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72  2018-01-1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2]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试题
语文试卷
2017.12
温馨提示:
(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共150分。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4)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演“技”还是演“戏”?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困扰京剧很久了。我们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
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与人类日常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不可能如实地再现生活。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抟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程式就像细胞之于生命、语词之于文章,是一出戏的最小构成单位。作为构成美和呈现美的艺术元素,程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高度提炼概括,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就像书法线条可以脱离字意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一样,不依赖于剧情和人物,我们也一样可以欣赏水袖的曼妙、唱腔的婉转和武功的惊心动魄。“技”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要求,并与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戏剧建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
“技”,最初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戏”而被创造出来的,它的不断打磨也是为了让“戏”更精彩,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
能否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京剧传承与新剧目创作的质量。在流派创始人相继离去、流派意识却空前强化的后流派时期,究竟应该如何继承流派?是满足于模仿那些被大师们使用过的程式技巧,还是那一种使大师能够成为大师的流派精神?“不似之似似之”,观众所希望看到的“高水平传承”,不是要求现在的演员简单机械地重复前辈大师的一举一动,而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进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
由于文人与艺人、理论家与演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微妙关系,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长期存在着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不相同的话语系统,给很多基本问题的阐释带来难度,往往大家明明是一个心气儿,说出来的话却迥然不同。相信这种割裂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评论家对戏曲创作实践的重视而逐渐消除。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了解了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演“技”还是演“戏”就不会成为困扰京剧发展的问题。


浏览完整试题B. 中国戏曲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只是认真描摹生活。
C. “技”是在将“意”化“有”时为了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程式固定下来形成的。
D. “技”创造出来是为了让“戏”更精彩,一旦没有了“技”,戏剧就失去了灵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第二段分析了这一问题。
B. 文中用细胞与生命、词语与文章的关系比喻程式与戏曲的关系,通俗易懂。
C. 文章在得出“戏”与“技”的关系结论后,论述了这一结论对京剧传承与创作的影响。
D. 文章结尾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不高才是问题的根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技”经过高度提炼概括后逐渐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使我们可以不依赖于剧情和人物欣赏到“技”的美妙。
B. 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影响并促进“技”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
C. 只有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
D. 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的割裂关系造成的戏剧发展的困扰,这一困扰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等因素而逐渐消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诱狼 张爱国
大雪整整下了一个月,一停下,猎人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树林里,等待那只母狼。
太阳就要落山了,母狼还没有来。莫非它不会来了?就在猎人的耐心将尽的时候,树林里伸出一个灰褐色的头颅,猎人一眼就认出是那只母狼。它四下一番张望,大概是认为没有了危险才慢慢走出来。血腥的记忆让它不得不这么做,这个冬天,它家族的七只成年狼,除了它,都成了猎人的盘中餐和袋中钞票。
看着母狼明显消瘦的身子,猎人的心很疼,既为那白白流失的肉,更为那宝贵的皮——瘦狼的皮易脱毛、没看相,卖不上好价钱。
母狼已到了射程之内,但猎人不能开枪,因为一枪下去,至少要在它的身上留下一个窟窿,那样的皮更卖上好价钱。
母狼突然停下脚步,昂头,嗅鼻。它似乎嗅到了猎物的味道,一只被猎人折断了腿的兔子。母狼一看,冲过去,两只前爪摁住兔子,张开了嘴……
猎人激动极了,只要它咬一口兔子,他就成功了——兔子身上被抹了毒药。可是,就在母狼大张的嘴即将挨上兔子的一刹那,它却突然丢下兔子跑进树林。
可恶的畜生,竟然识破了计谋。猎人很懊恼,一定是一个月前死于同样计谋的公狼的遭遇唤起了它痛苦的记忆。
猎人必须筹划新的计谋,他不相信凭他作为一个人的智慧就战胜不了一个畜生。
三天后,当那只母狼又出现时,猎人的心一阵剧痛——它更加消瘦了。它虽然还是很警惕,但踉跄的步伐里明显多出了急躁。猎人知道,为了幼狼,它今天必须找到食物,它体下被幼狼抓咬得血肉模糊的乳头就是明证。
这次,猎人为母狼准备的是它的“公狼”——猎人将那只公狼的皮囊塞满了海绵,固定在一个做了伪饰的陷阱上。
发现“公狼”时,母狼稍一吃惊就跑了上去。为了避免它发现破绽,猎人摁一下手里的遥控器,“公狼”发出一声狼叫声。猎人本以为它听到叫声后会更加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没想到它却停下脚步,仔细看了看“公狼”,突然蹿进树林里。
猎人狠狠地给自己几个嘴巴,骂自己自作聪明,多此一举,十足的猪脑子:凭狼的听觉,能分辨不出它的公狼的叫声?
猎人决定采用对他来说是最辛苦的一招。
猎人踩着没膝的雪,在树林里攀爬了三天才找到那只母狼的巢穴。母狼不在,两只幼狼中的一只已经死去,另一只骨瘦如柴,浑身颤抖,伏在地上,不时地伸舌舔舐一截干枯的兽骨。见了猎人,幼狼竟然晃悠悠地站起来,飘忽忽地走向猎人,它大概是误以为猎人是给它送食的吧。
猎人抓出幼狼,为了不让它立即死去,给它喂了点牛奶,然后固定到陷阱上那只“公狼”的身边。
母狼很快就找来了。它完全没有了前两次的小心和警惕,惨叫着跑向幼狼,干瘦的身子直被风吹得打趔趄。就在猎人认为母狼这次一定会掉进陷阱的时候,母狼却在陷阱的边沿站住了,直盯着幼狼,凄惨地叫着。约莫半分钟,母狼开始绕着陷阱走。三四圈后,母狼跨上那根架在陷阱上用于伪装的树枝,颤巍巍地走向幼狼——它要救走幼狼。
猎人赶紧大叫,想让母狼受惊吓而跌进陷阱,可它仿佛听不见。猎人又向母狼身旁放了一枪,可它还是毫无顾忌,只专注地走向幼狼。
眼看母狼就要挨上幼狼了,猎人慌了,对着幼狼“砰”的一枪。幼狼中枪,掉落陷阱。母狼没有叫,也没有跑,扭头看看树上的猎人,看看陷阱里的幼狼,又看看“公狼”,突然一声惨叫,扑向“公狼”,抱着它一起滚进陷阱。
猎人得意地从树上跳下,活动活动冻僵的手脚,走过去,掀开陷阱上的伪饰物,不由得大惊:母狼已将公狼的皮囊撕成碎片,正在拼命地撕咬、抓扯着自己的皮毛。
陷阱里,一片血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雪整整下了一个月”这一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为下文诱狼作铺垫。
B. 小说多次刻画了母狼“瘦”的外形特点,既写出了母狼的生存环境的恶劣,又突出了母狼生命力顽强的形象。
C. 母狼在识破了狼人的阴谋的情况下还是毫无顾忌,只专注地走向幼狼,这一奋不顾身的行为是爱子心切的本性使然。
D. “母狼已将公狼的皮撕成碎片,正在拼命地撕咬、抓扯着自己的皮毛”这一动作描写刻画出母狼残忍的本性。
5. 小说中猎人给人印象深刻,请你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5分)
6. 小说以“陷阱里,一片血腥!”结尾收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车辆的平均载人数量为1.5人,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低下。而拼车是提升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拼车能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极大地增加汽车运力供给,提高出行效率。
来自滴滴平台的数据还显示,滴滴快车拼车可帮助司机平均提升24%的车辆利用率。在车辆利用率大幅提升、司机收入增加的同时,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近年来,我国汽车共享出行快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网约车这一创新业态有效缓解了中国目前迫切的出行供需矛盾,显露出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汽车共享出行催生的移动互联技术革新,亦可以为中国带来关联行业升级更新、整体移动出行市场腾飞等多重附加值。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2016年10月全景网)
材料二:
材料三:
早晨打开手机查看天气,出门开车打开手机地图进行导航,中午用手机订外卖享用美食,晚上回到家通过健身软件跟着健身教练进行锻炼。滴滴出行和摩拜单车等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医疗应用软件提供了在线医疗方式……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新型的“指尖”文化。
“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电子商务,此外,交通、金融支付,甚至在受教育、娱乐、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便利性、互动性、分享性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
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张鸿认为,“实体和网络不可互相替代,它们只是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者是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的变化。我们应该两者兼顾,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摘编自2017年1月光明网《“互联网+”渗入生活细分领域 国人乐享“指尖”生活》)
材料四:
人类有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我们想一想,互联网对生产力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吗?间接的作用可以有,比如可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角落,这对产量和价格都有所推动。
互联网更重要的还是对人本身的改变。尤其是我们熟悉的QQ和微信。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可以保持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并不一定直接提升生产力,但是对于人的生活内容和体验来说,互联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转型是非常根本性的,让我们从原来只关注生产,到不仅可以关注物质生产,更可以关注那些非物质的体验和享受。这其中也包括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原来可能只有耶鲁、北大、清华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有了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千千万的普通人、老百姓,特别是千千万的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提供直接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原来金融体系主要是为国企,为大的已经成功的民企服务的,但是互联网金融与其说是对大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还不如说是为广大的老百姓、千千万的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
不管是屌丝出身,还是富有的家庭出身,我们都能够享受到现在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和机会。
(摘编自金融界资讯《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滴滴快车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利用率,增加司机的收入,缓解城市出行难的问题。
B.材料二中,无论是农村网民数量,还是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C.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深入用户生活,传统生活方式诸多方面呈现出“互联网+”的趋势。
D.借助互联网,我们都有机会分享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网约车彻底解决了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出行供需矛盾,汽车共享出行又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
B.由材料二可知,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到2016年产生了飞跃,而增长率在2015年出现了暴涨。
C.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这是互联网对生产力的直接提升作用。
D.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网络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必将取代实体经济。
E.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广大百姓、众多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互联网在出行和交流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琇者,蒲州解人也。父审素,为巂州都督,在边累栽。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汪在路,为审素党与所劫,对汪杀告事者,胁汪令奏雪审素之罪。俄而州人翻杀审素之党,汪始得还。至益州,奏称审素谋逆,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斩之,籍其家。琇与兄瑝,以年幼坐徙岭外。寻各逃归,累年隐匿。汪后累转殿中侍御史,改名万顷。开元二十三年,瑝、琇候万顷于都城,挺刃杀之。瑝虽年长,其发谋及手刃,皆琇为之。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时都城士女,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其合矜恕者。中书令张九龄亦欲活之。裴耀卿、李林甫固言:“国法不可纵报仇。”上以为然,因谓九龄等曰:“复仇虽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情,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之成复仇之志,赦之亏律格之条。然道路谊议,故须告示。”乃下敕曰:“张瑝等兄弟同杀,推问款承。律有正条,俱各至死。近闻士庶,颇有谊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在经久,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各申为子之志,谁非徇孝之夫,展转相继,相杀何限!咎由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决杀。”瑝、琇既见诛,士庶咸矜愍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市人敛钱,于死所造义井,并葬瑝、琇于北邙。又恐万顷家人发之,并作疑冢数所。其为时人所伤如此。
(《旧唐书·张琇传》,有删改)
10.下列对义巾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B.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承/为捕者所获/
C.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D.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益州是中国古地名,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治所在今天的四川成都。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此时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史称“开元盛世”。
C.书令此处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为“三省”之一,主要负责起草审核诏书。
D.哀诔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生平并致哀悼之情,多以韵文写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琇命途多舛,身世坎坷。很小的时候父亲获罪被杀,自己也受牵连,和哥哥一起被流放到非常偏远的地方。
B.张琇胆大心细,敢作敢为。从岭外逃回后,他隐姓埋名多年,谋划为父报仇,终于等到时机,亲手杀死了仇人杨万顷。
C.张琇为父报仇,引发争议。包括张九龄在内的很多人都同情他,认为应当宽恕他,但只因李林甫的反对,皇帝最终处死了他。
D.张琇死后,士民集资建造义井来纪念张琇兄弟,不但安葬了二人,还设置了几座疑冢,使仇家无法找到。
13.把文中碱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益州,奏称审素谋逆,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斩之,籍其家。


展开余下试题(2)瑝、琇既见诛,士庶咸矜愍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宋)郑思肖
其一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其二
有怀长不释, 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 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 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 荒城梅又春。
【注】(1)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南下占领苏州,时郑思肖正居于此处。德祐二年正月初一,作者感念时事,写了这两首诗。(2)下泉诗:《诗经·曹风》中的一篇,《下泉》诗描写了曹国诸侯共公时政治混乱,政令苛刻,人民痛苦不堪,因此渴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其一首联着一“空”字,表达了作者无力回天的悲痛心情,只能徒然落泪。
B.其一颔联的“中国梦”指的是希望南宋强大起来和收复失地的远大梦想。
C.其一尾联是说自己每天向着南方朝拜,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汉朝的旌旗。
D.其二“此地暂胡马”意思是元军并不想长期占领苏州城,只是暂时驻军。
E.其二“终身只宋民”,“只”字分量很重,在抒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5.怎样理解《其二》尾联中“荒城梅又春”一句,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运行规律的名句是:“ , 。”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交代自己处于锦绣华服的同舍生之间,却从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恶劣的环境可以使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在《〈孟子〉二章》中孟子总结说“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为警示行业弊端,洛阳房天下发起“洛阳地产人关心的十大问题”大调查,旨在避免积羽沉舟,扶持行业健康发展。
②一女子因琐事欲跳楼寻短见,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地对该女子进行劝说,缓解女子的情绪,最终将其劝下,成功解救。
③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经常发生。
④职业劝募人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应该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应该进退有度,不死缠烂打,更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募捐。
⑤该巷风貌古朴,姓氏驳杂,不足400户居民,竟存在159个不同的姓,经这里继续南迁的族姓,曾回来寻根问祖的人不绝如缕。
⑥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温馨,但越温馨,却也越见出其后的悲凉,越衬出其后的人生之悲,并让那悲凉力透纸背。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香港回归20年来,我们一直秉承保证供应、价值稳定为宗旨,遇到水灾、风灾也会千方百计去维持香港肉食市场的稳定。
B.针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浙江等省食药监局责令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立即采取将这些不合格产品下架。
C.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三国外长等高官,研究联合反恐战略以共同应对地区恐怖分子猖獗的态势。
D.号贩子拿到专家号后,转手就以1500-2000元价格将专家号高价卖出,每个专家号的利润高达上千元以上。
19. 请选出下面各情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 ”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照法律规定,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2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乡愁是物质的,① ,也正是因为如此,乡愁才在人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作为诗歌,《乡愁》固然有其巧妙的表达,但最关键的,还是通过② ,抵达了人们的内心深处。也正是③ ,所以《乡愁》这首诗才会打动这么多人。曾经的生活经历发育并充实了余光中的乡愁,但如果有可能,这样的经历谁也不想拥有。
21.右图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②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③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
④命运不能选择,但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
⑤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电影《疯狂动物城》)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1. 答案C 。A项说法不当。文章第一节说“演‘技’还是演‘戏’……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这句话是说从源头上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才能解决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并不是说“了解了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演“技”还是演“戏”就不会成为困扰京剧发展的问题。”B项“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分析错误。文章第二节引用王国维的话是说“(中国戏曲)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所以原文是说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借助虚拟可以看出,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D项“一旦没有了‘技’,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分析错误。原文是“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戏”才是戏剧的灵魂。综上,本题选C项。
2. 答案D 。 D项“指出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不高才是问题的根源”分析错误。阅读文章最后一节中“由于文人与艺人、理论家与演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微妙关系,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长期存在着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不相同的话语系统,给很多基本问题的阐释带来难度”,这句话阐述了问题的根源应是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相同的话语系统。所以选D项。
3. 答案B。阅读文章第三节中相关文字:““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戏剧建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美轮美奂的戏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武邑”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