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把诗歌、绘画、书法、篆刻完美 起来,一幅传统的文人画才算完备。诗、书、画、印 又互相映衬,令人回味无穷。从唐宋开始,这种创作特色为画家和欣赏者所普遍接受,其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当代水墨写意画正是与传统文人画 的。 A. 结合 相辅相成 一以贯之 B. 融合 各得其所 一以贯之 C. 结合 各得其所 一脉相承 D. 融合 相辅相成 一脉相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是两个以上独立体相联结构成一个新的独立体,“融合”是指相联结的个体相互转化,性质越来越接近,默契程度更高。文段中说的是一幅画中含有诗歌、绘画、书法、篆刻,用“结合”恰当。“相辅相成”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文段中说的是“诗、书、画、印”互相映衬,用“各得其所”恰当。“一以贯之” 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文段中说的是当代画与传统画之间的关系,用“一脉相承”恰当。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住建部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步伐,推进国有租赁企业建设的进程,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 B. 中国当前正从生产低端、廉价产品的加工厂向为世界提供先进、优质装备的重要基地升级,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悄然提高。 C. 电影《芳华》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影评人票选的《2017年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 D. 高校应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的招聘信息,通过项目推介、组建社团等方式,为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提供相关服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的作用”。B项,“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悄然提高”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悄然改变”。C项,“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成分赘余,应删去“被”。 3.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条条大路通罗马 B. 巾幗不让须眉 C. 当家才知柴米贵 D. 初生牛犊不怕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初生牛犊不怕虎”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经验较少、情感较少或没有主观的生物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顾虑,敢作为。其他三项都使用了借代的手法。A项,用“罗马”代指目标;B项,用“巾帼”“须眉”分别代指女子和男子;C项,用“柴米”代指所有家庭生活消耗。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时应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分别阅读选项,确定每一个选项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再综合比对,找出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选项,得到答案。解答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各种修辞手法,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只有这样,答题时才能运用自如。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美感作为感觉,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不能超脱的诗人,总是执著于某一些特殊的对象。他们的心灵固结在美感上, 。 , , 。 ,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执著于某些特殊的对象了。
浏览完整试题①他们不能成为美感的主人 ②他们的美感又固结在这些特殊的对象上 ③美感就失去寄托 ④反而让美感受对象的役使 ⑤心灵就会遭受致命的打击 ⑥一旦丧失这些对象 A. ②⑥③⑤①④ B. ②③⑥④①⑤ C. ⑤②①④⑥③ D. ⑤①④②③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②中“他们的美感”紧随承上文“固结在美感上”,可知②应排在首位。⑥“这些对象”紧承②“特殊的对象上”,由此可确定②⑥的顺序。③“就失去”与⑥“一旦丧失”紧密衔接,由此可确定⑥③的顺序。⑤“心灵就会”与③“美感就失去”是递进关系,故应排在③后。①“主人”与④“役使”相对,由此又可确定①④的顺序,故本题答案为A项。 5. 下列语句描写的内容与使用场合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①音乐室:阳春白雪虽然和寡,流水高山但觅知音 ②科技馆:究古今往事之踪迹,昭人类社会之兴衰 ③书画室:心驰山水一窗闲情,笔走龙蛇满室墨香。 ④档案室:纳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之典显文才 ⑤实验室:纸上得来始终觉浅,绝知此事定要躬行。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阳春白雪”“流水高山”都是乐曲名,由此可知①恰当。由“古今往事”“人类社会之兴衰”可知,②应描写的是阅览室,而不是科技馆。有“山水”,符合画的特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据此可知③恰当。“纳百川”说明容纳的内容多,“千古之典”说明知识丰富,故④应是描写的是阅览室。“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符合实验室的特点,故⑤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遁石先生传 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翁闭门力学,尽读所遺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谢之。 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輻辏,县令亦遣人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取其书对使者焚之曰:“王与准不能为术士,终日奔走公门,谈祸福。”令大衔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余。时朝廷督有司访求遗逸甚严。部使者至县欲起翁。令因言曰:“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翁闻益深遁,坠崖伤足。求者得之以出。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遁之故。使者悟,始释翁。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而翁竟以足疾得免。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通石翁云。 翁伟貌修髯,精究《礼》《易》,著《易微》数千言。尝居秘图湖阴,遇“大有”之“震”,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至是翁没且十年,而世杰以名儒宿学膺贡,来游南雍。大司成陈公一见,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命六堂之士成师资之。俨忝与同舍,受世杰教益为最多,而相知为最深,因得备闻翁之隐德,乃私为志之若此。 (选自《王阳明全集》,有删节)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先生愧谢之 谢:道歉 B. 令大衔之 衔:接受 C. 有怨望之心 望:怨恨 D. 俨忝与同舍 忝:愧,有愧于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旧时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用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面。作者在王与准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B. 筮书,古代记载占卜方法的书。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并利用空闲时间加以研究,替人占卜,连县令也多次派人请他去占卜。 C. 邑庠,文中是县学的代称。部使想任用王与准做官,王与准逃到山的更深处,坠崖伤足,部使于是补录他的次子王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 D. 弟子,文中指门徒、学生。王世杰凭借他的名望和才学被举为贡生,他到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把他当成朋友,而没有把他放在学生之列。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 (2)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 9. 请简要概括王与准“遁世”的原因。 【答案】6. B 7. B 8. (1)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遇石先生)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 (2)我如果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记啊。 9. ①父亲的影响;②赵先生的教诲;③应酬之苦;④信奉《易经》之说。 【解析】 6. 试题分析:B项,结合上下文可知“令大衔之”的意思是“县令对此深深怀恨在心”,“衔”的意思是“怀恨”。 点睛: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7.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不当,由原文“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可知,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的是王与准的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