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59  2018-03-06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云南省宣威市得禄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宣威市得禄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秋季学期
期末考试卷
1. 下列各组词语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憾(hàn) 匿笑(nì) 蹒跚(mǎn) 鲜为人知(xiān)
B. 亢奋(hàng) 干涸(hé) 烦燥(zào) 浑身解数(xiè)
C. 荒谬(miù) 愧怍(zuò) 真谛(dì) 吹毛求疵(cī)
D. 倔强(jiàng) 拮据(jù) 玷污(zhān) 锐不可挡(dān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蹒”读pán,B“亢”读kàng,D“据”读第一声,“玷”读diàn,答案为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妆素裹 强聒不舍 黎民百姓 孤军奋战
B. 一拍既合 相形见绌 沧海桑田 险象迭生
C. 粗制滥造 老骥伏枥 陟罚臧否 张皇失措
D. 风声鹤戾 黯然失色 断章取义 谈笑风生
【答案】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
B. 面对他人咄咄逼人的态度,我们能做的就是心平气和的调整自己.
C. 这些矛盾处理好了,笔画和偏旁就能各得其所,整个字就会成为和谐完整的统一体。
D.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花枝招展,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此词用在“帅小伙”身上不合适。
4. 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说——鲁迅--《朝花夕拾》
B. 《天上的街市》——诗歌——郭沫若——《郭沫若全集》
C. 《金色花》———散文诗——泰戈尔——《泰戈尔诗选》
D. 《杞人忧天》———寓言——列子——《列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子《朝花夕拾》,不是小说。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的“法治进校园”,我市检察院工作人员赴各校,做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B. “低头族”之所以感到忙碌,是因为大量络信息占用了他们的时间造成的。
C. 面对如诗如画的李中水上森林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D. 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人文环境,给参加G20杭州峰会的中外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初印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成分残缺,缺宾语“巡讲活动工作部署”;B项中句式杂糅,删掉“造成的”;C项中搭配不当,删掉“浮光掠影地”。答案为D。


浏览完整试题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百变猴头 ______ ,憨厚老成______ ,阿弥陀佛是______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下面哪个选项填入空格处合适。( )
A. 唐僧 猪八戒 孙悟空 沙和尚
B. 猪八戒 孙悟空 沙和尚 唐僧
C. 孙悟空 唐僧 沙和尚 猪八戒
D. 沙和尚 孙悟空 猪八戒 唐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阅读过《西游记》或者看过西游记电视的同学,此题不难解答,依据对作品的了解对号入座即可。
7. 古诗文默写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阐明了《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深刻含义。
(2)唐代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秋天美好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5)正是江南好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答案】 (1). (1)学而不思则罔, (2). 思而不学则殆。 (3). (2)我言秋日胜春朝。 (4). (3)非学无以广才, (5). 非志无以成学。 (6). (4)影入平羌江水流。 (7). (5)落花时节又逢君。 (8). (6)不知何处吹芦管。
综合性学习。
8.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
活动形式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不喜欢阅读 42% 32% 20%
喜欢阅读 25% 28% 30%
阅读纸质书籍 20% 23% 24%
用手机、电脑阅读 38% 45% 56%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你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字数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示例:举行读书报告会; (2). 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办一期介绍名著的黑板报等 (3). (2)示例: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4). (3) 示例:妈,您一直担心我读课外书籍浪费时间,会影响我的学习,我记得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对写作有很大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籍吧。
【解析】试题分析:(1)活动方案的主题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切忌偏离“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这一主题。设计的几种活动形式要有可操作性。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读书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读书倡议书,可以组织各种读书活动。(2)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为陈述对象。找到“喜欢阅读”和“不喜欢阅读”栏目,通过比较可分析出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3)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阅读课外书籍有益”这一劝说主题。
9. 阅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
(1)就时间而言,是从 _____写到_____;
(2)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蘋洲等。
(3)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以至最后的_______。
【答案】 (1). (1) 清晨 (2). 黄昏 (3). (2) 楼 (4). 帆、 (5). 斜晖、 (6). 江水 (7). (3) 失望肠断
【解析】试题分析:(1)阅读诗歌,根据题目,从诗歌中找出相关的诗句分析作答。“梳洗”可判断是清晨,“斜晖脉脉水悠悠”可判断是黄昏。(2)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可作答。(3)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结合诗句理解人物情感,从“过尽千帆皆不是”可分析人物的失望,从“肠断白蘋洲”可分析人物的断肠。
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文言文《狼》,完成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 ________
(3) 缀行甚远 ________ (4) 一狼洞其中 ________
11.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 狼得到骨头后是何表现?从这里可以看出狼有什么本性?


展开余下试题13. 从屠夫和狼斗争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0. (1). (1)大腿; (2). (2)看,视; (3). (3)接着,跟着; (4). (4)打洞
11. (1)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12.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凶残和贪婪。
13. 可以从狼或屠夫的角度去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0.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股”:大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1. 试题分析: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倚”“弛”“变诈”“几何”“止”“耳”等字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对狼性的把握。骨头已经扔完,狼得到骨头吃完之后,又跟上来了。可以看出狼的狡猾、凶残和贪婪。说明怯懦让步无法满足狼无止境的贪婪。此题第一问可提取选文原句作答。
13. 试题分析:从狼的角度:狼是贪婪,狡猾,残暴的。恶势力也是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从人的角度:我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抱有怜悯之心和幻想,更不能妥协退让,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危险应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地面对。要从狼联想到人,由与狼斗争联想到与恶势力的斗争。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秋天的怀念》,回答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15. 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
16. 文中的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17. 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8. 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案】14. 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
15. “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
16. 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17. 借景写人,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照应上文.
18.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1分),“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1分),“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根据文本的内容可知,“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母亲想带我去看花,“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明白生活的真谛,明白母爱,因此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据此分析可作答。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心疼我与鼓励我坚强。


展开余下试题16.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题的含义的能力。结合文意,理解 秋天”的象征意义即可。表面上,“秋天”是写季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实际上,是用“秋天”象征“我”的不幸遭遇,烘托了“我”内心的伤感;此外,从季节顺序上理解,“秋天”象征着在母亲的激励下,“我”定会战胜自己,走出人生低谷。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回答下列小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⑪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⑫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⑬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9. 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1)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2)_______________——→他获得父母的温暖,(3)_______________。
20. 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21. 按照括号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22. 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
23. 仔细揣摩第8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答案】19. (1). (1)不让眼泪落下来 (2). (2) 不哭 (3). (3) 终于掉下眼泪。(意近即可)
20. “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因为李想上课不认真听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所以老师会感到“头疼”。 (意近即可)
21. (1)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李想冷漠、倔强和对人不信任的心理。(意近即可)(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卸下心理负担的李想的欢快与轻盈描绘了出来。(意近即可)
22. 外出打工的父母决定以后留在李想的身边,这让他重拾了久违的爱,又获得了生活的希望。(意近即可)
23. 示例: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我真是失职啊!一个如此需要关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解析】
19.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对应文章相应段落找出关键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作答。文中提到“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而前文提到“其父母离家五年”,因此此处用原文词语作答应是“不让眼泪落下来”。文中提到“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而前文提到其父母车祸受伤,因此此处用原文词语作答应是“不哭”。“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感受到快乐,流下了泪水。
20.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即:“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因为李想上课不认真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所以老师会感到“头疼”。
21. 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应结合文章内容,在句子中具体分析表达效果,结合题目要求作答。①“冷冷地看”是神态描写,“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李想的冷漠。②“轻盈得像一阵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李想的轻松心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宣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