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52  2018-04-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2]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饶市2018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
高三语文试题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而下的实践概念。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
②信是平等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道德原则。尽管人伦之中不平等关系居多,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是平等交往的关系居多数,因而信对于人生更重要,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强调权利平等;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强调交易平等;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怪乎,近代革命先驱谭嗣同虽然主张整体废除三纲五伦,却强调要保留朋友一伦。在他看来,“五轮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为朋友乎!”保留朋友一伦的意义在于“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总括其意,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
③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常遇到如何立身处世的问题,信是人生立身处世之基,人而无信,则寸步难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儒家运用信的概念于政治领域,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
④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信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构成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社会能够基本做到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都受赐于儒家之之信的观照和浸润。信不仅是传统社会坚守的伦理准则,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規范,是全世界都能够接受和必须遵守的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原则。
(摘编自夏海《儒家之信所蕴含的现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是自然法则,信是做人的准则,所以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
B. 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实质上就是强调民主法治,权利人人平等。
C. 儒家把信运用于政治领域,是为统治阶级的服务,并没有考虑百姓的利益。
D. 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受到了普遍的认同,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把“诚”和“信“两个概念做了比较,阐明了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B. 文章用谭嗣同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五伦之中以不平等关系居多,但朋友一伦是平等的。
C. 文章第三段分别从信是立身处世之基和信是治国安邦之道两个角度阐述了信的意义。
D. 文章使用了比较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和“信”是两个意义高度重叠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


浏览完整试题B. 信是任何一种社会都必需的道德原则,人如果没有信,则难以立足于世。
C. 诚信治国,统治者首先要做到讲信用、守信诺,这样就可以赢得百姓的心。
D. 儒家之信是传统社会基本能够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的前提。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强加因果,诚与信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原文“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是对“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的诠释。B项,“民主法治,权利人人平等”是现代社会强调的,并非“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的实质”。C项,“并没有考虑百姓的利益”说法绝对,原文“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用谭嗣同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说法绝对,原文“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把“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才“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一条消失的河流的源头
阎豫昌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河流虽然消失了,源头仍有清泉从地心喷出。
这不是一条无名小河的源头,而是古代著名的济渎。济渎东西两源汇合的清波曾经能够独流入海。《尔雅•释水》记载:“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如今,济渎源头的泉水,仍似珠玉般从地心涌出。今人不见古人面,但古人留下的笔迹和行踪,却是可以寻觅的。一串泉水如一串闪光的故事,诉说着古老的史实和神话。这儿曾使司马迁留连忘返,他在《史记•封禅书》写道:“四渎者,江淮河济也。”
我站在司马迁曾漫游过的济渎源头。这源头在至今犹存的豫北济源县的济渎庙里。庙里有几棵古老的汉柏,枝头的新叶仍然青翠芬芳,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
“四渎”和“五岳”一样,受到古代帝王隆重的封禅。济渎庙现存庞大的古建筑群,仍占地一百多亩,保留着清源洞府门、济渎神寝宫等七十多间宋元明清建筑。人们由此可以遥想它自隋代开皇二年兴建庙宇以来的繁荣。
醉心于畅游名山大川的唐代文人,曾于月夜泛舟济渎。如今,唐时的河道消失了,那歌吟却依然在《全唐诗》中回响: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濮泉数眼沸,平地清流通。
这是诗人李颀的歌吟。如今,诗人赞叹的那可通舟船的清流,只有那几棵两千多岁的“将军柏”在朦胧的月夜中、在如梦的忆旧中才能闪现吧?
“将军柏”当然也记得,那位名叫白居易的大诗人,倚在它的树干下,深情地注视着齐渎的泉水向东涌流,放声长吟:
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这位大诗人从济水东流不到大海决不停留的奔腾向前之势,悟到了人生哲理。
济水哺育了两岸的百姓,也哺有了诗人文豪,给他们以哲理和诗情。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这里,曾诞生过许多绚丽的神话。
济水源头,汇出的一潭清水曾被称为“小北海”,也是济渎神的“河宫”。皇帝和大臣们,曾毫不吝啬地向河宫抛下长长的金银项链,名曰“抛长生”,祈祷长生不老。
他们没想到,不但皇帝王公大臣要老,要死,连济水也老了,死了,消失了……
只有几座古碑,记载着海市爱楼般的“济渎朝霞”的美景,叙述了一个从洞庭湖来的旅人向济渎种击石投书、传达玉帝命其行雨的神话。
令人叹息的是,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也许不明白他们的故乡竟是以济水之源命名的。济源县的地图上,也没有济水,甚至连济渎庙的标志也没有。
济读的集水流进蟒河,蟒河又流进黄河。古代济水独流入海的河道,早被黄河吞没了。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我的脚下,是济渎水汇成的小潭。潭上有石桥,桥畔可供凭栏观鱼的“灵渊阁”是古代帝王大臣们“抛长生”时投掷下金链的地方。
如今,这“灵渊阁”下的小北海,只有几个洗衣妇将肥皂泡涮进潭水,枯枝败叶和碎级屑在潭中漂移。
何处去寻“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的济渎胜境?
谁能相信这儿竟是沉过金链、诞生过许多美丽神话、激发过古代第一流大诗人激情的济水之神的“河宫”?
由济渎庙西行里许,便是济水西源——延庆寺含利塔西墙外著名的“龙潭”。这是出自王屋山的流水,出山后潜流地下,至此又从地心涌出,汇成济水西源。
此处被誉为“龙潭夜月”——济源八大景之一。那景色是:“潭水莹澈,夜间潭光塔影,相映如画。”
我来到这景色如画的西源一看,大吃一惊:“龙潭”周围的草坡上,支着一个个大铁锅,锅里煮着黑黃色的碱水,碱水里放着黑的白的羊皮。羊皮又拖到“龙潭”里漂洗,刚涌出地面的清泉,立刻被污染成一潭黑黄恶臭的污水。看来,人们的生计和致富,比保护自然环境更胜一筹。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济水消失了,黄河吞没了它下游的河道。但是,黄河并没有吞没济水之源!济渎依然存在,泉水依旧涌出,为什么河南省分县地图册上都不再标示济渎了呢?为什么济读清源刚涌出地心,就变成一潭恶臭的污水呢?
这哭泣般依然涌着泪珠儿的济水之源呵,你也要消夫吗?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中,“收藏”把抽象的足音化为可收藏的物品,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异曲同工。


展开余下试题B. 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不知道故乡的命名缘由,济源县的地图上没有标识济水和济渎庙,作者抚今追昔,指出了这就是济水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
C. 文章中,古老的汉柏、“龙潭”等自然景观和济渎庙、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以及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文献资料相映成趣,增添了文章的厚度。
D. 曾经独流入海、繁华一时的济河如今已经消失,曾经清澈的济源如今已被严重污染,触目惊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的批判、对现实的忧思。
5. 文章引用唐代诗人李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两个方面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案】4. B 5. ①引用古诗,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②佐证了济渎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再现了济渎泉眼水沸、清流贯通的事实,增强了历史真实感。③和下文所描写的济水已经消失的现实构成对比,强化作者对当今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忧虑。
6. 文章结构:①呼应文章题目;②用这句话把文章划分为四部分,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思想感情的表达:①反复咏叹,强化思想感情的表达;②是作者思想感情逐层推进的标志:从淡淡的哀愁到愤怒的呼吁。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均考核文中的内容,其中B项,“这就是济水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错,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不在于年轻人,不在于地图上没有标识济水和济渎庙,而在于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环境的掠夺性开发。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引用古诗文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引用唐代诗人李颀的诗句的作用”,首先从引用古诗文的通用作用分析“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然后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的角度看,“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濮泉数眼沸,平地清流通” 佐证了济渎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再现了济渎泉眼水沸、清流贯通的事实,增强了历史真实感,从结构的角度看,下文描写的济水已经消失的现实,二者构成对比,强化作者对当今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忧虑。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句子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注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结构的角度看,呼应文章题目,用这句话把文章划分为四部分,层次清晰,条理清楚;从思想感情的表达看,这是反复的手法,反复咏叹,强化思想感情的表达让作者的感情从淡淡的哀愁到愤怒的呼吁。
点睛: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截至“十二五”末,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4318万千瓦,首次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这是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继风电装机跃居全球第一之后的又一次飞跃。
据悉,在“十二五”以前,中国的光伏电站发展缓慢,每年新增的光伏装机规模连风电和火电新增装机的零头都不到,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仅350万千瓦。
进入“十二五”以后,我国光伏电站建设驶入快车道,每年几乎以翻倍的速度增长,其中头两年增速甚至达到150%左右。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约1500万千瓦,同比增长41.5%,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28.3%,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第一位。
光伏电站对于我国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效非常显著。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量为392亿千瓦时,可替代原媒1700万吨(标煤1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00万吨。根据未来发展规划,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将达到2000亿千瓦时和5000亿千瓦时,届时可替代原煤8500万吨和2.1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亿吨和3.9亿吨。
在我国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能减少如此规模的煤关消耗,光伏电站的环保效益无疑是巨大的。
(摘编自《“十二五”末,中国光伏装机量跃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图1:2006—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万美元,%)

图2:2011年光伏产品出口结构情况(单位:万美元,%)

材料三:
从2011年至今,光伏产业开始进入产业整合阶段。业内人士称,如今中国光伏产业开始从低端制造转向技术创新,从依赖欧美市场转向出口多元化,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从非完全市场化向完全市场化过渡。机电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出口日本、欧洲、美国、印度及韩国的价值占比分别为28%、16%、12%、3%及2%。总体来看,出口结构趋于合理状态。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市场回暖,出口形势良好,但应当看到,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加上中国外贸进出口的成本优势不断被削弱,光伏企业仍然面临挑战。
(摘编自《光伏产品出口结构优化》)
材料四:
走进山东平度市王家流河村,新建的一座小有规模的光伏发电站让人眼前一亮:468块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条条电缆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电网。作为平度市首个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这座电站也是村里农户的“新财路”。
国网平度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房顶上装上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不仅满足自家用电需求,多余的电量还可以并网发电,换得收益。电站一天能够发电600多度,一年能为村里带来约16万元收益。
为大力推动光伏扶贫,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10月对外发布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总规模为516万千瓦,其中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218万千瓦,集中式地面电站298万千瓦。这些项目分布在河北、安徽、山东、江西等14个省份,帮扶贫困户55万余户。
“光伏扶贫工程市场有保障,能为贫困户带来20年稳定收益,可作为典型的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介绍。
(摘编自《光伏产业助力我国农村精准扶贫》)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06~2011年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最多的年份是2011年,这一年的出口产值达到3582108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17.38%。
B. 2006~2011年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7年,以后几年产值虽逐年增加,但同比增长的比率逐年下降。
C. 2011年光伏产品出口中,太阳能电池的出口额最高,未列名发电机组最低,前者高达2267459万美元,而后者只有12654万美元。
D. 2011年,其他逆变器虽然出口额只有51564万美元,仅排在光伏产品出口额的第四位,但是同比增长率却最高,达到了56.59%。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我国光伏电站建设虽然在“十二五”以前发展缓慢,但进入“十二五“以后发展迅速,2015年光伏装机量比2011年的约多1500万千瓦。
B. 我国在新能源领域成就喜人,继风电装机跃居全球第之后,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也跃居世界第一,并且光伏发电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C. 2011年后,我国光优产业进入产业整合阶段,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化,由依赖出口转向拉动内需,新增光伏装机量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D.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出口的市场越来越多元化,出口结构越来越合理化,市场问暖,出口形势良好,但因为进出口成本提升,出口并非坦途。


展开余下试题E. 材料四写了山东平度市王家流河村的光代发电站的使用情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十二五”后,我国光伏电站建设发展迅速,富有说服力。
9.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BE
9. ①可以减少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环境治理。②可以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利于国家发展。③可以给贫困户带来稳定的收益,利于精准扶贫。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以及图文转换能力,要求分析文中统计图表的内容,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同比增长的比率逐年下降”错误,2009年、2010年的同比增长率比2008年的高。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2015年光伏装机量比2011年的约多1500万千瓦”错误,原文是说“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约1500万千瓦”;C项,“由依赖出口转向拉动内需”材料无此信息;D项,出口并非坦途的原因还有“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次提要求回答“国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光伏扶贫工程市场有保障,能为贫困户带来20年稳定收益,可作为典型的资产收益扶贫方式”概括第一点;根据材料二的图标内容概括第二点;根据“光伏扶贫工程市场有保障,能为贫困户带来20年稳定收益,可作为典型的资产收益扶贫方式”概括第三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胤,字子季。年八岁,居忧哀毁若成人。既长好学。师事沛国刘献,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起家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出为建安太守,为政有恩信,民不忍欺。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为国子祭酒。郁林嗣位,胤为后族,甚见亲待。累迁左民尚书。胤虽贵显,常怀止足。建武初,已筑室郊外,号曰小山,恒与学徒游处其内。至是,遂卖园宅,欲入东山,未及发,闻谢朏罢吴兴郡不还,胤恐后之,乃拜表辞职,不待报辄去。明帝大怒,使御史中丞袁昂奏收胤,寻有诏许之。胤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邪山云门寺。永元中,征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高祖霸府建,引胤为军谋祭酒,胤不至。高祖践阼,诏为特进、右光禄大夫,亦不就。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于是遣何子朗、孔寿等六人于东山受学。太守衡阳王元简深加礼敬,月中常命驾式闾,谈论终日。胤以若邪处势迫隘,不容生徒,乃迁秦望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胤年登祖寿,乃移还吴,作《别山诗》一首,言甚凄怆。至吴,居虎丘西寺讲经论,学徒复随之,东境守宰经途者,莫不毕至。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梁书•何胤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谢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江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B. 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C. 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D. 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诗》,指毛亨和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即现流行于世的《诗经》。
B. 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伏祭在夏季伏日举行,腊祭在农历十月举行。
C. 霸府,是指晋、南北朝和五代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
D. 践阼,意为走上作阶主位,常表示即位、登基之意,文中就是指高祖登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胤谨守孝道,而且好学不倦。年少时为父母守丧,极为悲伤;他曾拜刘献为师,学习《易经》《礼记》及《毛诗》,又到钟山定林寺听讲佛经。
B. 何胤治政仁德,对民恩义有加。他担任建安太守时,每年让囚犯短期回家两次与亲属相聚,到了规定期限,囚犯们都没有私自逃跑而准时回到牢房。
C. 何胤淡泊名利,常怀归隐之心。他卖掉了自己的宅院,只在郊外建造的房子和朋友游玩;他担心谢朏先他步隐居东山,未等朝廷同意就离京归隐。
D. 何胤才德兼备,受到时人敬重。萧元简对他以礼相待,经常到他家中与他整天谈论;他在虎丘西寺讲论经学,东部地方长官路过时都要到寺中听讲。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
(2)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但是他随任情性,不拘小节,当时没有人了解他,只有刘献和汝南周颙深深器重他,认为他是奇才。
(2)高祖又下命令赐给何胤白衣尚书的封号,领取尚书俸禄,何胤坚决拒绝。高祖又命令从山阴库中每月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 “不拜”的是“尚书三公郎”,所以和后文断开;“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是时间、官职和兼任的职务,中间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腊祭在农历十二月举行。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 项,在郊外建房时间在前,卖掉宅院在后;“只在…”说法有误,原文“恒与学徒游处其内”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上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