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307 2018-03-26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
江苏省2018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江苏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一)
语文
一、语言文字应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理念的契合成了曹文轩得奖的原因之一,与丹麦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经典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并没有 的结局一样,曹文轩也曾经在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时表示,现在儿童文学中别说 了连 都没有了,而仅仅是满足人的情绪,快乐、热闹、搞笑。
A. 温馨美好 温暖 残酷 B. 美满团圆 温暖 残酷
C. 温馨美好 残酷 温暖 D. 美满团圆 残酷 温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结局与“团圆”无关。人们通常希望看到的是“温暖”,作者为了突出现在儿童文学的浅薄,用“残酷”作为参照,表示强调。由此得到答案B。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题中A项,是拟人的手法。
点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
3. 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 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 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C. 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D. 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犹子”,本意指的是兄弟的儿子,谓如同儿子,指侄子或侄女,语出《论语•先进》:“ 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①联根据“犹子”可推断出该联不是挽母。“北堂”,古指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洗涤之所,也意指母亲。②联据此可知是挽母。“东床”就是女婿,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③联据“东床”的典故可以推断为挽岳母。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 , , 。过于胆怯, , , 。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 ③①②⑤⑥④ B. ②①③⑤④⑥
C. ②⑤①③⑥④ D. ③②①⑤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题中“太急切地表现”和“过于胆怯”分别引领着三句话,可以肯定,另外两个“就”领的句子应该放在相对应的位置,最后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缺陷导致的不良后果。由此得到答案C。
浏览完整试题
5. 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B.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D.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图中桌上无棋子、灯花,排除B;无“捣衣砧”,排除C;“晚来风急”无依据,排除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为太原晋阳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父讼,赠右散骑常侍。
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入三蜀,从道士游。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琳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建中中,曲环招起之,为环檄李纳,指摘切刻。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留后上官涚咨公以城守,所以能擒诛叛将,为抗拒,令敌人不得其便。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求入保。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公受命诣蔡,何为来陈?公无恐,贼必不敢至我城下。”明日,领骑步十余抵全义营。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上官涚死,代涚为节度使。命界上吏,不得犯蔡州人,曰:“俱天子人,奚为相伤?”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元和七年,得疾,视政不时。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过其地,没邑屋,流杀居人,拜疏请去职即罪,诏还京师。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左右手辔止之,公不肯,曰:“吾恐不得生谢天子。”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十一月某甲子薨,年六十。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环檄李纳 檄:发文书
B. 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 谢:道歉
C. 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舍:安置
D. 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 亟:急忙
7. 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讳昌裔: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必须称名时,就在前面加一“讳”字。
B. 曾大父:“曾”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大父,即祖父(外祖父),曾大父就是曾祖父。
C. 揖、拜:揖,古代的拱手礼,拜,古表敬意的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揖”礼多用于平辈之间。
D. 甲子:“甲子”,天干地支合用,用以纪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共得到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可用于纪年、纪月和纪日。
8.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壮,自试以《开叶蕃说》干边将,不售。
(2)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9.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昌裔的主要品质。
【答案】6. B 7. A
8. (1) 等到壮年,自己试着用《开吐蕃说》谋求成为边关将领,没有实现。
(2) 吴少诚为他军队的行为感到惭愧,也禁止他的士卒在边境上行暴。州界两边的百姓耕种时都跨越边界,官吏也不呵斥责问。
9. 勤学好思;胆识过人;顾全大局;宽厚持重;忠心耿耿。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谢,谢绝。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古时在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前加“讳”表示对死者的尊重。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及:等到;以:用;干:谋求成为;售:实现;惭:感到惭愧;禁界:名词作状语,在边境上;交迹:跨越边界;何问:呵斥责问。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哟球概括刘昌裔的主要品质,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领骑步十余抵全义营。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天子以为恭”概括“勤学好思”“胆识过人”“顾全大局”“宽厚持重”“忠心耿耿”等品质。
参考译文:
刘公名讳昌裔,字光后,本来是彭程人。曾祖父刘承庆,担任过朔州刺史。祖父刘巨敖,担任过太原晋阳县令。两代在北方为官,喜欢那里当地的习俗,于是记名籍于太原的阳曲县。父亲刘讼,被追赠右散骑常侍。
刘公年少时喜好学习,起初为孩童时,就稳重不喜欢玩耍,经常有所思虑谋划。等到壮年,自己试着以《开吐蕃说》谋求成为边关将领,没有实现。后来进入三蜀大地,跟随道士出游。很久以后,蜀地的人民苦于杨琳侵犯劫掠,刘公单独乘船前往劝说,陈琳感慨欷歔,虽然没有立即投降,但要求他的手下不得再干坏事。
展开余下试题
建中中期,曲环招纳起用了他,他替曲环起草声讨李纳的文书,言辞严厉尖刻。曲环将他的文章密封上奏,德宗皇帝称赞了他。曲环统领陈州、许州两地的军队,刘公于是担任陈、许从事。凭借前前后后的功劳,连续升官至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趁着曲环去世,率领军队攻打城池。留后上官涚向刘公咨询守城的方法,刘公用来擒拿诛杀叛将的方法,就是以固守城池来抵抗进攻,使敌人不能从中得到好处。韩全义战败,率领军队投奔陈州,请求进城保护。刘公亲自登上城楼对韩全义作揖谢绝说:“您受命到蔡州,为什么来到我们陈州?您不用担心,敌人一定不敢来到我的城下。”第二天,刘公带着十几个步骑抵达韩全义军营。韩全义又惊又喜,一边迎见行礼一边赞叹,丝毫不敢因为先前没有接纳自己而怨恨刘公。
上官涚死后,刘公代替上官涚担任节度使。命令边界上的官员,不允许侵犯蔡州百姓,说:“我们都是天子的子民,为什么要互相伤害呢?”有来侵犯的吴少诚手下官吏,被抓捕住绑着送回,刘公说:“不好处置您手下那些人,还是您自己处理吧。”吴少诚为他军队的行为感到惭愧,也禁止他的士卒在边境上行暴。州界两边的百姓耕种时都会跨越边界,官吏也不呵斥责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王侍御
韦应物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10. 从前两联看,王侍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 请从景和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
【答案】10. 心境高远(超尘脱俗、品性高洁),诗才过人(诗风清雅),重情重义(有情有义、重情义)。
11.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萧萧秋雨、洛河寒水等意象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氛围,情景交融,表达了长夜难眠的诗人对友人的惦念,以及深陷官场不得脱身的孤寂无奈。
【解析】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形象的题目,注意结合诗中的句子“与尘远”“见底清”“故人情”“府县同趋”概括诗人“心境高远”“诗才过人”“重情重义”的形象特征。
点睛:此题考核欣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
11. 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情感。在说明情景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有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此诗借景抒情,通过萧萧秋雨、洛河寒水等意象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长夜难眠的诗人对友人的惦念,以及深陷官场不得脱身的孤寂无奈。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兄弟不知,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衔远山,吞长江,_______________,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6)转朱阁,________________,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7)______________,本固邦宁。(《尚书•夏书》)
(8)兼听则明,______________。(司马光《资治通鉴》)
【答案】 (1). (1)咥其笑矣。 (2). (2)驽马十驾 (3).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 (4)唯见江心秋月白 (5). (5)浩浩汤汤 (6). (6)低绮户 (7). (7)民惟邦本 (8). (8)偏信则暗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同时注意“咥”“驽”“绮”“惟”的写法。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少年哀歌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这给我们艰辛的捕鱼生活蒙上了阴影。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着波涛,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矫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形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下来了,我当上了作家。
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代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
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展开余下试题
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文章有删改)
13.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⑨段“我”感到一阵悲哀的原因。
14.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效果。
15. 分析文中第④段和第16段两处加点字的意义的异同点。
16. 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文章结尾“我抛下名片的意义”。
【答案】13. ①我是贫穷渔夫的后代,过着艰辛的捕鱼生活。②贵妇人所在的时髦的客船给我们的捕鱼生活带来不便,蒙上阴影。③贵人所过的红男绿女的生活、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与我无缘。④底层人民受到贵族轻视甚至鄙视。
14. 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的愤懑与烦躁比喻成灼烧我脑海的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内心的恼火与烦躁。②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贵妇人的笑与我脑海中的灼烧形成对比,突出我此刻的愤懑与烦躁。③暗含文章主旨,我们不应该因贫贱而自卑,更不能因富贵而不尊重他人。
15. ①相同点:都是指衣服吸了潮气后给人带来的沉重和寒冷②不同点:第④段纯粹是对环境的身体反应,第⑩段指作者因看到了江面上打鱼的父子二人而产生的内心感受,是一种沉重的、深刻的自我反思。
16. 我抛下自己的名片,希望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这是一种善意和关爱;与少年时“我”贫困艰辛的生活和痛苦的人生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告诉读者,不应该因贫贱而自卑,更不能因富贵而不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作家,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贵妇人的“树枝”有一定关系,借此告诉少年:一个人的命运通过努力是会改变的,身处生活艰辛中的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而应发愤图强,创造美好的生活。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概括。第⑾节“我”感到一阵悲哀的原因,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妇人所在的时髦的客船给我们的捕鱼生活带来不便,蒙上阴影;红男绿女的生活、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与我无缘;这种悲哀是底层人民的悲哀。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语句。注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方面,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情感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暗含文章主旨。结合语句内容具体分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本意和比喻义,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相同点:第(4)节中“沉重冰凉”是指冬天衣服吸了潮气后变得沉重、冰凉;第(15)节中“沉重冰凉”也是指冷风所带来的感受。不同点:第(4)节是对环境的身体反应,第(15)节指作者内心感受。
16.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探究文本结尾“我抛下名片的意义”,理解“名片”的具体内涵,可以是自己的名片的本意,也可以指名片是可以改变的等,结合人物形象塑造分析。如我抛下自己的名片;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
点睛: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语句在文中往往不是围绕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深刻含义。如本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贵妇人的“树枝”有一定关系,我想告诉少年一个人的命运通过努力是会改变的。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
①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育则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探险者,如蒙台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秘密: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育期待着与生命的和鸣共振。
②自然拥有自身的节奏,如日月盈亏,寒来暑往;生命拥有自身的节奏,如呼吸吐纳、生老病死。依据自然节奏的启示和生命自身的律动,人类创造了新的节奏,如音乐、诗歌、美术、数学。作为一项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也是一种依据生命的律动而创造的节奏。教育面向生命,就必须探寻生命的节奏,合于生命的节奏,强化生命的节奏,并创造生命的节奏。
③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蒙台梭利从生命的节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的敏感期。“当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笼罩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因此,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
④教育又必须等待,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维果茨基从生命的节奏中发现了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和教育最佳期。他用心理学的实验告诉人们,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一定的教育才能有可能进行,这是教育的最低界限。除了最低教育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育界限,两者之间就是“教育最佳期”。早于或晚于最佳期的教育,或因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有效促进心理机能发展。当我们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时,当我们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然而怒火中烧时,当我们心灰意冷,要为孩子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时,或许我们应该
提醒自己:再等等看……
⑤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怀特海为教育者绘制了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童年的浪漫为精确阶段积累素材。没有浪漫的冒险,要么是儿童被僵死的知识淹没,并因过早耗尽“内存”而“死机”;要么是教育者面对一个空洞的大脑——从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将已存在于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你不能教一个空洞的头脑。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儿童喃喃自语:山坡上开满了妈妈……且慢发出我们的嘲笑——这是一份多么美丽而珍贵的浪漫啊!因此,或许我们更应该这么做:以童年和成年共同的名义,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因为儿童是成人之母,童年的生命体验至少与成年体验同等重要。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年第6期,有删节)
17. 文章第①②段关于自然节奏和教育节奏的论述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8. 如何理解第③段最后“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这句话?
19. 请简要归纳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答案】17. ①强调教育是面向生命的,是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必要手段,是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有益探索。②为下文论述怎样让生命的节奏和教育的节奏保持一致,像尊重生命规律一样寻找并尊重教育规律做了铺垫。
18. 生命有节奏,睿智的教育必须与生命产生和呜共振,敏锐地捕捉教育的敏感期;某种敏感性一旦被激发,就能照亮儿童的整个世界,这时的教育可能事半功倍;但这种敏感特别短暂,不易抓住;如儿童能够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就可能获得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
19. 首先提出“教育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的看法;接着通过维果茨基的实验成果分析“耐心等待”的理由——抓住教育最佳期;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提醒自己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解析】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分析作用,分析作
上一篇: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篇: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语文试题(解析版)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2018”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