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63  2018-01-25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3]
福建省上杭县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杭县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教学质量监测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按提示默写,任选5题作答。
(1)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6)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答案】 (1). 杨花落尽子规啼 (2). 归雁洛阳边 (3). 断肠人在天涯 (4). 逝者如斯夫 (5). 博学而笃志 (6). 切问而近思 (7). 正是江南好风景 (8). 一夜征人尽望乡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在这里,我们跟随莫怀戚到田野散步,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跟随朱自清寻mì春天的踪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我们还聆听了“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认识了聪明机灵的小朋友元方……通过学习,使我们深深感到徜徉于语文世界是多么快乐!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寻mì (_______) 教诲 (________)
(2) 解释文段中词语“聆听”的意思。(_________)
(3)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觅 (2). huì (3). 集中精力、认真地听。 (4). 删除“使” (或:删除“通过”)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此题要注意“诲”字应该读四声。(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聆听”指的是“认真地听”。(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画线句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该删去“通过”或“使”。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3. 请你参加班级“有朋自远方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偶尔使用典雅而简洁的古代文明用语,能平添一分儒雅之气。下列用语使用恰当得体的一项是(______)。
A.操场上碰到同学时说“久仰大名”。 B.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不吝赐教”。
C.归还所借之物时说“请笑纳”。 D.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父亲时说“令尊”。
(2)阅读以下两则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得到的启示。
【材料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 ——朱光潜《论交友》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交友方式,然而网上交友有利也有弊,现在请你说说网上交友的“弊”有哪些?(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交友能提高我们为人处世的能力,但交友要慎重(或与怎样的人交友很重要),要与好人交朋友。 (3). 示例:①网上交友毕竟不是面对面,互相之间无法真正了解,难得交上真正的好友。 ②现在网络骗子很多,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上当受骗。 ③容易使人逃避现实,不思进取。 ④容易接触消极或不健康的东西,受不良诱惑和影响而渐渐学坏。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能力,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A项“久仰大名”是初次与人见面的用语,不得体;C项“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恰当;D项“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用语不得体;B项得体。
(2)从材料中受到哪些启示,就是通过阅读材料,从中得出人生的道理或启示。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友谊可以让人快乐,也可以让人善良。第二则材料告诉我们只有朋友间的友谊才是最大的财富。综合两则材料可知,与怎样的人交朋友很重要。(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学生谈一谈网络交友方式的利弊,不设统一答案。作答时,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通顺合理即可。网上交友由于不够了解,容易上当受骗,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4. 课外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是_______所写的回忆性_______集。
(2)《五猖会》中回忆了童年的一件往事,表达出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请概括叙述这件事的经过。(___________)
【答案】 (1). 旧事重提 (2). 鲁迅 (3). 散文 (4). 示例:我小时候要去看难逢的盛大庙会——五猖会,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我背书,这犹如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待我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庙会已觉得索然无味了。
【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1)“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旧事重提》。(2)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五猖会》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
阅读古诗《观沧海》,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 请展开合理想象,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5. 示例一:萧瑟的秋风吹来,海上掀起巨浪,翻卷着,呼啸着,像要将宇宙吞没。示例二:秋风阵阵,海浪声声,诗人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翻滚,感慨万千。
6. 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建功立业的壮志,乐观自信的豪情。
【解析】
5. 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意思是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可以抓住“秋风萧瑟”想象秋天的风如何刮,声音如何,景象如何,秋风吹过海面掀起了怎样的风浪,注意想象要具体合情合理。
6. 此题考查诗歌的结构思路和思想情感,解答时要明白全诗结构并借助重点语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诗的题目是“观沧海”,诗歌第一句就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观”字引领下文,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这一句是虚写,写出了大海能够吞吐日月的雄伟景象,实际是作者在抒发自己要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
二、阅 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
(3)不逾矩 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
8.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不亦君子(有地位的人)乎
B. 三十而立(起,指奋发向上),四十而不惑(迷惑)
C. 温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可以为(做)师矣
D. 择其善者(善良的人)而从(听从)之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则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的感悟。
【答案】7. (1). 每天 (2).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 越过 (4). 迷惑 8. C
9. (1). 学习了,然后按时(或时常、经常)温习(或实习、演习),不也很愉快吗? (2).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展开余下试题10. 示例:这句话包含着一个普遍的道理:能者为师。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就说我们班吧,有学习成绩优异者,有绘画高手,有书法能人,有运动健将等等,多向他们学习,一定会获益匪浅。
【解析】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7.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日”在这里是名词用作状语,“每天”的意思。
8. 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有误,“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B项有误,“立”指的是独立做事情;D项有误,“善者”指的是“好的地方”,“从”是“追随”的意思。
9.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说”“知”“好”“乐”是此题中的关键词,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语言通顺、有条理。此题要注意围绕态度要谦虚,要善于学习的角度进行作答。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1. 摘抄。
(1)从第①段摘抄能概括第②段主要内容的一个词语:___________
(2)从第②段摘抄一个从听觉角度写景的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概括。
(1)第②段写了“我”童年的哪几件趣事?请分点概括(每点不超过4字)。(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探究。
(1)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句式来看,第②段写景的顺序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画线句中,“似乎”、“确凿”两个词放在一起会不会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赏析。第②段用词、造句都非常精妙。请举出一例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1. (1). 我的乐园 (2).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2. (1). ①遇蜈蚣 ②按斑蝥 ③拔何首乌 ④摘覆盆子 (2).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热爱(喜欢)和怀念(眷恋)之情。
13. (1). 从整体(全景)到局部,从次要到主要。 (2). 不矛盾。因为“似乎”是说自己童年记忆中的百草园不是只有野草;而“确凿”是说七八年前自己在百草园只看到野草。
14. 示例一: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肥胖”用得妙,惟妙惟肖地写出了黄蜂的形态,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示例二:如“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动词“窜”不单写出了叫天子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示例三:如“油蛉…,蟋蟀们…”这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给泥墙根一带带来的无限生机和乐趣,表现了愉快的心情,充满了童真童趣。
【解析】
11. 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第二段主要描写了百草园的优美景色以及其中的乐趣,所以可以用“我的乐园”来概括。“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中的“低唱”和“弹琴”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且是从人的听觉角度进行描写的,符合题目要求。
1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1)通读全段,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由于有字数限制,每个句子可以用动宾关系的短语进行概括,写出人物的主要活动。(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文段通过对百草园景色以及其中乐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
13.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是对百草园的全景进行描写,“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是具体的描写,“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是文段的主要描述对象。(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似乎”是针对自己的记忆而言;而“确凿”指的是现实是自己在百草园只看到野草,并不矛盾。
14.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此题可以从炼字的角度,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必须结合原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回答。


展开余下试题点睛:这题是属于自选角度赏析题,要求考生针对所给句子,调动品味语言方法的积累赏析句子。需要考生对考题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亩地的父爱
我上初中时,有一次趁星期天从学校回家,见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晾晒着刚从地里收获来的花生。而我家种植的仍旧是小麦,倔强的父亲始终认为老百姓以食为天,花生米难道能顿顿当饭吃?
晚饭时,闻着从邻居家飘来的煮五香花生米的味道,我抱怨父亲当时没选择种植花生,不然我现在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花生米,还可以带给老师和同学们吃。父亲骂我没出息,不像个男子汉。但母亲坚持要到邻居家买一些花生来给我吃,父亲却坚决制止,两个人继而发生了争执。我在心里站在母亲一边,因为我知道,父亲之所以急红了脸阻拦母亲去买花生,一定是虚荣心作怪,生怕邻居嘲笑他当初没种花生的失算。
父亲和母亲的争吵让家庭气氛很压抑。我因为第二天要早起赶回学校,就抱着对父亲的些许不满早早睡下。第二天刚睁开眼,一股扑鼻的煮熟五香花生米味道就飘了过来。我趿着鞋奔到灶间,见父亲蹲在地上往炉膛里添着柴,母亲正在蒸气弥漫中从锅里往外捞煮熟的花生。一定是母亲最终说服了父亲,从邻居家买来了这大半盆花生,我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
母亲说:“你爸在咱们都睡熟后,一个人冒着大风和小雨,悄悄到村里人秋收完以后的花生地,一镐一镐刨了一夜,把一亩多地深翻了一遍,才一粒一粒捡回了这大半盆花生,要亲手煮给你吃。”我心头一热,这才平生真正第一次细看蹲在灶间的父亲:头发花白、背微驼,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正把柴送进灶膛,虽然被灶膛中倒呛出的烟熏得不停咳嗽,但微眯的双眼分明透着一种笑意。
我这时才第一次发现父亲真的老了,也第一次看到倔强的父亲流露出笑来会这样充满温情。望着父亲放在灶旁烘烤着的湿透的衣服,我心里发热,泪往下流,滴在了那冒着热气的花生上面。
“不许吃着东西掉眼泪,要有个男子汉样!”父亲又大声教训我。我第一次感到父亲的吼声是这样的悦耳。
走出家门去学校时,我绕道到父亲夜间捡花生的那块地,见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冒着丝丝雾气。我的心口异常温暖,不只是我的衣服里揣着一包还未凉透的熟花生,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那被父亲深夜刨过的一亩土地,处处都在透着父亲对儿子无声的关爱。
那一亩地的父爱,让我终生无以回报。
15. 填空:本文以为_____线索,主要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我”对父亲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提示在下面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________)→ 不满 → (________) → 终生难忘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8.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9. 你认为如果把“一亩地的父爱”改成“伟大的父爱”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15. (1). 花生 (2). 父亲冒着风雨用一夜时间重翻一亩多地捡花生煮给“我”吃 (3). 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16. (1). 抱怨 (2). 感激
17. 运用了外貌、动作和神态描写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辛劳及慈祥,表现了父亲对“我”无言而厚重的爱。
18. ①照应标题,总结全文;②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19. 示例:不好。理由:①“一亩地的父爱”概括了文章所叙述的事;②点明了文章的中心;③用虚实结合的手法;④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⑤如果用“伟大的父爱”,则过于笼统抽象,不够形象具体。
【解析】
15. 此题考查对文章线索以及主旨的把握。回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意思,其次是把握关键词。文章记述了“我”埋怨父亲不种花生,想吃花生以及父亲翻了一亩地捡回花生的故事,可见“花生”是文章的线索。“你爸在咱们都睡熟后,一个人冒着大风和小雨,悄悄到村里人秋收完以后的花生地,一镐一镐刨了一夜,把一亩多地深翻了一遍,才一粒一粒捡回了这大半盆花生,要亲手煮给你吃”流露出对父亲的爱与感激。

17. 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以及具体情节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头发花白、背微驼,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停咳嗽”是动作描写,“微眯的双眼分明透着一种笑意”是神态描写,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字里行间流露着深深的父爱。
18. 此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从结构上来看,“那一亩地的父爱”与题目相照应;从内容上,“父爱,让我终生无以回报“是文章主题的体现。
19. 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分析能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一亩地的父爱”既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同时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而“伟大的父爱”过于笼统,没有吸引力。
三、作 文
20.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题一:请以“那件事,我真后悔”为题目,完成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题二:请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答案】那件事,我真后悔
每个人都有后悔的时候,只不过各有各的不同,如果你细细感受一下,会令你的心永久不能平静。
上个星期,我在流行前线(小店的名字)充完Q币后,便兴高采烈地回家。
一回到家,就赶紧趴在电脑前查询Q币是否充进去,太好了!是真的!我高兴得连蹦乱跳。也许大家都会问我为啥那么兴奋,原因有两点,其一怕买到假Q币,现一查询证明是真的;其二有了充值的Q币,觉得又可以在电脑游戏王国大玩一把了。但凭着自己的直觉,那么一点点Q币也许玩不了几天,所以过了一会儿,兴致开始消失,总嫌Q币太少,心想:如果我有更多Q币就好,以后玩Q就更不用愁了!想到这里,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一种念头,想到了一位朋友,他的Q号里有许多Q币,而且我也知道他的Q号和密码!嘿嘿!只要拿点不就解决问题吗?谅他也不知道是谁干的于是,我就大胆地打开了他的Q号,果然不出所料,里面有60多枚Q币,我毫不犹豫地随手拿走。
回想起来,我非常后悔,自己怎么能做出这种事,他也是花钱买的Q币啊!也曾经为了这些Q币搭上了自己的零花钱,而这些零花钱又是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上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