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293  2018-02-2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3]
人教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人教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网络文艺应有“历史温度”
冷鑫
薪火相传一直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条内在脉络,从历史——文化中追寻价值依据、获得情感认同,营造一方心灵家园,恰是中国人进行价值建构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因而,不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的文艺作品当中,历史作为文化精神的基本载体都是一个恒久不变的抒写主题。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公布,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这意味着网络文艺已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文艺,正式从边缘走向中心。在由网络文学、小说改编电视剧、动漫、游戏、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中,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无疑蔚为大观,影响最大。1998年第一部互联网畅销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BBS上发表,2004年被改编成22集同名电视剧播出。后来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视剧纷至沓来,如2011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失恋三十三天》上映,2012年上星播出的《甄嬛传》,2015年6月首播的网络季播剧《盗墓笔记》和最近播出的电视剧《花千骨》《琅琊榜》等,无不引发收视狂潮。
网络文艺依托时代科技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相对于传统文艺,网络文艺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创作与消费两端合一的商业化运作。这种运作模式为网络文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也往往裹挟着娱乐至上,偏离历史——现实的弊端。
不管网络文艺有多少自己的特点,它的属性终究是文艺,而文艺一定是要反映现实,蕴含历史——文化观念的。当然,不应该要求网络文艺像传统文艺那样“反映现实”,但应该具有“历史温度”。所谓“历史温度”,就是对历史——现实的真切感知,这种感知不一定要达到深刻的理性高度,但要在对历史——现实的体味中感受到理想的阳光和人性的温暖。在这方面,有的网络电视剧和网络歌曲就做得很好。例如,网络歌曲《你是我的小苹果》的爆红固然与其“病毒式营销”不无关系,但切中人心的平凡而又可贵的人间温情是其广泛传播的内在原因。
在网络文艺中,“史之所无,情之必有”的传统文艺创作方式更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网络文艺借助自身的科技优势,更容易摆脱种种限制,更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我。这一方面有助于开凿人性深度;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走向极端,进入“玄幻”。在一些网络历史剧中,历史情节已然变味,成为一张张画皮,在妍媸毕现中展示出的是丛莽杂生幻象,历史化成为化历史,历史元素蜕变为怪力乱神。这不能不说是网络文艺发展的一个误区,也是网络文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坚持“历史温度”,则是消除上述弊端的良方。
“历史温度”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我们的心中。任何现实都是历史的时间性生成,任何历史都是现实的时间性固化,如果我们把历史看成一团黑暗,那么我们心中的光明因素从何而来?因此,“历史温度”来自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来自我们对建构未来的渴望。在这一历史文化进程中,网络文艺必定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 2015年11月11日 《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作为文化精神的基本载体,在古代还是今天的文艺作品当中都是一个恒久不变的抒写主题。


浏览完整试题 B.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网络文艺已经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C.由网络文学改编的作品涵盖了电视剧、动漫、游戏、音乐等几乎所有大众艺术形式。一些炙手可热的电视剧几乎都改编自网络小说。
D.《花千骨》《琅琊榜》等影视剧热播而引发的收视狂潮,无不见证了网络文学的生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文艺有它自身的独特优势,运用创作与消费两端合一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这也是区别于传统文艺最显著的特点。
B.网络文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娱乐性,相比传统文艺的相对严肃的题材,它往往裹挟着娱乐至上,偏离历史——现实的弊端。
C.文艺既要反映现实,又要尊重历史。因此,网络文艺虽然有它自己的特点,但一定是要反映现实,蕴含历史——文化观念的。
D.网络文艺强调便捷性、娱乐性,它虽然远离了艺术反映现实的本质,但应该具有“历史温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温度”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我们的心中。要在对历史——现实的体味中感受到理想的阳光和人性的温暖,网络文艺应该具有“历史温度”。
B.网络文艺借助自身的科技优势,使得人们的自我表达欲望被大大激发,这样有助于开凿人性深度,充分展示人性的具体内容。
C.网络文艺对整个社会,其实已经超过传统文艺成为主流文化。然而网络文艺也容易走向极端,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必须消除这些弊端。
D.“历史温度”来自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来自我们对建构未来的渴望。网络文艺的兴起大势所趋,而要使网络文艺健康发展,就要坚持“历史温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梁 鸿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
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后汉书•梁鸿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B.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C.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D.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B.上林苑是古代汉族园林建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是专供皇帝狩猎的场所。
C.四皓是指居住在陕西商山深处的四位白发皓须、德高望众、品行高洁的老者。他们四位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甪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
D.庑,堂下周围的廊屋。分别而言,廊无壁,仅作通道;庑则有壁,可以住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鸿受学太学之后,学问高深,并没有积极进身寻求仕途,却去上林苑养猪,安于清贫的生活。
B.梁鸿由于不慎失火使临家遭殃而主动赔偿,甚至提出以佣工的方式抵偿损失,可以看出人物诚笃的品质来。
C.梁鸿在婚姻大事上,拒绝了势家大族的青睐,却娶了同邑容貌甚丑但心地高洁的孟光。后来他们一同隐居在霸陵县的山中,以种田和纺织作为谋生的职业。
D.后来梁鸿带着妻子辗转吴地,替人帮佣以谋生,皋伯通细心观察梁鸿的举动,断定他一定不是普通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梁鸿潜心闭门、撰写了十多篇著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8.“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一句中,哪个词用得最妙,请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 一诗中, 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2)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和百姓处在艰难困苦之中而深感忧愁悲伤的情感,为后面抒发小人当道、君主不分贤愚忠奸奠定了感情基调。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红楼梦人物杂谈:晴雯之悔
王兆贵
大观园里美女众多,晴雯算是拔尖的一个。她虽出身低微,孤苦伶仃,却心比天高,特立独行,最见不上奴颜婢膝、巴结主子的做派。她性如爆碳,出言尖刻,蛾眉不肯让人,遇上不顺眼的事,总要尽情奚落、揶揄一番,不是恼了这个,就是伤了那个,殊不知“高标见 嫉”、“直烈遭危”,当绣春囊风波发生后,她便成了牺牲品,被赶出了大观园,最终抱病不起,小小的年纪饮恨而终。
  被撵回家的晴雯,病得奄奄一息。宝玉偷偷前去探望,见她瘦如枯柴,处境凄凉,不觉心头酸楚,流着泪问她还有什么要说的。晴雯情知自己没几天活头了,呜咽道,有什么可说的!只是有一件,我死也不甘心: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死 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话说到这个份上,不由人一声长叹。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一切都晚了。晴雯只能铰下长指甲、脱下红绫袄相赠,以便留个念想,为枉担的虚名填补一点真爱的情分。但是,晴雯毕竟是晴雯,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她洒泪郑重告白:“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光明磊落、敢作敢当的心性跃然纸上。“越性如此”四字,听起来决绝,细思量却满含凄苦与辛酸。
  晴雯长相如何,曹雪芹没作正面描述,但从旁观的眼神里,仍能看出她是个十足的美人胎子。王善保家的在向王夫人告状时,说晴雯“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骚眼睛”、“妖妖趫趫”。这番话勾起了王夫人的回忆,印象中她曾经见过这个丫鬟,于是便问凤姐,“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想必就是他了。”凤姐则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晴雯的美貌,大概属于那种俏丽、妖艳型。而王夫人“最嫌趫妆艳饰语薄言轻者”,视晴雯为“妖精似的东西”,生怕“这蹄子勾引坏了”宝玉。抄检大观园的行动结束后,王夫人便借给贾母请安的机会,把打发晴雯的事说了。
  贾母既赏识晴雯,也看好晴雯。首先,她肯定晴雯原本不是“这样”。其次,她揣摩晴雯不应该会“这样”,再次,她坦言没想到晴雯会“这样”。总之,贾母不太情愿承认自己看走了眼,也不太情愿相信晴雯变了。其实,晴雯还是贾母看好的晴雯,只是王夫人看着不顺眼而已。晴雯没有袭人安分、稳重、忠实、贴心,性情桀骜不驯,难以笼络和驾驭,不是给宝玉做妾的可意人选。赶走了晴雯,就去了王夫人的一块心病。
  晴雯原本以为,既然贾母将自己交给宝玉,就是宝玉的人了,“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也就毫无心机地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骂小红、戳坠儿、讽袭人、笑麝月、嗔宝玉、顶撞王善宝家的,以至有错不认错,竟拿名贵扇子撒气,掐尖要强使性子到了极致。尽管如此,她在与宝玉的耳鬓厮磨中并未出格。她生得妩媚,却无媚骨;性情刻薄,却不轻薄;出身下贱,却不犯贱。就是说,她庄重自持,断不会与宝玉行那苟且之事。
  在贾府那样的“大染缸”里,晴雯能固守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不向世俗低头,确属难能可贵。正因为如此,才赢得了宝玉的敬重与爱怜,倾情撰写《芙蓉女儿诔》来祭奠她,赞曰: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
    (摘自香港2013年05月14日 《文汇报》)
(1)晴雯在贾宝玉偷偷看望他的时候,便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特别是最后嘱咐贾宝玉说的:“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耽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晴雯这样做说明了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晴雯虽是《红楼梦》中服侍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但她却与别的女性不同。这从哪里表现出来,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晴雯的性格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说,晴雯“她便成了牺牲品,被赶出了大观园,最终抱病不起,小小的年纪饮恨而终”,就她的死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科学家应该有担当”
顾淑霞
  这是一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持续数十年最激烈的赛跑,中国科学家施一公以一次完美的撞线赢得了胜利。
  2014年6月29日,英国《自然》杂志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一个让全世界顶尖生物学家都为之一震的“惊人发现”。7月3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就这一发现召开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他略显羞赧激动地宣布:人类首次看到了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的真实形状、组成和几乎所有的二级结构!他说:“这是我科学生涯里迄今为止最耀眼的成果。”
  早在2004年,还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施一公就把目光锁定了这个全球科学家都“心照不宣”的结构生物学制高点,但研究工作却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人源γ-分泌酶很难获得,只能在果蝇、线虫等类似物结构中做,一点儿进展都没有,非常痛苦”。
  2008年回国后,施一公迅速组建实验团队,也把攻克这个世界级难题的梦想带回了清华。 这是一个除导师施一公外,完全由年轻博士生组成的团队。27岁的年轻博士生马丹和26岁的卢培龙是夫妻,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谢田、闫创业、孙林峰、杨光辉、赵燕雨和周瑞,以及远在伦敦求学的清华毕业生白晓晨。
  在学生们眼中,施一公是一个永远给他们“打鸡血”的老师:当学生们一大早走进实验室,施老师就等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准备与学生讨论课题。一个看起来简单的生化结果,会突然激发他无限的灵感。“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找他,都会从他那里获得无限的激情,什么灰心丧气都没有了。”学生们说,“施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科研的方法,更让我们学会了科研的态度,那就是坚持、协作和担当。”
  每天都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的他,总是向学生强调从事基础研究应有的担当。“基础研究是一个国家腾飞的引擎,全世界都在为科学研究争分夺秒。科学发展这么快,你在科学上的作为在哪里?你对国家的贡献又在哪里?”
  2008年,施一公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全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工作。作为享誉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回国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纽约时报》这样报道施一公的回归:“施一公和其他顶尖科学家的回归是一种信号,中国在拉近和发达国家科技鸿沟的时间上,比许多专家预期得要快。”
  如今,施一公和他的同事们,以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科研成果,让这个预言变成了现实。


展开余下试题  几年来,施一公在细胞凋亡、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大分子机器组装及调控等三个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世界瞩目的重要原始创新成果,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级的期刊上发表了15篇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于2012年被美国《科学》“年度十大进展”重点引用并入选“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从只有40多个独立实验室增加到了120多个;被他引进到清华全职工作的世界范围的优秀人才多达70余名。
  施一公说,今天所有的成就,是他自己在回国前都“始料未及”的。“当时也有过很多担心,担心学生质量,担心科研设备。但现在,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做科研的深度、系统性等,已经全面超过我在普林斯顿最鼎盛时期的水平。”现在,他的心情“前所未有的舒畅”。“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理应去私心、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为祖国健康工作至少30年。”施一公如是说。
  如今的他,尽管已经站在了全世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制高点上,却仍然时刻保持着拼搏的警醒和担当。回到清华的这几年,施一公的工作状态可以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每天睡眠基本不超过6小时。“如果不这样,对不起回国后注视我的眼睛。”他说。
  “我们的目标是得到更高分辨率γ分泌酶复合物的结构,这样就可以根据结构来设计药物分子,这是一种愿景吧。”
  “不能只把眼光盯在现在的成功上。别忘了,中国的整体创新力还只排在世界20多名。要是在所有的科研领域都能取的令人惊叹的成就,那我们的国家就真的不得了了。”施一公说。
( 2014年09月12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1)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天都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的他”,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施一公身上体现了科学家的哪些优秀特质?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施一公在科学研究上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近年来,在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国内房地产成交持续低迷,加上家具卖场租金过高,让不少经销商_________。
(2)今天我们能得以领受阎道生先生之人品修养、道德文章等广博教义,正是阎伯群这些年_________不懈努力的结果。
(3)他用自己独到的管理方式和学识眼光,引领着一批最杰出的科研人员,在这里________,呕心沥血,探寻人类生命的新知。
A.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B.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C.惨淡经营 苦心孤诣 筚路蓝缕 D.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以大观园和曹雪芹纪念馆为主要平台,北京的曹雪芹诞辰300周年贯穿了2015年全年,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展、学术论坛等活动。
B.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根与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DNA,是我们民族的标识和符号。
C.丝绸之路(敦煌)首届国际文化博览会将法国确定为主宾国,还将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其他多个国家参加,
D.《稻米之路》摄制组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前期调研,并在10月秋收时节在辽宁省盘锦市举行了大规模的重点拍摄。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闻名于世的人物来说,_________________。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而我们纪念曹雪芹,实际上也就是重新审视《红楼梦》,重新理解《红楼梦》这一伟大作品的过程。
A.让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是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B.最好的纪念方式,是让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C.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D.更加广泛而深入地阅读这部作品,无疑是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如果没有曹雪芹,很难想象,在面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之时,我们_______①__________;而有了曹雪芹,_____②________,我们则毫无愧色,因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______③_________。《红楼梦》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学符号与文化瑰宝。
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把内容写在横线上。不超过18个字。(5分)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称为时代的百科全书,就文学语言的成就而言,也是空前绝后的,从诗词歌赋曲诔的经典文体,到灯谜楹联乡谣民谚和打油诗,从庄子、老子的名句隽语到《西厢记》《牡丹亭》的精彩唱词,从通俗易懂的《好了歌》,到刘姥姥的“饭前曲”,从黛玉宝钗探春湘云等群芳的诗歌雅集同题竞赛,到薛蟠等浮浪子弟们以悲愁喜乐为题的“女儿词”等,不胜枚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年轻是我的闹钟,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老人与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 案
1、C(“一些炙手可热的电视剧几乎都改编自网络小说”,“几乎”这种说法太绝对。)
2、D(网络文艺“远离了艺术反映现实的本质”本文没有这一观点。)
3、C(文中只是说“网络文艺,正式从边缘走向中心”。但还没有“已经超过传统文艺成为主流文化”这种观点。)
4、B(加上标点后: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5、B(“是专供皇帝狩猎的场所”不正确,上林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
6、D(“皋伯通细心观察梁鸿的举动,断定他一定不是普通人”错,不是观察梁鸿的举动,而是细察梁鸿的妻子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的举动,断定他一定不是普通人。)
7、(1)家境虽然贫寒但为人崇尚气节和操守,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却不愿意做离章析句类的注疏之事。(2)要离是品格刚直之人,而伯鸾品节清白高洁,可以让他们葬在一起
8、(1)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课标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