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505  2018-03-06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5]
浙江省温州市六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版)
2017 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六校协作体期末联考
高三语文学科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朗读者》节目开场白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古往今来最撩(liāo)动心弦(xián)的遇见。这档节目之所以能感动甚至震撼我们,是因为它包涵着丰富的情感。
B. 最近,一张手机截屏图蹿(cuàn)红网络,24 个共享单车应用图标霸满了手机屏幕,竞争的激烈可见一斑。共享单车因符合低碳出行理念而大受欢迎,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单车上被贴上了“牛皮癣(xuǎn)”。
C. 在一部纪录片里,他看见了一棵巨大的榕树,犹如龙虎一般盘踞在悬崖峭壁上,那苍老遒劲(jìnɡ)的根须穿透岩石,从罅(xià)隙中汲取每一滴水,他仿佛听到了崖壁因此而发出凄厉的哀鸣。
D. 耄耋之年的武侠小说巨擘(bò)金庸本该怡养天年,却因作品被侵权,状告某出版公司,尽管该公司辩称旗下作品不是营利性项目,许多拥趸却早已按捺(nà)不住,对准这家公司唇枪舌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将字音和字形合二为一,考查形声字里的易错读音,字形多为同音异形字或同音形近字,需平时分类识记,辅以练习。建议大家做好笔记整理,将自己记错,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的字音字形分类整理下来。A项,撩动,撩读(liáo);“包涵”应是“包含”。包涵:为客套话,请人原谅;宽容,原谅。包含:一是指里边含有 。二同包涵。宽容,原谅。B项,蹿(cuān)红。D项,“怡养天年”应为“颐养天年”。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甲】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刎颈之交,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水火不容,刀戈相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为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它,话不投机半句多。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就是为了获取利益。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 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乙】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未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丙】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悖论 B. 刎颈之交 C. 话不投机半句多 D. 未必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B
【解析】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答题前要通读材料,整体理解内容。词语使用是否正确,要结合语境分析判断。D项,未必,不一定。应改为“不必”,照应前面的“无须”,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的不需要,不必要。
3.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考生要熟悉常见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乙句中,“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不能与前面几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相并列,这个分句前的顿号改为逗号,改后的句子为:“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但作为诗句,且为了强调语意,最好改为“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


浏览完整试题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日,习主席视察了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视察充分表明了新一届军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军各项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B. 现在,“城归”族的规模尽管还不算大,但他们绝不是被城市“挤出”或消极避世的一族,而是怀着梦想在乡村创业的弄潮儿,其发挥的牵引作用真不可小觑。
C. 《战狼 2》凭借创新的艺术表达、精彩的视觉呈现、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实现了同类题材的类型突破, 取得了口碑和市场的双赢,不愧为一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影视精品。
D. 古镇在整治完里弄的脏乱差环境后,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设计团队将老城区延续至今的传统习俗 融入里弄生活环境,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弄堂文化,使古镇平添了许多风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成分残缺,“表明了……的鲜明态度”。B项,语序不当,“尽管”应移到“城归”之前。D项,中途易辙,“古镇在整治完里弄的脏乱差环境后”应改为“在古镇整治完里弄的 脏乱差环境后”。
5. 下面语段是从哪四个角度来解说“物联网”的?请简要概括,每个角度不超过 5 个字。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美国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智慧地 球”的战略,从而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物联网的追捧。所谓物联网,就是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道路、桥 梁、隧道、建筑、供水系统、家用电器等各种真实物体上,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运行特定的程序,从 而达到远程控制的一种网络。它具有“网络化”“物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等基本特 征。要实现物联网,首先离不开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 递并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其次,传感器技术也是关键所在,它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被称为信息技 术的“三大支柱”;除此之外,物联网还需要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的有力支持。
【答案】①产生背景(成因),②定义(概念、内涵),③基本特征,④技术支持。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6. 想象有一天,你变成了一只鸟,请写出你飞翔的场景和感受。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 100 字。
【答案】示例:当我张开双翅飞翔在一碧如洗的晴空时,我的身体如帛画一般舒展开来,又 像一支悠扬的竹笛曲,轻盈、流畅而自如。微风习习,仿佛呢喃细语,为我拂去征尘与疲 惫。迎着霞光,我感觉自己似乎甩开了所有的藩篱和羁绊,抖落了平日的烦恼和忧愁。大 地上的一切都变得渺茫,我的归巢连同树的枝杈也远得不见踪影。然而,我想,前方是不 会迷失的,归途也是不会忘记的。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扩写能力,微写作作能力。写作前先审读材料,要求想象有一天,你变成了一只鸟时,写出你飞翔的场景和感受。要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可以想象,假如自己变成一只鸟,身体像什么,有什么感受,然后运用比喻、夸张或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述作为一只鸟的自己看到的景象,要有意趣,有感悟,不能止于写浅表层次的鸟飞天空的快乐。注意要运用第一人称。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 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 的时代。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今天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元杂剧、 明清小说,都是通俗文学,都是在底层文人大量的民间创作基础上,于勾栏瓦舍的频繁演出中,涌现出来 的大众文艺精品。金庸武侠本来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它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通俗文学传统,最 终融入主流文化,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其核心 的创意正是通俗小说本身。
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化的重任?在我看来, 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风物长宜放 眼量”,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关键阶段。
目前,“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但在质量上还有更大空间,现在的重点应该从“+” 得多转向“+”得好,从增量转为提质。
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文化产业也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网络小 说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难度并不亚于原创,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得专业,“+”得有品质, 才能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
相比于网络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影响更为广泛,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 意识。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更新速度极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 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影视改编不能停留在照搬的层次,而应当在文化品质和价 值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
网络小说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熟判断力,而且由于这个 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容易察觉和公开。一旦推送到大银幕和小荧屏上,其价值 观冲突就格外激烈,比如某些“宫斗”作品所宣扬的“丛林法则”,某部“穿越”作品出现的“乱伦”问 题,等等,都曾引起社会舆论激烈争议。改编者在价值观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以正面价值观给人以 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1 月 17 日,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7. 下列对文中的“网络小说”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小说充满怪力乱神、子虚乌有,将来不可能被奉为新经典,担当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化的重任。
B. 网络小说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颇有难度,若不“+”得专业且有品质,则难实现口碑、票房和社会效 益的丰收。
C. 网络小说一般篇幅长,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问题普遍存在,除了所谓“大神级”作品之外。
D. 网络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一直不容易被察觉和公开的原因,就是作为读者的青少年群体相对封闭。
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网络文学+”的时代,铺天盖地的电影、电视剧、歌曲、游戏,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
B. 元杂剧、明清小说,乃至于金庸武侠,都曾经是通俗文学,最终被奉为精品或经典,融入主流文化。
C. 由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等,其创意全是通俗小说本身。
D. 文化产业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
9. 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以网络小说为主的网络文艺成为新经典?请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B
9. ①对于网络文学(网络文艺),重点应从增数量转为提质量。(或答“网络小说向 其它艺术形式改编的过程中,应追求专业、品质,实现口碑、票房和社会效益的丰收”。) ②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的意识、底线意识、正面(积极健康) 意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可能”变成“必然”。C项,以偏概全。原文中有“许多”“核心的”等词句。 D项,强加因果。“文化产业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并非因为“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文中是说“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文化产业也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9.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概括如何才能让以网络小说为主的网络文艺成为新经典,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抓住文中对网络文艺的建议进行总结。第四节“目前,“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但在质量上还有更大空间,现在的重点应该从“+” 得多转向“+”得好,从增量转为提质”可概括出第一点答案。第六节“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意识”和最后一节“改编者在价值观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以正面价值观给人以 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两句可概括出第二点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
周伟
⑴“有——废书旧报纸——烂铜烂铁——么——,有——废书旧报纸——烂铜烂铁——么——”
⑵很多人回过头,循声望去,只见一担大箩筐在游动。再一看,中间有个人,两只大箩筐一前一后,人太矮小,就不显山露水了。定睛再看,那人穿一身洗得灰白的中山装,中山装上衣的口袋里还插着锃亮 的两支钢笔。于是,大家又怪怪地看一眼,再看一眼,摇摇头,走了。
⑶他不管,仍旧天天挑着一担大箩筐,走街串巷,置身在城市的生活边缘,一路不停地吆喝着——
⑷有一天,我和他打了照面。他咧着嘴唇笑,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巴皮太厚,笑得虽然起劲,也只开了一线天,但我却知道他是真的费了很大的劲,十二分卖力地笑着。他看着我空空的双手,眼睛又绕过我 的身子,游到我的身后。我的身后,是我雇了一个拖板车的高大个帮我拖着满满一车的书。
⑸他说,你搬家呀?就一路上再也无话,但他总是在不远处不紧不慢地跟着我。我听得清他的脚步声, 我更知道他跟着我的意思。每回看他,他总是咧着嘴,笑。然后,埋下脸去。
⑹进了屋,我就不停地翻东找西。旧报纸、五花八门的杂志、硬纸盒纸箱、啤酒瓶、塑料罐……一股 脑儿,能找的都找了出来,七七八八乱堆在他的面前。他就咧着嘴唇,笑,笑得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咧成 了一线天;手,不停地忙,却无一丝乱象,一套一套的,熟练有序——折、叠、码、齐、捆,然后,过秤, 付钱。钱货两清了,才小心翼翼地拿进箩筐。
⑺他挑起箩筐要走时,又回过头来,说,我姓耿。然后,咧着嘴唇笑。看我心不在焉,他又放下箩筐, 竟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锃亮的钢笔,一笔一画地写着,边写边说:“耿,耳朵旁生个火字,是明亮、光明的意思。”我见他这般认真,便念了一句古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他愣怔了一下,有些茫然,然后看着我咧嘴一笑,说:“还是您有学问。”他慢慢地收起钢笔,突然又抬起头看我,没由头地咧嘴笑,说:“我的大女儿宝珠,在北京大学读书呢。”说完,脸上飘满抑制不住的得意。
⑻我看出他的小心思,也替他高兴,说:“难怪你天天收破烂劲头十足呢。”他又有些不好意思了,说:“您可是老有学问呢,她哪当得您哟?您把电话写给我,我告诉宝珠,让她好好跟您学出息,也出一 本一本砖头厚的书,光耀门庭……”
⑼我知道耿老爹嘴上这么说着,其实女儿在他心里宝贝珍珠一般,骄傲着呢。走远了,他又反过身来, 我看见他咧着嘴唇笑,眼睛眯成一条缝。
⑽难为了这个耿老爹,家住郊区,离城二十多里地,天麻麻亮就进城,天墨墨黑才往家赶。每一个大 白天,他都是整天到处转悠,不停歇,像一尾鱼,游动在生活的海洋。鱼叭水叭个不停,他也口中不歇, 不停地吆喝,生响,悦耳得很。
⑾每回,和耿老爹碰到一起,我只要一说到“废品”二字时,他总要及时地纠正,说:不是“废品”, 是“破烂”!他说,我们收破烂的,破烂就是宝贝,就像你们读书人把旧书当宝贝一般。他还说,人也一 样,只要有想头,就不会成为废品。说废品时,耿老爹了无精神;说破烂时,却一脸灿烂。次数多了,我 就随了他。路上碰到,我就笑着问,收破烂呀?他见我夹着书,也咧着嘴唇笑问,又买书呀?我们便各自 打量着自己,都愈发地开心地笑着。
⑿耿老爹是个认真的人,他的大女儿果然不久就和我联系上了,间三差五问我一些书里的东西,有时 也说起他这个收破烂的老爹,有几次很心痛的样子。我就告诉他的大女儿,说你莫担空头心,你老爹很阳 光,很充实,很幸福。
⒀后来,我和耿老爹成了要好的朋友。每逢节庆日,他总要上门来,要我为他家写对联。他家的对联, 都是他自己先掏出钢笔一笔一画慢腾腾地写就,我再按照他写下来的书写。他每回来时,还总要捎上几本 我喜欢的旧书,我当然高兴,也给他找出一堆废书旧报纸。他就咧着嘴唇笑,笑得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咧 成了一线天……
⒁然而,他的大女儿和我的联系却慢慢地少了。只有耿老爹还准时来到县城,一根扁担横在两只大箩 筐上,有几次见他孤独地蹲在两只大箩筐中间,蔫蔫的……再后来,连耿老爹也从县城里消失了。有人说, 宝珠生了一场大病走了,耿老爹人整个儿垮了。也有人说,耿老爹后来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收破烂,他的二 女儿在那个城市的重点高中读着寄宿。


展开余下试题⒂如今在我生活的县城里,收废品的个个都骑着小三轮,“突突突”在城市中穿行,扩音机里一路传 出一律标准的普通话。每每看着他们,我就想起了耿老爹,想起他挑着一担大箩筐在城市里游走,想起他 和他的女儿,还有他上衣口袋里插着锃亮锃亮的两支钢笔。
(略有删改)
10. 简析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所体现的人物心理。
(1)愣怔:
(2)慢慢:
11. 赏析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2. 文中多次写老耿“咧着嘴笑”,有何用意?
13. 有人建议把本文标题“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改为“遇见”,你觉得哪一个更合适?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
【答案】10. (1)愣怔:①发呆,表明他对我随口吟诵出与他的姓“耿”相关的诗句而感到惊讶 与崇敬;②对诗句内涵的疑惑不解。
(2)慢慢:①表明他本想展示一下自己,却在有学问的“我”面前略显尴尬,感到不好 意思并加以掩饰;②表现出他对钢笔的珍视、爱惜。
11. (1)①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若答“细节”或“白描”也可),“眼眯成了一条缝, 嘴咧成了一线天”的神态,写出了老耿的高兴、快乐和憨厚;“折、叠、码、齐、捆”的 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老耿动作的熟练有序、干脆利落。②运用许多短句,节奏短促、鲜明、 有力,逼真传神地表现了老耿收破烂时的形象和情景,忙而不乱,令人如临其境,读起来 也朗朗上口。③运用夸张、比喻手法(也算对),“嘴咧成了一线天”,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老耿的乐呵、开心与淳朴。
12. ①多次写“咧着嘴笑”,运用反复手法(或前后照应),有力地表现了他乐观、开 朗、憨厚、淳朴的形象。②与下文女儿宝珠生病走了,老耿惨遭沉重打击以至于蔫蔫的垮 了似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他的不幸。③老耿的微笑已在我的记忆里定格, 印象鲜明而深刻,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心态乐观、崇尚知识的老朋友老耿的想念,对底 层劳动者的赞美与同情。
13. (一)“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更合适。理由:
(1)结构形式上:①题目点明中心内容(主要人物与事件),全文都是围绕着耿老爹的 钢笔与破烂来写的。②钢笔与破烂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③题目与开头、 结尾呼应,结构完整严谨。④运用对比,将钢笔与破烂这两个不协调的事物统一于老耿身 上,看似矛盾,实则新奇,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即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内容主旨上:⑤“钢笔”象征(或借代)精神或文化层面;“破烂”象征(或借代) 物质层面,即安身立命的艰难。⑥“破烂”是宝贝而不是“废品”,人只要有想头就不会 成为废品,这表达了耿老爹对人生的朴素认识。用钢笔写春联,寄托了对他美好生活的期 盼。⑦突出了人物形象。尽管收破烂,地位卑微,但是那钢笔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崇敬,对 文化的珍爱。⑧突出了主题。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是城市变迁中的一个缩影,也传达了 作者的追忆与怜惜的情怀。
(二)“遇见”更合适。理由:略。
【解析】
10. 试题分析:该题要求分析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理解词语时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愣怔”,是发呆的意思。当老耿在纸上写自己的姓并解释时,我随口吟了句与“耿”字相关的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他不理解诗句是什么意思,但感到惊讶。联系后面的话“还是您有学问”,能表明他内心对我充满了崇拜。“慢慢”一词说的是他收起钢笔时的动作状态,表现出他对钢笔的珍视、爱惜。结合前面他拿钢笔写姓后又解释的话,可推知,他本想展示一下自己,却在有学问的“我”面前遭遇尴尬。结合后面语境“突然又抬起头看我,没由头地咧嘴笑,说:‘我的大女儿宝珠,在北京大学读书呢。‘说完,脸上飘满抑制不住的得意”,可推知,他在考虑以女儿在北京读书来为自己摆脱下尴尬的状态。
11.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赏析画线的句子,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前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坚持“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答案由三部分组成:内容概括,手法,效果。解答这种题型的通常思路是,首先仔细阅读画线句,概括其主要内容,判断其中是否使用了表现手法,效果作用是什么。能表达什么观点态度、思想情感。画线处是写耿老爹整理我递给他的东西时的表现。是对人的描写,考虑写人的手法。“眼眯成了一条缝, 嘴咧成了一线天”的神态,写出了老耿的高兴、快乐和憨厚;“折、叠、码、齐、捆”的 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老耿动作的熟练有序、干脆利落。整体上多用短句,节奏短促,表现了老耿收破烂时的熟练,忙而不乱;“嘴咧成了一线天” 运用夸张、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老耿快乐的心情与淳朴的形象。
12.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文中多次写老耿“咧着嘴笑”的作用。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小说中情节的作用,可以考虑情节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情节对表现主旨的作用,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从情节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本文,多次写“咧着嘴笑”更能表现他乐观、憨厚、淳朴的形象。从情节与情节之的关系分析,前后“咧着嘴笑”之间形成了照应;又与下文女儿宝珠生病走了老耿遭沉重打击后蔫蔫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的不幸。多次写“咧着嘴笑”也表明老耿的微笑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开朗乐观崇尚知识的老朋友老耿的想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赞美与同情。
13. 试题分析:本题问本文标题“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和“遇见”哪个更好,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结构,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领悟小说的主旨。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先分析标题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效果,再从标题与线索,与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或写作内容,与主旨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这种选择性的题目,通常可以任选其中一个,但要能自圆其说。比如,认为原标题更合适,理由如下:钢笔与破烂这两个不协调的事物统一于老耿身上,很是新奇,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全文都是围绕着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来写的,原标题交代了主要人物与事件;而且原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还推动了情节发展,如他拿出钢笔写名字解释给我听,我才随口吟诗,他接着讲了他女儿等。标题中有“钢笔”,开头交代他上衣口袋中有两支钢笔,结尾又回忆了这个细节,这样题目与开头、 结尾呼应,结构完整严谨。题目中的“钢笔”与“破烂”是有象征意的,“钢笔”象征着老耿的精神层面,暗示他崇尚知识文化,有利于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破烂”象征物质层面,暗示他生活艰难。在老耿看来,“破烂”是宝贝而不是“废品”,人只要有想头就不会 成为废品表达了耿老爹对人生的朴素认识。用钢笔写春联,寄托了对他生活的美好期盼。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关注与同情,突出了小说的主旨。要从结构形式、内容、主旨方面结合文本去分析。
点睛:解答这类探究题的基本思路:从内容、结构、人物、主旨等方面入手,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章标题的恰当性,考生答题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从标题的作用来看,主要考虑其是否能够统领全文,或点明主旨;从文本内容与结构方面来看,主要考虑其与内容的融合性,情节发展是否围绕标题而展开等。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吴众香书
[明] 陈弘绪
季夏,雷荣予持手札至,兼荷以新刻《孙可之集》见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温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