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23  2018-02-02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3]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17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登陆http://www.zhengrui-study.com查询个人分析报告。
一、选择题(共33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遒(qiǘ)劲 笨拙(zhuó) 戕(qiāng)害 锲(qiè)而不舍
B.灰烬(jìn) 扁(biǎn)舟 缱绻(quǎn) 寥(liáo)寥无几
C.帷(wéi)幕 符(fú)箓 庇(bì)护 茕茕孑(jié)立
D.摇曳(yì) 给予(jǐ) 眷(juàn)属 命途多舛(chuǎ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B.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篇,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D.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谴”,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3-4小题。
北国的“蛰居异境”、闽粤的“气候异状”、江南的“特异恩惠”,这三处“异”凸现了“我”对江南冬日深深的喜爱和由衷的感恩,也说明了这种自然的恩赐不是常能享受得到的,尤其在这“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当然,不同的气候也各具妙赏,【甲】而达夫对于江南冬景的一见钟情,实乃其乡土情结、文化情结、审美情结、隐逸情结、及爱侣王映霞带给他的幸福与满足所致。
【乙】生于此长于斯的江南才子,在历经了十余载的民国凄凉和慌张颠沛之后,在日日夜夜“人来海外名方贱,梦返江南岁已迟。”的感慨之后,在心心念念的唯我江南的家园梦氤氲得浓而又浓的时候,【丙】1933年,达夫伴同他的爱侣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修筑了他们的爱巢——“风雨茅庐”。
3.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凸现 B.由衷 C.一见钟情 D.氤氲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看着窗外的大海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B.恰恰是在这贵族府第简陋的侧屋里诞生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而且为欧洲音乐增辉。
C.闻一多的《死水》、艾青的《北方》、舒婷的《双桅船》,这些心忧天下、关注社会的作品,难道无不折射着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使命感和深切的忧患意识,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吗?
D.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浏览完整试题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数丢掉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 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 ,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②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 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A.彻悟 想象 沉浸 领会 B.醒悟 幻象 沉沦 领会
C.彻悟 幻象 沉浸 领略 D.醒悟 想象 沉沦 领略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闻者彰(清楚) 或师焉,或不焉(或者)
B.声非加疾也(洪亮) 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C.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君子不齿(提及)
D.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假舟楫者(借助)
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9.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船的人,并不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B.受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疼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育他们;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自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享有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独特。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飘荡,茫然地越过无边无际的江面。
10.下面的文字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
B.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关羽字云长。
C.古代天文历法中,“望”即指“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即望”就是阴历十六日。“朔”为阴历每月初一,“晦”为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D.《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西汉刘向整理定篇。荀子提倡性恶论,重视后天教育的作用。
1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 ,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
①窗临远阜 ②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
③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 ④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
⑤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 ⑥门对长桥
A.②⑥①③⑤④ B.②④①③⑥④ C.⑤④②①③⑥ D.⑤②③④⑥①
二、语言文字运用(5分)
12.某中学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对该校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做了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读图后回答问题。(5分)
(1)从图书用途角度简要概括借阅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40个字)(3分)
(2)根据调查情况向同学们提出阅读建议。(不超过30个字)(2分)
学生图书借阅情况统计(百分数为所借图书的比率)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6题。(20分)
移家琐记(节选)
郁达夫
“流水不腐”,这是中国人的俗话,“Stagnant Pond”,这是外国人形容固定的颓毁状态的一个名词。在一处羁住久了,精神上习惯上,自然会生出许多霉烂的斑点来。更何况洋场米贵,狭巷人多,以我这一个穷汉,夹杂在三百六十万上海市民的中间,非但汽车,洋房,跳舞,美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不到,就连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移家的心愿,早就有了;这一回却因朋友之介,偶尔在杭城东隅租着一所适当的闲房,筹谋计算,也张罗拢了二三百块洋钱,于是这很不容易成就的戋戋私愿,竟也猫猫虎虎地实现了。①小人无大志,蜗角亦乾坤,触蛮鼎定,先让我来谢天谢地。
向晚雨歌,电灯来了。灯光灰暗不明,问先搬来此地住的王母以“何不用个亮一点的灯球”?方才知道朝市而今虽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决不是世外的桃源,这样要捐,那样要税,居民的负担,简直比世界那一国的首都,都加重了;即以电灯一项来说,每一个字,在最近也无法地加上了好几成的特捐。“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这是几年前做过的叠秦韵的两句山歌,我听了这些话后,嘴上虽则不念出来,但心里却也私地转想了好几次。腹诽若要加刑,则我这一篇琐记,又是自己招认的供状了,罪过罪过。
三更人静,门外的巷里忽传来了些笃笃笃笃的敲小竹梆的哀音。问是什么?说是卖馄饨圆子的小贩营生。往年这些担头很少,现在却冷街僻巷,都有人来卖到天明了,百业的凋敝,城市的萧条,这总也是民不聊生的一点点的实证罢?
新居落寞,第一晚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总睡不着觉。
夜来的雨,是完全止住了,可是外貌象马加弹姆式的沙石马路上,还满涨着淤泥,天上也还浮罩着一层明灰的云幕。路上行人稀少,老远老远,只看得见一部漫漫在向前拖走的人力车的后形。从狭巷里转出东街,两旁的店家,也只开了一半,连挑了菜在沿街赶早市的农民,都象是没有灌气的橡皮玩具。四周一看,萧条复萧条,衰落又衰落,中国的农村,果然是破产了,但没有实业生产机关,没有和平保障的象杭州一样的小都市,又何尝不在破产的威胁上战栗着待毙呢?中国目下的情形,大抵总是农树及小都市的有产者,集中到大都会去。在大都会的帝国主义保护之下变成须民地的新资本家,或受成军阀官僚的附属品的少数者,总算是找着了出路。他们的货财,会愈积而愈多,同时为他们所牺牲的同胞,当然也要加速度的倍加起来。结果就变成这样的一个公式:农村中的有产者集中小都市,小都市的有产者集中大都会,等到资产化尽,而生财无道的时候,则这些素有恒产的候鸟就又得倒转来从大都会而小都市而仍返农村去作贫民。辗转循环,丝毫不爽,这情形已经继续了二三十年了,再过五年十年之后的社会状态,自然可以不卜而知了啦,社会的症结究在那里?唯一的出路究在那里?难道大家还不明白么?空喊着抗日抗日,又有什么用处?


展开余下试题②一个人在大街上踱着想着,我的脚步却于不知不觉的中间,开了倒车,几个弯儿一绕,竟又将我自己的身体,搬到了大学近旁的一条路上来了。向前面看过去,又是一堆土山。山下是平平的泥路和浅浅的池搪。这附近一带,我儿时原也来过的。二十几年前头,我有一位亲戚曾在报国寺里当过军官,更有一位哥哥,曾在陆军小学堂里当过学生。既然已经回到了寓居的附近,那就爬上山去看它一看吧,好在一晚没有睡觉,头脑还有点儿糊涂,登高望望四境,也未始不是一帖清凉的妙药。
天气也渐渐开朗起来了,东南半角,居然已经露出了几点青天和一丝白日。土山虽则不高,但眺望倒也不坏。湖上的群山,环绕的西北的一带,再北是空间,更北是湖外境内地发样的青山了。东面迢迢,看得见的,是临平山,皋亭山,黄鹤出之类的连峰叠嶂。再偏东北行,大约是唐栖上的超山山影,看去虽则不远,但走走怕也有半日好走哩。在土山上环视了一周,由远及近,用大量观察法来一算,我才明白了这附近的地理。原来我那新寓,是在军装局的北方,而三面的土山,系遥接着城墙,围绕在军装局的匡外的。怪不得今天破晓的时候,还听见了一阵喇叭的吹唱,怪不得走出新寓的时候,还看见了一名荷枪直立的守卫士兵。
“好得很!好得很!……”我心里在想,“前有图书,后有武库,文武之道,备于此矣!”③我心里虽在这样的自作有趣,但一种没落的感觉,一种不能再在大都会里插足的哀思,竟渐渐地渐渐地溶浸了我的全身。
13.“我”为何移家?请结合文章首段进行概括。(4分)
14.赏析第一段①和第六段②中画横线的文字。(4分,各2分)
15.原文中用③处画波浪线的文字来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6分,选择题每题3分)
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居住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命名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十分之一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怪 非常:非同寻常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醉则更相枕以卧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寄蜉蝣于天地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说理性游记,文章前面写游山,后面谈道理,即事说理,所阐述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B.作者对西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表示惋惜。
C.文章第四段借仆碑反悔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D.文章最后一段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这是古代游记常用的格式。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21-22题。(8分)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此诗是苏轼在杭州任太守时所作,此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
21.请对诗歌前两句中的“擎”“傲”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三)课文默写(8分)
23.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四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斌》)
(4)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
五、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默罕默德
“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
——叶芝(爱尔兰)
先哲告诉我们,人得用面包去换“水仙花”;而叶芝却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在生活中更看重的并非花朵。对上述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方,或你有自己更好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C(A笨拙zhuō B扁舟piān D摇曳yè)
2.A(B“浮想联篇”应为“浮想联翩”;C“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D“消谴”应为“消遣”)
3.C(使用错误,改为“情有独钟”。)
4.C(“隐逸情节”后的顿号去掉;B“梦返江南已迟。”此处的名句去掉。)
5.D(A“看着……鸣叫”搭配不当;B递进关系语序不当;C否定失当。)
6.C(“彻悟”比“醒悟”程度更重;“想象”是动词,“幻象”是名词;“沉沦”指陷入罪恶的、痛苦的境地,“沉浸”指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领会”侧重有所体会。)
7.A(或:有的人)
8.D(都表转折。A这些/的。B句末语气词/句中停顿。C大概/他们的)
9.D(“茫然”翻译错误,应为“浩荡渺远的样子”。)
10.B(关羽字云长,属于名与字相关性。)
11.A(②承上文语境,“河流边三五人家”点出描述对象;考虑到句式内容上的对应,⑥①连在一起,⑤“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总结⑥①③内容,④“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承接⑤中的“冬日农村图”,与下文语境中的“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呼应。)


展开余下试题12.(1)不同用途的图书借阅量相差悬殊。应试类图书借阅量很大,文学和科普图书很小。
(2)为提高精神品位,请注重阅读文学和科普类图书。
13.①跟“我”的个性有关,一个地方住久了,精神上习惯上会颓毁;②经济上的因素,洋场来贵;③杭城是“我”的私愿,很早就有住在杭州的想法。(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14.①用典、用语诙谐,自我调侃,表现“我”一朝私愿得偿,自得其乐的情状。(手法任答出一种并分析即可得分)②“搬”字拟物,生动地写出了“我”心不在焉,边走边想的情状。(答出“开倒车,比喻”1分,写出“搬”字拟物并分析即可得2分)
15.①农村破产、都市有破产的威胁,“我”忧心忡忡;②思考社会的症结,思考中国的出路;③个人命途的没落,不能在大都会容身的哀思。(每点2分)(答“环境的不适应”、“新居落寞”,可以给1分,其它答案如“生理原因”、“认床”等则不给分)
16.①有利于文章主旨的表达,突出了渗透在文字背后的“人生没落、无处安身的哀思”。②前面的自我安慰与文末的哀思可以形成情感的反差,这种强烈的反差,可以更明确的表现表层诙谐,实则是浓重的哀伤、忧思、无法排解的苦闷的情感;③结构上,点题,与开头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每点2分)
17.B(名,说出)
18.D(“……的原因”A表并列/表修饰;B那么/表转折;C引进对象,对于/在)
19.B(作者并没有为古人惋惜之意。)
20.(1)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落实“既”“咎”“极”及大意,3分)
(2)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落实“随”“怠”“至于”“相”及大意,4分)
21.擎 :拟人。“举、向上托”之意,把荷叶亭亭玉立,如伞般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傲:拟人,有“傲然、高傲”之意,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特点。(“擎”、“傲”语义理解及修辞手法各2分)
22.①借代,用“橙黄橘绿”来表明秋日虽然百花凋零,却也是各种水果成熟的时节,另有一番美好;②诗人用“橙黄橘绿”,比喻人到壮年,虽忆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寄寓、劝勉)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字面意思理解2分,深层语意理解2分,共4分)
23.(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2)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4)举匏尊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5)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4.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61.240.237.57)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9+1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