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11 2018-01-12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1]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省凯里市凯里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考生注意:
1. 答題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題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 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四是精诚观,《庄子》中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时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中国朴素观的提出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用“朴”“素”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提出了这一观念。
B.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的朴素观,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然、纯真、清廉、平淡、清雅、简洁和诚信的美学观点。
C.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说,朴素美是最高的美,其他民族也大都崇尚这种美,如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D.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追求享乐主义的价值导向所排挤,人们崇尚奢华,奢华生活会腐蚀人心,催生腐败,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朴”和“素”分别指原始状态的木和丝。老子提出朴素观,因为他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追求的极致。
B.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并以“见素抱朴”进行美学表达。这种观点逐渐被融入到儒墨等学派的学说中。
C.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自然是美的,这种美就该宣示一种真实的美。这里的“自然”和“真实”就是庄子所提出的“朴素”。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构建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并促进这一使命的实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现实生活层面,道家学派首创的朴素观与儒墨学派创立的节约观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与审美观。
B.朴素观作为一种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不仅崇真尚善臻美,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C.朴素观中“不慕繁华,不贪名利”的思想,到工业社会受到了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D.工业文明发展之“殇”逐渐催生了文明与生态共生,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段, 回答4-6题。
父亲的教育
高中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还有其他复杂的情感。
B.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反映社会中人情冷漠。
C.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D.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5.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5分)
6.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父亲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7-9小题。
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
国家新闻出版社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
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10年。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
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去,需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并行不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全民阅读还具有特殊重要的使命。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但平均到每个人,资源就不多了。中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把人的素质提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了最重要的资源。你看世界各国,凡是那些善于读书的民族,会读书的民族,重视读书的民族,都是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国家。最典型的是以色列,一个那么贫瘠的国家,没什么资源,可这个民族数千年来坚持的阅读传统,使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上不得不公认的伟大民族。同样,俄罗斯、德国也都是阅读大国。中华民族历史上能创造那么繁荣辉煌的成就,和我们重视阅读的传统大有关系。所以,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记者:对全民阅读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到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使儿童通过阅读养成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到12岁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到18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从近年调查情况来看,国民阅读率虽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较慢。您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
邬书林: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8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盲率是34%,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文盲率是4%。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我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其次,现有的阅读率的统计指标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把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也纳入其中。第三,我国的国民阅读率的确亟待提升。不过,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的人数大增。我最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不要以为通过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不要以为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就不好。相反,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根据美国所做的一项统计,网络时代科学家的阅读量比原来增长了25%,普通民众也增加了5%。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了,看书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视传统阅读,更要关注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两者并行不悖。我相信,随着阅读意识的提高,阅读设施的完善,阅读氛围的浓厚,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关于我国阅读的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邬书林认为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是阅读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B.邬书林认为我国文盲问题得以解决,是因为解决了阅读问题。
C.邬书林认为0到6岁时阅读的启蒙阶段,6到12岁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2到18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打好这三个基础,才有可能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D.中国国民阅读率以比较慢速度在上升,与一些国家相比还达不到他们的1/。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记者由李克强总结在两会上说的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切入问题,准确恰当,并且突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
B.记者与被采访者邬书林就全民阅读的情况以及经验等问题展开了访答,读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引人深思。
C.邬书林认为阅读主要是个人的诗,但是,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D.邬书林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追上先进国家的。
E.邬书林在总结经验时主要从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上做出了总结,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
9.记者向邬书林提出了那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人。容貌魁伟,有筹策。属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扰乱关右,北海王颢率兵讨之,启思政随军。军事所有谋议,并与之参详。时魏孝武在藩,素闻其名,乃引为宾客,遇之甚厚。及登大位,委以心膂。迁安东将军。预定策功,封祁县侯。俄而齐神武潜有异图,帝以思政可任大事,拜中军大将军、大都督,总宿卫兵。思政乃言于帝曰:“高欢之心,行路所共知矣。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关中有崤、函之固,一人可御万夫。且士马精强,粱储委积,进可以讨除逆命,退可以保据关、河。宇文夏州纠合同盟,愿立功效。若闻车架西幸,必当奔走奉迎。藉天府之资,因已成之业,一二年间,习战阵,权耕桑,修旧京,何虑不克。”帝深然之。
大统之后,思政虽被任委,自以非相府之旧,每不自安。及河桥之战,思政下马,用长槊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时陷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衣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仍镇弘农。思政以玉壁地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迁并州刺史,仍镇玉璧。八年,东魏来寇,思政守御有备,敌人昼夜攻围,卒不能克,乃收军还。以全城功,受骠骑大将军。
展开余下试题
十二年,加特进、荆州刺史。州境卑湿,城堑多坏。思政方命都督蔺小欢督工匠缮治之。掘得黄金三十斤,夜中密送之。至旦,思政召佐吏以金示之,曰:“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太祖嘉之,赐钱二十万,思政之去玉璧也,太祖命举代己者,思政乃进所部都督韦孝宽。其后东魏来寇,孝宽卒能全城。时论称其知人。
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褒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威得其才。
(选自《北史 列传第五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褒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威得其才/
B.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褒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威得其才/
C.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褒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威得其才/
D.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褒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威得其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是官职的任免调动常用词,语义包括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这里是升职。
B.大将军、大都督、总宿卫兵都是官职名称,大都督魏晋南北朝称“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者,即为全国最高之军事统帅。南宋时亦偶有用都督、同都督,督视各路兵马等,为执政官出任临时统帅之称。
C.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招幸特指皇帝对臣下的召见。近幸则多支帝王对嫔妃而言。
D.大统有天下一统,成就帝业之意,也可指军队统帅或者僧侣名。文中指天下统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武帝登基之前就听说王思政有才能,对他非常好;孝武帝登基后,更是把重要的部门和职位委任给他。
B.王思政向孝武帝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不如放弃洛阳,退守关中,时机成熟后再作打算,孝武帝非常赞同这一观点。
C.王思政认为玉璧地势险要,战略地位很重要,请求筑城为防御准备,他不但自己守住了玉璧,而且他推荐的韦孝宽也成功地守住了。
D.王思政在河桥一战中身先士卒,深入敌人阵地,他身边的人都死了,他故意穿破旧的衣服和盔甲,让敌人以为他不是将帅,才免于一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魏孝武在藩,素闻其名,乃引为宾客,遇之甚厚。(5分)
(2)思政之去玉璧也,太祖命举代己者,思政乃进所部都督韦孝宽。(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14-15小题。
重游开元寺戏题壁
(明)王守仁
中丞不解①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奴守俸钱,至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元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②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
注:王阳明,即王守仁(1472-1529),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历史上王阳明的政绩不少,哲学成就也颇高,但是因为他在仕途上的受挫, 所以相比于政治家, 作为思想家的王阳明成城更高。而他“言行一体”几近圣人, 所以所史评价极高。
①解: 通“懈”。②酲:chéng,喝醉了神意不清。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本诗艺术上不为世风所染,推陈出新。在明代诗歌创作以复古为习尚的大环境下,
开明申期之后,秀逸俊爽的一代诗风。
B.诗人在三四句阐述了自己做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养家小获取俸禄,所以更今不能辞官归隐。
C.诗人说自己已经是三月第二次来开元寺了,寺庙僧人都已经对他厌倦,所以没有开门。山中的精灵嫌弃他是一个俗人前来, 溪面吹起的风也仿佛是拦着路让他回去。
D.诗人认为富贵对于人来说,如同酒至半酣要以酒解酒,越富裕要求就会更多。读书之人清醒地面对现实后,还是得为五斗米折腰,所以读书人不要去追求富贵,不要做官。
E.诗中充满入世与归隐的矛盾心态,寻求精神自由心路轨迹。
15.这言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意在告诫人们不要惋惜过去,放眼未来,为时不晚。《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 。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最色的句子是 ,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是将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依次境入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时常酒后驾车,不顾及后果,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②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③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架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④“憧憬”一词中的“憧”字读音为“chōng”,这连许多小学生都能读准的字却被一位所谓的专家读成“zhuàng”,真是不可理喻。
⑤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⑥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政府出资为‘两保一孤’特困人员买商业险,特其作为国家京社保的有效补充, 黔东南州在全省9个市州中是第一家。
B.为大力推动社会主文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弘場传境美裕. 個、手时代構神. 野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精神,黔东南州政府正在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C、每天早上课间操,凯里一中的同学们都会在校园里飞快地驰骋着,这充分保证了同学们的运动时间。
D.在终年常绿的重山中,贵州FAST项目凝聚中国天文人二十多年梦想的大工程,建造时长达5年半之久,拥有多項自主知识产使,更领先世界同类设备20年.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担当精神,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①担当即要有勇气,还要有正确的方法
②一个有担当的人,一定是个有胸怀、有底气的人
③勇于担当,善作能为
④要提高善作能为的能力,一定要做到尊重基层、尊重群众、尊重同事和下属
⑤要提高善作能
上一篇:
甘肃省会宁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贵州省凯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