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22  2018-03-0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2]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雅俗观是在王纲解纽、政教分离、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的历史阶段发生的。虽然以自己的文化理想和文化人格为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文化理念和精英意识,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和改造现实的思想倾向,但是,这时的知识分子都仍然将自己的学术和社会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都希望自己的学术成为改造社会政治的指导思想,甚至盼望有君主赏识他们,依靠他们来改良社会政治。在诸侯们尚无力控制社会力量、需要争取社会支持的情势下,知识分子大都能够“乐道而忘人之势”或“以道抗势”,体现出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理想和社会精神的代表者所具有的人格力量。
然而,一旦统治者们有了掌控社会的政治力量,有了规范社会的统一思想,那些希望借助政治力量改造社会的知识分子就不得不与统治者合作,为统治者服务,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史记・李斯列传》记李斯赴秦前对他的老师荀子所说的一段话表明,他是抱着屈身事主、争取富贵的心态去见秦王的,这与孔子、孟子所主张的处世态度大相径庭,而和韩非主张的尊人主之势的思想是一致的,反映出战国末年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当国家需要统一,而统一需要政治权威的形势下,在主强臣弱、“势尊道卑”的社会环境中,知识分子要实现文化理想和自身价值,除了依赖于政治权威外也没有其他选择。于是,知识分子便从幻想中的“为王者师”蜕变为现实中的君王“言语侍从之臣”,文学不再是知识分子文化理念的崇高勋章,而是为天子“润色鸿业”的漂亮花环,精英文学不得不与贵族文学联姻,文化雅俗观也就与政治雅俗观合流了。
如果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用铁血手段粉碎了知识分子坚持文化操守的痴情梦幻,那么,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则用绥靖政策激发了知识分子为政治服务的巨大热情。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汉大赋正是在大一统的政治语境和“劝百讽一”的文化期待中发展成熟起来的,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从大赋的创作来说,它是地道的精英文学;而从大赋的消费来说,它又是典型的贵族文学。实际上,它是精英文学与贵族文学的联姻,是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依附于政治权力之后的文学新变。早期的汉大赋还多少保留有一点诗人的讽谕传统,而后期的汉大赋就只剩下“铺张扬厉”的华 丽辞藻了。正所谓“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随着汉代政治鼎盛时期的结束,汉大赋也逐渐式微,以致“少而好赋”的扬雄到晚年悔其少作,以为大赋乃“雕虫小技”,声言“壮夫不为”。
汉大赋的衰微宣告了精英文学依附于贵族政治的破产,却为文学的私人化和情感化开辟了道路,抒情小赋的兴起和文人五言诗的诞生使文学的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得到加强,而以人格为基础的文化雅俗观便逐渐向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雅俗观转变。
(摘编自王齐洲《雅俗观念的演进与文学形态的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候,适逢王纲解纽、政教分离,文化的雅俗观也在此时生出了萌芽。
B. 最早的文化雅俗观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文化理念和精英意识,在学术与社会政治相联系的情况下反映了士人对现实的批判与改造倾向。
C. 知识分子大多能够“乐道而忘人之势”甚至“以道抗势”,体现出他们在社会精神和文化理想方面的人格力量。


浏览完整试题D. 统治者有了掌控社会的政治力量和思想规范以后,知识分子就不得不与君王合作以实现他们的学术主张和人生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 “尊人主之势”到战国晚期已经成为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其社会原因在于国家统一的趋势下君主政治权威日益强势,有志之士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B. 在国家需要政治权威的形势下,精英文学和贵族文学联姻,文化雅俗观与政治雅俗观合流,知识分子在与权贵交流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
C. 秦皇汉武在对待知识分子的手段上有强硬和绥靖之分,但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使知识分子丧失对自身文化理想和操守的坚持,只能服从于政治权威。
D. 精英文学依附于贵族政治的书面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而瓦解,文学不再仅仅是歌功颂德的工具,开始成为个人审美和抒情的有效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如果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早的文化雅俗观为标准,孔子和孟子处事态度所体现出的文化理想与文化人格属于“雅”。
B. 李斯与韩非“尊人主之势”的学术思想高度一致,表现在他为争取富贵而屈身事主,也意味着抛弃了士人“为王者师”的幻想。
C. 扬雄从“少而好赋”到声言作赋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表明旧有的以人格为基础的文化雅俗观渐渐不再为知识分子接受。
D. 汉大赋的“铺张扬厉”辞藻华丽的风格是汉代鼎盛时期“雅文化”的体现,后来其衰落原因在于精英文学依附于贵族文学的破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屋檐三境
梦天岚
雨水或者冰凌沿着头顶的檐瓦淌下来或挂着,乡村的童年就是矮矮地觅一处干禾——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真之门。
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假若一条狗蹿到你面前,你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开,那狗就汪汪叫着到别人的屋檐下,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又会摇着尾巴回来。然后你起身拍拍屁股上沾着的草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狗就低了眉怯怯地看着你。这时的屋檐自然得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风景,你也懒得放在心。
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一盏老眼昏花的桐油灯依旧滋滋地亮。一扇大门静静地候在屋檐下,开或者关似乎无关紧要。时间倒像个无事生非的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块青瓦,或恶作剧地抹上几笔沧桑,唯有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你就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于是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因为你还不懂得沧桑的味道。
一颗不安分的心哪里还容得下片刻的依恋之情,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背影。待你蓦然一惊回过头来望上一眼,屋檐就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就越发模糊了,看不见了,惟有前方的路一片清晰。
在有风有雨有酸有甜有辣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将你淹没,越来越多的事物将你困扰,你彷徨你失意你迷惑你无奈你身不由己,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地叫上几声。此刻的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
这一大抵也算一种境界。
渐渐地,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寞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你的自由、你的梦想在无聊的张望中悄然无声地滋长……当你遥遥地恍恍惚惚又看到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在跌宕的血脉里坍塌,可你依旧离沧桑很远。因而你懂得了生命更需要像天空一样宽广、大地一样辽阔,让你的太阳炙烤着你,让你的月亮濯洗着你,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擦亮你,远方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路总是漫无边际地长。春天风也似的跑了,火爆爆的夏天已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天正在一步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你的屋檐呢?
哦,这就是你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
此刻,你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某某街某某胡同的某幢大楼里,它虽然构不成现代都市里的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但坚硬的水泥结构已使你不在乎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雨。
你已经很少出门,你将所有历经的沧桑锁进记忆的檀木匣子里,间或搬一条小椅坐到黄昏的阳台上,看雁来雁去云卷云舒,看如血的夕阳怎样一步步迈下对面的山岗。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是啊,每次仰首,你浑浊的双瞳看到的或许已不再是现在或者从前的屋檐,但相信每一次仰首已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从容。
(选自《散文》2001.3)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匠心独运,以屋檐指代物质和精神的家园,借叙写“屋檐三境”,表达了对人生历程不懈追求的感悟和礼赞。
B. 文章运用象征手法,以新颖的视角将人生的哲理融入“屋檐”这一生动的具象中,读来有曲径通幽的领悟,意味含蓄隽永。
C.文章第4自然段有对“出门”的描写,其中,“瓦片”是指从既往的生活中获得的人生经验;“沧桑”则指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艰辛。
D. 文章终篇于“每一次仰首已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从容”。这里,“永远的从容”指充实、成熟且达观的人生境界,不仅仅指最终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
5. 作者说:“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在跌宕的血脉里坍塌,可你依旧离沧桑很远。”请根据文意写出“坍塌”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步入中年的你“依旧离沧桑很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作者用“屋檐三境”来指代人生发展的三个阶段,请分别简要概括“屋檐三境界”的寓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南京礼部主事。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饶平贼林朝曦。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展开余下试题倭转入福建。自福宁至漳、泉,千里尽贼窟。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倭复围仙游,纶、继光大破贼城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继光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
万历初,加太子少保。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尝战酣,刃血渍腕,累沃乃脱。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B.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C.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D.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知府,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意思是“知某府事”,掌管一府的政令,总领属下各县,也称太守。
B. 赠,这里指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一般赠官官职高于原职。
C.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D.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去世的君主、诸侯、大臣等的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的表敬意的称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谭纶敢于担当。他本是进士出身的文官,面对猖獗的倭寇,他却亲自领兵作战,在抗倭前线屡立战功。
B. 谭纶国而忘家。父亲去世后,他多次因抗倭斗争的需要被朝廷起用,直到倭患被彻底平定才回乡服丧。
C. 谭纶熟悉军事。朝廷对他非常倚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遇到警报就调动他,他历任官职从未满一年。
D. 谭纶作战勇猛。他戎马半生,在激烈的战斗中奋勇杀敌,刀刃上的血都浸染了手腕,要多次冲洗才清除。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
(2)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①白云断,青春②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③。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青春:此指春天。③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项,渲染了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 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 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 七、八句作者融情于景,化用了典故,既含蓄委婉,又表白了自己的心意。
E. 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感情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回压抑的感受。
1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氓》以桑树比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2)《离骚》表现作者只求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5)《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句子是:“ ,
。”
(四)课内文言文(12分)
14.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直到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人格卑劣的人
B. 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 感情君区区怀 情意真挚
C. 伏清白以死直兮 死亡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差错
D. 岂余心之可惩 处罚 多谢后世人 劝告
15.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不吾知其亦已兮
A.府吏见丁宁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而今安在哉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16.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1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暮春是指农历四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壬戌是干支纪年,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六。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D.中国古代汉族最长的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在诗坛上享有盛誉。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老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展开余下试题②宁夏旅游业已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③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④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去世半月。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⑤一些美国高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更是为了让学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③④
1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B. 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四、名著阅读(6分)
21.请从下面三道题中选一个作答,多答只按第一个给分。
(1)请概括分析小说《家》中觉新这一人物形象。
(2)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美就在丑的旁边,畸形靠着优美……光明与黑暗相共。”简要说明这一论断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
(3)简析“围城”二字的涵义及作品的主题。
五、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则“番茄炒蛋”的广告这样呈现:
一个中国男生在去美国留学的第8天下午4点,打算做一盘番茄炒蛋,招待他的外国朋友。然而,他既不会切番茄,也不会打蛋,更不知道到底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最后,他选择发微信给大洋彼岸的妈妈,问番茄炒蛋怎么做。妈妈发来指导语音,男生说听不清。最后,妈妈居然发了完整的制作“番茄炒蛋”的视频。
广告的最后,一句“中国和美国时差是几个小时”让男主忽然惊醒。原来,刚才妈妈是在凌晨4点起床给他示范了番茄炒蛋。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一语文答案
1.D “那些希望借助政治力量改造社会的知识分子就不得不与统治者合作”。
2.C“使知识分子丧失对自身文化理想和操守的坚持”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3.D原文“汉大赋的衰微宣告了精英文学依附于贵族政治的破产”,选项“原因在于精英文学依附于贵族文学的破产”强加因果。
4. D这里的“沧桑”应包括人生经历的全部,不仅仅指挫折,也涵盖成功。
5. 指离家奋斗太久,自家的屋檐已淡忘,古老的生活已改变。(2分)步入中年的“你”还是年轻;懂得生命的你奋斗远没有结束。(3分)(答出一条2分,两条3分)
6. 第一种境界,童真的岁月,继续着祖辈的贫乏单调与自足;第二种境界,青年的人生,从不安分到勇敢追求,有过彷徨但仍然坚定;第三种境界,老年的光景,自豪于奋斗之后功成名就的充实。(6分)
7.C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立束伍法” “自”“进”“未久”。
8.D谥号有褒有贬。
9.B 父亲去世不准确,文中只说了“会忧”。
10.(1)他命令戚继光率中军逼近敌人营垒,左右军紧随其后,大败倭寇,收复了一府二县。(采分点:以、薄、大破、复。)
(2)各位将领按时率兵操练,互相声援,管理周到明了。(采分点:以时、掎角、节制。)
参考译文: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的进士。授职为南京礼部主事。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谭纶沉着坚毅,懂军事。当时东南边疆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地方乡兵来抵御倭寇。参将戚继光请求给他三年的时间训练地方乡兵而后将他们派往前线。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节节相互制约。分配明确,进止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带队迎击,三战三捷。倭寇转而侵犯仙居、临海,谭纶将他们全部擒拿、斩杀。他被加封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而离职。因为尚书杨博的推荐而复出,又统率浙江的部队,讨伐饶平的乱贼林朝曦。林朝曦众叛亲离,弃巢逃走,谭纶与广东军追击并擒获了他。不久,他改任福建,请求回家守完丧事去职。
倭寇转移到了福建。从福宁到漳、泉地区,千里之地尽是倭寇的穴窟。嘉靖四十二年春天,再次启用谭纶。升任右佥都御史,辖治福建。倭寇驻扎在崎头城,攻陷了政和、寿宁,各自扼守海道作为退路,谭纶用栅栏环绕使他们的退路被截断。倭寇不能逃走,就转移到了渚林。谭纶亲自统率中军,总兵官刘显、俞大猷统率左、右军。他命令戚继光率中军逼近敌人营垒,左右军紧随其后,大败倭寇,收复了一府二县。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已经蠲免的赋税。倭寇又围攻仙游,谭纶、戚继光在城下大败敌人。广东境内全部安定了。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服丧,世宗同意了。
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对付倭寇,遇到警讯就调动他,他(在一个职务上)任官没有满一年的。等到东南沿海的倭寇大略平定后,北部边关的祸患却方兴未艾。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奏请征召谭纶、戚继光训练兵马。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谭纶考虑边地关隘、要道的险易,道路的远近,将蓟镇分成十二防区,每个区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分成三个营。各位将领按时率兵操练,互相声援,管理周到明了。这年秋季,蓟镇、昌平地区没有警讯。过去调集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进行秋季防卫,到如今就全部罢除了。边防经过此番大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他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原来的事务。当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
万历年初,被加封为太子少保。给事中雒遵弹劾谭纶不称职。谭纶多次上奏请求罢职,神宗下优诏挽留他。万历五年,他死于任上。被赠封为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