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31  2018-02-1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育才中学2016级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孙守名 韩海燕 纪爽 张颜)
说明:本试题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笔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养育了自己故乡的热爱与依恋和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是屈原人格美的完整体现,融入到了屈原的一生之中。
B. “无求”与“苏世”既是屈原的两条做人准则,又是作者对他“独立不迁”人格的进一步补充与阐释。
C. 渔父不满社会的黑暗,成为了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但终究还是选择随波逐流;而屈原则始终坚持原则,不肯同流合污。
D.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是指头脑清醒,是非明辨,这既表现了屈原对正直的追求,又体现了他对真理的维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接着通过大量引用相关作品来分析其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 文章借渔父来衬托屈原,从而突出屈原即使会陷入孤立,也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的人生观。
C. 文中引用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D. 文章紧密围绕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美,分别从他的人生经历和相关作品两个维度来分析其人格的具体表现。
3.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或许只有在自己的祖国实现其“美政”理想,屈原才不会选择投身汨罗江,以死明志。
B. 有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的事实叙述,我们便可以确定屈原与渔父的回答确有其事。
C. 勇气支撑着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也正因此,他即使明知自己会和鲧一样悲惨,也决不屈己从俗。
D. “独立不迁”的人格使得屈原面对社会的黑暗,始终保持清高的人格和清醒的头脑,决不随波逐流。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A“对养育了自己故乡的热爱与依恋和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是人格的核心,而非完整体现;C原文说“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有猜测的意味;D原文引用“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是为了证明屈原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2.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引用王逸是为了证明“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引用司马迁是为了证明确有其事。而这两处最终都是为了证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美。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说“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何等的勇气啊”,并没说“勇气支撑着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砸 琴(节选)
张炜
琴棋书画,琴是摆在第一位的。琴是中国古琴,但延续到后来,各种琴都受人喜爱了。这里的人特别喜欢一种蟒皮制成的琴,因为它的声音仿佛来自海滩深处,听起来格外撩动人心。许多人听了,都觉得这声音有一种说不清的诱惑力。由于专门的乐器店少见这种琴,所以就要倚仗当地的制琴师傅。有名的师傅都是祖传的,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遵守传儿不传女的老规矩。爱琴的人不一定是弹琴的好手,他们只是爱,只是精于收藏而已。收藏是一种奇怪的嗜好,是一种癖,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
有一位有名的制琴师,出自他手的琴在方圆几百里都享有盛名。他会制作好几种琴,然而最有名的还是那种蟒皮琴。城镇的一户收藏世家存有一把上百年的古琴,一切保护良好,唯有蟒皮裂开了。无奈中也只有找这个制琴师傅重新镶造了。内行人都知道,一把琴的高下贵贱,最关键的就是这蟒皮的搭配与选择,更有制作功夫的粗精。凡艺术都倚仗灵感,制琴当然是门大艺术,而这门艺术的学问就在琴体与蟒皮之间。收藏家因为爱琴,心思不用在别处,所以家里的经济营生一般,虽然不算家徒四壁,可也好不了多少。他好大年纪才娶了一个妻子,两年后生子,老年得子疼爱得不得了,平时他和妻子与孩子是须臾不能分离的。
他的家住在城镇边缘,靠近一片林子,这里常常有一些野物跑出来玩儿,他与妻子从不伤害它们。有一天妻子正在家里灶上忙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出门去了,她一时也没在意。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尖叫声,她一听是自己孩子的声音,就不顾一切冲了出去。原来孩子只戴了个红肚兜,这会儿蜷在一个草垛旁边,不远处就有两只豺狗模样的东西,它们一纵一纵地围着孩子跳,只是不敢近前。她拿起柴棒驱赶它们,到了跟前一看,只见一条不大的蟒蛇用身子围住了孩子,高高探起的头颅四处盯视,身上满是鲜血和伤痕。她吓得不敢喘气,定下魂来才知道是这条蟒蛇刚才与两只豺狗搏斗,救下了孩子的一条性命!她呼叫孩子时,那条蟒蛇就用嘴巴摩挲着孩子的腮,孩子很快就不哭了。这时蟒蛇才把身子放开,在一旁看着她把孩子抱起,缓缓地爬回了林子里。她最后一眼记住的,就是这条蟒蛇脖子处有一块金黄色的大斑。
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这时他的宝贝古琴已经送到那个师傅手中许久了,对方回答说这种事急不得。大约又过去了一个月,制琴师傅终于把修复的古琴拿回来了。这一天算是一个重要日子,男人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他洗了脸洗了手,又换了衣服才去接那把琴,就差没有焚香沐浴了。制琴师傅当即拨弄了那把琴,声音韵味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这把价值千金的古琴就算重生了。
师傅走后,妻子凑近了正在低头抚琴的丈夫,抬头端量了一下,突然大声喊叫起来。她说她认得这蟒皮上的斑纹,这肯定是那条蟒蛇的皮。她这一叫,男人脸都白了。他赶紧放了琴,然后出门追赶制琴师傅。


展开余下试题他拦住那个人,开口就问蟒皮的来历。师傅说,要为这把古琴寻找合适的蟒皮就难了,所以才拖了这么久,家中贮存的所有原料都不合适,而自己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这种琴需要配的是年纪合适的雌性蟒皮,还要有金环扣的,就是脖子上长了一种奇怪金斑的,这样的蟒皮会发出一种金声。师傅长叹,然后一脸欣慰说,他为了这把古琴不得不四处寻觅那种蟒皮,几次都想作罢,巧的是本城一个老猎人告诉他,说海边林子里就发现过这种蟒,于是他约了好几个猎人,徘徊在林子中数日才得手。
男人一声不吭回去了。这时妻子已经把那把古琴归到了专门的屋子里,这里藏有几十把琴。男人脸上一点儿血色都没有,他对妻子点点头,然后抄起一把锤子就进了藏琴的屋子。
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
4.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介绍古琴制作恪守祖传方式,工艺精益求精,使用的材料也颇有讲究,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使小说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B. 从收藏家爱琴如痴,几乎家徒四壁,好大年纪才结婚生子,到最后怒砸古琴,小说表现了他从痴迷收藏到迷途知返,最终懊悔玩物丧志的心理历程,可谓波澜起伏。
C. 收藏家回来后特意去找但没有找到那条蟒蛇的情节交代,蕴含了收藏家对蟒蛇的感激,对它伤势的担心,以及因没找到而产生的失落和愧疚。
D. 小说写制琴师为了找到合适的蟒皮来修补古琴,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等待,甚至冒险捕蛇取皮,可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传统技艺得以延续下去的关键,这也是作者要突出的主题。
5. 小说以“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结尾,在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 作者着力刻画制琴师和收藏家这两个人物,你认为各有什么深意?
【答案】4. A 5. ①丰富人物形象,凸显收藏家品质中爱护生灵、知恩感报的可贵品质。②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曾经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的收藏家竟然砸毁了所有的古琴,出人意料,但前文对收藏家的善良和爱心已铺垫得十足,所以此举也在情理之中。③砸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艺术和生命关系的思考。④照应文章的题目“砸琴”。
6. ①主要肯定了收藏家安贫重情,护爱生灵,知恩感报,朴淡轻利的传统理想人格。②收藏家砸琴背后寓含了作者的反思:真正的艺术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纯洁的情感,不能以残害生命作为代价的。③制琴师是次要人物,对他的刻画暗示了传统艺术传承中仍有残害生命、违背人性的阴影,促人警醒。
【解析】
4. 试题分析:B.收藏家砸琴并非是迷途知返,亦不是懊悔自己玩物丧志,而是了解真相后异常痛苦、震惊,对蟒蛇被杀产生了极度的痛惜和愤怒,对自己先前的收藏爱好更是厌恶和悔恨。C.这个情节并未表现出收藏家的愧疚之感。D.此项陈述不是本文突出的主题。本文的主旨是对隐藏在传统艺术文化中残害的生命谴责,对收藏家安贫重情,护爱生灵,知恩感报,朴淡轻利传统理想人格的一种肯定,对淡泊、静雅、爱善、心有定持、远离浮躁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欣赏。
5. 试题分析:题目问,小说以“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结尾,在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有什么作用,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结尾)的作用的把握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小说的内容。可以从情节本身的表达效果角度思考,小说以“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结尾,并不是无源之水,前文已有了情节上的交待和铺垫,他儿子被两中豺狼所围,蟒蛇救了孩子,当妻子告诉他时,已然发现他请人修补的琴所用的皮正是救了她儿子的那条蟒的皮,于是他心痛懊悔不已,砸了所有的琴,这个举动在情理之中。但这把琴又是他这位“收藏世家存有一把上百年的古琴,一切保护良好,唯有蟒皮裂开了。”师傅修好之后,“这把价值千金的古琴就算重生了”。而他却一口气全砸了,出乎人的意料。可以从情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角度思考,,能表现收藏家爱护生灵、知恩感报的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可以从表达主旨的角度考虑,砸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艺术和生命关系的思考。还可以从情节与标题的关系角度思考,照应文章的题目“砸琴”。当然,还可以从结尾情节与开头的关系角度才思,但本文结尾与开关没有照应关系。
6. 试题分析:题目问,作者着力刻画制琴师和收藏家这两个人物,你认为各有什么深意?考查学生对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当然是为了表达主旨的需要。小说中形象有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主要形象要具有代表情,典型性,小说正是通过一定环境中的主要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表现来表达主旨的。次要人物形象有时是为了和主要人物形象形成烘托或对比,当然次要人物一样也能为表现主旨服务。制琴师是次要人物,文本除了表现他高超的修琴技艺,通过他亲口说所修琴皮是在海边林子里所捕之蟒的皮修好的,
也暗示着,他人性中的阴暗面,他传承托的同时也在残害生命。本文重点要表现的是小说主人公收藏家安贫重情,护爱生灵,知恩感报,朴淡轻利的优秀品质,并对此表示赞美。但他砸琴行为的出蕴含着深意,真正的艺术不应以残害生命作为代价。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0月9日,是第48届世界邮政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透露了一个重磅信息:“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全球快递业务增长中,中国贡献了四成。”据了解,顺丰、中通等6家企业成功改制上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业务规模已进入世界邮政前三强,创造了中国服务业和世界邮政业发展的奇迹。
随着快递行业体量不断增大,如何优化快递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中国邮政集团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周焕德看来,快递末端建设还存在不少的短板:“网点分布不均现象较为突出,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表现在标准不统一、配套设施不完备、功能分区不科学;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重视不够,对网点硬件建设和服务软实力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摘编自郭丁源《中国快递业还缺几个国际巨头》,2017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材料二:

(数据KS5U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高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呼唤更精细的现代治理,而法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根据相关规定,“收寄快件未查验寄件人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或者发现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实仍予收寄”,快递公司就要遭罚。
一个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靠行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就能完全得以解决,尤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条例重点关注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直击快递业发展的隐患和瓶颈。要落实“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既需要整个快递业为数据“加把锁”,也呼唤管理部门在监管上“站好岗”。从数据流通环节看,只有尽快实现信息数据的“总对总”共享,才能确保实名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与邮政总局之间单向封闭流动。其实,从手工分拣到快递机器人,从几日达到当日达,国内快递业从未停止自我升级的步伐;从一家独大到多家放开经营,行业改革一直在路上。只不过,当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之时,注定要求治理的脚步也相应加快。
(摘自何鼎鼎《加速补齐快递业的治理短板》)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四:
日本快递企业只有21家,且每年快递业务量的92%都集中在大和运输、佐川急便、日本邮政三家快递企业,这些快递企业无论是从营业网点的深度、广度,还是企业的设施设备、各级转运中心都有很大规模,这为企业打造统一的、标准的服务质量,快速而高效干支线运行和一体化的管理提供了支撑保障。反观我国,几千家的快递公司,每一家的公司都小规模,快递行业的各种资源都碎片化,在这样的现状下要使整个行业高效、快速、低成本运行的难度很高。
在日本,日本邮政专攻普通邮件业务,大和运输等民营企业专攻小包裹业务,DHL等外资企业专攻国际包裹业务,佐川急便等物流企业专攻综合物流业务,整个市场是“差异化竞争、专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战略。从单个日本快递企业成长历程来看,其业务开拓也是一直专注于专业化方向的客户消费心理、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多样化、高质量的快递及相关的运输服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及范围经济性效益。反观中国,数以千计的快递企业均提供标准快递服务,造成整个行业在价格上的肉搏,陷入“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怪圈。中国快递行业应充分挖掘快递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合理的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挖掘行业新的赢利点。
(摘编自肖玉徽等《日本快递业现状对我国快递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7. 下列关于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对全球快递业增长的贡献达到40%。
B. 要解决快递产业遇到的问题,必须更多地依靠快递行业的自律以及市场竞争的调控。
C. 要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既需要快递业为数据把关,也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
D. 中国快递行业在充分挖掘快递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等方面,与快递业发展的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网点分布不均,资源碎片化,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不够重视,这些都是我国快递末端建设的缺陷。
B. 根据材料二中快递业务收入及增速两项数据,我们能够明确,2006—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收入一直呈增长的态势。
C. 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增速以2012年为界呈现出不同特点,之前6年增速一直在提高,之后4年则是有升有降。
D. 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是限制快递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受到《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的重点关注。
E. 日本为了解决快递资源碎片化的问题,便将快递业务量集中在规模大、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少数几家快递企业。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促进我国快递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答案】7. B 8. BD
9. (1)优化快递末端网络建设;(2)加强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和行业自律;(3)整合行业内的资源,扩大企业规模,降低运行成本(或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步伐);(4)细分快递市场,提高行业集中度,提供高质、差异化服务产品。
【解析】
7.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曲解文意,原文为“一个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靠行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就能完全得以解决,尤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而非选项中的“必须更多地依靠快递行业的自律以及市场竞争的调控”。
8.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A项,“资源碎片化”不属于“快递末端建设”;C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2008—2009年的增速是下降的;E项,“日本为了解决快递资源碎片化的问题”,于文无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①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己。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②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③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注】①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侍御。②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③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B. 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C. 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D. 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州师令君范”,按照古代称谓习惯,这个人是赵州人师范县令,“赵州”是其籍贯,“师”是其姓,“令君”是其官职,“范”是其名。
B. “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 “辛卯”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干支指天干和地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 会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参加考试的为各省乡试考中的举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沣性格刚直不阿。和珅掌权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巴结和珅,通过走他的门路得到提拔重用,只有钱沣敢于用奏章向皇帝揭发和珅的罪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济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