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02  2018-01-1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2]
河南省豫北地区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豫北地区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诗歌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诗学形态,有光耀古今的诗歌大师,有令人百读不厌的名篇。这既是新诗写作者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又构成创新与突破的沉重压力。面对中国古典诗歌悠久的传统,中国现代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五四”时代的新诗缔造者们,以一种不容置辩的态度揭竿而起,为了冲破中国传统诗学的沉重压力,他们选择的是面向外国寻找助力,从异域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诗学革命之火。但与此同时,不时流露出的则是由他们骨子里的民族文化的基因所决定的对古代诗歌意境与表情方式的欣赏,对博大精深的古代诗歌美学的眷恋,正是对待传统的复杂心态,使他们无法摆脱焦虑。“五四”时代,革故鼎新的时代,新诗的缔造者们对旧诗的传统发起的抨击,有一些明显是情绪化的,是过火的。胡适在《谈新诗》中写“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容丰富的材料,二十八字的绝句决不能写精密的观察,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决不能委婉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感情。”像这样不加区分地把近体诗的形式一概打倒,无疑是简单化的。取消了诗歌写作的技艺与难度,诗歌就很容易滑向浅白的言情与对生活现象的实录。
新诗与传统的审美习惯的冲撞,还鲜明表现在新诗人与持有旧的诗学观念的读者身上。新诗一出现就面临着强大的反对声浪,而且九十年来,质疑与责难的声音始终伴随着新诗的成长,不绝于耳。这是因为新诗违背了传统的审美习惯,因而引起了某些读者的反感。诗歌鉴赏,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活动。由诗作发出的信息,只有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才能被接收、被加工。诗歌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从宏观来考察,是人类世世代代审美经验的积淀;从微观来考察,则是个人有生以来的审美经验的总和。以我国读者的诗歌审美观念来说,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古典诗歌开始出现的时候。先秦时代形成的“风、雅、颂、赋、比、兴”即所谓诗之“六义”,其影响一直绵延到今天。我国古典诗歌到唐代进入鼎盛时代,各种诗体备具,形成了完整的格局。自此以后,古典诗歌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超稳定性,即使是新诗诞生多年以后,旧体诗还有相当大的读者群以及数量可观的作者。
新诗的艺术上的创新与完美固然有待时日,读者的诗歌审美心理结构的改变也是个漫长的过程。为弥合新诗尤其是自由诗与传统的审美方式距离过远的不足,新诗人也做了不少工作,诸如何其芳、林庚等为构建与古典诗歌格律有所衔接的新体格律诗的努力,尽管收效不不大,但这种尝试精神却是可贵的。从新诗发展的历程来看,新诗的草创阶段,那些拓荒者们首先着眼的是西方诗歌资源的引进,但是当新诗的阵地已巩固,他们便更多地回过头来考虑中国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衔接了。
(节选自吴思敬《自由的精灵与沉重的翅膀》,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中国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不无联系,中国现代诗人可以从古典诗歌那里学习和借鉴,但又面临着创新的难题。
B.“五四”时代的新诗缔造者们,从异域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诗学革命之火。
C.中国新诗违背了传统的审美习惯,持有旧诗学观念的读者无法从新诗中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浏览完整试题D.为了开拓中国新诗的阵地,诗人们坚决与古典诗歌划清界限,对古典旧诗给予了彻底的抨击。
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课本第一单元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戴望舒的《雨巷》虽为新诗,但诗中所塑造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就深受古典诗歌的影响。
B.“新月派”在诗歌形式上提出了“三美”的主张,这种形式化的追求,取消了诗歌写作的技艺与难度,使诗歌滑向浅白的言情与对生活现象的实录。
C.近体诗讲究格律之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平仄相对,对仗工整。
D.“柳”作为一种诗歌意象,常常表达留别之意。诗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和“夕阳中的金柳”都有此意,这种解读源于诗歌读者审美经验的积淀。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看来,诗歌鉴赏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必须有读者的参与。
B.诗歌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是人类世代审美经验的积淀与个人有生以来的审美经验的结合体,一旦形成就非常稳定。
C.何其芳、林庚等为构建与古典诗歌格律有所衔接的新体格律诗进行的努力,本质上是对新诗创作从西方引进资源的做法予以纠正。这表明当初“从异域借火种”是完全错误的。
D.新诗的开拓者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复杂态度,与他们所处的“五四”时代有密切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画痴 刘怀远
钱先生贫困,宋乡绅富奢,二人家境差距极大,却是画友。
宋乡绅隔三岔五请钱先生来家小酌;钱先生呢,叫吃就吃,叫喝就喝,抡起筷子冷着脸,绝不寒暄,吃罢饭抹嘴便走,也绝无回请。每次饭前,二人都会站到画案前,钱先生抱着双臂看宋乡绅写字作画,嘴却不闲,批评挖苦不绝于耳。被刻薄奚落的宋乡绅却如沐春风,笑吟吟地连连点头。过不了几天,又会请来钱先生,依然好酒好菜伺候着,只为两耳灌满批评和奚落。在宋乡绅眼中,方圆几十里,除了钱先生,再找不到能在书画上这么谈得来的人,特别是能一下点中宋乡绅运笔痛处的人。
一次,宋乡绅说,我的字、画总不长进,皆是因为无古人真迹可摹。钱先生点点头,众目所及都是有形无神的假画赝品,临摹多了,反而害处不浅。宋乡绅说,我独爱董其昌字画,天下都知董其昌的字画被康熙乾隆二帝尽数搜罗入宫,民间哪还得见真品?
钱先生端起一杯老酒,慢悠悠地一笑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宋乡绅品出了其中意味,忙施礼道,难怪兄台画风古朴,飘逸传神,似得董氏技法,恳请兄台家藏真迹让我一饱眼福!钱先生说,我家徒四壁,隔夜米粮都没有,哪里还有古人字画,我只是这样说说。
自此,夜黑风高时分,宋乡绅灯笼都不提,就去钱先生家转上一圈。到了门前,并不进去,只是悄无声息地朝里偷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晚上,宋乡绅黑夜中的眼睛瞪圆了:油灯摇曳出的昏黄中,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卷,钱先生正站在画前,细细品味揣摩。宋乡绅窥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去叩门,里面惊慌地问,谁呀?宋乡绅忙说,年兄,是我。
好一会儿,门才开了,钱先生拦在门口:深夜何事?
宋乡绅说,从此路过,见你没睡,就叩门叨扰,不请我进去喝杯茶?
钱先生才极不情愿地让他进去。
墙上,已没有了字画。案上,却有墨迹未干的画卷。宋乡绅细细看了,那山,那水,那一叶小舟,那几株松柏,皆丰神独绝,如清风吹拂,微云卷舒,无不如出自董其昌之手。宋乡绅说,年兄,你这是才摹的,快拿出真迹让在下过眼。
钱先生说,拿什么,我不过随手涂鸦而已。
宋乡绅说,我刚在外面都看见了,别再瞒我了。
钱先生顿时口吃起来,祖上有训,绝……不让外人观看。
就让我看上一眼吧。宋乡绅紧紧拉住钱先生的手央求道。
钱先生望望一把胡须的宋乡绅,叹口气说,也罢,你我交好多年,今天就是落个不孝之名,也让您看一眼。
钱先生去净了手,才从柜子里拿出一轴画,慢慢展开。宋乡绅眼前一亮,顿觉神清气爽,待要细细品味时,画卷已收起。宋乡绅说,我再好好细品。钱先生说,祖训当头,请兄莫再逼我。
宋乡绅说,年兄守着宝贝饿肚子,不如把画转给我,尽享后半世富贵。钱先生说,即使腹中无过夜米,看上几眼画卷,也如饮甘饴。
第二天一早,宋乡绅又来了,让仆人担着一担金银,和钱先生说,除却田地房屋,这是我全部所有,只求兄台转让画卷。钱先生说,谢谢抬举,恕难从命。
兄台不想过富庶日子?钱先生微微一笑:画轴在手,朝看彩云,暮伴明月,别无他求。
宋乡绅说,我若强求呢?
钱先生拉长了脸:在下会与画卷同作灰烬。
隔一日,宋乡绅又请钱先生去饮酒,钱先生一口拒绝。
过几日,钱先生出去访友,回来后家中凌乱,每个角落都被翻动,而家里却没有少什么。钱先生偷偷查看后,心方落地。
半年后,宋家送了信来,说宋乡绅生命垂危,要见钱先生一面。钱先生无奈地一笑,沉思片刻,从带虫的米缸里扒出一轴画笼进袖筒,跟上来人去了宋家。
宋乡绅面色灰槁,说话有气无力,拉住钱先生掉下眼泪:兄台,我命休矣。临终前,我只想细细品读董其昌真迹一晚,望兄台体恤将死之人。
临来时,我已想到你病症的根源在此。钱先生掏出画轴,递给宋乡绅说,但请兄台爱惜,并望兄台早日康复。不过,明早日出之时,我来取画。
第二天天刚放亮,钱先生来到宋家。宋家大门洞开,正屋中央摆放着半担金银,却无一人。钱先生一直等到月亮升起,也不见宋家人回来。
钱先生长叹一声,这个画痴呀,把什么都舍弃了。
他把宋乡绅的门锁好,依然回到自己的茅屋。
宋乡绅从此杳无音讯。而钱先生依然会在夜深人静时发呆,品画。只不过每次他都像做贼一样,仔细观察四周后,才净手焚香,从隐秘处拿出一轴古画,静心研习。寂寞中的他有时也想,宋乡绅会携了画带着一家老小去哪里呢?这个宋乡绅啊,只知我是丹青高手,却不知我也是临摹做旧的行家呐!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5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宋乡绅热爱书画,待人热忱,细心周到,钱先生一句“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他便品出其中意味。


展开余下试题B. 钱先生尖酸刻薄,冷漠吝啬,宋乡绅窥到他在揣摩董其昌字画来敲门时,他警惕地拦在门口,极不情愿让他进去。
C. 小说叙事简洁紧凑,篇幅不长却能曲折起伏,耐人寻味。从品画、窥画、求画、骗画的情节中有效地彰显人物形象。
D.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也善用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钱先生先后从柜子、米缸中抽出画卷,可见他对画的爱惜。
5. 小说画线句子可否删去?请说明理由。(5分)
9. 钱先生既是丹青高手,又是临摹做旧的行家,却依然清贫,你怎么看待这个小说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 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 6.4 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 1.8 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 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 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 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 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 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 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 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 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 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 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 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 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 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 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 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法制晚报》)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 6.4 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 说明受访者会严格执行政府政策。
B.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 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思话年十许岁,未知书,以博诞游遨为事,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莫不患毒之。自此折节,数年中,遂有令誉。好书史,善弹琴,能骑射。高祖一见,便以国器许之。年十八,父忧去职。服阕,袭爵封阳县侯。八年,索虏南寇,檀道济北伐,既而回师,思话惧虏大至,乃弃镇奔平昌。思话先使参军刘振之戍下邳,闻思话奔,亦委城走。虏定不至,而东阳积聚,已为百姓所焚,由是征下廷尉,仍系尚方。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覆在药厨下,得二死雀,思话曰:“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二十九年,统扬武将军、冀州刺史张永众军围确磝。七月,思话及众军并至确磝,治三攻道。张永、胡景世当东攻道,申坦、任仲仁西攻道,崔训南攻道。贼夜地道出,烧崔训楼【注】及蟆车,又烧胡景世楼及攻具,寻又毁崔训攻道,城不可拔。思话驰来,退师。攻城凡十八日,解围还历下。崔训以楼见烧,又不能固攻道,被诛于确磝;永、坦并系狱。诏曰:“得抚军将军思话启事,确磝不拔,士卒疲劳,且班师清济,更图进讨。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思话可解徐州为冀州,余如故。彭城文武,复量分配,即镇历城。” 孝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六,谥曰穆侯。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节选自《宋书•萧思话传》,有删改)
【注】楼:战车。


展开余下试题10.下列对文末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B. 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C. 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D. 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弟子,在文中并非学生或徒弟的意思,指弟弟的儿子,萧思话是孝懿皇后弟弟的儿子,那就意味着他当属皇亲国戚。
B.父忧,指父亲去世,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双亲(或一方)死去,子女要为父母守孝,并有一定期限,服阕即守丧期满。
C.爵,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可以世袭,南朝封爵沿袭东晋。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其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思话遭众人鄙弃,痛改前非,思话幼时顽劣,还侵扰乡亲,被乡亲们怨恨,于是改过自新,并成就美誉。
B.萧思话能文能武,得逢明主,思话喜爱书史,精通音律,能骑善射,高祖一见到他,便赞许他是栋梁之才。
C.萧思话畏敌逃跑,被拘治罪,思话害怕敌人大举入侵,弃守逃跑,老百姓趁机纵火抢劫,思话因此被治罪。
D.萧思话分兵围攻确磝,无功而返,思话率军分三路围攻确磝,被敌各个击破,损失惨重,不得已撤回历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话曰:“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5分)
(5)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1)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呼,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注】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欧阳修所处时代,北宋受到契丹和西夏不断侵扰,忍辱求和。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B.颔联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豪迈。
C.颈联中“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含蓄委婉,对仗工整,耐人寻味。
D.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E.诗人面对现实,在痛苦的心情中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饱含愤懑之情的悲歌。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选做(1)或(2),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①《氓》中的女子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 。 , 。
②《离骚》一文中作者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2)①《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 , 。
②《蜀道难》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是 , 。
③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马河声学习楷书,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名鹊起,后来又习画,悟性颇高,其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解难分。
②在行贿物品中最具“操作性”的就是玉器书画,这些东西对专家而言有可能是无价之宝,对外行人来说有可能一文不名。
③正与东食西宿、四乡为家的猫儿脸姑娘聊着,突然边上一个花脸猛地打了个喷嚏,溅到姑娘的面颊上,姑娘愀然作色,朝那花脸打了一下。
④老年人往往难以招架骗子的“温情”攻势,最终将积蓄心甘情愿奉上,致使骗子的“温情”招数屡试不爽。
⑤“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⑥天宫二号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但它的实验能力和美国的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电视法制栏目在选题、拍摄、推广上都要精心策划,在追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同时,也需积极地行使自身的权力和社会责任。
B.针对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教育部拟对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
C.绣花是慢工出细活,刺绣需要精心、耐心和恒心,其实,岂止是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可。
D.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不仅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家慈辛苦了一辈子,把你养育大不容易,你真应该好好孝敬她。
C.去年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学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
D.上星期拜读了林教授的大作,获益匪浅,略有瑕疵,我一定斧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报告文学的力量来自哪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谁都不能否认, ① ,来自他对发生的时代事件和时代人物的真实反映。“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是报告文学的根本力量所在,也是报告文学的首要美学特征。 ② ?围绕这一问题,以夏衍为代表的文学大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对素材进行取舍、整理和剪裁必须遵循不回避、不夸大、不矫饰的原则,要杜绝无中生有和张冠李戴式的“艺术加工”,更不能信马由缰地发挥“主观创造性”。也就是说, ③ ,哪怕这“虚构”仅仅是“略微”的。
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试描述画面内容并写成寓意。(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坚决划清界限”错,第二段中说“对古代诗歌意境与表情方式的欣赏”)
2.B(新月诗派并未取消诗歌写作的技艺,原文说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豫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