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37  2018-02-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7]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11月)语文试题
2018届11月月考(三)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晚清文学的启蒙精神
武润亭
晚清文学的启蒙精神,是晚清文学所特有的一种崭新的时代精神。晚清的文学启蒙,直接服务于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并与之同步进行。自明、清以来,我国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都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社会的转折,也引起了中国文学的转折。列强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并强行把中国置于竞争开放的世界格局之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传入,又使人们懂得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变法图强成为中华民族谋发展、求生存的惟一的出路。而这一时期,人们又认识到“民”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作用。于是,开启民智成为当时最为紧迫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进步文学便开始脱离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羁绊,以不够纯熟和无暇雕琢的艺术方式,担当起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
晚清的文学启蒙,也和西学东渐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袁”的主张。这不仅为科学水平明显落后的中国人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也突破了长期以来盘踞在国人头脑中的封闭、顽固、守旧的观念,开始接纳西方进步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实施了“师夷”、“制夷”的主张,还把单纯学习西方的军事武器扩展为“西学”。梁启超、严复等人又开始探求科学原理,力图用科学方法解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构成与发展,使得自然科学进入哲学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文学也开始宣传科学道理。小说《老残游记》,揭示了在理学蒙昧主义的影响下,官吏的愚昧无能在理学蒙昧主义的影响下,官吏的愚昧无能给百姓造成的苦难。小说的第一回,还通过“危船一梦”的描述,表明了作者关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行实业救国的主张。《孽海花》也指出:“现在读书,最好能通外国语言文字,晓得他所以富强的缘故,一切声、光、化、电的学问,轮船、枪炮的制造,一件件都要学会他,那才算得个经济。”
戊戌变法前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开始利用文学宣传民主。“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口号的提出,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文学创作面向大众,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民众输入民主自由观念。康有为、梁启超、蒋智由、秋瑾、邹容等人的诗文,都反映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要求。与此形成互补的,是反映人性觉醒,提倡婚姻自主的“鸳鸯蝴蝶派”小说。
诚然,晚晴启蒙文学的审美价值较低。文学作品应该能够愉悦性情,给入以美感,这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但文学也应该给人以启迪、教益,发挥对现实的积极影响和改造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晚清文学启蒙的功绩不容否认。
1.下列关于晚清启蒙文学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开启民智是晚清时期最紧迫的任务,文学作为最合适的形式担当起这一历史的使命。
B.在开始承担思想启蒙这一历史使命的时候,晚清文学艺术方式是不够成熟和无暇雕琢的。
C.晚清文学对西学东渐有贡献,小说《老残游记》批判了理学蒙昧主义,宣传了科学道理。
D.晚清文学的历史功绩在于给当时的中国人以启迪,发挥了对现实的积极影响和改造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促使中国人改变了封闭守旧的观念,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在实施“师夷”“制夷”主张的过程中,洋务派不但重视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而且扩大了学习的范围。
C.为了使自然科学进入哲学领域梁启超、严复等人力图采用科学方法解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构成与发展。
D.戊戌变法前后,改良派和革命派也利用文学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夷”“制夷”主张的提出,说明晚清西学东渐的兴起源自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B.《孽海花》提出学习“外国语言文字,晓得他所以富强的缘故”,说明此书相当进步。
C.改良派、革命派的主张虽然集中于政治层面,但同时也反映了民众在人性上的觉醒。
D.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在于愉悦人的性情,给人以美感,晚清文学在这方面尚有缺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沈从文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
两个人望到马,望到青草,望到一切,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城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军部的一个军事代表。哥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人反而觉得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女孩岳珉便站到房门边去,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后来看到各处远近人家都有了烟子,她才离开。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B.作者对渡船和守船人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平静。
C.之所以不让大姐和岳珉看痰盂 ,主要是因为母亲深陷自己沉重病情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之中。
D.岳珉听到隔壁有人说话时后的心理和动作,表现他急切盼望父亲和哥哥回来的心情。
5.小说末尾写到,“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静”为标题体现了作者构思中哪些精妙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他发现了最早的“中国”
经过考古学家的艰苦探索,近年来,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连续发掘出土了陶寺早、中期城址,宫殿区核心建筑,墓葬区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彩绘陶器等72件套随葬品,及以观象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观象台。通过文物考古专家进一步考证,证实襄汾陶寺遗址极可能就是4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完成这一艰巨而神圣任务的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队长、陶寺城址发掘领队何驽博士和他的队员们。
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何驽博士,从小就爱好广泛。他生于1963年9月,一直在北京长大,上中学时就喜欢语文、英语和历史,特别是对文物考古一直很感兴趣。1981年,在选择报考大学志愿上,他便义无反顾地选择考古专业,考入了北京大学考古系。2001年7月提前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但他更愿意到考古一线。后来,他主动要求下基层。在湖北荆州工作期间,他就撰写了《中国文明起源考古研究思考点滴》及《考古学研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等50余篇有价值的论文。他常给同事们讲:纸上得来终非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要想印证较大和深奥的理论,就必须到考古实践中去,掌握大量的考古实证,只有到都城遗址去考古,才能发现大的更加有价值的东西。2002年,他受所领导委派,担任考古所山西考古队队长及陶寺城址发掘领队,开始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中的“聚落形态考古研究”工作。
野外工作条件一般都是比较艰苦的,但这些对何驽来说似乎已经习惯了。他说:“在野外工作,我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个住的地方,白天有个一日三餐就足够了。”他在陶寺一住就是四个春秋。作为领队,经常是带着队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把自己的大本营就驻扎在陶寺村里,他总是白天在田野里搞发掘,晚上在灯下读书、思考、写论文,经常一干就是十一二点。四年中,他又撰写了40多篇有一定影响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何驽的发现,对唐尧时代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进一步提供了佐证。因为没有这一发掘,尧舜禹时代只能是神话传说,而何驽所做的一切,等于为印证陶寺遗址成为“唐尧帝都”提供了确凿的历史证据,这就让神话传说与考古结论相吻合,使“文明始祖”尧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具有了更加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何驽在事业上是成功的,也是令人叹服的。但谈起四年多的陶寺考古历程,他总是感慨万千。2002年,陶寺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而他就是这个项目重点——陶寺遗址的牵头人,具体挖掘工作从哪里下手,大家都在看领队。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但工作能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心里当时几乎没有谱。他知道应该相信文献,但也绝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东西裹足不前。要有大胆的设想,还要有科学的态度。他从小就养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性格,遇到事情总爱刨根问底。但这个建筑遗址原来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何驽和队员们在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个建筑遗址,猜测可能用于观测日出。冬至时,队员冯九生专门来到现场观测,结果发现日出时,太阳并不在缝中,于是陷入茫然。何驽却认为很可能是观测点位置有偏差,该建筑应该还是有观测冬至功能的。何驽的观点一时在考古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当时各种说法不一,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何驽所提到的观测缝,是不是有意识的做出来的?”还有人说:“目前学术界很浮躁,想搞点轰动效应的人太多,何驽莫非是想制造爆炸性新闻由此出名?”……不管周围的人怎么想,怎么讲,何驽并没有由此懈怠和放弃。之后何驽请国内著名天文学专家15人亲临现场进行论证,基本确认该遗迹是天文观测遗址。而这前前后后的两年中,何驽的付出却是令人难以想像的,因为他的工作已经超出了考古专业范围,涉足到了天文学的领域,可想而知,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对事业的执著,不注重学习、研究、设想、推断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2005年11月10日,世界顶极刊物《自然》杂志第438期刊登陶寺发现古观象台的消息。英、法、德、日本、波兰的学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赞赏。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何驽对陶寺天文观测遗址的考证,证实了唐尧时代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使“文明始祖”尧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具有了更加虫特而重要的地位。
B.题目中的“他发现了最早的“中国”,主要是指何驽的考古证实了襄粉县陶寺遗址极可能就是4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
C.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襄汾县陶寺址的发据成果,目的是凸显传主的成就,引出下文对传主的事迹的介绍。
D.最后一段属于侧面烘托,通过写世界顶级刊物《自然》杂志刊登陶寺发现古观象台这一消息,进一步表现了何驽考古发现的重大影响和意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何驽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系选择考古专业,这与他上中学时就喜欢历史对文物考古有很大的兴趣分不开。
B.何驽认为大量的考古实证需要到遗址中去发现,只有到考古实践中去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其他途径不可行。
C.“在野外工作,我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个住的地方,白天有个一日三餐就足够了”,这里直接引用何驽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何驽在陶寺考古期间,白天带领队员们搞发掘,晚上还要写论文、搞研究,他撰写了大量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E陶寺遗址的考古队员在建筑遗址观测时发现,冬至那天,太阳并不在观测缝中,由此断定,该建筑遗址并不具有观测冬至的功能,何驽却不这样认为。
9.作为一位优秀的考古工作者,何驽身上表现了哪些鲜明的个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干文传,字寿道,平江人。祖宗显,宋承信郎。父雷龙,乡贡进士。文传少嗜学,十岁能属文,未冠,已有声誉,用举者为吴及金坛两县学教谕、饶州慈湖书院山长。
文传长于治剧,所至俱有善政。自其始至昌国,即能柔之以恩信,于是海岛之民,虽顽犷不易治,至有剽掠海中若化外然者,亦为之变俗。初,长官强愎自恣,文传推诚以待之,久乃自屈服。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乃亟为陈理,上官莫能夺,民赖以免。长洲为文传乡邑,文传徙榻公署,无事未尝辄出,而亲旧莫敢通私谒。会创行助役法,凡民田百亩,令以三亩入官,为受役者之助。文传既专任其县事,而行省又以无锡州及华亭、上海两县之事诿焉。文传谕豪家大姓,以腴田来归,而中人之家,自是不病于役。
丹徒县民有二弟共杀其姊者,狱久不决,浙西廉访司俾文传鞫之,既得其情,其母乞贷二子命,为终养计,文传谓二人所承有轻重,以首从论,则为首者当死,司官从之。婺源之俗,男女婚聘后,富则渝其约,有育其女至老死不嫁者;亲丧,贫则不举,有停其柩累数世不葬者。文传下车,即召其耆老,使以礼训告之,阅三月而婚丧俱毕。文传莅官,其所设施多此类,故其治行往往为诸州县最。韩镛时佥浙西廉访司事,作《乌程谣》以纪其绩,论者谓其有古循吏之风。
文传气貌充伟,识度凝远,喜接引后进,考试江浙、江西乡闱,所取士后多知名。为文务雅正,不事浮藻,其于政事为尤长云。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
B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日/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
C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日/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面弗之救乎/
D.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贡进士,地方的州县官吏依据私学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
B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时,授业者称之为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C助役法,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制度规定凡是应该服役的家庭,分出五等出钱,来免除劳役,使原来享受免役特权的豪绅等人出钱助役。
D闱,科举取士考试的地方,乡闱也即乡试,因为乡试是在每年的秋天举行,所以乡闱又叫“秋闱”。次年春天举行的殿试,又叫“春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干文传善政仁厚,体恤牛民。他在治理昌国时,用怀柔的策略,使得当地移风易俗,他还替百姓据理力争,向朝廷申辩,使得百姓避免了被任意差遣。
B.干文传心胸坦荡,秉公清廉。他对上级坦诚相待,最终上级被他折服,能听进文传的建议。他将自己的床搬到衙门,而他的亲戚旧交不敢因私事而拜谒请托。
C.干文传智谋能断,富有人情。他将久悬不决的案件很快审理清楚,并尊重杀人兄弟母亲的意愿,按首犯、从犯判罚,但建议并未得到采纳。
D.干文传气度非凡,慧眼识珠。他喜欢引荐推举后辈,在江浙和江西组织考试选拔的人才后来大多富有名气,他被人们称赞有古代好官的风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狱久不决,浙西廉访司俾文传鞫之,既得其情,其母乞贷二子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传下车,即召其耆老,使以礼训告之,阅三月而婚丧俱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叶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次句写诗人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红楼衬托得更加壮丽。色调瑰丽,语言清新。
C.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理解的孤独。
D.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客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不合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纵观全诗,诗人高洁的品格、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对广宣虽未直接刻画,但他与诗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见。
15.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试比较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明君兼听,昏君偏信”,古代帝王如尧舜之圣君者,皆能广开言路。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谏刘禅要广开言路、发扬先帝美德振奋士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既指出了诗人游览的地点,又描绘出一幅云幕低垂、湖水如镜的水墨远景风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装修过程中,消费者经常遇到家具质量差,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消协建议大家不要忍辱含垢,应积极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②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去世半月。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③有时提起笔来,突然就忘记了某个字的写法,连一些成语的意思也变得莫衷一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④面对进一步加剧的印巴冲突,巴基斯坦方面表示,只要印度倒置干戈,不再违反停火协议,印巴之间可以建立起和平的关系。
⑤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代表大会顺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如黄钟大吕,获得了全国老百姓的广泛赞扬。
⑥宠物墓园存在很多灰色地带,普通消费者没有能力辨别提供宠物殡葬服务的企业是否实至名归,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监督工作。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期,多国连续发生针对中国国民的恶性刑事案件,这些案件涉及的受害人主要以做生意、开餐馆、办中医诊所等方式赚钱谋生。
B.北极冰层一直在不断缩减,人们即使实现了全球近200个国家共同制定的气候控制目标,北极夏季无海冰的情况仍可能在本世纪出现。
C.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得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以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的宝座。
D.专业术语“断崖式”随着股票、房价、反腐等社会热点进入公众视野,并被拓展了使用范围,变成了流行词语,成为了人们的新宠。
19.下面提供的情境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东村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赶车的,还有一个是裁缝,另一个是船夫。一次村中有一户人家闹分家,请他们去“说话”。他们事先在村口碰了头:
A.厨师说:“咱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呀碗呀分不清,做成夹生饭。”
B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C.裁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咱到那里七嘴八舌,我就不信说不服他们。”
D.船夫最后说:“咱到那里随机应变,看情况办事,实在不行就顺水推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许多人习惯喝咖啡不仅仅是因为咖啡的味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喝咖啡真的可以提神吗?为什么有的人喝咖啡就很有精神,而有的人喝了却跟没喝一样?其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基因。因为基因的关系,每个人大脑中的受体是不一样的。其次,③_________________。一个60岁的人大脑中的受体仅为20岁的人的三分之一不到,所以咖啡对老年人的作用往往比较小。最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会对喝咖啡的效果有所影响。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临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