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66  2018-03-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6]
2018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8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 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 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
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
C.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E.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第12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国外获得最高学位的主修科目中,商科以47.3%居首位,占比近半数,应用科学居第二位(16.2%),自然科学占比最低,为7.4%。
对于这一数据,CCG秘书长苗绿博士表示:“其实出国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数很多,我相信这些年归国人数也有所增长。随着‘千人计划’等各种国家政策的实施,对尖端科学的扶持力度都在增长,这也是未来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向。从个人经验来说,我希望更多的海归在国外有工作经历再回来,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帮助。”
调查显示,近半数海归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多数海归对国内就业形势和政策尚缺乏了解,就业信息咨询、海归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就业推荐是海归人员在回国之前最渴望获得的四项服务。
(摘自科学网8月14日报道)
材料二:
捧着红彤彤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证书,任晓兵欣慰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2009年,作为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任晓兵毅然决定从日本回国,参与创建了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带领一批青年科研人员矢志创新,在2017年1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任晓兵荣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有更大的舞台,能提供更多的机遇和上升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大施拳脚,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任晓兵说。
统计显示,自2008年国家“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引才项目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4万名,引进教授层次人才数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进总量的20余倍,带动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增长率首次超过出国留学人员,高出1.7个百分点。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在这样的感召下,大量学有所成的留学人才回国报效祖国。
(摘自新华社2月22日报道)
材料三:
从2007年到2017年这10年间,出国留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出国留学群体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传统的“精英留学”,即申请到国外名校读本科、硕士、博士;又有到国外读一般普通院校的“大众化留学”;在一些局部,确实也存在学力较弱的学生到国外“混文凭”的现象。二是出国留学低龄化。目前,到国外接受高中以及高中以下教育的学生比例接近30%。
观察2007年以后的出国留学数据和结构,就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归国潮”现象了。2007年后快速增加的出国留学学生,在2011年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相较于陷于泥潭的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他们有很强吸引力。这其中,不乏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回国留学比例。
应该关注的是,出国留学中的精英留学群体,有多少选择回国,这对评价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我国对人才的真实吸引力极为重要。对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
(摘自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通过扶持尖端科学来吸引自然科学类海外人才回归,鼓励这些人才在回国前先获取一定的工作经验。
B.自“千人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引进教授层次人才的数量较此前30年大幅增长,带动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归热潮。
C.从2015年我国的留学人员数据统计看,出国留学人数仍然高于留学回国人数,而出国留学人员中的近80%选择了回国。
D.最近10年,出国留学人员由以前的精英留学为主逐渐转为精英留学和大众化留学并存的状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则材料都是围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情况进行阐述的,每则材料都运用了精确数据和对比的方式。
B.三则材料的内容侧重点有别,其中材料一和材料二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材料四则以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为主。
C.除第三则材料外,其余每则材料都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的新闻内容放在了文章的最前面。
D.根据材料三可知,在1978年到2015年时段,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的人员总量达到了出国留学人员总量的79.87%。
E.从材料中可知,我国留学回国的热潮已经形成,年度留学回国人员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出国留学人员数量。
6.根据上述材料,试概括说明近年来留学回国现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海归热潮形成的原


展开余下试题因。(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强调,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产能等方面的国际战略合作,共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三年前,2014年6月27日下午,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卢货航”)的波音747-8F全货机“郑州号”满载欧洲商品,降落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3年来,河南航投与卢货航不断完善通航点布局和航线网络,航点覆盖全球9个重要枢纽城市,航班由开航时的每周2班加密至每周15班。截至今年5月,累计执飞航班1365班,货运量达22.39万吨,每周贡献货运量近3000吨。
2017年5月3日凌晨,阿联首航空EK327航班从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顺利起飞。银川成为中国第4大对阿航空口岸。同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一样,中国多地机场加强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对于民航业来说,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任务,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维空中走廊。”东航集团董事长刘绍勇说。
(摘编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2014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始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打开了中外电影合作新局面。三部中印合作电影项目《功夫瑜伽》《大闹天竺》及《大唐玄奘》最终在中国、印度还有其他丝路沿线国家悉数上映。此外,还有中捷、中俄、中英、中泰、中越等合拍的大量影视片陆续上映。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拍摄团队远赴欧洲、东南亚、非洲实地取景拍摄。这些都折射出中国电影日益开放的姿态、多元包容的取向。
除了合拍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行业也正在逐渐实现全球化。近年来,《美人鱼》《长城》等影片走出国门,登陆好菜坞影院,《长城》更是开拓了中美合拍片的新模式。
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市场中的进口片,不再是美国好菜坞一家独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日益增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都有电影进入中国市场。
近日,旨在“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一带一路’电影发展与全球电影新格局”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主办方宣布,每年将与沿线国家共同举办双边或多边电影展映。今年“最佳金丝带”电影奖花落俄罗斯电影《白虎》。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
材料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览表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东帝汶
南亚 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中亚 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
西亚 伊朗、伊拉克、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黎巴嫩
中东欧 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利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罗马尼亚、波兰、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独联体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
其他 蒙古、埃及、韩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
(图表来源:人民网)
7.下列对“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的开通是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的重要体现。
B.加快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维空中走廊是民航业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任务的关键所在。
C.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行业呈现日益开放的姿态和多元包容的取向,并不断探寻发展新模式。
D.越来越多进口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表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强。
8.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简述了“空中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为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多维空中走廊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B.材料二简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电影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中国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多元模式的广泛探索。
C.中国与欧洲国家“空中丝绸之路”的迅捷高效和超大运力,只是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有益补充。
D.“空中丝绸之路”的构建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实施,是“一带一路”战略跨国度跨文化跨领域思维的重要体现。
E.根据三则材料,“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惠及亚洲,并泽被欧洲。
9.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一带一路”战略在国际化进程中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2006-2014年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材料三: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年至今,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展开余下试题(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在美国建立首个孔子学院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2005年。
B.2009-2014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
C.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D.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E.材料四将创建孔子学院比作“人类登月工程”“名片”和“无敌舰队”,说明适当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不会影响实用性论著的真实性。
12.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材料一
什么是大数据,迄今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从宏观世界角度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因为物理世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有了在信息空间中的大数据反映,而人类社会则借助人机界面、脑机界面、移动互联等手段在信息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大数据映像。从信息产业角度来讲,大数据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劲推动力。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遠度快、模态多、难辨识和价值大密度低的特征。但大数据的主要难点并不在于数据量大,因为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量大带来的挑战。其实,大数据真正的挑战来自于数据类型多样、要求及时响应和数据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程学旗等《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
材料二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数据,是指人们依托互联网而将自己的行为信息与人际间的互动信息以互联网能识别、分析与保存的方式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互联网中大数据的价值再造过程如下图。

(摘编自章政等《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体制》)
材料三
“神威•太湖之光”,系统采用全国产处理器构建,峰值性能超过每秒12.5亿亿次,是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2017年,共有五项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入围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提名,其中两项获奖,这是中国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近年来最重大的突破。
“神威•太湖之光”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神威•太湖之光’有着大数据应用的天然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说。超算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计算、分析能力,而现在的大数据应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密切结合,“神威•太湖之光”将为二者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将是一所‘人工智能’大学。”科学家张晖这样描绘未来。他说,这所大学的学生并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超算的“培训”下,智能机器人将拥有独立思考的“头脑”。比如医院的CT机可以代替医生去诊断分析病情,通过大量数据的计算,选择最优解决方案,甚至比人做得更好。
(摘编自过国忠《“神威•太湖之光”,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马雪梅、顾庆赟《超算,开启人工智能新时代》)
材料四
“神威•太湖之光”背后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早在2015年夏天,以清华大学为主的科研团队就来到无锡。这群年轻人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要为这款完全国产化的超级计算机打造属于自己的系统。
超算团队当时的工作环境简陋,甚至连空调都没有。他们面临的挑战也是艰巨的。“机器是全新的,硬件是全新的,软件与应用都不完善,只能迎难而上。29岁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甘霖说。当时,唯一的优势就是这支年轻的团队,快速学习与大胆尝试是团队的优势。
团队里的王冬见证了“神威•太湖之光”成长的整个过程:从被欧美技术封锁,到研制出完全国产芯片,再到完全国产化的超算诞生,并成为具有全世界最快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最后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王冬说,这是一个“彻底强大起来”的过程,中国的科学家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摘编自李超《攀上世界超算最高峰,青春闪耀“太湖之光”》)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的纽带,大数据不但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B.人类社会借助技术手段在信息空间产生的大数据映像,有一部分经过互联网的识别、分析与保存,有可能被收集、整合,应用于生产生活。
C.相较于传统数据,大数据的体量更大,但这不是目前大数据应用的主要难点,因为体量大带来的挑战可以通过扩展计算机系统得到缓解。
D.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中,个人、企业用户因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数据,经过云计算整合后形成大数据,反馈给各行业生产者,实现价值再造。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神威•太湖之光”峰值性能每秒超过12.5亿亿次,是目前世界第一的超算,在应对数据体量大、要求及时响应等大数据应用挑战上有优势。
B.两项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获得“戈登•贝尔奖”,表明我国超算研制水平和高性能计算应用能力已全面超越欧美,位居世界第一。
C.未来,医院的CT机有可能代替医生诊断分析病情,这是因为CT机在超算的“培训”下会计算懂决策,将拥有能独立思考、超人的“头脑”。
D.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的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年轻使他们具有快速学习与大胆尝试的团队优势,使他们能克服种种困难,完成研发任务。
E.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成长的过程,也是以清华大学为主的科研团队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15.在未来,“神威•太湖之光”这一类的超级计算机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4分)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8高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