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313  2018-03-24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3]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散文阅读(B)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 散文阅读(B)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粉墨人生
韩静霆
①那些天,画戏曲人物,着了魔。白天,执笔如同使剑,左右开弓,有时候,咿咿呀呀地边画边唱,管他有调无调,吼得出汗便好。到了夜里,蘸满色彩的笔放下了,人虽然像僵尸一般在床上睡着,白天画的那些戏曲人物却全来了。咱不知从哪儿弄了个“令箭”,举着,喊叫着,在戏曲人物队列中间穿行。最后的结果是“扑通”一声,我摔下了床,眼眶磕青了,牙床磕破了,流着血,原来是梦。戏曲人物画就是这么让你美,美个死;伤你也伤得狠,让你流了血、挂着彩。
②我从小就和戏曲结缘了。小小的戏园子是摄魂夺魄的地方。我经常趴在那个后台的小窗户往里面瞧,看那些化完装的和没化完装的红脸、白脸、黑脸、花脸来来去去。最让我醉心的就是他们那个扑脸的香粉。演员们画好了眉眼,定装时拿粉去扑。香粉在后台飘起来,让眼前一切真实的人和道具变得虚幻,都飘到了半空。
③在后台看到了同班一个姓郝的同学,他的父亲在地方戏院门口检票,我就想办法去巴结这个同学。有时候他父亲不在那儿检票,我就往里闯。有一次帽子被人家抓去了,但是人却留到戏园子那个最黑的角落里,足足看了半场戏,过了半场瘾。
④我绝对是那些二人转演员的铁杆粉丝。他们的唱功、他们的绝活和灵活多变的表演方式,包括和观众密不可分的插科打诨,都让我倾倒。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角儿”。他们的名字,像姓李的三姐妹——梦霞、彩霞、晓霞,我永远不会忘记。二人转有“九腔十八调”,音乐是非常复杂的,具有现代戏剧的最前卫的观念和特色,要观众和舞台有一种间离感。两个演员在台上,说说笑笑,忽然那边一说“去拿弦子吧”,这就开始动弦子了,开始唱了,唱一段又说上了。演员在说书人和角色中间转换,那种观剧的亲切感是让人迷醉的。
⑤后来,我和郝同学决心拥有自己的乐器,我们便一起到成人干活的工地上去做小工,挖土方啊,挑土啊,干了整整七天,弄得灰头土脸,每人挣了六块四毛四。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如此这般“巨大”数目的人民币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们一人买了一个龙头的破二胡,一人买了一支笛子,迫不及待地在街边上吱扭吱扭地拉起二胡,开始了我们的音乐之旅!
⑥等我学会拉琴之后,地方戏院邀请我跟他们一起去演出。我和演员们一起坐在他们那个骡马大车上,非常骄傲。那时候,在农村,在冬天,常常就在老乡的炕头上演,炕沿下边儿全都是观众,那种土味儿、葱花味儿、旱烟味儿浓浓的。演出结束了,老乡甚至会杀猪宰羊款待我们。热腾腾的猪肉粉条儿盛一满碗,我用两只手捧着,太香了!辣辣的高粱小烧锅酒,连我这小孩子也得抿上一口,真开心。而它更重要的恩惠和好处,是在我的血液里注入了一种叫作民间艺术、民族艺术的东西。
⑦地方戏院和地方戏,把我和郝同学黏在一起。可就在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里,灾祸不期而至。大概是因为郝同学生得一副讨女生喜欢的小白脸儿吧,一日放学,我们班几个大个儿的同学纠集了一帮人,喊着让我闪开。我回头还没醒过神儿来,雨点儿一般的砖头就砸向了郝同学。我呆呆地站在路上,浑身发抖,觉得冷。这一番砖头和叫骂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人生还有这么残酷和丑恶的东西。后来,郝同学退学了,到地方戏院去学习操琴。最后他成了我们那个城市的地方剧院的院长。他的爱人是我们那个地方最漂亮的、最好的地方戏演员。地方戏慷慨地给了郝同学一个好生活。我呢,几经周折,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开始了音乐人生。


浏览完整试题⑧后来的生活就像一部连本儿的大戏,一幕一幕地拉开。我的老伴儿陪我走过了五十多年,她常常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只可惜,再也不容易找到童年趴在戏园子窗台上时那种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感觉了,老花的眼睛是不是也磨出了老茧?老家的旧房院落和地方戏园子全都铲光了。今年母亲病逝,我回家奔丧,真正成了一个孤儿……
⑨我幸运地找到了一把让童年复活的钥匙,那就是画戏。我把戏曲人物汇集到我的画作里,他们给我带来一种很美好的想象和追忆,调动起我对艺术和人生的一种爱、一种融入。或许唯有如此,我才可能回到趴地方戏园子小窗户的年代,回到从少年开始的粉墨人生。
(选自2015年11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
1.根据第②~⑤段内容,依次概括作者和戏剧结缘的过程。
2.结合文章,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1)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角儿”。
(2)我回家奔丧,真正成了一个孤儿……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郝同学”的经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丽江浪淘沙
孙见喜
①帘外水潺潺。别时容易见时难。在丽江古城的小客栈里,在纳西族少女频频的劝茶声中,我心醉帘外的小桥流水,目迷小巷的灯红酒绿,哀思这滇北的山沟沟里,何以会有大唐的遗韵?追索这弱小的纳西民族,何以苦吟华夏正声?
②广袤的中原沃土上,一千三百年来,哪一个英雄不在替天行道,哪一个豪杰不在救民水火,可在成就王道与霸业的时候,我们大汉的、大唐的,精神的美丽与物质的富足被一代代地丢弃了……可是,南唐最悲哀的皇帝李煜的遗民在溃逃中没有丢弃皇上的亡国之词《浪淘沙》,他们在追兵难寻的荒蛮之地安顿了妻小,在刀耕火种之余,教子孙吟唱“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③从纳西古乐会浓艳的庭堂里出来,我徘徊在四方街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梦里不知身是客啊,我的心疼得一块块往下掉肉。一位坐牢二十一年的中学英语教师,一出狱就寻集古乐遗老,就整理传谱旧器,就借改革开放的机遇免费给群众演出,给外来人演出。二十余年来,已有二十九位古乐老人逝世!他把他们每一位的遗像放大,一排排地悬挂在乐堂里。如今,三十一人的古乐社平均年龄七十七岁,十三个大胡子里最长者已八十八岁高龄!他们传唱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他们演奏李后主的《浪淘沙》;他们复活了李白倾听过的《水龙吟》、佛教音乐《十供养》;他们无伴奏古语吟诵《爱莲说》《老子颂》……他们整个乐队无指挥,不分声部,延用工尺五音,一切都是原生态。木鱼与编磬交响,古筝与铃铛合鸣,报幕由编锣乐师唱吟;他们的琵琶无半音,三弦是四丝。就在这极端不与国际接轨的顽固中,他们应邀出访欧美二十多个国家,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④纳西古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⑤可我心里,流出的是沉重的悲哀。我们不是急躁冒进地要与国际接轨吗?我们不是津津有味地宣扬文化趋同论吗?行走在纳西古街,脚下是碗大瓮大的石块,石块与石块之间可以很容易地插进一只手掌,所以丽江古城里少有车辆,着高跟鞋的外来者也须步步留神!我想,最便宜又简单的办法是用水泥把石缝抹平,这不是很现代化吗?但他们拒绝了……
⑥一股清瑞之气缠绕肺腑,玉龙雪山在丽江城的背后肃穆。如钩的银月清辉明静,大水车的木轮子吱咛吱咛讲述着前朝旧事。我明白了,正是丽江人秉承着太多的拒绝,这边陲小城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⑦丽江是人类的。
⑧谁说“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我这来自大唐天都的游子,花三十元购一颗青铜的布农铃,是要替古人消解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寂寞吗?谁说“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四海的旅客在丽江城会合,饮一捧雪水,吸一袋毛烟,或在篝火旁收受纳西少女的一方热帕,或在木府与苍老的和姓守门人照一张合影,旅游者排解的岂止是现代文明病患者的孤独?
⑨丽江无浪,水中无沙。李后主的愁恨被淘得清白,宋元明清的气数只在肥沃处惆怅。纳西人是大唐的子民,四方街的篝火晚会上,转圈舞的古乐里,那么多人都在唱:采桑子时望江南,清平乐中虞美人……
1.简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2.第③段中“我的心疼得一块块往下掉肉”,第⑤段中“可我心里,流出的是沉重的悲哀”,作者“心疼”什么?“悲哀”什么?
3.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
4.文章以“丽江浪淘沙”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
一、1.参考答案①趴在窗台看化装;②混票逃票进戏院;③痴迷沉醉二人转;④辛苦赚钱买乐器。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找准阅读区间第②~⑤段,找出作者和戏剧结缘的句子,依序加以概括即可。
2.参考答案(1)二人转是民间草根艺术,但表演难度极高,“真真正正”四字突出了其艺术的高超和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意思相近即可)(2)不单失去了老母亲,而且老家、老戏园子全都消逝,“我”失去了精神寄托、心灵家园。(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要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读。第(1)句要抓住“真真正正”,理解叠词所传达的强调效果,结合上下文的语境,不难理解作者对二人转艺术的高度评价。第(2)句要理解“真正”“孤儿”的意思,结合上文“再也不容易找到童年趴在戏园子窗台上时那种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感觉了……老家的旧房院落和地方戏园子全都铲光了。今年母亲病逝”加以理解,即可组织答案。
3.参考答案①采用了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铺叙和生动的场面描写;②突出了老乡的热情好客,反映了老乡对民间艺术的喜爱;③也表现出作者的美好记忆和浓郁的怀恋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对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要分析其表达技巧,并结合所写内容,读出其表情达意的效果。回答此题,如果从夸张手法、短句的运用、动词的选用等角度来分析老乡对民间艺术的热爱,表达“我”内心由衷的快乐也可。
4.参考答案①郝同学是“我”戏剧梦想的“伙伴”,是彼此“人生”的见证,拓展了文章容量。②郝同学的人生之路和戏剧不分离,因戏而买乐器,退学后去学戏,戏又给了他一个好生活,他的人生充满戏剧性,强化了“粉墨人生”(人生如戏)的主题。(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欣赏能力。郝同学和作者两人互为戏伴,又彼此相衬,同是“粉墨人生”的主人公,丰富了文章内容,完成了对文本主题的表达。
二、1.参考答案①以两个问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统领全文;②第②段紧承第一个问句,结尾遥应第二个问句;③“哀思”“追索”奠定文章深情说理的基调。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由于该句在文章第①段,因此要结合段首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作答。(1)内容角度。思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又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本题中画线语句还是问句,因此还要结合问句的作用组织答案。
2.参考答案心疼:为古乐老人曾受的苦难和他们的相继离世而惋惜;为老人们执着传承古乐的精神和取得的成就而感动。悲哀:对民族文化和精神被抛弃的担忧、哀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丰富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②联系上下文;③抓住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答题的关键在于吃透“心疼”和“悲哀”所在段落的主要内容,读后可知,第③段中的“心疼”,可联系下文古乐老人的离去及其传承的精神作答;第⑤段中的“悲哀”,可联系上文“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下文民族文化被抛弃来组织答案。
3.参考答案①选取玉龙雪山、银月、大水车三种典型物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简笔勾勒出丽江的静穆、古朴。②以雪山的“静穆”和木轮子“讲述着前朝旧事”象征丽江人拒绝现代化、坚守传统文化的可贵品质,表达作者对丽江及丽江人的赞叹。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要看它是否运用修辞方法,有无特殊句式,句子中是否运用了精妙的词语;其次要看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什么内容,体会出哪些思想情感;最后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分条作答。读后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借雪山的“静穆”和木轮子的“诉旧”,赞美丽江的古朴及丽江人对文化传承的坚守。
4.参考答案①丽江是地名,浪淘沙是词牌名,把两个貌似不相干的名称组合在一起,出人意料,新奇有趣。②全文简笔写丽江的风景,重笔写丽江的人文;李煜及“浪淘沙”的内容贯穿全文,题目既是文意的总括也是文章的线索。③暗点主旨,丽江虽历经风浪的淘洗,却依旧坚守、继承着传统文化,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和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①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②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④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义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文章以“丽江浪淘沙”为题的好处,可从其线索作用、吸引读者、点明主旨等角度分析概括。 (122.240.198.230)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浙江省2018”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