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18  2018-03-08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8]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018年的第一场雪,是冬神最kāng(____)慨的馈赠。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xuàn(____)耀自己曼妙的身姿,它让少女清澈的双眸更加明媚动人,它让少男纯真的脸庞更加神cǎi(____)奕奕,它于无声处孕育着下一个péng(____)勃的春天。
【答案】 (1). 慷 (2). 炫 (3). 采 (4). 蓬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电影《无问西东》近期正在全国热播。
B. “中国天眼”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
C. 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
D.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辨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C项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3. 下列句子中美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国家宝藏》节目,为我们破译了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基因密码。
B. 2017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
C. 倡导创新文化,要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创造与保护。
D. 考场上能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A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让”;C项语序不当,调整为“保护、运用与创造”;D项前后不一致,删去“不能”或在“保持”前加上“能否”。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疑义相与析。
③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
④一夫当关,______________。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⑦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体现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2). ②奇文共欣赏 (3). ③只缘身在此山中 (4). ④万夫莫开 (5). ⑤非宁静无以致远 (6). ⑥夜阑卧听风吹雨 (7). ⑦晴空一鹤排云上, (8). 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类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类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致”不要写成“至”,“阑”不要写成“澜”,“霄”不要写成“宵”。
5.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抡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浏览完整试题①选文出自《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_(填章节名),作者是_________。
②文段中的“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怀仇恨泼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名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猎人笔记》是德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
B.李汝珍的《镜花缘》,想象奇特,构思新颖,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
C.“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刻画的是《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
D.《朝花夕拾》这部小说共收集11篇文章,《狗猫鼠》是第一篇。
【答案】 (1). ①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2). 吴承恩 (3). ②“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 (4).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第(1)小题是对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的考查,选段出自“三调芭蕉扇”一节,这是孙行者第一次去借芭蕉扇的情景,“裙钗”指的是铁扇公主,她因为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第(2)小题是对名著知识的综合考查。A项《猎人笔记》作者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B项表述正确;C项中的句子刻画的是《朝花夕拾》中的寿镜吾老先生;D项《朝花夕拾》这部小说共收集了十篇散文。
6. 语文实践活动。
你所在班级要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宣传框】
(1)下面是徐明同学为本次活动画的一幅关于“读书”的宣传画,根据画面内容说说多读书有哪些好处。

读书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资料栏】
材料一: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如今,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逐渐衰弱。
材料二:近年来,掌上阅读成为时尚。学生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辩论台】
(3)下面是“网上阅读辩论会”的正方辩词,请写出反方辩词。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图”“文”“声”三者兼具,更吸引人。我方相信 ,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塑造气质,陶冶情操等。 (2). 2)现象:进书店买书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学生更愿意进行掌上阅读。 (3). 主要原因:掌上阅读成本低;方便快捷;便于保存,更新也快。 (4). (3)示例:“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阅读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阅读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长期网上阅读会影响视力。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仔细观察这幅漫画,通过对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的对比可以发现,读书能够开阔人的眼界,增长知识,塑造气质,陶冶情操。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两则材料,可以发现,进书店买书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学生更愿意进行掌上阅读。这主要是因为掌上阅读成本低,而且方便快捷、便于保存、更新快。第(3)小题考查学生口语表达的“交锋性”,对参与者的口才和思辨要求较高。辩驳时,既可以驳对方论点荒谬,亦可以驳对方论据虚假,还可以驳对方论证缺乏逻辑。需要提醒的是,论辩不是“攻击”,所以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有进有退。
阅读理解
阅读孔尚任的《甲午元旦》①,完成后面小题。
萧疏白发不盈颠②,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③。
鼓角梅花添一部④,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①孔尚任写此诗时已六十六岁,离开官场,在家乡曲阜简居。②颠,头顶。③偏,不尽。④鼓角,泛指乐器。梅花即《梅花落》,乐曲名。
7.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
A.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 试从感官角度赏析五、六两句的精妙。
9.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7. D 8.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放爆竹、贴春联的春节习俗,表现作者孩子般的童心。
9. 全诗描写他简居生活的恬静和愉悦心情。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D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与“春节”无关。
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这首诗通过对春节习俗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简居生活的恬静和愉悦心情。
阅读文言文《狼三则》(其三),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①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③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④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⑤,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伏:躲藏。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盈:满。④豕(shǐ):猪。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奔入伏焉(______)
②令不可去(______)
③股直不能屈(______)
④遂负之以归(______)
11. 下列选项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屠急捉之
A. 得一人之使
B. 因往晓之
C.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夫君子之行
1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 割 破 狼 爪 下 皮
13. 翻译下列句子。
(1)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屠夫杀狼”的高明之处。
【答案】10. (1). ①跑 (2). ②离开 (3). ③大腿 (4). ④背 11. B
12. 遂 /割 破 /狼 爪 下 皮
13. (1). (1)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2).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4. “奔入伏焉”躲藏起来是高明处一,“急捉之,令不可去”让狼无法挣脱是高明处二,“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让狼皮肉分离不能动弹是高明处三。
【解析】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年代:清
参考译文:
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去。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极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扎上了吹气口。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张着大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10.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11.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中“之”是“代词”。A项是结构助词“的”;B项是“代词”;C项是“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D项是结构助词“的”。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是“于是割破了狼爪子下面的皮”,根据意思断句即可。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缚”是“捆绑”的意思,“几何”是“多么”的意思,“耳”是“罢了”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情节的理解提炼能力。仔细阅读这篇文章,通译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文中多出体现出“屠夫杀狼”的高明之处。如“奔入伏焉”躲藏起来,“急捉之,令不可去”让狼无法挣脱,“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让狼皮肉分离不能动弹。靠着勇敢和智慧屠户战胜了狡猾凶恶的狼。
阅读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5. 分析第①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 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我们时代的英雄》(宋庆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双重否定,语气斩钉截铁,强调“无一例外”,突出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被白求恩精神所感动,更加表达对白求恩精神的赞美、敬仰之情。
16.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17.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对技术精益求精 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对同志极端热忱 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忠诚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文中连用两个“没有一个不”,双重否定表示强烈肯定,突出每个人都佩服白求恩,每个人都被白求恩精神所感动,表达对白求恩精神的赞美、敬仰之情。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这段话将“白求恩”和“见异思迁的人”进行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点睛: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3)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证……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展开余下试题17.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通过语段可以提炼出白求恩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工作精益求精,具有高度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通过链接材料可以提炼出白求恩具有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结合分析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阅读李汉荣的《寂寞的鞋子》(有删改),完成后面小题。
①黄昏,我去郊外散步,走得很远,这些年我散步越走越远,不走远,很难找到乡村的踪影和气息。城市像摊烧饼一样越摊越大,周边很多美好的村庄都被毁掉了,取而代之的水泥钢筋之城,除了定时或不定时向城的四周免费供应大堆大堆垃圾、一沟一沟污水以及一浪一浪雾霾,从此再不分泌露水地气,也不生育虫鸣鸟语。随着城的扩大,诗的意境和意象,已被大量删除。城的扩大,也扩大着心的寂寞。
②我在乡村长大,怀乡恋土成了我的严重心病,若过几天不踩踩泥土,不走走田埂,不沾几滴露珠,不和草木绿叶打个照面,不说别的,就是我脚上的鞋子都很难受,它好像不会走路了,人海里勉强走着,它老提不起神,有时迷路,有时走得慌张,不小心还踩了别的鞋跟,害得我不得不向别的鞋子道歉:对不起,没踩伤吧?
③有一个深夜,朦胧中,看见我那双疲惫的鞋子蹲在床前,大张着口在对我说话,可惜我听不懂鞋的语言。我就同情地望着鞋子,过了一会儿,从楼房缝隙里好不容易挤过来的月光洒进屋子,洒到鞋上,眼看就要洒到鞋里了,可是那一小溜月光却迅速离开,向窗外偏移,鞋子大张着的口嗫嚅着,很是失望,我听到了它的叹息。哦,它是想好好看看久违了的故乡的月光,那月亮正好是从靠南的我老家的方向走来的,这双鞋子是去过我老家的。那天夜里,在老家的田埂上它认识了我老家的月亮,现在,它看见老家的月亮来看它了,虽然只看见小半张脸,但很面熟,它想好好看看老朋友,还想收藏那带着草木香气的月光,它要做月光的船舱,为我搬运和存储思念的食粮。我赶紧从床上下来,移动鞋子,把它放在月光正在照着的地方,并且随着月光的移动移动它,一直移到阳台上,再不能移动了,再移动我和鞋子就从九楼跳下去了,危险。我只好把鞋子捧在手里面对着月亮,让远道而来的故乡的月光,摸摸鞋子憔悴的脸,喂饱它饥饿的心。
④第二天早晨醒来,想起昨夜的情节,看那鞋子,却没什么异样,鞋里除了鞋垫和灰尘,并无别的,月光、露水及草木香气,都没有。才知是梦。我梦见了寂寞的鞋子,其实是从鞋上看见了我自己的寂寞。
18. 文章以“寂寞的鞋子”为题,有什么好处?
19. 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嗫嚅”本指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赏析“嗫嚅”一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它想好好看看老朋友,还想收藏那带着草木香气的月光,它要做月光的船舱,为我搬运和存储思念的食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第①段中“免费供应”,表现了作者对城市的扩张以毁掉乡村为代价的痛心与嘲讽。
B. 第②段中“踩踩”“走走”,采用叠词,富有音律美。
C. 第②段中画线句,写出“我”的“难受”“提不起精神”。
D. 第③段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在月亮身上寄托的情感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情感完全一样。
【答案】18. 用拟人修辞,赋予鞋子人的情感:寂寞;设置了悬念:鞋子怎么会寂寞?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下文要写的内容:鞋子为什么寂寞?
19. (1). (1)生动形象地写出鞋子眼看月光从楼房缝隙里好不容易挤过来将要洒到鞋里,却迅速离开的万分失望。 (2). (2)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鞋子拟人化,把鞋子比作船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鞋子很想好好看看自己的老朋友——老家的月亮,表达了“我”的思乡之苦。 20. D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指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题目“寂寞的鞋子”运用拟人修辞,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示文章的写作内容。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句(1)中“嗫嚅”一词生动地写出鞋子眼看月光好不容易挤过来将要洒到鞋里,却迅速离开的失望。句(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鞋子拟人化,把“鞋子”比作“船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鞋子对老家的月亮的思念,表达了“我”的思乡之情。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小说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D项表述错误,“我”在月亮身上寄托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寄托的是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不舍。
阅读王春迪的《传菜师傅》(有删改),完成后面小题。
①老街首富海爷,花钱大方,办事儿讲究,府里雇个粗活儿佣人,都挑得像在剔鲫鱼刺儿似的。贴身的佣人自不必说,哪个不是眉眼精神、脑子灵活、手脚利索、口齿伶俐的?就连雇个喂牲口的,都得熟悉骡马的习性,闻一下马粪,张嘴就能说出这畜生的病根儿在哪儿!至于轿夫、工匠、厨子……里里外外,哪个没有一手绝活儿?
②海爷府里的锅灶,有大小灶之分,小灶是给主子用的,做饭跟绣花一样,玩的都是红白案上的真功夫!大灶则是给佣人设的,可就这儿,也不养闲人,个个有手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③这天,府里大灶上,进来一个伙计。是个年过半百的老汉,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不说,终日闷声不吭俩眼朝天,像是来和石头赛呆似的。大灶的活儿零碎,装炭、烧火、掏灰、择菜、洗米、剁肉、和面,哪儿都要人手,可任你忙得跟陀螺一样,人家那屁股就跟粘在马扎上面似的,挪都不挪一下。大伙儿心里鼓着气,但嘴上都不敢言声,毕竟,这人是管家亲自领进来的,也没交代啥具体的事儿。大伙儿私下里嘀咕,莫非是管家亲戚,来这儿吃闲饭的?
④海爷好热闹,得个由头就要宴请亲朋,每逢此时,大灶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姜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