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338  2018-04-0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8]
2018年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逐题解析)
2018年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逐题解析)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窈窕(tiǎo) 俨然(yǎn) 篆章(zhuàn) 翕忽(xī)
B.悄怆(chuàng) 垂髫(tiáo) 壬戌(xū) 寤寐(mèi)
C.二黍(shǔ) 罔不(wǎng) 蒹葭(jiā) 邑人(yì)
D.清洌(liè) 俶尔(shū) 阡陌(mò) 间隔(jiān)
【答案】D
【解析】D项“清洌”书写错误,应为“清冽”,指水澄清而寒冷,出自于唐.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俶”应读chù,俶尔chù ěr,详细释义:忽然,突然。尔:……的样子。示例:鱼游水中,俶尔远逝。古义:犹倏尔,忽然。示例: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中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洌,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liè,有“清澄。水清,酒清”之意,如,洌风过而增悲哀。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诎右臂支船 B.便要还家
C.近岸,卷石底以出 D.左手倚一衡木
【答案】C
【解析】A.诎右臂支船,诎 通曲,弯曲。 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D.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意思是左手靠着船上横着的栏杆。C项无,选C。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分)
A.渔人甚异之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凄神寒骨 D.东坡右手执卷端
【答案】D
【解析】A.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B.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C.凄神寒骨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D.东坡右手执卷端 执:拿着。和现代汉语用法一样。选D。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记之而去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答案】A
【解析】良:好,良好。善良。良辰美景。良知良能。良莠不齐。良田:指土质肥沃的田地。和现代汉语用法一样。选A。
B妻子:妻子儿女;C去:离开;D曾:竟然。
5.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鸣珮环,心乐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不可久居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尝贻余核舟一
D.其中往来种作   往来翕忽
【答案】D
【解析】A以----为乐/快乐;B停留/在;C其余,剩余/我;D都是“来来往往”。所以选D。
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
B.其岸势犬牙差互   则题名其上
C.忘路之远近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乃记之而去
【答案】B
【解析】A因为/用;C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核舟;D表并列,并且/表顺承,然后。B都是代词,它的。所以选B。
7.古诗文默写。(8分)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式微》)
(3)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
(3)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名句默写:以大纲要求背诵的内容为主,课本诗文考前必须逐一过关,不可放过。2、印象不深的名句,要反复记忆。3、一定要动手写写其中的易错字,坚决消灭错别字。4、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
8.综合性学习。(10分)
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3分)
【答案】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①→④→③→⑥→⑤→②
【解析】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2)【作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2分)
已领金额:____________。
【答案】已领金额:壹佰玖拾陆元。
【解析】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3)【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正确顺序:④①③②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此题是按照历史年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汉朝,东晋,唐朝,清朝,故选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开班会拟标语】八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2分)
【答案】示例: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人类美好未来__②四书五经颂中华美,唐诗宋词扬民族情__③诗书礼易培植华夏沃土,书画琴棋展示九州情操
【解析】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标语的拟写技巧与标准 (1)活用修辞。 ①对偶。这类广告、标语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感,便于记忆。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②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③比喻。使其形象生动。如:普通话——13亿颗心与心之间的桥梁。④设问。便于激起人们的思考,增强感染力。如: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义务献血)⑤反复。强调、突出对象的特征。如:丽彤,丽彤,与众不同。(某洗发用品)⑥双关。增加表现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词浅意深,回味无穷。如:特步——非一般的感觉。(运动鞋) (2)仿拟熟语(成语俗语、诗词歌词、名言警句)。 使其产生新的意义,有利于迅速传播。如:众里寻她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某温控冰箱);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 (3)巧用谐音。 可以起到一见如故,见之生情的效果。如:骑乐无穷(自行车);生活可以更美的(美的空调)。 (4)拟写标准。 ①内容具体,指向明确:必须具体明确,让人一看就明白,不能含混模糊。 ②简洁精练,朴素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练。 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力争做到内容醒目,便于记忆。 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应尽可能用“美”和“善”的人格目标唤起人的潜在美德。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展开余下试题9.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答案】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
【解析】”伊人”指的是心中喜欢的人. 这句的意思是说,心中朝思暮想的爱人呀,切立于河的另一头.结合第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在抒发面对心上人时切时想望而不可及时的一种无奈和悲伤之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蒹葭苍苍,百露为霜。美人隔着秋水,在那一方。相思无限,想象如见。浪漫的伤感、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往往你最爱的人,在水的那一边。仿佛进在咫尺,却又不可触及。只能远远的望着她。能看见她的一瞥一笑却与她身处两个世界。水,清澈纯净的地方,如梦如幻的地方。海也是水,是飘渺无限、浩瀚千里的不可逾越的距离......你最爱的人在水的那一边。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答案】 D
【解析】D项“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分析错误,应是“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惆怅不等于绝望。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二)(天津中考改编)(10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3)咸来问讯(全,都) (4)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答案】(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3)咸来问讯(全,都) (4)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解析】(1)屋舍俨然:房舍整整齐齐。屋舍:房屋圈舍;俨然:整齐的样子。(2)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简称“纵向”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简称“横向”田埂。词意是说道路四通八达,交错纵横或者是田间小路四通八达。(3)《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对于其中的问讯二字,目前学界倾向于将其释为打听消息。如《陶渊明集全译》将咸来问讯释义为都来打听外界的消息[1]。又如《陶渊明集笺注》将咸来问讯释义为都来询问外界消息:。但事实上,咸来问讯中的问讯是一个双音节词,为问候之义。(4)欣然规往:欣然:高兴的样子;规:打算,计划;句意:(刘子骥)高兴地计划前往(探求桃花源)。
1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2分)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答案】A
【解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省略了村人和渔人;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省略了渔人;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省略了村人,即“此人一一为村人具言所闻”
所以选A.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答案】(1)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2)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解析】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注意关键词语“延”“得”“扶”“向”“志”的意义和用法。
1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答案】C
【解析】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分析错误。应是:反映了桃花源人热爱和平安宁的生活,不希望外人来打扰。
(三)(邵阳中考改编)(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初二,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心乐之( )
(2)佁然不动( )
(3)益信声无哀乐也( )
(4)恨僧少可语耳( )
【答案】(1)心乐之(以……为乐)
(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3)益信声无哀乐也(更加)
(4)恨僧少可语耳(遗憾)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心里十分高兴.乐: 以…为乐; ②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③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益: 更加. ④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恨:遗憾
1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倦时踞石而坐   学而不思则罔
B.以其境过清   以残年余力
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A.①句意为: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而:表修饰;②句意为: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而:表转折; B.①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②句意为:凭着(你)剩下来的一点时光和力气。以:凭借; C.①句意为: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之:的;②句意为: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之:代词,当时的情景; D.①句意为: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其:代词,小溪.②句意为: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D项都是代词,它的, 故选:D。


展开余下试题17.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答案】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作为是划分依据.一般句首发语词需要停顿,主谓之间需要停顿,并列短语之间也需要停顿.需要结合句意和句式来判断.句意为: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故停顿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答案】(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一样).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重点词有:沸:水波翻涌的样子;息:停止; 句意: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19.【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__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的情绪。(2分)
【答案】贬谪后的孤寂悲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甲文抓住关键语句“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等,概括为: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表现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知音难觅的惆怅情绪的情绪。
(四)(重庆中考)(14分)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20.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2分)
【答案】(1)“我”到老师家偶遇书架→“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2)爸爸为“我”制作书架→书架伴“我”成长
【解析】(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这里缺少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18年部编”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