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31  2018-03-0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
天津市第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第I卷(选择题)
基础知识
1. 下列选项中加点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青苔(tái) 弄堂(nóng) 锲而不舍(qiè) 叱咤风云(chà)
B. 惩创(chuāng) 拙劣(liè) 强词夺理(qiáng) 安全着陆(zháo)
C. 解剖(pāo) 彳亍(chù) 长歌当哭(dāng) 引吭高歌(háng)
D. 忤视(wǔ ) 漫溯(sù) 忸怩不安(niǔ ní) 奖掖后生(y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理解和识记。A项弄堂(lòng) 叱咤风云(zhà) B项强词夺理(qiǎng) 安全着陆(zhuó) C项解剖(pōu) 长歌当哭(dà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精悍 蹒跚 才华横溢 朗朗上口
B. 凌侮 莅临 一愁莫展 屏息以待
C. 觊觎 斑澜 喟然长叹 桀骜不驯
D. 长篙 撰写 陨身不恤 信手粘来
【答案】A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四季的 ▲ ,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止的戏剧,它们的行动通过我的指间流动。
(2)对艺术家来讲,如何跟上时代的形势,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是不可 ▲ 的社会责任。
(3)高一开学初进行了为期5天的军训活动, ▲ ,我们进行了队列训练,学唱军歌,聆听国防知识讲座,还观看了军事题材的影片。
A. 变幻 推托 期间 B. 变换 推脱 期间
C. 变换 推脱 其间 D. 变幻 推托 其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其间”,指某一段时间,“期间”,某个时间里面,往往紧接着前面词语,如军训期间。
4.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B. 善于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随心所欲地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C. 他看好了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D. 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B项错在不合语境。“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含贬义,而语境“善于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明显是褒义语境。C项不合语境。“忍痛割爱”,是指忍着内心的痛苦,放弃自己的心爱之物。商店的运动鞋本就不是“他”自己的心爱之物。D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语境“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强调人多。此处望文生义,使用对象错误。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2名日本人因间谍嫌疑被中方逮捕表示,中方有关部门正在依法对相关案件进行调查,有关情况已向日方进行了通报。
B. 参加奥运的选手们十分清楚,一场比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
C.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传统文化,高一语文组展开了围绕“走进《论语》”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D. 文章中,竹子凌霜傲雪、内虚外直的人文品质与竹林主人操守坚定、心系天下的性格自然融入到一起。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就”缺宾语,在“表示”前加上“一事。B项递进关系颠倒,“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应改为“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尊严,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C项,句式杂糅。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做该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略不当;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修饰成分多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
6.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传,意思是“对经书的解释”,《左传》与公羊高的《公羊传》和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 羽,音调悲凉。
C. “诸郎中执兵”中“郎中”指宫廷的侍卫;“敢以烦执事”中“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积累相关的知识。B项错在“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音调悲凉。“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7. 这是杭州二十四桥的一副对联,请将语句进行组合,构成完整上下联。
①胜地据淮南
②扁舟过桥下
③问箫声何处
④看云影当空
⑤有人吹到月三更
⑥与水平分秋一色
A. ①③⑤,②④⑥ B. ②③⑤,①④⑥ C. ①④⑥,②③⑤ D. ②④⑤,①③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⑤⑥是各句的结尾,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⑤是下联,根据⑤⑥判断①④、②③分别为上下联。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组合对联的题目,注意词性一致,结构相同,仄起平收。
8.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 《雨巷》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C. 《再别康桥》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D. 《再别康桥》一诗中,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该仔细回忆课文和课堂所学,对照、考察各选项表述的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充满绝望”的说法错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小狗包弟》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②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③“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④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展开余下试题9. 作者在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许多特点。选出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它胆小怯懦,“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
B. 包弟安静,“夜晚……有人走过,……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C. 包弟机灵可爱,逗人喜欢,“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D. 包弟忠实于主人,我们去广州过春节,“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高兴亲热的“不住地摇头摆尾”。
10. 选出作者在描写小狗包弟时采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正面描写,例如“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引起客人发笑”
B. 侧面描写,作者写由起女士等日本朋友对包弟的关心和怀念。
C. 正面描写,例如作者听妹妹们说的那段故事。
D. 作者写日本朋友对包弟的关心和怀念,是为了表现包弟的可爱,说明包弟不仅是我们一家人的朋友,是中国人的朋友,而且是全人类的朋友,借以揭示包弟之死的悲剧意义。
11. 上述选文的第③段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选出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文中重复上段的最后一句“您的小狗怎么样?”用顶真的手法紧乘了上段。
B. 起到了总结上文的作用。
C. 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D. 段末用“然而”一转,自然地由写平时的包弟过渡到写文革中的包弟。
1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十年“文革”期间,人的尊严被严重的践踏,人自身尚且难以保全,当然也就很难照顾到一只小狗了。但是,巴金却为包弟的悲惨遭遇一直自责不休,这一方面是他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B. 包弟在那时的遭遇并不是单一的,他的悲剧其实代表了很多人所遭受的不幸。
C. 巴金在怀念包弟,他同时也在怀念曾经与他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的妻子萧珊。
D. 巴金是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家,他一直对包弟愧疚不安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担心日本作家由起女士有朝一日要向他问起包弟的情况。
【答案】9. A 10. C 11. B 12. D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快速阅读文章,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分析推理、判断。A项“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不是说它胆小怯懦,而是说它听话。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描写事物的主要艺术方法的能力。C项错在“正面描写”处。作者听妹妹们说的那段故事,是侧面描写。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分析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项中“总结上文”有误。“您的小狗怎么样?”用顶真的手法紧承了上段,段末用“然而”一转,自然由写平时的包弟过渡到写文革中的包弟。
点睛:一、开头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5、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二、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三、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如本段属于中间段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错在作者“愧疚不安”的原因。在文革中,作者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无情地抛弃了聪明、惹人喜爱的包弟,任由包弟在绝望中悲惨死去。作者放弃了保护一条鲜活的生命生存的权利。这是巴金一直对包弟愧疚不安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13.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感谢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14. 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秦王还柱而走 倚柱而笑
B.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吾其还也
C. 是寡人之过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以次进 常以身翼蔽沛公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图穷而匕首见 B.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16.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群臣怪之
A. 太子迟之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吾得兄事之。 D. 函封之
17. 下列对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大喜”“见燕使者”,照应前文荆轲所说的献首、献图“必说见臣”的话。说明荆轲料事准确, 突显其“智”。
B. 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反衬了荆轲的勇敢,说明荆轲“有所待”的必要性,千钧一发之际,荆轲镇静自若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弭了危机,更突出了荆轲的沉勇机智。
C. 廷刺秦王时,秦王袖绝而命不绝,惊、起、绝、拔、操、急,六字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反应敏捷,身手不凡的王者特点。
D. 刺杀失败,荆轲两脚张开像箕一样坐在地上,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突出了荆轲蔑视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13. C 14. A 15. D 16. A 17. C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C项“谢”解释错误。应解释为“道歉”。根据上下文,秦武阳在秦王面前大惊失色,失了礼仪,所以荆轲代他向秦王谢罪。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尤其是记忆一词多义很有必要。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A项两个“而”都是表修饰。B项中“其”,前一个代词,译为“他的”;后一个表示商量的语气,相当于“还是”。C项中的“之”,前一个作助词,译为“的”;后一个作动词,译为“到,去”。D项中的“以”,前一个作介词,译为“按照”;后一个也作介词,译为“用”。
点睛: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要熟练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尤其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因”“为”“之”“而”“其”“以”等等。此外,还要熟练分析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常见通假字现象。在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A项的“见”通“现”,“显露、显现”;B项的“卒”通“猝”,“突然”;C项的“蚤”通“早”,“早些、早点”。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A项与例句都是意动用法,分别“以……为怪”和“以……为迟”。B项“活”:使动用法,译为“使……活”。C项中“事”,名词作动词,“侍奉”。D项中“函”,名词作状语,“用盒子”。 所以选A项。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不对。C项,不是为了塑造秦王的无能,而是为了以秦王的慌乱反衬荆轲的英勇。
参考译文: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 子 辞 千 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晏子方食 方:正 B .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C .是臣代君君民也 君:统治。 D .以振百姓 振:使……振作
19.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者反,言之公--— 使者回去后,把这些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B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的家庭要是真的那样贫穷的话
C .请以奉宾客--— 请求让他用(千金和市租)来供奉宾客
D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愚蠢的人考虑多了,必定也会有可取之处
【答案】18. D 振:通“赈”,救济。
19. B 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
【解析】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D项错误。“振”:通“赈”,救济。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如B项的正确翻译为“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第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