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23 2018-02-10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3]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第七次质量检测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出题人:蔡红录 审题人:周菲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精神失衡的东西。王维创作的禅味诗,体现出了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在其亦官亦隐的日子里,在让他深为不满却又深感无奈与无力的现实面前,他只得将其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凭借其奉了大半生佛的直觉与经验,在其内在的精神境界里,为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创造、建构出了一种存在意义,即在诗的王国与信仰的殿堂里安顿生命、净化灵魂。同时,王维之所以那样做,也是一位有文化良知与文化人格、有着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的文化人在竭力追求中保护其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是其感性与理性相互撞击、相互渗透并最终是理性居了上风的结果。
(节选自刘建琼《论王维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有删改)
1.下列对“王维禅味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它是王维为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等而创作的诗歌。
B.它的“空寂”“无我”特点在《酬张少府》诗中得到体现。
C.它因王维在诗歌创作时引入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而得名。
D.它“敛势的空间体验”特点主要表现为将自己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
2.“王维禅味诗”的形成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家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王维成为一名“习佛士”,这是其诗作具有抹之难去的禅味的主要原因。
浏览完整试题
B.由于不敢触及时事,王维只得转而研究抽象的宗教和精神问题,从而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启示或灵感。
C.王维对当时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只能借助奉佛的直觉与经验,写诗来寄托信仰,抒发不满情绪。
D.王维有文化良知与人格,有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禅味诗是他追求和保护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之名,主要是因为他的诗作常能体现“禅味”,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B.王维将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的做法,是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了他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
C.“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借渐行渐远的渔歌,表现出王维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的感受。
D.“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中“归”“闭”二字,体现出诗人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韩山拾得
黄孝阳
韩山拾得,我的高中同学。
他爹叫韩山,一个老鳏夫,瘸了半条腿,还能跑得飞快,挤进汽车站前看热闹的人堆里,抓起竹篮没肯再撒手——竹篮里躺着一个不足百日的弃婴。
韩山拾得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班上几个横蛮惯了的男生,不高兴了,把他打一顿;高兴了,也把他打一顿——说这叫打日本鬼子。瘦小的他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警察瞪起眼珠子,“叫你爹来!”
韩山拾得绝食三天。在县搬运站当厨师的韩山拗不过儿子,买了包阿诗玛烟,到派出所见人就低头哈腰。
韩山拾得回到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喊了几声“韩山拾得”,他不起身。老师大怒,喝令他出去。隔不多时,他回来了,身子发抖,脸白得吓人。
众目睽睽下,他攥着根粉笔,哆哆嗦嗦,在黑板上写下“韩小山”三个字。接着,他把揣在裤兜里的左手慢慢拿出来,把左手紧握着的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脑袋上。血咕噜一下冒出来了。他晕了。
他忘掉说一句话:“以后谁再叫我韩山拾得,我就这样砸死他。”不过就算他说了也没用。大家都觉得他脑子是坏掉了,连最胆小的女生也敢在他经过时往地上吐唾沫。
终于,他用锄头敲破同学的脑袋,他退学了。等到我参加高考那年,他已经成了县城赫赫有名的小山哥。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狠手辣,马仔众多。
城北的金刚在影剧院看戏,把脚跷到前排,把甘蔗渣吐到韩小山衣领里。韩小山回头扔过句脏话。金刚把甘蔗在韩小山脑袋上敲成两段。两伙人打起来。韩小山这边寡不敌众,被金刚一伙拖到影剧院门口吊成沙包轮流踢打。
韩山路过瞅见。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厨师急眼了,挥舞着刚在游麻子那儿磨快的菜刀,要与人拼命。金刚脱掉外衣,往手臂上一缠,大吼一声迎上去。韩山的菜刀被打掉。父子俩被面对面吊起。
但金刚只得意了不到半个小时。搬运站七十二条大汉拿着铁链、撬棍出动了。让县公安局头疼不已的金刚团伙从此匿迹。韩小山一战成名。
从韩山拾得到小山哥,是三年。
从小山哥到韩山拾得,是二十年。
我是在街头偶遇韩山拾得的。他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父亲,站在洒满金秋阳光的梧桐树下。我喊出他的名字,一眼认出那个断了左手巴掌的老人。1990年搬运站解散,韩小山的日子一落千丈。在一次赌牌时,他押上了左手。底牌揭开,韩小山操起刀,对自己下不了手。对方问他是否要帮忙。这时韩山又出现了,一刀下去,血泪横飞。
“就在那一天,我才真正长大成人了。”
他没有细说他这二十年。我早有耳闻。他先是靠贩卖辣椒、香菇等农产品攒了一笔钱,再承包县罐头厂做起出口外贸,生意做得很大,日本是主要销售市场。这可能是他把名字改回去的缘由,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寒山与拾得两位唐代高僧广为人知。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我想起寒山这句话,下意识地说了出来。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这种境界是和尚修的” 韩山拾得脸上的笑容不无嘲讽,“猪什么都能忍,到头来还是要挨上一刀。”
“那你为什么又叫回韩山拾得?”我问。
他没有回答我,顺手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烟斗,点燃,深吸一口,再弯腰塞入父亲嘴里。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又惬意。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如同鸟羽,轻轻地覆盖在他的肩膀上。
梧桐树下是一家老人用品专卖店。一位眉目温婉的女子走出来,向我点头致意。我认得她。黄梅英,韩山拾得的妻子,当年我们学校的校花。
她接过轮椅,挥手与我告别。我进店打算给父母买一些冬天里的衣裤,看店的小妹喜气洋洋,打电话的声音跟唱山歌一样:“姨,黄姐今年又在我们这儿订了一大批货,你赶紧发货。羽绒棉被,还是波司登的,38床;鸭鸭的雪地棉鞋,男款76双,女款……”
我纳闷了:“这些都是黄梅英订的?”
“是呀,你认得她?黄姐的老公,哎,就是韩老板,去年在他开发的池头新寓旁边搞了家疗养院,跟星级宾馆一样。县搬运站的职工,哪怕只在那儿待过一个月,男的满五十五周岁,女的满五十周岁,又或者身有残疾的,都可以去,吃的住的用的,全部免费呀。这些人上辈子真是积德修福了!”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韩山给儿子起名“韩山拾得”,一方面是因为儿子是自己拾得的弃婴,一方面是希望儿子能像寒山、拾得那样在生活中学会隐忍,免于灾祸。
B.韩山能为儿子在别人面前低头哈腰,也能为保护儿子与人拼命,这些情节表现了他对儿子深厚无私的爱,这种爱最终改变了儿子命运的走向。
C.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阳光”比作“鸟羽”,生动而诗意地表现了阳光的温暖柔和,也暗示了韩山得到的悉心呵护。
D.“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小说借助“我”的所忆、所见、所闻串联情节,展现人物形象,也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5.小说中的韩山拾得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主人公名字和称呼的变化为线索来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21分)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坠,殒焉。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逾年而举森。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①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
展开余下试题
历左布政使,就擢巡抚右副都御史。入为刑部右侍郎,改户部。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称为“三平”。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
是时,登极②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诏皆如所请。帝尝命中官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即,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
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乡人为立报功祠。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
(节选自《明史•马森传》,有改动)
[注]①嬖(bì):宠爱。②登极:皇帝即位,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昭陵(北京十三陵)。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屡驳疑狱 狱:案件
B. 不能副经费 副:相符,相称
C. 视往岁有加 视:比
D. 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谢:告别
8.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马森为人耿直的一组是(3分)( )
①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
②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③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
④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⑤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人而杀死妻子,马森不顾地方最高长官的反对,最终将那位进士绳之以法。
B.马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
C.马森认为自己的筹划只能解燃眉之急,皇上也未能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众的元气,建议广开言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D. 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养老送终。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被重新起用。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4分)
(2)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4分)
(3)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11分)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李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睛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E.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1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默写(14分)
13.根据情景,默写句子(14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面对同屋学生的衣着光鲜,如同神人,而写自己虽然敝衣遮体,却无羡慕之意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引用神话传说为其文增添了浪漫色彩,“ , 。”
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3)屈原在《离骚》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以历史往事说起,表达了一个人的成功总是离不开非常机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古代诗人常常借用动物的啼叫来渲染某种意境,
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也用此来方法表现迷蒙凄异的意境让人倍增伤感的句子是“ , 。”
(6)《夜雨寄北》中,作者以问归期切入,再写秋雨饱涨秋池,亦写出了思念之切和心中饱涨的思绪涌动的句子是“ , 。”
(7)《泊秦淮》作者即景感怀,目睹唐朝国势日衰,无限感伤。借夜泊金陵写景入题,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的二句是:“ , 。”
三、语言基础应用(21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②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③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④“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彪炳千古。
⑤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⑥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 ②⑤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城关中学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为山区百姓义务投递邮件,几年来没有丢失一封信,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局限。
B.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展开余下试题
C.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D.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16.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 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B.某同学给博物馆馆长写的便条:您约我去贵处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商议。
C.李老师在给一个学生的回信中写道:此事尚请明鉴。
D.一个中学生写给语言学专家的信:您是大语言学家,知识渊博,写了那么多书,给我们这些初生牛犊以很深的影响。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 ① ,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題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6分)
唐代诗人是一群生于情、长于情的时代宠儿,是一群天真烂漫的赤子,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娓娓诉说的个人际遇;不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深长呼唤的惋惜国运,都是如此的感情投入,声出肺腑,这在一般世故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四、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9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收了一位呼吸和心跳骤停、昏迷不醒的肺栓塞患者,情况非常危急,医生急忙按照常规剪掉患者衣裤紧急抢救,经过急救医生的全力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然而患者的父亲几天后带着警察找到院方索要“失物费”,称医生抢救儿子时剪掉并丢弃了衣裤,导致其口袋里的500元现金、身份证等物品遗失,要求医院赔偿。最终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集体拼凑赔偿给家属1000元。
此事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请你通过博客发表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此事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可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七次语文模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A(“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是禅味诗的效果而非创作目的。)
2. D〔A项“主要原因”于文无据;B项“由于不敢触及时事”于文无据; C项“抒发不满情绪”错,无中生有)
3.D(“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错,主客颠倒〉
4.A(“希望儿子能像寒山、拾得那样在生活中学会隐忍”理解不恰当,从上下文看,韩山给儿子起名并无此意。)(3分)
5.①执拗:为改名绝食三天。②刚强暴烈(刚强自尊):受到欺侮不肯隐忍,用激烈暴力的方式进行反击。③懂感恩:为搬运站退休或残疾职工建疗养院,免费提供疗养;认识到父爱伟大无私后,悉心照顾父亲。④知错能改:年轻时混迹社会,打架斗殴,后来改过自新,发愤图强,事业有成。(5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6.①使小说情节紧凑而跌宕。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名字由“韩山拾得”到“韩小山”到“小山哥”,再到“韩山拾得”的变化,展现了主人公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情节紧凑,叙事跌宕起伏。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不同的名字和称呼反映出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经历和不同心态,表现出主人公几十年的人生境遇和复杂的性格特点。③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主人公最初厌恶自己的名字,想方设法更改,最终又改回原名,表现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对父爱的感恩,暗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小说在叙述主人公名字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交代起名及更名的原因,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更耐人寻味。(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好处”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7.D(谢:婉言拒绝)
8 .B(①体现马森对百姓的教化。②臣子劝帝节俭,是耿直的表现。③面对皇帝的命令极力争辩也是耿直。④拒绝别人引见他见权贵,极为耿直。⑤支持巡抚施行一条鞭法,只是赞成新法的表现)
9.C(是马森认为自己的筹划中未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众的元气,而并非指皇上)
10.(1)马俊骗妻子说:“是我的失误啊!”没有追究仆人的罪过。(4分。关键点:绐,欺骗;“我误也”,判断句;“不之罪”,宾语前置)
(2)宋淳后来巡抚南、赣,因贪赃的事败露,马森(因此)被调为大理卿。(4分。关键点:抚,巡抚;以,因;败,败露;坐,因为)
(3)严嵩听说后很喜欢他,马森也没有趋附。被徐阶看重,于是被引荐录用。(4分。关键点:附,趋附;“为徐阶所重”,被动句;引用,引荐录用)
11.AE。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B“‘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有误。C“落寞凄清”不妥,三、四句之境阔大疏朗。D“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有误,此处主要为正面描写。
12.①乐观、旷达:诗歌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写 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答出情感各1分,分析各2分,各3分)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13.默写(14分)
(1)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5)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三、语言基础应用
14.(3分)B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以突然袭击。无出其右:指才能“没有人超过他的”,不能用在屈辱与困境上。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白头如新: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下一句是“倾盖如故”,意思是两个人可以认识了一辈子,却仍像陌生人,而有的人可以一见面就成知交
上一篇: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陕西省西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