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370 2018-03-12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0]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同步练习题
第六单元同步练习题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炽热(chì) 羸弱(yíng)
舷窗(xián) 屏息凝神(bǐng)
B.点缀(zhuì) 载人(zài)
吟唱(yén) 心有灵犀(xī)
C.迟钝(dùn) 癫狂(diān)
蔚蓝(wèi) 毛骨悚然(sǒng)
D.负荷(hē) 告罄(qìng)
闲暇(xiá) 坚持不懈(x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无虞 轮廓 不期而至 耀武扬威
B.俯瞰 蒙眬 天涯海角 珊珊来迟
C.凸现 闲暇 精打细算 怏怏不乐
D.漫步 重负 语无伦次 洋洋得意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B.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C.元宵节时,人们不期而至地来到城隍庙赏灯。
D.当你资金告罄的时候你一定要给我说,我能够帮你的就帮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B.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啊!
C.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D.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5.对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议论)
B.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叙述)
C.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叙述)
D.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抒情)
6.下列对课文内容解说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伟大的悲剧》一文讲述了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的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最后,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灭。因此,他们彻底失败了。
B.《太空一日》具体叙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以及看到的太空奇景和所遇的神秘的敲击声等故事,表现了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的精神和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感念之情。
C.《带上她的眼睛》是一部科幻小说,用轻快又略带哀伤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动人故事。
D.《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大学士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文章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7.诗句默写。(6分)
(1)《约客》中表现作者含而不露的表达寂寞、焦躁心情的句子: , 。
(2)杜牧在《泊秦淮》中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的句子是: , 。
(3)《贾生》中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的两句是: , 。
8.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1)请从以下三则广告词中,任选一则来分析其创意的妙处。
联想电脑:“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宛西制药:“药材好,药才好。”
浏览完整试题
山东省旅游:“走近孔子,扬帆青岛。”
(2)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
下联: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
二、阅读理解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2分)
(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2)求之下流,固颠……“之”指代
10.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3分) ( )
A.尔辈不能究物理
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3分)( )
A.水不能冲石
B.转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
C.求之下流,固颠
D.石必倒掷坎穴中。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3分)
道理:
句子:
(二)伟大的悲剧(节选)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4.第一自然段中,斯科特上校日记的内容表明了什么?(2分)
15.斯科特将“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遗孀”,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2分)
16.斯科特遗体的姿势是怎样的?这表明了什么?(3分)
17.文中为何要写“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3分)
18.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9.斯科特一行去南极探险的意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 徐 畅
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000米以上,车厢内紧急供氧。多名乘客趴倒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他们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老太太瞥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
火车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浓。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
我毫无睡意,百无聊赖,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我眼睛酸涩,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
“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她问。
“会一点儿。”我并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
“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她自豪地说。
“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她又说。
“一般的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我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而诧异。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
“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我没话找话。
“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她说。
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况且我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真的关心她。
“就你一个人啊?那么远,还那么大年纪。”我问。
“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我中午给他送饭时,他躺在麦地里,身子已经硬了,双手抽成两只鸡爪挠着胸口。我是一个人过的。”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时候小军才三十岁出头。他跟疯子一样,哪里都想去,媳妇也不要,后来离婚了。”“小军,”我说,“你儿子?”“对对,当然。”“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还去过几次外国什么鬼地方。”她说。
“旅游吗?”
“不是,”老太太看看窗外雪山远去的黑影,“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里寄一张明信片,现在一捆明信片有五块大饼那么厚。”她用手比画五块大饼的厚度。
“你儿子是登山家啊?我们跟你去拉萨还能见见他。”我说。
老太太摇摇头,数着手指头说:“对,就是2001年。”
展开余下试题
“怎么了?”我问。
“我骂了他一顿。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就是那个最高峰,我不同意。”她眼睛眨巴着,“他还是去了,也给我寄了明信片。”她看着我手里下意识转动的魔方,“也带着这么个玩意。登……登顶了。”
“你儿子登上珠峰了。”老太太瞬间伟大起来。
“是的,后来登山队去我家了,队长提溜着我儿子的一大包东西,都是登山用的。还有就是一个魔方,六面颜色都对好了,他们说是在峰顶拼好的。”
“为什么他不亲自跟你说?这么光荣的事情。”我问。
“他死了。”老太太的双眼像干涸的枯井,纵使再难过,也无法产生任何水分。我右手一颤动,我明白,老太太说是去西藏看儿子,实际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
“总共死了三个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晓得?”她说。
“晓得。”
“三个人都埋在雪里头,挖出来时手还保持着往外扒雪的姿势。”她补充说,“我老头子死了,我儿子死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把他们克死了,是我命硬。我早该死在他们前面,我这叫人嫌弃的死老太婆。”
我汗湿的手握着魔方,安慰的话是多余的,我缓缓拧动着魔方,等待她继续讲下去。“我儿子真正拼了一辈子魔方,从六岁就爱玩,一直玩到三十六岁,他也算这方面的高手了。”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却失败了。
我把魔方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她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她连续转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
“我跟你说过,我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她把魔方还给我。
我看了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半了。后来,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着了。我搜刮脑海里拼魔方的所有公式,甚至用手机在网上找了各种拼魔穷图解。
两个半小时后,天亮了起来。老太太理理满头白发醒过来,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红橙蓝绿黄白六个面都拼好了。她欣喜地望向我,抹一把干涩的眼睛,又转过脸去凝视着窗外。
20.文中老太太两次说到她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蕴含的不同心理及重复出现的作用。(4分)
21.小说中老太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22.请结合文本就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某一特点进行探究。(3分)
三、写作23.请你以“那一次,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扣题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答案与解析】
1.C(A.yíng——léi;B.yén——yín;D.hē——hè)
2.B(珊珊——姗姗)
3.B(“语无伦次”与错别字多不相关联)
4.A(B.语序颠倒;C.成分残缺;D.缺少主语)
5.B(这句话使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6.A
7.(1)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2)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8.(1)示例:联想电脑的广告运用双关。说明失去联想品牌电脑与人类失去想象力一样。后果同样不堪设想。宛西制药用谐音既强调了制药原料的精良,也道出了药效高;同时又简单易记。山东省旅游运用借代的手法,用孔子指代山东文化,提醒游客来山东观光,可以亲近博大精深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又可亲身感受海滨城市青岛的魅力。 (2)C
9.(1)指讲学家所说的话。 (2)石兽。
10.C B
11.C
12.D
13.略
14.他心中惦记着祖国、民族、朋友、妻子,有着无私的爱。
15.“遗孀”的意思是“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这是斯科特面对死亡时所表现出的冷静、坚韧的性格以及他对妻子深深的爱。
16.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表明斯科特在关键时刻爱护着同伴,为探险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17.“国王”是英国人民的代表,以此突出他们心灵的无比高尚,表现了人们对他们的敬仰。
18.最后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是全文的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19.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20.不同心理:①第一处表现了老太太初与人搭讪谈及儿子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豪;②第二处则表现了老太太因思念儿子,内心极为痛苦,但又不愿以之示人,想要用夸耀儿子的语言来掩饰的微妙心理。作用:①重复出现,突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怀念和自豪之情,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②前后呼应,突出了“儿子”玩魔方水平之高,照应了小说的标题。
21.①心直口快。看到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途径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氧,直言他们这些年轻人身体都不行了。②命运悲苦,内心痛苦。丈夫与儿子相继离世,孤单无依,生活很痛苦,双眼像干涸的枯井;因村里人说自己命硬克死丈夫、儿子而自责、内疚。③外表冷漠,言行古怪。旅途中面无表情,很少笑,称四十岁上下的人为“少年”,且不满邻座男人对她的质问,并以自己的“逻辑”回应,不管他人是否尴尬。④坚强。平静地向“我”讲述丈夫和儿子离世时的惨状;尽管内心十分痛苦,在人前仍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⑤深爱儿子。与“我”谈到她儿子拼魔方时充满自豪;七十岁高龄,还要去看“儿子”,去看珠穆朗玛峰。
22.示例一:小说以“魔方”为线索,贯穿全文。①“魔方”引出了“我”与“老太太”的对话,进而引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回忆,故事情节随之自然展开,最后,“我”为了安慰老太太而花了一个晚上拼好魔方,给她惊喜。②在老太太的叙述中,魔方多次出现,与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相始终。可以说,“魔方”是链接“我”“老太太”和“儿子”三者的纽带,整个故事围绕魔方展开,情节发展更为自然也更为紧凑集中。示例二: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①老太太一出场就面无表情,言行古怪,让周围的人觉得阴沉;随着交流的深入,“我”渐渐发现她屡遭不幸但性格坚强,外表冷漠却内心充满着爱。②“我”起初觉得老太太古怪,不想理睬,勉强敷衍她;后来却对她肃然起敬,满怀同情。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不仅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主题更为突出。
23.思路点拨:“那一次”既有指向的限定,次数的限定,甚至还有环境氛围的限定。“读懂了”的东西,最有可能的就是书,还可能是人、生活什么的。书的范围很广,教科书、各类名著,但是想说读懂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书看来最直接,但恰是最不好写的。而且,写书很容易忽略题目的前半截“那一次”。再说,写书很难在立意上出新。所以书不宜写。那么还能读懂什么?像书一样的事物,需人用心品读的东西:如父爱、母爱,友情、品质等,所以读懂的应该是人。确定了写作对象后,再来构建氛围,写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有了新的认识、判断、评价等。文体的选择以记叙为主,辅以其他手段。 (122.240.205.44)
上一篇:
安徽省肥西实验高级中学初中部2017-2018(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周考试卷
下一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同步练习题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部编七年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