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13 2018-01-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3]
河南省南阳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新诗的宿命。语言方面与文言相对的白话,形式方面与格律平仄相对的不拘音韵、长短不一的自由体,对旧有的诗歌规范来讲,无疑都是颠覆性的,是对于诗歌基本范型的重构,是对诗歌本身的重新定义和对诗歌边界的拓展,这是极富想象力,同时也是极具挑战性的。诗歌的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方面的,而更重要的是精神、观念方面的。近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危机其原因是多重、复杂的,但其中非常根本的一点是文化层面。新诗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新诗的“新”自然首先体现在其物质材料、其外在形式上,白话诗、自由诗相对于此前的文言诗、格律诗而言的确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极大地解放了诗歌的“生产力”。胡适在写于1919年的《谈新诗》中,首先强调的是“语言文字文体等方面的大解放”的意义,并指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新文学的文体是自由的,是不拘格律的。”“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就新诗的语言构成来讲,现代汉语更为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时代性,其变化更多,句式结构也更为复杂,更长于表达复杂精细的情感、思想,就此而言,的确是别开生面,冲破了古典诗歌语言较为单一、封闭、僵化的状况,在最为基础的语言层面为新诗之呈现新的面貌打下了基础。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现代汉语作为诗歌语言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其能力、资质已经得到公认,呈现了与古代汉语大为不同的诗意空间。新诗是与时代同行,不断“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观念、美学取向、艺术技法等层出不穷;与传统诗歌相比,在诸多方面均实现了置换与更替,称之为“新诗”名副其实。
20世纪以来,新文化、新文学、新诗、新中国……短短百年竞有如此多的“新”,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奇观。这一方面说明“新”有其现实基础、外在需求和内在的激情、冲动;另一方面,说明这里的“新”其发育是不充分的,其发展有挫折、有中止,因而才需要另起炉灶、重新出发。“新”的并不就是“好”的,关于“新诗”之“新”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诸多有识之士的反思。
(摘编自王士强《新的,现代的,自由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诗在外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彻底颠覆了传统文言诗、格律诗,是对诗歌基本范型的重构。
B.新诗在语言构成上以白话文为主,不注重音韵等外在形式,打破了旧体诗歌的规范。
C.胡适先生认为旧体诗的外在形式已经成为新诗基本内容表达及精神情感表达的一种枷锁、镣铐。
D.随着新诗的出现,现代汉语凭借自身的资质、能力成为了新诗的主要语言方式,并得到认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文章从新诗的“新”人手,论述了新诗与旧体诗歌在语言、精神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B.文章引用了胡适关于新诗的观点,既表明作者对新诗的认识,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论述逻辑严谨,不仅写出了新诗发展的革命性意义,也看到了背后存在的不足。
D.文章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古典诗歌语言的单一、封闭、僵化的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文化、新诗等的出现,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外在需求,但其自身依旧需要不断改进,甚至重构。
B.近代以来,正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层面的变革,新诗才呈现出了不断发展变化、不断繁荣的景象。
C.现代汉语富有时代性,变化繁多,句式结构也比较复杂,其所创造的诗意空间与古代汉语有较大区别。
D.新诗之所以为“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思想观念、美学取向等方面均实现了对传统诗歌的置换与更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船夫吴嫂
崔立
周庄成了名扬海内外的古镇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游玩。摇一尾小小的乌篷船,在周庄的小河里缓缓摇曳,成了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吴嫂,就是众多摇船的男女船夫中的普通一員。
说起吴嫂,还真不能不让人长吁短叹一番。吴嫂是周庄本地人。吴嫂的命委实不好,3岁死了爹,五岁死了娘。18岁那年,抚养她长大的爷爷奶奶双双过世。20岁,吴嫂嫁了同村的吴大有。22岁,吴嫂生下了智障儿吴小丁。25岁,吴大有在一场车祸中丧生。
这十几年来,吴嫂一个人带着儿子吴小丁过日子。
吴嫂起先只能在镇上厂里打些零工,因为要照顾吴小丁,自然就不能随其他人一样做长工,收入就很少。后来,听说做船夫能赚钱,有时游客高兴了,还会给上一些小费,吴嫂就去做了船夫。
一开始,确实是累。摇上一天的船,回到家里,吴嫂手上完全没力气了。长得像个小大人样的吴小丁在家里看电视,看着看着,吴小丁说:“妈,我要喝水。”吴嫂在那里舒展着手臂,说:“小丁,妈的手太累了,你自己去倒吧。”吴小丁说:“妈,我要喝水。”不知怎么的,也许真的是太累了,吴嫂心头猛地就有了气,说:“吴小丁,你就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自己去倒水吗?”话一出口,吴嫂想起了什么,转过头,就看到吴小丁眼中的泪。吴嫂赶紧跑过去,抱住吴小丁,说:“小丁,对不起,妈妈不该说那样的话。”吴小丁也抱住吴嫂,一个劲地呜呜呜直哭。
吴嫂做船夫,比其他人都要卖力,因为费用是按摇船的趟数算的。
早上9点上班,吴嫂8点就来了;下午5点下班,吴嫂都到6点才走。负责调度的老黄说:“吴嫂,你这样我可很难做啊。”吴嫂说:“黄哥,你就帮个忙吧,你也知道,我家里确实困难。”老黄是个心善的人,叹一口气,说:“好吧。”
一起摇船的人也知道吴嫂家的困难,有时游客少,生意清淡,大家都会说:“吴嫂,你先去摇吧,我们再休息会儿。”每次,吴嫂都会很感动地说:“谢谢,谢谢大家。”
张妈和吴嫂聊得多。张妈说“吴嫂,你这么拼,会累坏的。”“张妈,我是想多赚点钱,我有大用处。我问过一位上海的专家,说我儿子是可以治的,就是要10万块,我现在已经存了7万块,再有3万块,就够了。”
说来也巧,几天后,3万块钱就来了。
吴嫂从她摇的船上捡到了客人丢下的一个包,包里正好有3万块现金。吴嫂把钱交给了老黄,老黄把钱交给了旅游区管委会,管委会的大喇叭反复播着寻找失主的启事。
3万块钱,可不是笔小数目啊。遗失包的,是一位外国游客。他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好,好!”
这事因为涉及外宾,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应,昆山电视台特意派记者前来采访吴嫂,还准备为这事做一个专题。
吴嫂坐在摄影机前,正襟危坐。
漂亮的女记者问:“吴嫂,听说你是这里众多船夫中的普通一员?”
“是的。”
“能说说你为什么要做船夫吗?”
“我是想赚钱,赚了钱为我儿子治病。”
“那在你捡到钱后,你第一反应就是把钱交出去吗?”
吴嫂说:“其实,我一开始并不想把钱交出去,你不知道,我儿子治病,一共需要10万块,我现在存了7万块,还差3万块。要是有了这捡到的3万块,就能凑够10万了。所以,一开始,我是想拿这钱的。后来,我又在想,要是这钱别人也是用来治病的,或是派别的用处的呢,那我不是罪孽大了嘛!而且,即便是用这钱治好了儿子的病,我这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的……”
不知何故,采访吴嫂的这个专题,始终都没有播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3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周庄成了名气海内外的古镇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游玩”等,为吴嫂当船夫、捡到外国人的钱包等情节作了铺垫。
B.写吴嫂“听说做船夫能赚钱,有时游客高兴了,还会给上一些小费”等,不仅照应了小说开头的内容,还表明旅游业人际关系金钱化。
C.小说写“吴嫂赶紧跑了过去,抱住了吴小丁”,是因为她看到了孩子眼中的泪花,知道自己的话伤了儿子的心,感到很对不起儿子。
D.吴嫂接受受访时,说自己捡到钱包时想用这3万块钱凑够儿子的治病钱,并无损她高尚的价格,相反,让读者觉得她坦诚、朴实。
5.吴嫂在船上捡到客人钱包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5分)
答: 。
6.小说结尾说“采访吴嫂的这个专题,始终都没有播出来”,谈谈你对这个结尾的看法。(6分)
答: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国家网信办出台《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先审后发”制度以及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认证等。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主要网络大国均对跟帖评论进行管理,政府机构、网络企业在保证言论自由的同时,都对跟帖评论中的违法信息予以限制。
放眼全球,主要网络大国都对网络跟帖评论等内容,依据各自法律进行监管。美国对网上公共论坛、留言板等进行监控,部分网络言论被定性为犯罪,纳入司法打击范围。英国颁布和实施网站分级管理制度,成立网络观察基金会协助执法部门打击网上内容犯罪。俄罗斯建立起多层级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规定用网络煽动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展开余下试题
实践证明,这些国家的做法是有效的,对我国具有参考价值。规定的出台是对网络安全法适用于跟帖评论条款的具体化,也是管理实践上的精细化。强化跟帖评论监管关乎网络生态建设,关乎互联网健康发展,是依法治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符合国际互联网治理的发展趋势。
“自由就是做法律允许做的事。”除了政府依法治理、网站落实主体责任外,网民也要自律。规定的出台明确了跟帖评论的红线,但从红线到道德底线还有一定空间。要靠网民强化自律意识,做到慎独慎微。你若光明,网络便不黑暗;你带来清风,周围就不会停留灰霾。网民应使自己所发表的意见,成为文明、理性、友善的交流,共同营造健康、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
(摘编自《依法加强跟帖评论管理是国际通行做法》)
材料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6.3%,互联网已经成为多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赋权之下,跟帖评论成为各地区、各群体网民在网上分享信息、表达意见、交流观点、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不同利益出发点、不同的学科教育知识、多样的文化熏陶背景,多元化的跟帖评论对于促进社会个体“开眼看世界”,提升社会共识,促进融合皆有积极意义。在互联网论坛上,不少网民跟帖的精彩程度有时甚至超过新闻主帖本身。
新规的亮相与网络舆论环境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人民网评文章指出,如今,告别了早期原始生长的“黑暗森林”状态,网络发展进入了信息高度提炼、权利责任清晰的新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发帖留言等内容作为《网络安全法》的分支领域,对网络立法进程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编自《(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出台:跟帖评论到底有多乱?》)
材料三:
当下,人人都是“自媒体”,都可以成为独立的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但当我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时候,同样面临着互联网谣言满天飞、严重干扰对信息真实性判断的尴尬。充斥着污言秽语、胡编乱造的非理性跟帖评论,已经影响到了网络舆论场的正常秩序,更有甚者会威胁社会稳定和安全。而有些网络平台为了吸引眼球,对这样的内容反而会刻意保留与放任,无形中助推了不良之风的蔓延,广大网民对此早就深恶痛绝。顽疾若想根治,必须从源头抓起。跟帖实名认证,就是要让造谣者与传谣者们明白:互联网世界并非。“法外之地”,其间的一言一行,同样要和现实社会一样,承担社会责任与法律风险。
事实上,无论在任何国家,网络“自由”都是有边界的,都不等同于毫无底线的肆意妄为。当一小部分人的非理性行为越过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界、侵犯到大多数人的发言权与知情权,就已经走向了公众自由的反面。跟帖实名认证,正是要以对“任性”的约束,来保证全体国民的网络自由。
(摘编自《央广时评:跟帖实名认证,让网络自由不再“任性”》)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要求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必须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先审后发”制度、真实身份认证等,以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
B.从世界范围看,依法对网络评论等内容进行监督,对网络环境安全来讲是有效的,符合国际互联网治理的发展趋势。
C.美国、英国、俄罗斯均出台了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网络跟帖评论等内容进行严格监督,走在了依法治网的前列。
D.《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的出台明确了跟帖评论的红线,但红线却不等于道德底线,对于毫无道德底线的人而言其约束力有限。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因此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每个人也都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法律风险。
B.跟帖评论方便了网民在网上分享信息、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等,为促进个体“开眼看世界”、提升社会共识提供了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平台。
C.互联网已经成为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非理性的跟帖评论已经干扰了网络舆论场的正常秩序,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D.网络自由是有边界的,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一样,任何人的肆意妄为一旦触及法律与道德的底线,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E.目前,网络发展已经进入信息高度提炼且权责清晰的新阶段,网民们遵守相关规定,文明、理性上网,也是维护全体国民的网络自由的一种方式。
9.针对网络跟帖的乱象,我们应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日:“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日:“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日:“能复饮乎?”哙日:“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明日,项羽入屠成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从攻项籍,屠煮枣。击破王武、程处军于外黄。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从高帝攻反燕王臧荼,虏荼,定燕地。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节选自《史记•樊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B.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C.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D.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
A.高祖,庙号,一般君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于供奉时称呼的唯一名号,又如明宗、太宗等,后有功绩的大臣死后也可以用。
B.舍人,官名,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或门客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如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C.项羽,名籍,字羽,文中出现的“项羽”“项籍”为同一人。通常用于介绍或作传时可直呼其名,而在对平辈或尊辈出于礼貌、尊敬时可称字。
D.剖符,古代帝王在建国之后,分封诸侯或大臣,任命将帅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出身寒微,官至封侯。他曾隐居乡间以杀狗卖肉为职业,后追随高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食邑封地,晋为列侯,世代承袭。
B.樊哙临机果断,勇气可嘉。高祖身处鸿门宴的危险境地时,他带剑拥盾,直闯军帐,慷慨陈词,项羽无言以对,高祖化险为夷。
C.樊哙忠心不二,屡平叛乱。他跟随高祖打下西汉基业,并追随高祖征讨叛军,攻打燕王臧荼,平燕地;又攻打韩王韩信,平楚地。
D.樊哙骁勇善战,军功卓著。他跟随高祖攻打秦军时,身先士卒登上敌人城池;他曾独自带兵打垮七支敌军,攻下五座城池,平定了六个郡,五十二个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登飞英塔①
赵孟頫②
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
千里湖山秋色净,万家烟火夕阳多。
鱼龙衮衮危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
谁种山中千树橘③,侧身东望洞庭波。
【注】①飞英塔,与太湖同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后文出现的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②赵孟頫,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宋初灭亡时,归故乡闲居,后仕于元。元初实行严酷的民族压迫政策,知识分子处境艰危。③李衡在武陵龙阳汜洲上建筑住宅,种下一千棵(约数)柑橘。将死的时候,对儿子说:“我在汜洲有一千棵柑橘,它们不会向你要求衣服和食物,每棵树还可创造一匹绢的价值,也足够用了。”到了吴末,柑橘长成,每年可以得到数千匹绢的价值。司马迁说:江陵有千棵橘树,就跟“千户侯”一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作者登临览胜的游记之作,写太湖风光,意境壮阔,笔力高绝,并由太湖之波涛联想到人生的艰险,思想内容颇具代表性、典型性。
B.诗的第一联说登上塔顶,只见飞鸟的脊背一掠而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飞英塔的高大巍峨、气势非凡。
C.诗的第二联写诗人登高远眺,描绘出了清秋时节傍晚时分,山明水静、夕阳与万家烟火相映的美丽景色。
D.诗的第三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对湖面上风起水涌、倾樯摧楫的想象转为对鸿雁高飞躲避罗网的实写,虚实相生,充满趣味。
E.诗人登楼远望,描写了飞英塔及周围的美景,尾句又转为对洞庭景色的描写,以景写起,又以景作结,浑然一体。
15.本诗的尾联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无意于功名心态的句子是:“ , 。”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通过“ ”一句,把潮水上涨、平野开阔的景色直接展现出来。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深情地表达对远行朋友的无限牵挂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雨巷》,把那种梅雨时节江南小巷在雨中渺茫朦胧的感觉渲染得淋漓尽致。
②“为了我身上这套制服,为了我的职责。”民警杨立冬这句话,如黄钟大吕,响彻耳旁,诠释出一位人民警察高尚的职业操守。
③面对试题的答案,学生可以击节称赏,也可以众说纷纭。唯其如此,学生才会想表达、敢表达、有机会表达、有能力表达。
④漂流图书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地铁上乱丢书是否会导致在地铁里乱丢宣传广告等鱼龙混杂的行为出现,这是活动主办方要考虑的问题。
⑤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无数志士仁人、英雄豪杰心系国家、胸怀苍生,前仆后继,殒身不恤,孕育出“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
⑥当下,我们要直面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虑意识临渴掘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金砖国家间随着人文交流的不断深入,它们之间的合作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将迎来更加多元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B.网络游戏很容易抢走青少年的时间,不仅因为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游戏的门槛,更因为游戏能实现这些心理不成熟的孩子们的心理需求。
C.通过本次企业间的交流大会,很多企业负责人提升了认识,决定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对企业的整顿力度。
D.时下的网络文学在即时传播、大众阅读、市场适应性乃至类型多样化等方面确有优于传统文学之处,但在总体质量上还不足以与传统文学相媲美。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王老师,虽然您已经退休了,但您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里。
B.你我相交十载,情谊深厚,他日如有任何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C.此次设计大赛,内容主题不限,我定要斗胆一试,争创佳绩。
D.您的画作可谓独树一帜,就连犬子的画也惟妙惟肖,真不愧是丹青世家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分)
褪黑素是一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天然荷尔蒙,它控制并影响其他不同激素的分泌。 ① ,人体的各种机能都会受到影响,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人的大脑在感受到光线变暗后会分泌出褪黑素, ② 。但由于现代都市人的夜生活丰富,不能做到日落而息,所以大脑分泌褪黑素的能力减退,严重影响睡眠。但即使这样, ③ ,因为你自身的褪黑素分泌功能很可能因此受到干扰,使自己的身体机能受到更多的损伤。
21.下面是两副关于鲁迅和巴金两位文学巨匠的对联,已给出上联,请任选一副对联,从所给的内容中选取恰当的语句对出下联并赏析。要求对仗工整,关系紧密。(5分)
野草朝花 楷模一代 中国其醒乎 谁怜半壁山河
如冰晚节映太阳 讲真话而忧心系国
(1)鲁迅:
上联:先生竞去矣,何堪千万青年,彷徨呐喊!
下联: 。
赏析: 。
(2)巴金:
上联: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似火朝霞烧长夜;
下联:
上一篇: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南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