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63  2018-01-07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3]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语文教研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填写在答卷纸上。
第I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l.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应(yìng)用 角(jiǎo)逐 倾(qīng)向性 闷(mèn)声闷气
B.剽(piáo)窃 尽(jìn)管 潜(qián)台词 书声琅(láng)琅
C.绯(fēi)闻 飙(biāo)升 处(chǔ)女作 翘(qiáo)首以望
D.提档(dàng) 挨(āi)批 混(hǔn)凝土 博闻强识(z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连日来,广东海陵岛国内外旅游人数激增,游客纷至沓来,意欲一睹“南海Ⅰ号”古沉船的神秘容貌。
B.新西兰这位所谓的专家就一个虚拟的话题来推测中国会派军队去保护侨民,纯属张冠李戴,这种揣测既没根据,也没道理。
C.即使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表示愿意出资,对于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护热带雨林,这点资金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D.中国与美国都面对经济难关,但挑战却正好相反,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美国是急冻,危如累卵;中国则过热,如火焚身。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B.日本《读卖新闻》记者问余新民,“在中国境内投毒的可能性极小”这种说法,可否理解为他认为这个案件是在日本国内发生的。
C.事故发生之后,当地政府马上成立了工作组,火速赶往现场;同时迅速调集人力物力,竭尽全力对事故进行救助。
D.新一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经拉开帷幕,目前正向全社会征集候选人,候选人将由社会知名人士及媒体专业人士和普通百姓共同推选。
4.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4分)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5.阅读下列名言,把它们改写成以“青春”起头的一个连贯的排比句(对下列名言可作适当删选,但至少应包含3条名言的有关信息)。 (5分)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一一李大钊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莎士比亚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雨果
④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马克思
⑤啊,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
改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
王郎字景兴,东海郡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郎为廉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郎会稽太守。孙策渡江略地。郎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


浏览完整试题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初,建安末,孙权始遣使称藩,而与刘备交兵。诏议:“当兴师与吴并取蜀不?”朗议曰:“天子之军,重于华、岱①,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今权之师未动,则助吴之军无为先征。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帝纳其计。黄初中,鹈鹕集灵芝池,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帝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诏曰:“朕求贤于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铉②之倾。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君其勿有后辞。”朗乃起。                         (节选自《三国志•王朗传》
注:①岱:泰山的别称。②玉铉:代指国家。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师太尉杨赐           师:以……为师
B.举孝廉,辟公府,不应      举:考取
C.朗乃诣策     诣:到……去
D.相时而后动  相:审察、考察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朗一心为国有卓识的一组是(  )(3分)
①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     ②《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
③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 ④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
⑤帝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     ⑥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朗拜太尉杨赐为师,杨赐去世后,王朗辞去了官职,为杨赐守丧,说明王朗是一个十分重情意的人。
B.孙策渡过长江来侵犯的时候,王朗与功曹虞翻意见有分歧,虞翻主张逃避,而王朗认为身为汉的大臣,应当保护城邑,力主迎敌。
C.孙权与刘备交战时,皇上询问大臣们,是否要同吴国一起攻打蜀国,王朗认为没有必要急着派兵。
D.王朗推荐了光禄大夫杨彪,皇上十分高兴,为杨彪安排了卒吏,并且对王朗一心为公,力荐贤才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3分)
译文:
⑵天子之军,重于华、岱,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3分)
译文:
⑶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3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这首七律,回答问题(8分)
春日郊行
袁枚
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
杂花香自空中至,野草根从旧处生。
小鸟啼咽催布谷,老牛牵犊学春耕。
劳劳官走江城北,争怪长条日送迎。
①诗歌首句说“二月郊行最有情”,结合全诗,试分析有哪些事物让诗人感到有情。(4分)
——————————————————————————————————————。
——————————————————————————————————————。
②比较“野草根从旧处生”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揭示的不同哲理。(4分)
——————————————————————————————————————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来者犹可追。(《论语》)
我欲因之梦吴越,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4)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站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象什么也没有。 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 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嘛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叮玲铛琅 叮玲铛琅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让路。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 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 “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零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 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 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展开余下试题 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象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 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惟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 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地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象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他!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
“它在哪儿呀,奶奶?”
“什么,你说什么?”
“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
“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
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
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他。在清洁的 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他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他,我 好象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象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 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12.本文标题为“消逝的钟声”,若改为“钟声”或“飘在天空中的钟声”,你认为怎样?请简析你的理由。(4分)
13.本文标题为“消逝的钟声”,但作者却从童年生活回忆写起,而且将童年生活的回忆写得细腻入微,请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试简析这样写的好处。(5分)
14.简析“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这句话的作用。(5分)
15.文章结尾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请根据文章信息,适度推断,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赋予“故乡”的“新意”。(4分)
第Ⅱ卷
四、以下两类阅读题,只能选定一个作答,不得选做另一个中的题目。
选做题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多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画艺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地托裱,木轴的装置,凭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翻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道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途。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6.小说的最后说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作了伏笔暗示 (4分 )


展开余下试题17.石丁这一形象主要有什么特点?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5分 )
18.小说刻画胡笛这一形象运用了哪些方法?试举例并略加分析。(4分)
19.你认为小说中胡笛改掉石丁画作中的暗记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5分 )
选做题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赵 涛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蛮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挨饿,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下都能适应。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走过来之后,觉得那些苦都不算什么。我小学的时候,常常一天只吃一个馒头,饿,没办法,那就喝水喝到饱。苦孩子有两种,一种是长大以后完全没有办法抵抗现代社会的诱惑,一个苦孩子进到大都市做官他可能会贪污,因为他小时候从来没有满足过;另外一种是小时候就对欲望有清楚的态度,像我这样的人,我不会被欲望搞得晕头转向。这几年我来大陆还有一件事,办学校,我已经办了三所学校,在台湾我有基金会、四座图书馆,因为我自己知道成长的不易,所以如果有机会,想让更多年轻人走出那个环境。
记者:因为您说过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人”,我今天采访起您来感觉到很轻松。那么,走过青春那些青涩岁月,繁华落尽的年龄,您又当如何理解“我们都是人”?
林清玄:这句话年轻的时候用来勉励自我,现在应该更确定当初的想法,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平等心,人一样都是人,众生本平等。
其实作为一个人差距并不大。好比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这样,作为95%的东西其实是很像的,比较起来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养成特色,人的快乐痛苦欲望。你内观的时候要看到自己的5%,就不会迷惑;对外的时候你要观照那95%,跟人来往才能内敛、含蓄。简单点儿讲,前面是超凡入圣,后面是超圣入凡。
记者:在华文读者圈里,您是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您的文章又的确属于纯文学。在纯文学已经成为“小众”的今天,“林清玄热”说明了什么?
林清玄:人教版的主编送我三本小学语文课本,三个年级都收录了我的文章,依据他们的统计,在大陆,估计1.5亿人在读我的作品,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价值多元,人们会有很多的情绪滋生,这些情绪需要得到安抚,需要出口,我想我的文章正好扮演一个安抚和出口的角色。从小到老,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小孩子能看到有趣的部分,老人能看到哲理,跟一般的纯文学创作把文字搞得很深奥不一样,我是想越简单越好。喧嚣的时代,希望我的文字是一方清凉剂。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中国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大地文章,你把大地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记者:今天的大陆,拜金拜物,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的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俗),那边是一个人加个山谷的“山”(仙),“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怎么找到那个平衡点是很重要的,你让人不去追求欲望,那是做不到的,那好,你花一半的时间来追求欲望,一半的力量来使你的心更开阔、更平和。
当然,不被欲望所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
记者:对于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文学是文化里面最顶端的东西,你要认识一个文化,最好的路口就是观察文学表现,你要了解印度的文化,就去读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时代,文学应该作为一个文化的坐标,文化最清楚的表现。
我曾说过,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青年文摘》,有删改)
【注】林清玄,台湾作家,先后出版138本著作,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美誉。所著为人们传递着智慧超越的人生理念,喜乐逍遥的生命境界。
16.本次访谈,记者所提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请按照原文的顺序概括回答。(4分)
17.林清玄用“香水”这一比喻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请说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的具体含义?(4分)
18.在林清玄看来,文学的作用是什么?(5分)
19.林清玄对目前的社会价值观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多重价值观下,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5分)
五、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能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吗?”
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奇怪而不屑地回答:“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给你讲一个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靠着树干。这时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当又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落落在树枝上时,枝条折断了。那么一片雪花的重量是微不足道的吗?”说完知更鸟飞走了,野鸽陷入了沉思。
显然,这个故事,对我们做人、做事都是有启发的。请根据你对这个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C (A角(jué)逐 闷(mēn)声闷气 B 剽(piāo)窃 尽(jǐn)管 D 挨(ái)批 混(hùn)凝土
2.B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根据前后语境“虚拟……推测”、“揣测……没根据……”不足弄错了对象或事实,而是没根据地揣 测,宜川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淮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