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03  2018-01-01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3]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I)
(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古筝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从琴瑟里______而来的。
②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的那一天。
④京剧主要分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其表演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___。
A.演化 休戚与共 另眼相看 各有千秋
B.演绎 休戚相关 刮目相看 平分秋色
C.演化 休戚与共 刮目相看 各有千秋
D.演绎 休戚相关 另眼相看 平分秋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巴黎气候大会的目标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达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该协议将成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依据。
B.舆论认为,“中国梦”鼓励每个人不仅敢于构想国家的未来,也敢于构想自己的未来。而且,中国青年已展示出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为梦想奋斗。
C.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决赛上,武亦姝历经三轮比拼,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冠军。观众认为,武亦姝的水平达到了大学本科生行列。
D.北京冬奥会的标识将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在一起。它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又传递出中国文化深厚内敛的独特魅力。
3.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B.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C. 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秦观《鹧鸪天》)
D.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4.下列诗句,依“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3分)
①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②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③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题名对观赏者来说是一种“有意图”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意思是浇水种菜早晚有饭菜吃,这就是无所作为的人的工作了。②而且蕴意深邃,让人回味无穷。③其隐晦表达了另一层含义:从政者是拙笨人干的事。④这些文字往往经过推敲,与环境非常贴切。⑤如拙政园取自古人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⑥直接反映或间接影射出景观本身的内容或主题。
A.⑥⑤①②③④ B.⑤⑥①③②④
C.④⑤①③②⑥ D.④⑥②⑤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浏览完整试题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以书逆遗之曰 逆:迎接
B.愿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夺:争夺
D.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移:改悔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4分)
(2)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4分)
9.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从哪几个方面劝说黄琼的?(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0.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11.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望岳》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陋室铭》
(7)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
(8)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永不道别
威廉•C•博伊尔斯(美国)
最后的一天终于来临了.我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我的避难所——那个带顶棚的游廊,独自悄悄地坐着,身子不断地抽动,伤心的泪水如泉水一般直往外流。突然间,我感到一只大手在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爷爷。“不好受吧,比利?”他问道,随后坐在我旁边的石级上.
“爷爷,”我擦着泪汪汪的眼睛问道,“这可让我怎么向您和我的小伙伴们道别呀?” 他盯着远处的苹果树,静静地望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道别这个字眼太令人伤感了,好像是永别一般,而且还过于冷漠。看起来似乎我们有许许多多道别的方式,但都离不开‘悲伤’这两个字。”
我依然直直地盯着他的脸,他却慢慢地把我的小手放到他那双大手之中,轻声说道:“跟我来,小家伙。” 我们手牵着手,来到前院,这是他最为珍爱的地方,那里长着一株巨大的红色玫瑰树。 “比利,你看到什么了?”
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开得正旺的玫瑰花,心里却不知说些什么,就冒失地回答:“爷爷,我见到的是又轻柔又漂亮的花呀!真是美极了!”
他屈膝跪了下来,把我拉到他身边,说:“的确美极了。但这不仅仅是玫瑰本身美,比利,更重要的是你心目中那块特殊领地才使得他们这样美。”
他与我的视线相遇了:“比利,这些玫瑰是我很久很久以前种下的,那时你妈妈甚至还不知在哪儿呢。我的大孩子出生那天,我栽下了这些玫瑰,这是我对上帝感恩的一种特殊方式。
“那孩子和你一样,也叫比利,过去我常常看着他摘那些花,献给他妈妈。” 爷爷已是老泪纵横了(在这以前,我还未见他流过泪呢),声音也随之哽咽了。
“一天,可怕的战争终于爆发了,我儿子和其他许许多多人的孩子一道远离家乡去前线。
我和他一道步行,到了火车站。10个月过去了,我收到了一份电报,原来比利已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牺牲了。我所能记起的一切就是他一生中与我最后说的话就是‘再见’。”爷爷缓缓地站起来,“比利,今后永远不要说道别.千万不要为世上的悲哀与孤独缠绕。相反,我倒希望你能记住第一次对朋友问好时那种幸福愉快之情.把这个不同寻常的问好牢牢铭刻在心中,就如太阳常在一起,暖烘烘的。当你和朋友们分离时,想远一些,特别是记住第一次问好。”
一年半过去了,爷爷重病缠身,生命垂危.几个星期从医院回来后,他又选择了靠窗那张床,以便能看到他所珍爱的玫瑰树。
一天,家里人都被召集到一块来了,我又回到了这幢旧房子里。按常规,长孙也有与祖父告别的机会。 轮到我了,我注意到爷爷已是疲倦不堪,眼睛紧闭,呼吸缓慢而且沉重。 我轻松地握着他的手,正如当初他拉着我的手一样。 “您好,爷爷。”我轻轻地向他问候,他的眼睛缓缓地睁开了。 “你好,我的朋友。”他说道,脸上掠过一丝微笑,眼睛又闭上了。我赶紧离开了。


展开余下试题我静静地伫立在玫瑰树旁边,这时,我叔叔走过来告诉我爷爷过世了。我不由得又想起爷爷的话和形成我们友谊的那种特殊感情。突然间,我真正领悟出他说永不道别和不必悲哀的真正涵义。
13.文中写爷爷回忆大儿子比利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4分)
14.文章三处写到玫瑰树,各有什么用意? (6分)
15.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爷爷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分)
(1)轮到我了,我注意到爷爷已是疲倦不堪,眼睛紧闭,呼吸缓慢而且沉重。 (2分)
(2)他说道,脸上掠过一丝微笑,眼睛又闭上了。 (2分)
16.文章标题为“永不道别”,请探究其内涵。(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翻 墙
王晓渔
人类诞生以来,墙的历史有多长,翻墙的历史就有多长。
155公里的柏林墙当然不会例外。从1961年8月13日初具规模,到1989年11月9日轰然倒塌,翻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据说当年的柏林墙工程代号是“中国长城第二”。在中国,并不缺乏翻墙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同样是小人物与墙的故事。在这个传说面前,秦始皇、家天下、大一统、富国强兵、万世可递,这些坚硬的词语都变得不堪一击。
如果说秦朝的翻墙是水滴石穿的“哭墙”,那么东德的翻墙则是用脚投票的“越狱”,而在中国,用脚投票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诸侯并立的时代,国民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出国也无需护照,诸侯通常以内政清明吸引民众。孔子本人曾表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壮志难酬,编一个竹筏,漂洋过海,这是他的权利。
墙是阻隔、是壁垒、是界限,但是人们也可以在墙上开启门和窗,也可以把墙变成自由书写和发表的地方。顾城有一首天才短诗《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画家徐芒耀,直接在《我的梦》里画出破墙而出的“我”,“我”就是一把钥匙。在台湾,雷震先生因为组党身陷高墙之内,胡适先生赠以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可以视为翻墙之歌。
除了柏林墙、长城这些有形的墙,还有很多无形的墙: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得人们有时在自己的国家里只能暂住;在地球村时代的网上,时时遇到“该页无法显示”;在路上迎面见到陌生人,我们不是微笑而过,而是充满警惕;……每次读到柏林墙的故事,尽管远隔万里并且相隔二十年,我总是感动不已,虽然这种感动随即会被沮丧代替,我依然会提醒自己:翻墙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7.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文章第三段中“用脚投票”的意思是什么?该段引用孔子话的用意是什么?(6分)

19.从全文看,“墙”包含几层含义?(6分)
七、作文(7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需要或值得敬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高三语文试卷(II)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1.用斜线(/)给上面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
22.元曲的四大家为关汉卿,马致远,________,_________。(2分)
23.根据文意,写出“同一作家不同文体的作品有高下之分”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呐喊》以日记体的形式,纪录了“狂人”的心理活动;小说集中小说每篇有各自的主题,又有着共同的大主题;人物既个性鲜明,又具有典型性。
B.巴金作品《家》中的大哥觉新善良懦弱,逆来顺受,奉行“作揖哲学”;觉民沉着温和,只关心个人幸福;觉慧单纯热情,决不跟旧势力妥协。
C.《边城》中傩送为了纯真的爱情,宁愿放弃一座碾坊的陪嫁而选择渡船,大保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弟弟的爱情。他们都胸怀宽广,光明磊落。
D.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有意强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E.《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真实的细节描写和典型的个性化语言入木三分地塑造了著名的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葛朗台。
25.简答题(10分)
(1) 琴为什么—心要到觉民、觉慧他们就读的“外专”去读书?(4分)

(2) 《边城》中翠翠的爱情与三次端午节关系紧密,请简要说明。(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渐渐开始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限。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26. 根据文意,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6分)
27. 请具体解释“譬人伦之有周孔”在文中的作用。(3分)
28. 试分析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何体现“文的自觉”。(6分)

高三期中考试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C (“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演化”演变,变化发展。“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是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指特别看重或重视。“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长处和特色。“平分秋色”指双方。)


展开余下试题2.A(B项语序不当,两个“构想……未来”对调;C项搭配不当,“达到……行列”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删除“相”或“在一起”)
3.A(“纨绔”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B.“牙璋”借指将帅C.“鱼雁”借指消息。D.“翠奁”翠绿色的镜匣。比喻湖水面碧绿如镜。)
4.C(①翠叶残、西风,表明是秋天;②暮春;③夏天;④六出飞花,指雪花。
5.D(④⑥②总说,⑤①③举例说明。)
6.C(夺:改变)
7.A (“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错)
8.(1)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关键词:有司、慰遣、遂、已)
(2)(朝廷)多次召见公卿,招揽接纳儒学之士,用政事来询问他们,让他们陈述得失利弊。(关键词:数、引纳、访、陈)
9.①从圣贤立身之道:以伯夷、柳下惠引入话题,然后说若想归隐山林,如巢父、许由的无欲无求就罢了;如果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现在正是时候。
②从现实的角度: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使处士得了恶名。希望先生为处士洗雪恶名。
参考翻译:
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黄琼最初因父亲的关系而任太子舍人,他以有病为由没有就任。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官署连年召请他为官,他都没有答应。
永建年间,公卿都向朝廷推荐他,于是他和会稽郡的贺纯、广汉郡的杨厚一起都以公车征召进京。黄琼走到纶氏,又称病不再前进。有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将他遣送至京城(或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这以前,朝廷召请的处士多名不符实,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写信迎接他说:“听说你已经渡过伊水和洛水,接近万岁亭,是不是很快就能任官服从王命呢?君子有言:伯夷太偏执,柳下惠太不恭敬,所以传书中说‘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折中而不偏激’。这可是圣贤处世立身所珍视的。如果确实想一辈子睡在深山住在深谷,追踪巢父、许由,这也就罢了;如果还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的话,现在正是时候。自古以来,清明的政治少而坏风俗多,一定要等到尧、舜出世,那这对于志士来说恐怕根本就没有机会了。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希望先生能有深远的谋略,作出令众人叹服的成绩,为处士洗雪恶名。”黄琼到京,当即被任命为议郎,稍后又改任尚书仆射。
当初,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等到他居位任职,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在朝堂上议政争论时,没有人能够驳倒改变他的观点。当时连着出现灾异,黄琼便上书顺帝说:“皇上应该打开石室,研读《河》和《洛》,同时命令史官整理史料,将皇上登位以前直至汉初所有灾异,与登位以来直到现在的灾异情况,一一登录上报,看看各个时期灾异发生的多少。并让近臣和儒生结合时政提出意见,经常引见公卿共议,检查政务得失。那些没有功绩德行的官僚应一律罢免。我看巴郡的黄错、汉阳的任棠,年岁在八九十岁,都是有名的隐逸高士。宜于引荐招纳,从而使其辅助陛下,实现大治理想。”于是下诏书征召黄错等人。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又上书条陈政见,说:“当年鲁僖公遇到了大旱灾,就从六个方面自我检查,躬行节俭,禁止女子干求请托,流放谗侫小人十三名,严惩搜刮百姓、贪污受贿的九个人,自己宿于南郊,老天立刻降下大雨。而今也应当检查政事,关注不足的地方,务必追求节俭朴实,让世人耳目一新。宫中所有地方,一律停止那些耗费巨大之事。明令近臣,必须遵守法纪,如有不肯改悔,就给以应得的处罚。常常会见公卿,招揽接纳儒学之士,询问政事,让他们陈述得失利弊。另外,狱中囚满为患,很多人死于狱中,这也触犯和气,招致灾旱。如能革除弊端从善如流,择用好的建议,那么就会灾消而福至了”奏章呈上后,皇帝在德阳殿接见了他,让中常侍责成掌管的人按黄琼奏章所列事项切实施行。
10.(1)想象、虚写。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乐时光,写出往昔生活的美好。(2分)
(2)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分)
(3)设问、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分)
11.(1)上阕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2分)
(2)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而不流于感伤,清丽洒脱。(2分)
(3)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1分)
【注解】
1、祐之:辛助,字祐之,辛次膺之孙。曾为钱塘县令。辛次膺字企李,莱州人,政和二年进士,靖康初,奉亲来知浮梁,遂留居溪东之南城最高山下。
2、浮梁:县名,宋属饶州。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3、钟鼎山林:杜甫《清明》:“钟鼎山林各天成,浊醪粗饭任吾年。”
钟鼎,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山林,指隐居乡野。
4、宠辱休惊:《老子》:“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5、酒杯句:《论衡》:“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
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
数月不饥。’”
6、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李贺诗:“天遣裁诗花作骨。”
7、记取二句:《王直方诗话》:“东坡喜韦苏州‘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故在郑别子由云:‘寒灯对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在东府者有云:‘对床风雨夜,夜雨今萧瑟。’”贺铸《凌歌》:“量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
8、问谁句:苏轼《永遇乐》:“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9、晓山二句: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2.(1)不悱不发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猥自枉屈
(4)秋天漠漠向昏黑。
(5)造化钟神秀
(6)无案牍之劳形
(7)塞上燕脂凝夜紫
(8)箫鼓追随春社近
13.刻画了一个痛失亲儿但达观怀念的父亲形象,使得循循善诱的爷爷形象更加真实感人(2分);为下文爷爷病危仍守着玫瑰作铺垫(1分);使我明白了“永不道别”的内涵,为揭示全文主旨埋下伏笔(1分)。
14.(1)爷爷带我来到玫瑰树前,为爷爷回忆往事做铺垫,塑造了关心、引导孙子的爷爷形象;
(2)爷爷选择靠窗的床养病,以便看到玫瑰花,体现他对玫瑰花的珍爱和对儿子的思念;
(3)文末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启东”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