还有表达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作用。结构上: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对上文内容总结;前后呼应或首尾照应的作用。本题要从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并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答。
13. 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要结合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综合进行分析作答。在“我”11岁的时候,少体校的叶教练邀请“我”参加他的航模训练,“我”没有参加,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四年后,当叶教练再次遇见“我”时,再一次邀请“我”参加航模训练,“我”还是没有去;如今,当“我”回忆起这些往事时,内心充满了对叶教练的感激与愧疚之情,故而“眼睛里满是泪花”。解答符合题意即可。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其主要方法是:①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②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③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能提示人物的性格特点。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可以从描写手法、人物身份和人物所做的事件等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点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 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本文有删改)
15. 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16.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写作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17.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⑤段中提到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是说是一个人想追求安静,因受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想安静就能安静的。
B. “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这个补充论据能有力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
C. 第②段中提到有些年轻人──“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是说这些年轻人没有真正培养出“静能量”。
D.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个人身处静地,就能培养出“静能量”。
【答案】15. 文章先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论题;再列举有些年轻人不能“静心”,却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表现;进而说理,引例论述培养自己的“静能量”的好处;再谈及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最后强调“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16. 第③自然段引用《大学》中警句,诸葛亮名言,列举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的例子,说理充分,事例典型,能有力证明:培养“静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永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