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性抽测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禅宗有一套追求自然和放松的道理。禅宗说本自无缚,不用求解。只要放下一切就是自由的。我们要反省自身,去寻找一个 境界。士大夫在这点受到影响以后,在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官场争斗之外,找到自我解脱和自我放松的方法。如用书法 什么间架结构都不能太刻意,自然就好,一定要 。 A. 清净 修身养性 挥洒自如 B. 清静 休养生息 挥洒自如 C. 清净 休养生息 游刃有余 D. 清静 修身养性 游刃有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和成语意思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近义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清净”,清洁纯净;“清静”,纯正恬静、安静和宁静。前者侧重“净”,即纯净无污;后者侧重“静”,即安静。从语境来看,“我们要反省自身,去寻找一个……境界”,且后面说“在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官场争斗之外”,可见此处主要侧重纯净,应使用“清净”。“修身养性”,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这两个成语的区别度很大,从语境来看,句中是说个人用书法之类来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应使用“修身养性”。“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这两个成语的区别度也很大,从语境来看,前面是以书法为例,故从使用对象的角度来看,此处使用“挥洒自如”更恰当。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 B. 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C.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D. 起死人而肉白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这是针对修辞设题。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B项,“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这两句应是使用比喻中的借喻,“蓬草”喻指头发,“苔藓”应是喻指胡须。A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岗也动了”,这是使用夸张的修辞,属于夸大型,突出“大虫”吼声之大,威势之盛。C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扪”,用手摸,“历”,经过,“参、井”是二星宿名,这是借助人物的行为夸大了蜀道之高险,使用了夸张。D项,“起死人而肉白骨”,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也使用了夸张的修辞。 3. 以下两副对联,恰当的横批是 甲: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乙:三星高照花红柳绿春不老,万事亨通物阜家丰岁常春 A. 迎春接福/家庭幸福 B. 春暖大地/吉星高照 C. 春风化雨/福如东海 D. 春回大地/人寿年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两副对联,恰当的横批”,这是针对对联设题。首先理解“横批”与“对联”内容之间的关系,横批对于对联的意义,是对对联的概括和补充,起到揭示主题或评论的作用。然后分析对联所给的对联的内容,“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上联写绿竹,绿竹表示欣欣向荣的春景,下联写红梅,红梅表示热热闹闹的新年气氛,可见这应是春联,而且以写景为主,“红梅报春”说明春回大地;“三星高照花红柳绿春不老,万事亨通物阜家丰岁常春”,上联“春不老”,指人的青春长在,下联“物阜家丰”,指物产丰盛,万家丰收。接着分析选项,A项,“迎春接福”侧重人的活动,而甲联侧重写景,不当。B项,“吉星高照”指福、禄、寿三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这与乙联的上联“三星高照”重复,不当。C项,“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这与甲联的意思不合。D项,“春回大地”“人寿年丰”都与所给的对联内容相合,正确。
浏览完整试题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世界中的说理从来不具有数学证明的强度。 。 , 。 , , 。我借助你的论证理解了这个结论,而不是被你的逻辑逼着接受它。 ①与其说说理的目的在于从智性上使对方臣服 ②我虽然不曾想到这个结论 ③不如说说理旨在创造新的理解途径 ④你说服我,是把我此前不接受的结论连到我已经理解的道理上来 ⑤但它是可理解的 ⑥你的论证充当了重新组织我的理解的干线 A. ⑥②⑤①③④ B. ①③④⑥②⑤ C. ④②⑤①③⑥ D. ②⑤④⑥①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这段文字的论说对象是“生活世界中的说理”。可以先从关联词的角度分析所给的六个句子,把小分句连到一起,第①句中说“与其说”,从关联词搭配的角度来看,下一句中必然是“不如说”,由此找到第③句,可见①③应放在一处;第②句中说“我虽然……”,从关联词搭配的角度来看,下一句中应有“但”“但是”等词语,由此找到第⑤句,②⑤应放在一处。然后再找出句中的代词,如第②句中的“这个结论”,六个句子中,只有第④句中提到“……我此前不接受的结论……”,故②应放在④的后面。第⑥句中“你的论证”与语段最后一句中“我借助你的论证……”又连到一处,故⑥应放在最后。考生还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来判断。 5.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人如果立于高处但蒙上眼睛,就看不到前面的危险 B.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总是有看不见的滑轮和绳线相连 C.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朋友之间也就会变得尔虞我诈 D. 谁试图想要加害于他人,事实最终必将祸害到自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漫画“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这属于图文转换的类型。从图画中可以看出右边一个人蒙着眼睛站在高凳上,左边的人想踢倒凳子,两个人的脖子上都套着绳索,中间有滑轮将绳子相连。漫画的主体应是左边的人,理解寓意的时候也应从左边人的做法和结果入手。A项,“人如果立于高处但蒙上眼睛……”错误,该选项强调蒙上眼睛,只关注了右边的人,理解片面。B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有误;选项强调相连是对的,但“利益相连”不对,图画中显然强调的是“生死”,偏离了主题。C项,“朋友之间也就会变得尔虞我诈”有误;“尔虞我诈”表示两人都想加害对方,这不符合右边人的做法。D项,侧重于左边人的行为,方向正确,害人最终害己符合绳套的寓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观察画面,把握画面的内容,确定画面的主体、细节。画面包含的内容有两个人、一个椅子、两个滑轮、一根绳子,细节是踢出的那只脚。从上往下来看,上面是两个滑轮,滑轮上是一根绳子,绳子的两端分别吊着一个人,其中左边那人站在地上,他想要把右边站在椅子上的那人脚下的椅子踢倒,其结果可想而知,右边的那个人从椅子上掉下来,左边的那个人必然会被吊死。这幅漫画要说明的是试图加害别人的人,最终也会害到自己。D项,“谁试图想要加害于他人,事实最终必将祸害到自己”正确。A项,“人如果立于高处但蒙上眼睛,就看不到前面的危险”有误,该选项忽略了漫画的细节,即站在地上那个人伸出的脚,故对漫画主体的判断偏离了。B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总是有看不见的滑轮和绳线相连”有误,该选项也是忽略了漫画的细节,对于主题的理解偏离了。C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朋友之间也就会变得尔虞我诈”,从图上看不出“尔虞我诈”,只能看出站在地上那人心怀不轨,故错误。 6. 国庆期间,小明外出郊游并写下了旅行笔记记录沿途见闻。 下列各句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笔记中的一项是 A.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B.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可能出现在他笔记中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题干给出的情境是“国庆期间,小明外出郊游并写下了旅行笔记记录沿途见闻”,“国庆期间”交代了时间,也交代了季节,即应为秋季。C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从“接天莲叶”可知,这应是夏季,这句诗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歌前两句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六月”是夏季,故季节不对,错误。A项,“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菊初黄”间接交代了季节,应为秋季,这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B项,“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叶落”“胭脂色”指明这应是秋季。D项,“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荷花香味已消,绿色已残,“西风”是指秋风,故这两句也是秋季。 7. 朋友因期中考试成绩不佳心灰意冷,下列句子中适合用来激励他(她)的一项是 A.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B.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适合用来激励他(她)的一项”,这是考查用语的得体性。题干给出的情境是“朋友因期中考试成绩不佳心灰意冷”,要求是“激励”。D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这句话的鼓励意味很强,避开了朋友考试成绩不佳这一情况,正确。A项,“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办事犹豫不决,反遭受祸害牵累。这句话更像责备,而且更容易让朋友想起考试成绩不佳这一事实,同时“反受其乱”这样的结果更让人恐惧,不当。B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劝勉人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这与题干给出的情境不合,朋友不是“不勤奋”,而是考试欠佳,故错误。C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说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是鼓励人多读书,也与题干中的情境不合,错误。
展开余下试题8. 根据文体对语言的要求,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 紫藤,别名藤萝、朱藤、黄环,属豆科、紫藤属。干皮深灰色,不裂;春季开花,青紫色蝶形花冠,花紫色或深紫色。紫色以高贵性、神秘性吸引着世人。紫藤为暖带及温带植物,产于河北以南黄河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植物百科词典》) B. 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驰骋赛场,是一种胜利。运动健儿们,用你的实力、你的精神,去开拓一片属于你的长跑天地。(某校运动会广播稿) C. 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保护文化遗产”公益广告词) D. 根据考勤记录,发现以下学生出现旷课现象。为严肃学风,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根据有关规定,对以下无故旷课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希望受到通报批评的学生能够认真反省,积极改正错误,自党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其他学生要以此为我。(学校通告) 【答案】A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注]。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魏源传》,有删改) 注]:直庐:值班房。 9.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输:传递 B. 源与廓、昌祺发仓廪 发:打开 C. 事竣还朝 竣:完毕 D. 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焓罪状 宥:宽恕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 B. 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 C. 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又称为奏疏。而“表”是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D. 朔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朔”,一般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1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源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之后被重新任用。 B. 魏源本来被委以重任去安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C. 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将魏源闲置不用。 D. 魏源曾经因为断案不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但是之后他都得到了宽恕。 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 (2)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 【答案】9. A 10. C 11. C 12. (1)皇帝认为(因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 (2)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请输钞代两税之半”,“输”如解释为“传递”,与语境不合,“输”的对象是“钞”,目的是“代两税之半”,这句话的意思是“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输”应解释为“交纳”。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错,《陈情表》《出师表》都有情感的流露。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皇帝将魏源闲置不用”理解错误,原文“帝以源有劳,置不问”是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搁置不予追究。选项曲解了“问”的意思。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C项,考生可以根据选项中“推荐兵部侍郎于谦”这一内容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文章第三段的表述是“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如果把“置不问”理解成“皇帝将魏源闲置不用”,那么前面“帝以源有劳”就讲不通了,根据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这一意思,可见皇帝应是把谏官的弹劾搁置不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