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59  2018-01-2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9]
山东省东明县万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万福中学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以至/以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间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璧残垣了。但不知何时(树立/竖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闪)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 ,敦敦实实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著情感。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围堰 断璧残垣 B.前檐 古风荡漾 C.粗糙 层层叠叠 D.规整 敦敦实实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至 树立 闪 B.以致 竖立 闪 C.以致 树立 泛 D.以至 竖立 泛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B.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C.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D.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我市传统行业的一些企业个头长得慢,筋骨不够壮,有的就是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
闻过则喜,精神上松一寸,行动上就可能慢一尺,稍不留心,就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B.在山东华宇工学院的体育场上,大二的男生正在进行耐力测试,第一圈学生们跑得
还比较集中,可是从第二圈开始,就有两名男生开始气息奄奄,体力不支了。
C.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首位,培养造就文艺领军
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努力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
D.近日,85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一奖项是第一位中....
国公民凭借在中国的研究成果获得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去年的“双十一”,多家快递公司的业务量激增,仓库内快件堆积如山,为了避免去
年的情况不再发生,我市多家快递公司提早做好了迎战准备。
B.凭借出色的起跑、默契的配合和高昂的斗志,中国男子4x100米接力队在第九道以
38秒O1勇夺田径世锦赛银牌,展现了中国短跑的整体成就。
C.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和联合国共同发行了围绕中国残疾人为主题的邮票纪念版张,反映了中国和联合国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意义重大。
D.有关人士认为,五部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
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三种人生态度 粱漱溟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


浏览完整试题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
第三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郑重二字以表示之。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在未曾回头看而自然有的郑重态度,即儿童之天真烂漫的生活。儿童对其生活,有天然之郑重,与天然之不忽略,故谓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于此处我特别提出儿童来说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郑重一词似太严重,其实并不严重。我之所谓郑重,实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郑重即是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元前无后,一心一意,绝不知道回头反看,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几与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确有分别。此系言浅一层。更深而言之,从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这条路发挥的最到家的,即为中国之儒家。此种人生态度亦甚简单,主要意义即是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此话虽平常,但一切儒家之道理尽包含在内。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逼催,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度生活。引诱向前生活,为被动的、逐求的,而非为自觉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欲望,即以欲望为逐求的、非自觉的,不是尽力量去生活。
此三种人生态度,每种态度皆有浅深。浅的厌离不能与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而厌离则为宗教的路。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几岁时,极接近于实利主义,后转入于佛家,最后方归转于儒家。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
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选自《人生的艺术》,有删节);
6.对“三种人生态度”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逐求”意即人于现实生活中受趣味引诱和问题刺激,逐求予物质的享受。
B.“厌离”是人被欲望和种种社会现象纠缠感到人生太苦、太无意思而产生的人生态度。
C.“郑重”的态度在“向外用力”时就是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
D.“郑重”的态度在“向内用力”时是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与“逐求”相近。
7.根据原文内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之西洋人将“逐求”理智化,并使之成为一套理论,杜威之实验主义是其中的代
表。
B.与其他动物走本能道路不同,人的理智作用特别发达,突出表现为能回转头来反看
自己。
C.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逼催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度生活,因为这不是自觉自主
的。
D.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厌离是宗教的路,三种人生态度各有所长,相
互补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对人生态度的三分法与中国传统的“出世”“入世”二分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B.“厌离”的人生态度人人都有,分别在于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是否彻底、到家。
C.“郑重”一词用于儿童看似太严重,其实是为了强调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
D.作者自己的经历证明,只有经过厌离后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才能尽力生
活。
三、(20分,每小题3分,翻译每句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脊轩志①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④,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⑤婢也,乳二世,先妣⑥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⑦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⑧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展开余下试题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⑨,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⑩,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①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志,即“记”的意思。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本文着重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感慨。②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③栏楯:栏杆。④迨诸父异爨:等到伯、叔们分了家。⑤大母:祖母。⑥先妣:过世的母亲。⑦象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⑧扃牖:关着窗户。⑨来归:嫁到我家来。⑩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9: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视无可置者(放置) B.以手阖门(关闭)
C.轩凡四遭火(总共) D.其制稍异于前(制造)
10: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B.鸡栖于厅  屈贾谊于长沙
C.儿之成,则可待乎  寡人之民不加多
D.余既为此志 既来之,则安之
11: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亦多可悲”之情的一组是( )(3分)
①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②五年后,吾妻来归
③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B.文末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D.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全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第Ⅱ卷(非选择题,5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分)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分)
四、(16分)
14.阅读下面诗歌作品,回答问题(8分)
从 军 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⑴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云霞出海曙,
(2)画栋朝飞南浦云,
(3)鸿雁长飞光不度,
(4)剑阁整容而崔嵬, ,万夫莫开。
(5)无边落木萧萧下, 。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7)茕茕独立,
(8)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五、(12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4分)
记者从10月25日曲阜市举办的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开幕式上获悉,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景区将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这是继孔子后裔、曲阜籍市民免费游“三孔”,驻曲高校、曲阜市中小学生特殊时段集体参观免费,游客“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之后,曲阜再次向游客推出的优惠举措。
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开幕式上,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说,“兴市须重教,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理应得到全社会教师群体的尊崇。‘三孔’景区面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将为优 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挥儒学时代作用搭建新的载体。”
据了解,为做好“三孔”景区面向教师免费开放的前期准备工作,曲阜市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座谈和调研,并就配套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论证,具体的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之中。据悉,该方案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17.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人的思维主要是依靠语言进行的,语言的调整即思维的调整
②更自觉的、偏重科学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讨
③对语言形式零碎自发的、偏重感性经验的暗中摸索
④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
语言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即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母语教学也不例外。这不仅因为 ,更在于 。较之日常生活中 ,学校语文教学则走向 。
18.今年国庆节期间,各旅游景点游客爆满,同时各种不文明现象触目惊心。提升中国公民 旅游文明素质又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下面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 题标志,请对其创意进行诠释。(4分)

六、(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回答问题。
向生命鞠躬 张强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展开余下试题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
19.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篇小说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蚂蚱生命力的顽强?文中的哪一个细节可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怎样理解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我”看来,蚂蚱是害虫,专吃庄稼,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从前有一个农夫种了五亩地,这一年恰逢干旱,农夫只得一担一担地从河里挑水来灌溉。一个工匠看见农夫这样辛苦,便告诉他,愿意帮他做一个水车,比用桶挑要轻松多了,而且灌溉农田很有效。
农夫说:“我不觉得水车比我的桶更好用,再说,等你做好水车,我的禾苗也许早就干死了。”
工匠说:“你挑的那点儿水,怎么能满足禾苗的需要呢?你的地恐怕很快就要光秃秃了吧。”
农夫不再言语,继续一担一担地挑着水;工匠摇摇头,走开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万福中学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答题纸
班级 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 (1)
(2)
14(1)
(2)

15 (1) (2) (3) (4)
(5) (6) (7) (8)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七、25作文
题 目 :






























600字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东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