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359  2017-12-2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天津市南开区翔宇中学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含答案)
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 [资]盘缠。\② [审]详细。\ ③ [稽]探究、考察。\ ④ [庶几]差不多。 ⑤ [子羔、原宪] 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⑥ [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或遇其叱咄 ( )
(2)人之为学 ( )
(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 )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益慕圣贤之道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5.阅读甲乙两文,请联系自身谈谈你对学习态度的认识。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余拏一小舟(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4)客此 ( )
2.请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本文结尾借舟子之口说作者“痴”,舟子的话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你觉得作者痴迷于什么?
答: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湖心亭看雪》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是景中含情,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浏览完整试题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①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②。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③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注释】开元二十年前后王维曾在辋川隐居,写了许多赞美的诗文。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 好的伴侣。①曩(nǎng):从前。②雊(gòu):雉鸡叫。③天机:天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复与疏钟相间 ( )
(4)倘能从我游 ( )
2.把下面的句子成翻译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译文:
3.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4.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4.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为,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填写原句。
2.解释加点词语。
(1)谪守: _________________
(2)百废具兴:_________________
(3)增其旧制:_________________
(4)尝求: 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退”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进:_________________
退: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抒发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警句在全文中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5.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于:
(3)蹴尔而与之 蹴: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2.翻译段①中画线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请按照其论证思路将下表补充完整。
舍鱼而
取熊掌舍生而
取义A: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举例论证、
C:
D:
6.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③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倾侧④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⑤决罪定,公憱⑥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⑦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 ③亏:损害。④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⑤狱:案件。⑥僦(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⑦德:感激恩德。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孔子相卫 ( )
②固吾罪当之 ( )
③及狱决罪定 ( )
④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A.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B.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使楚》)
C.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D.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展开余下试题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弟 子 子 皋 为 狱 吏
3.翻译下列句子。
(1) 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2)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4.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用自己的话回答。
7.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孙叔敖举于海
(2)所以动心忍性
(3)劳其筋骨
(4)衡于虑
2.翻译下列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本文论述了 和 的问题,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生活上要“ ”,行为上要“ ”。
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8.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刘禹锡)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1翻译文中的加点字。
调( ) 劳( ) 辍( ) 但( )
2.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 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3.用现代汉语写出甲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作者和乙文陶渊明的生活情趣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求学》)
1.解释加点的词
(1)无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____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 ______________
(3)窃入学舍 ______________
(4)辄默记 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3.【甲】文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求学之艰难?
4.【甲】【乙】两文中的人物都能“遍观群书”有哪些相同的原因?(至少列举两点)

10.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回答后面的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②,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③,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④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拏:通“桡”,撑(船)。②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③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④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⑤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余住西湖 ( )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 )
③是日更定矣 ( )
④及下船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潭西南而望 B.计利而忘义
C.乃记之而去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
3.翻译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4.这篇文章中作者表现出来的“痴”情与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出来的“闲”情,有一些共同之处,请你概括。

参考答案
1.【答案为】
1、(1)有时节(2)做(3)请教 (4)学问和见识浅薄。
2、C
3(1)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2)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勉励自己吗?
4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5能联系自身,并结合勤勉、尊师等方面谈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2.【答案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无案牍之劳形 身体、形体 (2)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3)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庄 (4)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陋室铭》中,刘禹锡通过写自己的陋室表现了他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爱莲说》中,周敦颐通过写自己爱莲花,表现他淡泊名利(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4示例:爱莲花,莲花亦素亦洁。/爱莲花,莲花香远益清。
3.【答案为】
1.⑴消散 ⑵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⑶交错 ⑷跟从
2.(1)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3示例:“猿鸟乱鸣”动静结合,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4.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4.【答案为】
1.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
2.(1)降职远调;(2)全,都;(3)规模;(4)探求
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 略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感情。
5.【答案为】
1.
(1)辟:__通“避”,躲避__
(2)于:__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__
(3)蹴:__用脚踢__
(4)已:__停止,放弃__
2.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__
3.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__
4.A:_比喻论证__正反对比论证__C:__对比论证__D:__舍生取义__
6.【答案为】
1.(1)①做国相。②本来。③等到。④……的原因。 (2)C
2.弟子子皋 / 为 / 狱吏
3.(1) 您并不是偏袒我才这样做,而是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本就这样。
4.(1)自己确实有罪,应该受到处罚。 (2)子皋在断案时,反复对照法令,想找出轻判的理由。 (3)依法处罚了犯人之后,子皋又显出不安和同情的神色。
7.【答案为】
1.(1)孙叔敖举于海__被举用__ (2)所以动心忍性__用……来__
(3)劳其筋骨__使……劳累__ (4)衡于虑__通“横”,阻塞__
2._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家外部如果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和被侵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__
3.造就人才__和__治理国家_ “__苦其心志__”,行为上要“__行拂乱其所为__”
4.“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
8.【答案为】
1.弹奏 使……劳累 停 只,只要
2.D
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简陋了)。
(2)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也不推辞。
4.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 出刘禹锡生活情趣之高雅和超尘脱俗的胸襟。而乙文中陶渊明“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亦表现出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这点上二人非常相似。
9.【答案为】
1.(1)取得,这里指买到 (2)交往,外出求学 (3)偷偷地 (4)就 
2.(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用鞭子打他。 
3.①幼时家贫借书读的艰难;②成年从师的艰难;③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4.示例:①对读书的痴迷;②用顽强的精神克服苦难而读书。
10.【答案为】
1.(1)①我 ②消失,停止 ③这 ④等到;(2)C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1)在西湖中怎么还能遇到您这样的人呢?或“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1)都有一种高雅的(别于常人)的生活情趣。(2)都有热爱自然的闲情逸致。(3)都是在人生愁苦中寄情山水、排遣抑郁。(4)都在快乐、愉悦之下隐藏着淡淡的愁绪。(5)都有遇上知音的愉悦。 (122.240.213.6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天津市南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