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3  2017-12-2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3]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一 语 文
出题、校对:任素英 刘俊岚 范国栋(2017.12)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衰微。
传统乡贤文化的兴盛,在于乡绅在传统基层社会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古代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控制相对较松,不少朝代是县以下不设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广大区域没有国家权力组织,主要依靠乡绅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国家权力的空白。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这些事务涉及诸多内容,如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清代实行较为严密的保甲制度,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常常不得不借助乡绅及宗族组织完成,多半“责成本乡绅士,依照条法,实力举行”。可见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
反观当今,国家在县级政府以下设有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三级权力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基本做到全覆盖。由于国家从组织机构上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今天的乡贤很难像过去的乡绅一样,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乡贤文化衰落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传统乡贤文化蔚为壮观,还有另一关键原因,这就是古代官场的“告老还乡”制度,保证了乡贤人才的绵绵瓜瓞,代不乏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官吏“退而致仕”“还禄位于君”的记载。唐宋以降,官吏退休还乡渐成规矩,至明清时期,已成雷打不动的制度。官吏退职返乡,积极意义十分明显。其一,进则为官、退则为绅的返乡模式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二,官吏回乡后为建设故里出力,治理乡村、造福桑梓,崇文兴学、教化一方,保障了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也使乡贤文化在乡村代代相传。其三,退职官员返乡,将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经验用于建设家乡,在维系乡村和谐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发展。
如今,各级领导干部退职后在城市养老的多,告老还乡建设乡村者少。如今的乡村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实现人才从流出到流入的良性循环。当“告老还乡”被摈弃以后,乡贤的重要来源枯鱼涸辙,乡贤文化的凋敝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代中国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何把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成为“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美丽农村。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就是汲取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经验,为农村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之资。
(选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旧时地方上以学问、善政、道德等闻名的人,被官方授予“乡贤”称号,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
B.古代社会“皇权不下县”,因此县以下区域都由地方乡绅负责处理社会公共管理事务。
C.当今中国的组织机构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基本做到全覆盖,这是乡贤文化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浏览完整试题D.“告老还乡”制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成为定律,这一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从管理体系和退休制度两个方面,阐述了传统乡贤文化蔚为壮观的原因。
B.文章运用古今对比的手法,论述了影响乡贤文化由兴盛到衰微的重要因素。
C.第2段提出乡贤填补县以下区域中国家权力的空白之后,用清代保甲制度作为例证。
D.第5段通过详细介绍古代官吏的用人制度,来阐释“告老还乡”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今的农村因乡贤消失而导致乡贤文化衰落;要想传承乡贤文化,首先要培养乡贤。
B.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控制相对较松,于是乡贤就成为传统社会中协调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关系的重要角色。
C.古代“告老还乡”制度对于解决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平衡发展等当代社会问题,也有借鉴意义。
D.现代社会强调乡贤文化的复兴,不仅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经验,也要坚持依法治乡的现代理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苏格兰的风
苏丽丽
①一直很喜欢宗白华的一句话,他说晋人在山水中,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对我而言,每一次旅行就是向内发现自己的深情的过程。被各种文字图像规训过的现代人,其实最难唤起的是感动,因为有些美景来得太容易,那些旅程太流水线。也许只有决然地将自己放置在一个有意无意的困境中,才能唤醒原初的遇见的感动。
②今年夏天去了苏格兰,比北更北的地方。在牛津的古老学院里坐久了,觉得那些历史似乎都化在骨子里,懒得抬眼从迷思中醒来。似乎英国从来都是如此这般温文尔雅,带着古旧的华丽印记。英国中产阶级休闲时最爱的温德米尔湖区,有最纯正的英国乡村范儿。漫步湖区小路,到处是苍苔冷冷,绿意朴拙,偶尔可见一人一狗安静走过。英国的乡村就是这样带着优雅和尊严慢条斯理地存在着,但都太符合想象,一种倦怠不禁从心底蔓延开来。
③苏格兰高地则迥然不同,剥离华美的历史和文明的外壳,那种粗粝雄浑,让人一见就说不出话来。眼前的风景似乎早已见过,前世今生,有一种心心相印的熟悉感;但又在某个节点无穷惊喜,刷新了原先的想象。
④在沉默的无边无际的公路上,看到了苏格兰高地最美的一部分风景。高山,深林,疾风,劲草,大海,平原;云层那么低,那么厚,几乎压在山峦和平原之上,带着海洋饱满的水分,丰盈流动,变幻万端。前方的路延伸得无穷无尽,虽然是八月,草地已然尽是黄色。感觉自己像被包裹在天地之间的一个大玻璃盒里,只有置身于这样的场景,才能理解英国风景画家笔下的云层为何那样丰富;只有亲眼见到苏格兰的风景,才能理解这个民族为何那样坚忍强悍。
⑤一路向北,温度很低,八月里,穿着薄羽绒服还是觉得冷,这是比漠河还要北的地方。路过的因弗里斯小城像停留在17世纪,整个城市清冷,冷清。市中心桥边的古堡和尖顶教堂,朴素安静。
⑥听说苏格兰的城堡最值得看,于是千里迢迢去看斯通黑文城堡。在全球旅游旺季的八月,这里游人寥寥。城堡位于悬崖边的海岸上,早已沧桑遍体。还未走近它,就被海风吹得站不住脚。海边的峭石上,城堡孤零零的,脚下是北海的惊涛,一拍拍地咬噬着岩石。屋顶和墙壁早已倾颓,千疮百孔,城堡虽形销骨立,却坚忍、傲慢。据说这个城堡曾经挡住了英格兰军队十个月的围攻,保障了苏格兰的王权。多少金戈铁马远去了,眼前海鸥悲鸣、断壁残垣,视野尽处是幽深的苍黑的北海,漫天漫地,让人突然觉得,这才是从茫茫的历史深处吹来的悲风。可怜的现代人,太久地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那些更深的感受,似乎根本进入不到心里。
⑦经过的其他城堡,几乎都是一样的破败。那些已经被时间磨损得形状模糊的兽首和神灵、武士的面容,那无处不在的八月的寒风,那些黑暗的冰冷的石墙垒出来的幽深的房间,都在提示我,这是一个苦寒之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并不占有地缘或气候上的先机,但在他们并不漫长的历史中,却出现了无数扭转人类文明进程的风流人物。
⑧直到在暮色中抵达爱丁堡,连绵的壮丽高大的古建筑之城缓缓地铺陈在我面前的那一刻,我被一种璀璨的“文明的他者”的光芒震慑了。爱丁堡无愧是“北方的雅典”,它气象阔大,仪态万方,丝毫不容轻亵。在任何一个角落,爱丁堡都是典雅与得体的表率。它的城堡和大学,保存完好的古典建筑和街道,满眼的苏格兰格子和满耳的风笛声,都带着苏格兰人的骄傲和文化印记。朋友说,你一定要去酒吧,叫上一杯烈性黑啤,听他们唱歌,那才是苏格兰。不由想起了自金雀花王朝以来英格兰对苏格兰的不断征服与蚕食,想起了因《勇敢的心》而为世人熟知的苏格兰勇士的形象……
⑨结束苏格兰之旅,回到湿热的南京,回到桂子香气里,回到嗅觉和味觉都无比亲切熟悉的江南,也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那些在苏格兰吹过的风,心中顿时一虚一紧,觉得这样出离现实的片刻,正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文章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篇引用宗白华的话是为了引出“在旅行中发现自我深情”的话题,作者认为现代人也要寻找人与自然相遇时的感动。
B.听说苏格兰的爱丁堡最值得看,因此“我”踏上了苏格兰之旅;果然,这里的风景给了“我”无穷惊喜。
C.文章多处用符号世界中现代人的生活与“我”的苏格兰之行做对比,为了表现自然对于唤醒人类原初情感的重要意义。
D.文章借一次苏格兰之旅,描绘了苏格兰高地迥然不同的雄浑壮美,也渗透了作者关于人生与生命的哲理思考。
5.作者写第2段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5分)
6.“苏格兰的风”在文中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度尚字博平,山阳湖陆人也。家贫,积困穷,乃为宦者同郡侯览视田,得为郡上计吏,拜郎中,除上虞长。为政严峻,明于发擿奸非,吏人谓之神明。迁文安令,遇时疾疫,谷贵人饥,尚开仓廪给,营救疾者,百姓蒙其济。时冀州刺史朱穆行部,见尚甚奇之。
延熹五年,长沙、零陵贼合七八千人,自称“将军”,入桂阳、苍梧、南海、交址,交址刺史及苍梧太守望风逃奔,二郡皆没。遣谒者马睦,督荆州刺史刘度击之,军败,睦、度奔走。桓帝诏公卿举任代刘度者,尚书朱穆举尚,自右校令擢为荆州刺史。尚躬率部曲,与同劳逸,广募诸蛮夷,明设购赏。进击,大破之,降者数万人。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而阳、鸿等党众犹盛,尚欲击之,而士卒骄富,莫有斗志。尚计缓之则不战,逼之必逃亡,乃宣言卜阳、潘鸿作贼十年,习于攻守,今兵寡少,未易可进,当须诸郡所发悉至,尔乃并力攻之。申令军中,恣听射猎,兵士喜悦,大小皆相与从命。尚乃密使所亲客潜焚其营,珍积皆尽。猎者来还,莫不泣涕。尚人人慰劳,深自咎责,因曰:“卜阳等财宝足富数世,诸卿但不并力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众闻咸愤踊,尚敕令秣马蓐食,明旦,径赴贼屯。阳、鸿等自以深固,不复设备,吏士乘锐,遂大破平之。


展开余下试题尚出兵三年,群寇悉定。七年,封右乡侯,迁桂阳太守。明年,征还京师。时荆州兵朱善等,征戍役久,财赏不赡,忿恚,复作乱。于是以尚为中郎将,发诸郡兵,大破之。复以尚为荆州刺史。尚见余党南走苍梧,惧为己负,乃伪上言苍梧贼入荆州界,于是征交址刺史张磐下廷尉。磐因自列曰:“磐身婴甲胄,涉危履险,讨击凶患,斩殄渠帅,余尽鸟窜冒遁,还奔荆州。刺史度尚惧磐先言,怖畏罪戾,伏奏见诬。”廷尉以其状上,诏书征尚到廷尉,辞穷受罪,以先有功得原。尚后为辽东太守,数月,鲜卑率兵攻尚,与战,破之,戎狄惮畏。年五十,延熹九年,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度尚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B.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C.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D.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刺史,“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史”为御史。汉武帝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每州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部(州)的郡国。
B.延熹,东汉皇帝刘志的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是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文本中“拜”“除”“迁”“擢”均和古代官职的提拔任免有关,其中“迁”“擢”是提升官职的意思,“除”是免去职务的意思。
D.卿,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名称,也是对人的敬称,有时也用于上级对下级,如文中的“诸卿”。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度尚为政严峻,赈济积极。他出任上虞长,善于揭发坏人坏事;后任文安县令,遇到时疫,他开仓放粮,百姓因此得救。
B.度尚计激士卒,善于机变。在军中士卒骄纵富足、没有斗志的情况下,他设计烧掉了军中的珍宝积蓄,激起士卒的斗志,一举歼灭贼寇。
C.度尚谎报军情,推卸责任。他见贼寇余党南逃苍梧,担心成为自己的负累,于是向朝廷上报谎称是苍梧贼侵犯荆州地界。
D.度尚状告失败,接受责罚。因度尚状告,交址刺史张磐接受审讯,并辩称是度尚诬陷他,度尚因此受到责罚,随后又因建军功才得到张磐原谅。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尚躬率部曲,与同劳逸,广募诸蛮夷,明设购赏。(4分)
(2)当须诸郡所发悉至,尔乃并力攻之。(4分)
(3)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1~12题。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①
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家②,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③。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注】①曾国藩25岁进京科考未第,客居京城,准备参加来年会试,除夕将至时写下此诗。②侬:我。③夭桃:出自《诗经》,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11.对这首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高嵋山下”交代了故乡的确切方位,“是侬家”一挥掷地,有力地烘托出作者对故乡的自豪和对青年自我的信心。
B.“物华”指自然风貌,“物华”前着一“斗”字,一方面突出故园万物竞绿的风姿,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乡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颔联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老柏有情”“夭桃无语”的对举中写出故乡树木花草对主人的悠悠思念。
D.颈联写红豆相思,西风浣纱,诗人在春秋交替中回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段美好情愫,从而更激发了搏击人生的壮志豪情。
E.全诗一改传统思乡诗灰暗凄婉的色彩,语言质朴,笔调自然,词约意丰。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2)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3)《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武汉、南京等城市出现的大型洪涝让不少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产生怀疑,专家指出,莫因发生洪涝就将“海绵城市”建设一笔抹杀。
②处在上海近郊的闵行,去年“商业综合体”格外热闹,宝龙城、七宝万科广场、新华联购物中心火爆开业,人潮涌动,呈现咄咄逼人的气势。
③理解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联系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和90多年党的奋斗史,我们要敬畏和感恩历史,不可数典忘祖。
④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⑤日本动画不仅能够在其本土占据商业和文化双重层面的主流,而且能够在东亚市场与好莱坞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进而借助网络在全球范围吸引大量粉丝。
⑥昆明VR主题公园围绕“科普益智、亲子互动、时尚休闲”三个核心全力打造多元化的休闲综合体,适合不同人群,让你有设身处地的感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教育部研发《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是为了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成为儿童阅读的合格守门人的目的,让他们从众多的图书中找到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
B.公立医院要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强化药物使用监管,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使医疗机构主动规范医疗行为,积极发挥在合理用药方面的药师作用。
C.将发展权的实现状况作为人权评价的核心维度,可以对发展中国家取得的人权成就形成更清晰的理解,防止发展中国家不落入片面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自由主义陷阱。
D.“美中企业总商会”是非营利性质的民间社团组织,创办的宗旨是加强美中企业家的联系,为美中在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美中经贸关系发展。


展开余下试题16.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2分)
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李白 苏轼 欧阳修 B.白居易 曹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白居易 李白 辛弃疾 欧阳修 D.李清照 曹植 苏轼 司马迁
17.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要求:采用对偶短句的形式,不超过25个字。(3分)
端午节如期而至,挂菖蒲、品粽子、赛龙舟、佩香包……这些传统的节日习俗,唤醒独特而鲜明的集体历史文化记忆。一缕缕千年不绝的民族文化情感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端午文化与屈子精神,已化作了国人的文化基因,现在最关键的是让端午文化进一步适应现代生活,与当下生活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形成更多时尚活泼的创新形态。比如,借鉴网络直播模式,将原生态的采粽叶、包粽子、做香包的情景搬上直播平台,好吃好看又好玩;在地方特色旅游中融入端午活动;设计一些与端午相关的时尚且实用的文化创意产品,使之更好地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时代改变生活,不变的是民族文化符号,在传承中别开生面,在更新中保存内涵,主动适应变化,注入时代气质,传统节日就能过得更有价值、更有韵味。
四、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美国著名插画家“塔莎奶奶”为了让“年轻”永驻,不惜花费几十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了一座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92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她,想告诉世界,精神灿烂,可以活成一座花园,可以活成一种传奇。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12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被官方授予‘乡贤’称号”错误。B项“县以下区域都由地方乡绅负责处理社会公共管理事务”错误。D项“‘告老还乡’制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成为定律”错误。
2.D【解析】第5段并未详细介绍古代官吏的用人制度。
3.A【解析】A项“如今的农村因乡贤消失而导致乡贤文化衰落”错误,第3段“今天的乡贤很难像过去的乡绅一样,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表明乡贤并未消失。
4.B【解析】“听说苏格兰的爱丁堡最值得看,因此我踏上了苏格兰之旅”错误,因果不当。
5.①第2段通过写牛津学院的温文尔雅以及温德米尔湖区的朴拙优雅,表现“我”对这种英国式华美文明的倦怠感。(2分)
②引出下文:“我”决然地将自己放置在苏格兰高地的困境中,去寻觅原初的感动。(1分)
③与下文苏格兰高地粗粝雄浑的景色形成对比(反衬),表现苏格兰带给“我”的无穷惊喜。(2分)
6.①苏格兰的风强劲苍凉,最能代表苏格兰苦寒的自然环境。比如各处城堡那无处不在的八月的寒风,都在提示这是一个苦寒之地。
②苏格兰的风象征了苏格兰坚忍强悍的民族精神。这块土地不占有地缘或气候上的先机,但却出现了无数扭转人类文明进程的风流人物。
③苏格兰的风喻指给湿热环境中的“我”带来思考和警醒的力量,让“我”能出离现实、感受自然与深情。(每点2分)
7.B【解析】“宿贼渠帅”指老贼头目,中间不能断开;“卜阳潘鸿”是两个人,中间应断开;“南海”是郡名;“多”应放在“获珍宝”前。
8.C【解析】“除”是任命官职的意思,如“除拜”“除授”等。
9.D【解析】应是因先前战功,得到朝廷赦免,而不是随后得到张磐原谅。
10.(1)度尚亲自率领部下,和他们同甘共苦,广泛招纳少数民族士兵,公开悬赏。(躬:亲自。部曲:部队。蛮夷:少数民族士兵。购:悬赏。)
(2)应当等候诸郡的调兵全部到来,你们才能和他们一并进攻。(须:等候,等待。悉:都。尔:你们。乃:才。)
(3)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用右手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把:握,抓住。揕:刺。见:被。陵:侮辱。)
11.BD【解析】B项突出故园风物竞绿,同时表现乡人蓬勃朝气,不分孰轻孰重。“积极乐观”用词欠妥。D项借红豆相思抒写诗人身处北疆而思念南方的绵绵情意,西风浣纱是写自在的乡村生活,诗人通过描叙春、秋特有的生活画面,抒发心中浓浓的思乡之情。
12.①诗人通过对故乡一般风貌和典型景物的回忆,抒发了宦海游子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结合诗歌内容)
②诗人在岁暮除夕将至时写下“岁岁年年斗物华”的豪言,表达了自己勇闯前程的豪情与自信。(结合诗下注释)(如果能答到对即将参加科考的隐隐担心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
13.(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每空1分)
14.B【解析】①句,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②句,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该成语以人为对象,故此处使用错误。③句,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④句,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该成语此处褒贬失当。⑤句,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⑥句,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该成语此处使用不合语境。
15.D【解析】A项,句式杂糅。“为了以……的目的”错误,应将“为了”“以……的目的”保留一个。B项,语序不当。应将“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与“药师”调换位置。C项,不合逻辑。应删除“不落入”的“不”字。
16.B【解析】①“司马”指白居易,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他那时被贬为江州司马。②“陈王”指曹植,曹植被其兄长曹丕封为陈王。③“继东坡”是在东坡之后,“高唱大江东去”是指词的风格与东坡相同,即豪放,很明显应指辛弃疾。④欧阳修和司马迁都编写过史书,但“幽愁发愤”的情形只属于司马迁。
17.【示例】端午习俗唤醒文化记忆 创新形式增添时尚韵味
18.【解析】材料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性较强,内涵也较深刻,文章主旨应该落在关键词“精神灿烂”上面,所以,对“精神灿烂”一词要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精神灿烂”意味着青春、健康、向上,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朝气、清气,而病恹恹、懒洋洋带给他人的是浊气。做人,要有精气神。行至暮年,也让人感到生命的鲜活;身体残缺,也让人知晓意志的坚忍,这样,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赞赏和支持。一个人萎靡不振,对世事冷漠,这属于精神上的病态,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反之,一个人充满热情,拥抱生活,乐观向上,谈笑风生,思维敏捷,才能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有无穷的创造力和伟大的人格力量。精神,是生命的钙片。精神越丰富,生命越坚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活出品位、活出尊严、活出快乐和幸福。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深入挖掘。
【文言文参考译文】
度尚字博平,山阴湖陆人。家里贫穷,多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西省太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