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36 2018-03-09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6]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
第5课《黄河颂》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巅( ) 气魄( )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哺育( ) 九曲连环( ) 宛转( )
2.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滂湃,/掀起万丈狂阑。
错别字: 改正:
3.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 ,词作者是 ,原名 。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 作品,由 作词, 谱曲。作品
由 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 、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4.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
(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发源:
5.写出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6.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__________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__________,__________万丈狂澜;浊流__________,__________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__________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__________南北两面。
7.选词填空。
从昆仑山下 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 南北两面。向南北两岸
千万条铁的臂膀。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在亚洲的原野。
A.投向 分成 张开 出现
B.奔向 劈成 伸出 出现
C.滚向 劈成 张开 涌向
D.奔向 分成 伸出 涌现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 多少英雄的故事,
望黄河滚滚, 在你的身边扮演!
奔向东南。 啊,黄河!
惊涛澎湃, 你是伟大坚强,
掀起万丈狂澜; 像一个巨人
浊流宛转,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结成九曲连环;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从昆仑山下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奔向黄海之边; 啊!黄河!
把中原大地 你一泻万丈,
劈成南北两面。 浩浩荡荡,
啊!黄河! 向南北两岸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8.诗中,诗人称“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9.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九曲连环”?请你具体说出黄河是从哪儿发源,流到哪里的?黄河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区?
10.“啊!黄河!”在诗中多次出现,是何修辞?起什么样的作用?
11.诗人借黄河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课外阅读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肩膀,挽起高山大海。
浏览完整试题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泉,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2.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歌词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长江?
1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15.揣摩下列比喻句、拟人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2)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的民族屏障。
(3)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16.仿照“黄河颂”用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啊!老师”(或母亲、朋友……为题,写一两个片断。
三、综合性学习
17.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0字左右)
四、写作训练
18.你能为保护地球母亲做些什么?你所在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环保问题亟待解决?请你以“保护黄河志愿者”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针对当地的环保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iān pò péng pài lán zhàng bǔ qǔ wǎn
2.颠——巅 滂——澎 阑——澜
3.(1)《黄河大合唱》,光未然 张光年
(2)合唱音乐 光未然 冼星海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 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4.(1)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5.(1)比喻 (2)拟人 (3)反复
6.望 澎湃 掀起 宛转 结成 奔向 劈成
7.B
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喻为“摇篮”。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是可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9.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陕、晋、豫、鲁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入渤海。
10.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引向深入。
11.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2.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13.长江的气质、气势,长江的历史贡献,对我们民族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15.(1)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2)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法宝。
(3)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16.略。
17.可从下面几个角度想像:①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②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③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
18.略。 (122.240.200.163)
上一篇:
部编本初中七年级下第1单元《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
下一篇: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2017-2018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