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357  2018-02-2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7]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鉴赏检测
海南省琼山华侨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鉴赏检测(一)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6分)



2、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分析诗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春景?(4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1、开头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4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5分)




浏览完整试题
琼山华侨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鉴赏检测(二)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②花草埋幽径,晋代③衣冠④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6分)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5分)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西塞山①怀古
刘禹锡
王浚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③。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④。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⑤。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③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④伤:感伤。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长江。⑤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芦荻:芦苇一类植物。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4分)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琼山华侨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鉴赏检测(一)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6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
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2、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①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 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以声衬“幽”,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分析诗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春景?(4分)
答: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答: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1、开头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4分)
答:描绘了一幅南方水乡的清秋美景,秋烟朦胧,波平如镜,小船荡漾,姑娘语柔笑甜。景美、人美、生活美,令人神迷心醉。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5分)
答:以乐景衬悲情(反衬)(2分)。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
琼山华侨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鉴赏检测(二)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②花草埋幽径,晋代③衣冠④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6分)
答: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第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抒写。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地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5分)
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般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朝代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的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意对即可)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5分)
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意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西塞山①怀古
刘禹锡
王浚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③。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④。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⑤。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③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④伤:感伤。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长江。⑤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芦荻:芦苇一类植物。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4分)
答:对比。其弦外之音是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王气也好,铁索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4分)
答: 它妙在含有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它们最终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122.240.216.3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