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2  2018-01-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1月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会。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如今,科学与技术所构成的“普照光”照耀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意味着技术广泛渗透于我们的物质世界,而且更是意味着技术成为一种难以察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深度的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技术时代是人类的转折时期,其重要特征是科技成为决定的力量。。
当一个国家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发展阶段,人们往往对科学技术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因而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技术统治的时代,这一点已经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印证。因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丰富了人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在古代,科学与人文尚未明显分化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礼、乐、御、射、书、数。这其中的“御”“射”就是一种技术要求。在古希腊,数学、几何学是被归为人文学科领域的。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这个大树上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以及人文。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我们每个人既有肉体,也有心灵。人既需要人文,也需要技术科学。英国著名科学家斯诺曾经在《两种文化》中描述了在大学里理工科学者与人文学者相互轻视的状况,指出双方在20世纪的西方社会已达到相互不理解,甚至相互厌恶的境界。斯诺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这是有效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最大障碍。诚然,技术和人文对应于不同的需求层次。自然科学从总体来讲,就是满足人的肉体和生理需要的学问;而人文学科是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学科,其表达的是人的方向性、目的性关怀,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
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它不能解决人的心理精神问题。爱因斯坦就曾认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瞎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瘸子”。其实宗教的力量就是人文的力量,这也就表明科学一定要有方向,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通过人文来确定和实现的。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为的划分,而不是世界的真实图景。所以哲学家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因为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
对于科学和人文的融合问题,我们从人类古代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中或许能找到借鉴和启示。在古代,科技和人文还没有分开,但到了近代,二者的分化却衍生出了很多社会问题。当技术无孔不入侵入大众日常生活的时候,重返古代的科学人文融合模式就越来越难了。我们的社会现在是越来越世俗化了,注重当下、崇尚实用,这不啻是整个社会的世俗景观。世俗化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金钱至上的观念盛行,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社会就难免步入普遍平庸的时代,这就难以重新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浏览完整试题(摘自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人类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不仅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
B.人们很容易被技术统治,是因为对科学技术过于看重,这一点已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验证。
C.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受教育者往往被要求知“礼”懂“乐”,还要被要求有“射”“御”“书”“数”等能力。
D.英国科学家斯诺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妨碍了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有效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三段以古代官学内容和外国科学论著为论据,阐述了科技发展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
B.文章引出科学技术的作用后,分析了技术与人文生活的关系,指出了发展科技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文和科学的相互统一。
C.文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阐述了技术时代科学与人文难以融合的问题及其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深化论点:不要人为划分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不要过于世俗化,才能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不能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响,那么,技术就会干预并塑造人类的文化生活,影响我们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追求。
B.只要重视并解决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就能满足人们生活的不同层次需求,让社会有机发展。
C.因为社会越来越世俗化,导致物欲横流、信仰缺失、步入平庸时代,所以要注意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彻底消除社会的世俗化,重视人文方面的建设。
D.为了构建一个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应该回归人的“生活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黄玫瑰的心
林清玄
为了这绝望的爱情,我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沮丧、疲倦、行尸走肉般的日子。昨夜从矿坑灾变中采访回来,因痛惜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躺在床上不能入睡。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入,我决定为那已经奄奄一息的爱情做最后的努力。我想,第一件该做的事情是到我常去的花店买一束玫瑰花,要鹅黄色的,因为我的女友最喜欢黄色的玫瑰。   
刮好胡子,勉强拍拍自己的胸膛说:“振作起来。”想到昨天在矿坑灾变前那些沉默哀伤但坚强的面孔,我出门了。   
往市场的花店走去,想到在一起五年的女朋友,竟为了一个其貌不扬、既没有情趣又没有才气的人而离开,而我又为这样的女人去买玫瑰花,既心痛又心碎,生气又悲哀得想流泪。   
到了花店,一桶桶美艳的、生气昂扬的花正迎着朝阳开放。   
找了半天,才找到放黄玫瑰的桶子,只剩下九朵,每一朵都垂头丧气,“真丧,人在倒霉的时候,想买的花都垂头丧气的。”我在心里咒骂。   
“老板,”我粗声地问,“还有没有黄玫瑰?”   
老先生从屋里走出来,和气地说:“没有了,只剩下你看见的那几朵啦。”   
“每朵的头都垂下来了,我怎么买?”   
“喔,这个容易,你去市场里逛逛,半个小时后回来,我包给你一束新鲜的、有精神的黄玫瑰。”老板陪着笑,很有信心地说。   
“好吧。”我心里虽然不信,但想到说不定他要向别的花店调,也就转进市场逛去了。心情沮丧时看见的市场简直是尸横遍野,那些被分解的动物尸体,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悲苦的世界;小贩刀俎的声音,使我的心更烦乱。   
好不容易在市场里熬了半个小时,再转回花店时,老板已把一束元气淋漓的黄玫瑰用紫色的丝带包好了,放在玻璃柜上。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说:“这就是刚刚那一些黄玫瑰吗?”--它们垂头丧气的样子还映在我的眼前。   
“是呀,就是刚刚那黄玫瑰。”老板还是笑眯眯地说。   
“你是怎做到的,刚刚明明已经谢了。”我听到自己发出惊奇的声音。      
花店老板说:“这非常简单,刚刚这些玫瑰不是凋谢,只是缺水,我把它整株泡在水里,才20分钟,它们全又挺起胸膛了。”   
“缺水?你不是把它插在水桶里吗?怎么可能缺水呢?”  
“少年仔,玫瑰花整株都需要水呀,泡在水桶里是它的根茎,就好像人吃饭一样。但人不能光吃饭,人要用脑筋、有思想、有智慧,才能活得抬头挺胸。玫瑰花的花朵也需要水,但是剪下来后就很少人注意它的头也需要水了,整株泡在水里,很快就恢复精神了。”
我听了非常感动,愣在那里:呀,原来人要活得抬头挺胸,需要更多智慧,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   
当我告辞的时候,老板拍拍我的肩膀说:“少年仔,要振作呀!”这句话差点使我流着泪走回家,原来他早就看清我是一朵即将枯萎的黄玫瑰。  
回到家,我放了一缸水,把自己整个人泡在水里,体会着一朵黄玫瑰的心,起来后感觉通身舒泰,决定不把那束玫瑰送给离去的女友。   
那一束黄玫瑰每天都会泡一下水,一星期以后才凋落花瓣,但却是抬头挺胸凋谢的。  
这是在几十年前,我写在笔记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从那一次以后,我知道了一些买回来的花朵垂头丧气的秘密。最近找到这一段笔记,感触和当时一样深,更确实地体会到,人只要用细腻的心去体会万象万法,到处都有启发的智慧。   
一朵花里,就能看到宇宙的庄严,看到美,以及不屈服的意志。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会开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是很难有志气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调谢,那是为了要向买花的人说明:“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调谢。”   


展开余下试题有一位花贩告诉我……  
让我们来体会这有情世界的一切展现吧,当我们有大觉的心,甚至体贴一朵黄玫瑰,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我们就会知道,原来在最近、最平凡的一切里,就有最深、最奇绝的壑智呀!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昨天的矿灾让“我”懂得珍惜生命中的一切,“我”决定买黄玫瑰送女朋友,为奄奄一息的爱情做努力。
B.“有一位花贩告诉我……”,用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花贩总结的花心里蕴含的哲理,充满启发的智慧。
C.买玫瑰花的故事以回忆式倒叙的手法写自己的感情经历,因为它是几十年前“我”写在笔记上的一件真实的事。
D.黄玫瑰和“我”一样,都需要脑袋泡在“水里”去汲取养分。黄玫瑰给了“我”人生的启迪,因而成了“我”一生中难忘的记忆。
5.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5分)
6.说说题目“黄玫瑰的心”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的积淀与是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的积淀与,5000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卓越的过去与璀璨的今天。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该展望未来。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来源,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相对于物质财富的增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与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显得并不相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其核心内涵之一。而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可谓相辅相成,倘若对自身文化都产生了距离感、陌生感乃至排斥、厌恶,那么何谈文化复兴与民族崛起呢?因此,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意识到建立文化自信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据调查,中国公众的文化信任从文化自知、文化自豪、坚定信念、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竞争等维度的认知如下图:

(摘自《人民论坛网》人民智库研究员陈琳、贾晓芬)
材料二:拥有悠久的文化传承,但却在很长时间缺少社会文化氛围的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文化繁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说,首先应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重新树立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发掘出中国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黄会林说:“当代中国的文化正处在一个转折性的发展关头。一方面,以扩大物质生产、加快消费为主的发展方式不可能无限延伸,忽视文化力量的社会将面临着‘精神缺钙’的危险。而在今天,文化艺术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也自然显现出来。物态、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文化,为心态层面的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全球化一方面带来所谓的文化趋同,但另一方面更加凸显了各自的差异性,并带来了危机感和紧迫感。独立和自觉是融入世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费孝通曾经明确提出应该立足21世纪,加强文化自觉。因此,我们必须有自觉的文化发展思维和战略。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缺乏足够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中国文化被歪曲、降格、肢解,存在着被通俗文化、高度发达的美国文化日益同化的危险。面对强势文化的包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忽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自我更新能力,而应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加强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的坐标,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精神与时代要求接轨。”
(摘自《冰点文库》)
材料三:青年必须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在某些方面不够自信。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发展出了一个根植在中国土壤上的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中影响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东圣西圣,其揆一也”,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优秀基因,对当下的世界有着不可估量的正向引导力量,正可大放异彩,却见不少青年言必称西方,对自己的宝藏视而不见。相反,倒是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来中国寻找发展的钥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青年应首先熟习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再图融汇异邦文化之所长,才能真正成为有文化自信与根基、又有世界眼光的“新青年”。
又比如,面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的信息潮流,不少年轻人放弃了对信息甄别、筛选、判断的权利,拱手让于网络舆论,这也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网络上所谓的真假代替了事实的真假,网络上所谓的对错代替了事实的对错,任凭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被裹挟而不自知。一个成熟的社会,首先要有成熟的公民,公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而理性来自定力。
(摘自《人民日报》李林)
7.下列对材料一关于中国公共文化自信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公众的文化自豪感最强,主要体现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最不自信的是文化国际竞争影响力。
B.中国公众在文化特色、发展趋向以及对外来先进文化借鉴等方面的意识理念较差。
C.中国公众对自己的文化发展信念坚定,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文化自信和热情。
D.中国公众非常需要借鉴学习外来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并没有与物质财富同步发展。
B.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具备文化自信的根基。
C.虽然中西文化应全球化向趋同方向发展,但西方文化也给中国文化带来危机感。
D.中国文化由于被通俗文化、美国文化的强势文化包围,缺乏足够的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
E.如果年轻人没有定力,不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缺乏甄别判断能力,就没有文化自信。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青年如何培养文化自信。(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
十年,擢广西巡抚。时广西土匪犹蔓延,大者踞郡县,小者千百为群,倏兵倏贼。长佑莅任,整饬吏治,兴练水师,匪氛渐戢。军事饷事差能自固,不尽仰资邻省。十一年,遣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於前案,或更甚於前案,其有害於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於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


展开余下试题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於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祠。
(选自《清史稿•刘长佑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B.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C.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D.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拔贡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B.咸丰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用于记年的,另外还有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之意。
C.疏是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文中指上疏给皇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D.祠是封建时代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之人的房屋。也泛指祭祀,如文本。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长佑地位不高,但富有谋略。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多次率军作战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刘长佑为政一方,善于治理。在广西北匪情猖獗时,整顿吏治,强大军队,解决了军费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剿匪成果。
C.刘长佑稳重谨慎、深谋远虑。在处理英国云南设通商口岸时,考虑深刻而周到。在对法斗争时,谋划十分周详,深受皇帝的重视
D.刘长佑忠于朝廷,深得人心。他不仅为官能干,而且不畏外敌、积极应对;在治内恩威并重,除匪患,保一方平安,皇帝和百姓都厚待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5分)
(2)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狄宗亨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于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鸣皋:山名,在河南嵩山东北。
14. 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王诗前两句写景,融情于景,既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为三、四句的抒情做铺垫。
B.王诗第二句虚实结合,送别之地洛阳的树色在暮色中苍茫一片,作者由此想象朋友要去的地方鸣皋,也是烟雾朦胧。
C.王诗第四句中的“惜”是全诗的诗眼,全诗语言虽朴实,却含义隽永深沉,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
D.骆诗这首诗题为“送人”但他并没有叙述别离之情,却可以让读者联想起一个激扬壮别的场景。
E.骆宾王精于遣词,“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一语双关,既写出江水之寒,更写出自己对友人的万般不舍之情。
15. 两诗在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色?请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李白《蜀道难》中极力渲染突出蜀道的高险难,其中以“ , ”描写其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
(2)杜甫《春望》中以“ , ”两句来描写自己因忧国思家而致心力交悴,苍老不堪之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推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②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服务两不误,才能如釜底游鱼,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③如果一部电视剧热播,那么它的原著也可能攀龙附凤,成为畅销书,相关产品也会获得极大的商业利润。
④年轻人在工作中要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勤学好问,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⑤据统计,我国人均捐赠额不如发达国家和经济水平相类的国家,要促进慈善捐赠,就必须细大不捐,尊重捐赠者的意愿。
⑥相比发达城市,中小城市不仅经济比不上,人文环境和文明素养也只能望其项背。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今很多网络业务都与用户绑定的联系电话相连,手机成了银行和支付机构验证个人身份和保护个人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B.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习的各种科目并不是“浪费生命”,而是给学生的未来打下基础,为学生的人生走向提供更多的选择。
C.在互联网时代,读书和知识成为共享。互联网为阅读注入了社交元素——分享、互动、传播,在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互动中,阅读的价值正在被放大。
D.五年后,漂亮的采访记者和这个可爱的纳西族小女孩紧紧地抱在一起,她心里很高兴:终于又见面了。
19.下列交际用语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请柬用语:大喜之日,略备菲酌,敬请光临。
B.情景对话:“家父今天八十高寿。”“恭祝令堂福寿安康!”
C.回函用语:如无特殊情况,本人定会拨冗出席。
D.介绍正品:本来无功不受禄,但盛情难却,只好敬谢不敏了。
20.十八岁,是人生的重要节点,请为你的十八岁写一段寄语,表达自己的信念与期待。要求扣准主题,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6分)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而爱好文学——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必将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一定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验之现实,大致不错。文学是纯净的,以文学谋利的人,终将身败名裂,一无所得。
①文学不一定让文学爱好者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的成长不只是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灵的成长。心灵的成长需要心灵与外界的碰撞。读一本好书,经历一件特殊的事情,认识一个人,游览一个地方,参加一次活动,甚至一次特殊的谈话……都会让我们刻骨铭心,从而得到人生滋养,精神成长。
请以“心灵的碰撞”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题材,准确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A 【解析】“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错,第一段说“开始深度地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
2.(3分)B 【解析】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
3.(3分)C 【解析】第五段说“世俗化也有好的一面”,所以“彻底消除社会的世俗化”错误。
4.(3分)C 【解析】直接回忆往事,是为下文作铺垫,不是倒叙。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贵州省凯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