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65 2018-03-1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点对点练10 整体把握,细处比对
题点对点练10 整体把握,细处比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201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 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 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 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浏览完整试题
(来自光明网,有删改)
1.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答案 B
解析 B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拥有“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2.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 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宁、姚 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地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答案 AC
解析 B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项,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3.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以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 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新闻的内容要点。解答此题,可以从国家实力、国家政策、基础设置的完善、民族文化的吸引和个人创业成才的愿望多个角度归纳概括。要注意条目清楚,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导学号82064045〛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港媒称,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空气污染类别中都排在世界首位,包括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碳排放也是如此。媒体援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的话说,要在明年之前实现中国减少污染的目标,需要投资1.75万亿元,但投资缺口给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障碍。
在“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王金南说:“几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的压力前所未有。”工业和信息化部某官员说,近10年来,国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虽然中国大部分火电站都安装了先进的过滤装置,但工厂的燃煤未受到很好监管,它们继续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工信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说,2015年非电工业领域耗煤量 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6%,这些工业炉窑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王金南还说,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承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5%左右,但近几 年真正投入环境保护的没有那么高,大致只有1%左右。
材料二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新闻网】中国大范围重度污染天气持续,多地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企业限停产等措施强力应对。环保部表示,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效果初步显现。
从目前看,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均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环境保护部派出了13个督查组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督查发现,部分企业、工地未严格落实停产停工要求,还存在露天焚烧治理不到位、土小企业违法排污等问题。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依法严肃处理。
环境保护部表示,将加大督查 力度,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违法排污行为,尽最大努力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材料三 【2016年12月18日,新京报】今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污染来袭。京津冀及周边40个城市发布橙色及以上预警,其中北京等23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17日,环保部通报,13个督查组已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份,于16日全部到位,展开督查工作。昨日,本报记者随环保部第四督查组在山西临汾及运城督查发现三家化工、焦化企业存在超标问题。
昨日13时,走出临汾西站,笼罩着灰白雾霾的空气里弥散着微呛的气味,空气质量指数(AQI)342,属严重污染。督查组工作人员指出,微呛气味的形成来源主要是二氧化硫,作为中国知名的焦煤基地,临 汾坐落着多所焦化厂,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脱硫改造,但在较差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之下,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和清除,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为应对本次红色预警,此时的临汾市区已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等都实施了管控措施,不承担供暖任务的20蒸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茶浴炉一律停运,至2017年3月31日水泥企业一律停产。
督查发现: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曾在15日夜间至16日凌晨二氧化硫超标排放8小时,最大超标倍数1.2倍。此外,万鑫达焦化有限公司和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个别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存在轻微超标现象。
环保部第四督查组组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保洁和煤堆场喷淋设施建设,同时加强运行管理,控制生产负荷,确保达标排放。临汾市环保局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整改,并决定对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实施从重处罚。
展开余下试题
今日,第四督查组还将在临汾展开随机督查,随后将前往运城。
(以上有删节)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B.从材料二来看,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积极作为,措施得力,空气污染程度明显下降。
C.材 料三以临汾市为例,表明大气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对本地污染企业进行保护,甚至姑息纵容。
D.材料二侧重点在于报道各地应对效果初步显现;材料三侧重点在于报道环保部在对临汾的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 A项,“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不准确,应该是港媒引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某些领导、专家的观点。B项,“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 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表述错误,三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明显下降”也不对。C项,没有报道原因,属于无中生有。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三则新闻来源不一,有新媒体,有传统媒体 ,三家在同一月份,报道了相同的话题,这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从三则材料看,在环保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地方乃至中央的治污督查、监管不能一阵风,要永远在路上。
C.三则新闻均用概括的叙述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了国民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D.三则新闻在结构上均是先总述各自的新闻要点,然后具体列举了新闻事实,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
E.三则新闻稿都引用准确翔实的数字,给人以专业、负责的印象;分析说理既具体又全面; 语言平实、严谨、准确。
答案 AB
解析 C项,不是“概括的叙述方式”。D项,“三则材料”“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有误,材料一并没有此内容。E项,三则新闻都是客观叙述,没有分析说理。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大范围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人为原因。
参考答案 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②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非电工业领域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③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④中央督查力度和地方督查力度不一致,有些问题需要环保部发现才能获得整改。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解析 首先要从三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应的内容,如材料一中“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工厂不严格执行 环保标准”“环保投入不足”,材料二和材料三提到的部分企业排放超标等,然后再分条整合即可。 (61.240.236.96)
上一篇: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点对点练9 依托语言,关注情感
下一篇: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二轮系列 疯狂专练1 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教师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18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