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492  2018-03-1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2]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测试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字词复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萌发(méng) 翩然(piān) 连翘(qiáo) 悬殊(xuán)
B.衰草(suāi) 农谚(yàn) 物候(hòu) 观测(cè)
C.簌簌(sù) 活跃(yuè) 载途(zǎi) 荣枯(gū)
D.短促(chù) 盛开(shèng)丘陵(lín) 纬度(wěi)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
A.领域(yù) 骨骼(gé) 两栖(xī) 岛屿(yǔ)
B.深渊(yuān) 褶邹(zhě) 覆盖(fù) 蟾蜍(cán)
C.应急(yīng) 措施(cuò) 趋势(qū) 损石(yǔn)
D.携带(xié) 潮汐(xī) 致密(zhì) 缓慢(huǎ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草长鹰飞 蕴育 灵敏 综合
B.割麦插禾 蛊然 剌梅 适宜
C.消声匿迹 抽青 乔木 土壤
D.周而复始 起源 推移 侵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
A.我们的社会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而这种文化同一的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
B.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特点,使人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溯,导致谣言泛滥。
C.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信手拈来古人古事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可谓化用典故入词的范例。
D.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 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 的迹象。
(3)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 才有的植物和动物。
A.只有/才 破裂 繁盛 B.只有/才 破碎 繁茂
C.如果/就 破裂 繁盛 D.如果/就 破碎 繁茂
6.依次填在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②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
③11月份南飞的鸟群, 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④ 在海洋中,海水 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A.灵敏 致密 目空一切 即使………也
B.灵活 致密 目空一切 尽管……也……
C.灵敏 紧密 目中无人 尽管……也
D.灵活 紧密 目中无人 即使……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销声匿迹:
(2)次第:
(3)翩然:
(4)缄默:
【语言运用】
8.你参照例句的句式,写一句话,描写四季中的某种自然现象
例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仿句:
9.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浏览完整试题B.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C.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D.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10.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
(2)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
(5)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竞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 )
11.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徒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文学常识】
12.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我国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除了立春,春季还有五个节气: 、 、 、 、 。
13.《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 的说明文,作者是 ,我国著名 家、 家。
14.《可西莫夫短文两篇》采用 顺序,从不同角度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其中《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 ;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 。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国 作家、 家,代表作有《 》《 》等。
15.《大雁归来》选自《 》,作者是 ,美国 家。本文是一篇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之情。
16.《时间的脚印》作者是 ,四川人,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 作家。代表作有《 》《 》等。
【课文理解】
【一】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万,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7.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18.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19.“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20.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1.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二】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向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2.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

23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24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了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三】
阅读课文《被压扁的沙子》选文,回答问题。
①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存在吗?是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展开余下试题②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③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25.选文所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6.“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27.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A(B.“suāi”应为“ shuāi”; C.“zǎi”应为“zài”,“gū”应为“kū”;D.“chù”应为“cù”,“lín”应为“líng”)
2.D(A.“xī”应为“ī”;B.“邹”应为“皱”,“cán”应为“chán”;C.“yīng”应为“yìng”,“损”应为“陨”)
3. D(A.鹰一莺,蕴一孕;B.蛊一盎,剌一刺;C.消一销)
4.B(“追溯”比喻向前推算、探索事物的由来;指回顾过去的人和事。用在这里属于误用,可改为“追寻”)
5.C
6.A
7.(1)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2)依次。动作轻快的样子。(3)闭口不说话。
8.示例:惊蛰过后,春雷时时在天空中吵嚷不停。
9.D
10.1)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2)列数字 (3)打比方 列数字
(4)下定义 (5)举例子
11.D
12.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13..物候知识 竺可桢 气象学 地理学
14.逻辑 大陆板块的移动 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科普科幻小说 基地 新疆域
15.沙乡年鉴 利奥波德 生态学 科学观察笔记 对大雁的喜爱
16.陶世龙 科普 揭开大地的秘密 地球的画像
17.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18.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变化。(或“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19.“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1.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陆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22.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3.传语暗示唱歌
24. A.× B.√ C.√ D.×
25.斯石英可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自然界也存在。
26.“强烈”一词从程度上进行界定,表明挤压的力度巨大,可见沙子受到极大的外力挤压才能形成斯石英,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7.第2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陨石撞击过的地方以及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斯石英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斯石英形成的条件是沙子经历了强烈的挤压。 (122.240.205.4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人教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